第222章
仁厚,遇见天灾人祸便会减税。 但长久下来,便如顾小公爷所言,无田可耕。或者说,无良田可耕,苛捐杂税,却一样不少。” 顾玉默默点头,认同了丁孝吉的说法,看向圣上,圣上果然脸色阴郁。 大禹朝建立之初,经过长久的战乱,人丁稀少,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开国皇帝改屯田制为占田制,鼓励农民开垦土地。 百姓们像是吃了兴奋剂一般,纷纷抢占优质土地,让大禹朝在短期内休养生息。 可惜占田制是兴奋剂也是毒药。 如丁孝吉所说,百姓们能占的土地虽多,但是课税是固定的,若遇荒年,就算七十亩的产量只有四十亩,也要按照五十亩的税来交。 还不说一个人怎么可能耕种七十亩? 百姓们交不上税,便要放弃名下的土地,跟家人的合并。 那么早年积攒的良田便落入世家贵族手中。 再惨烈一些,干脆放弃所有土地,成为世家的农奴,所有课税让世家来交,他们只能替世家耕种,累死累活,求一口饭吃。 世家兼并土地的风气愈演愈烈,地位也更加稳固,农人只能埋头耕种,哪儿有时间读书。 阶级差距越来越大,世家门阀不仅钳制圣上,还钳制着万千百姓。 长此以往,可不就是民不聊生,无田可耕吗? 圣上道:“占田制原是为万千百姓着想,如今却成了百姓们的祸源。” 顾玉道:“圣上,现在情况还不算太糟,不过是一遇天灾,赋税锐减,可若任其发展,大半土地归世家豪族所有,百姓只能放弃土地,听令于世家...” 顾玉没说完,圣上冷汗涔涔,大声喝道:“住口!” 顾玉和文翰学士皆跪倒在地,顾玉道:“圣上息怒,臣一时失言。” 圣上喘着粗气,知道顾玉说的都是实话,道:“有什么法子,将田地还给百姓。” 顾玉直起腰杆,道:“与其让百姓自主开垦荒地,不如重新丈量土地,计口授田,在授田之外,鼓励开垦荒地,荒地所收不计赋税。此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世家兼并土地,也可让百姓固定居所,延续百年。” 圣上道:“计口授田?” 顾玉道:“是,不仅要重新丈量土地,还要摸查人口,完善户籍,便是世家大族,也要根据人口、仆役分田...” 顾玉详细说了许多,圣上听后颇为激动,甚至站起来来回走动几步。 圣上对顾玉道:“你们去完善各种细节,而后交给朕。” 第366章 顾玉小儿行事愈发猖狂 顾玉道:“圣上,此事非同小可,必将引起大批朝臣反对,百姓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圣上的用意。” 言下之意是让圣上有个心理准备,均田制是从根本上损害了世家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松口。 就算实行下去,也必将引起世家的反扑, 圣上像是兜头被浇了一股子凉水,意识到此事施行的困难。 圣上想了半晌,道:“顾玉,你去户部,先从京畿挑选两三个县城,丈量土地,统计人口。” 顾玉一脸严肃道:“臣遵旨。” 从勤政殿回到文翰司,顾玉一脸凝重地将今日值班的十个文翰学士叫了过来,吩咐道:“从今往后,你们十人要谨言慎行,不可出半分差错,不然本官也保不了你们。” 众人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纷纷应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 顾玉到户部的消息不胫而走。 自从文翰司创立后,顾玉在吏部几乎成了透明人,虽也参与一些政事,但能分给她的要紧事着实不多。 更多时候,顾玉还是待在文翰司,与七十个文翰学士一起协助圣上处理朝政。 陡然被圣上派去了户部,自然引起多番猜想。 顾玉此人早已成了烫手山芋,最开始整出了清谈会,又被任命为钦差,直接激得安亲王提前谋反。 到了刑部,为圣上生母洗白差点儿丢命,被居尚书赶了出来。 又在吏部协助春闱举办,却搞出来一个文翰司。 可以说顾玉去哪儿,哪儿就得出事。 更何况如今的顾玉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圣上的人,她的一言一行皆是圣上授意。 被调去了户部之时,户部整体表现出极大的不欢迎。 可惜顾玉过去乃是圣上亲自任命,点名道姓让她前往京畿的云卢县和常中县丈量土地,统计人口。 土地二字戳中了世家的敏感神经,一个个小心观望着顾玉这又是想干什么。 顾玉与几个户部官吏率先来到离京都不远的云卢县。 云卢县的新任县令正是高怀,一榜进士及第,他有些迂直,没能进文翰司,被顾玉安排到云卢县当县令。 云卢县因为临近京都,是个富县,当时羡煞一众人等。 高怀出身微寒,从江南走到京都当上一县县令属实不容易。 知道自己能来云卢县当县令,其中定然有顾玉的手笔,走马上任之后十分勤勉,唯恐辜负了顾玉一番精心安排。 他自己就是穷苦出身,深知百姓所需所想,让云卢县的气象一新。 此次北方旱灾,他更是亲自带领百姓开渠打井,寻找适合旱地耕种的作物,想尽办法不让百姓们受饿。 顾玉风尘仆仆来到云卢县,高怀亲自到城门口来接。 顾玉沿路看到县里的风气,又下乡考察了一番,一些农人看到高怀亲切地打招呼道:“高县令又来了。” 顾玉看在眼里,夸赞道:“高县令,你做得不错嘛。” 高怀能做到这一步,属实超出了她的预期。 高怀忙道:“都是顾小公爷的功劳,下官哪里当得。” 他跟顾玉一直有书信来往,刚上任时什么都不懂,处处受阻。 顾玉不知从哪儿听说了他的遭遇,主动与他通了书信,对一些政令进行指点。 这次旱灾中,根据河流走向开渠打井,就是顾玉给他出的主意,还派过来几个行家,亲自考察指导,才不至于在秋收时造成饥荒。 每次通信,高怀都能豁然开朗,一次又一次折服于顾玉的高瞻远瞩。 可以说现在云卢县变成这样,有顾玉一半功劳。 在云卢县奔走了一天后,夜里,顾玉跟高怀彻夜长谈。 一只飞鸽从县衙悄然飞出。 半个月后,京都百年世家王家的老太爷大寿,数十个相熟的世家家主、爵主前来贺寿。 可原本该热热闹闹的贺寿场景并未出现,反而是二十几个有头有脸的世家代表人齐聚一堂,气氛凝重。 每个世家家主脸色都不好看,对云卢县传来的消息议论道: “均田制?” “荒唐!” “大禹朝的占田制施行近百年,将大禹朝从一个贫弱小国变为富足的大国,期间从未出过差错,多少百姓受益,岂是说变就变的。” “均田制一出,各个世家名下的田地莫非都要还给那些农人?真是笑话。” “只有不事生产的农人,放弃土地交给世家,世家给他们提供耕牛和农具,让他们哪怕在荒年仍有立足之地,现在说还就还,把世家当什么了!” “年年税收丰盈,只有今年不幸遇上天灾,户部交上的账本较往年减了三成,圣上就如此坐不住吗?” “依老夫看来,圣上想要推行均田制,可不是因为今年户部税收锐减,而是他想要对世家下手。” “今年开办恩科,只让寒门参与,我们让步了。文翰司成立,让多少寒门跟在圣上身边,我们也让了。” “可圣上仍不知足。” “当初他依靠世家上位,现在龙椅坐稳了,却过河拆桥,反咬一口。” “君家家主,您怎么看?” 君家家主君越抚了一把胡须,道:“诸位说得不错,只是政令未出,不过是让顾玉前去摸查人口,丈量土地,能不能施行还是一说,咱们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君家出了一个皇后,娶进来一个长公主,自然比他们的心态更稳一些。 一个家主状似不经意道:“常中县可是有君家不少土地,君家主。大事上头,您老可别犯糊涂。” 另一人及时补充道:“徐家可是想来给王老爷子贺寿,王老爷子给拒了。只因徐皇后行事不端,我们看不过眼。” 君越一笑,道:“大事上头,老朽不会犯糊涂。” 众人暗自松了口气,将话题继续引到均田制上。 “圣上久居高位,等闲不会想到这茬,若说此次均田制的提出跟那群文翰司学士无关,我是万万不能信的。” “文翰司几次三番坏我们好事,实在碍眼。” “顾钧益走得早,顾家没有一个管事的长辈,顾玉小儿不知天高地厚,行事愈发猖狂。”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该让她吃点教训了。” 第367章 君泽,别忘了你姓什么 君越从王家出来后,幽幽叹口气,道:“将君家在朝中能说得上话的族人都请过来吧,要出大事了。” 侍从道:“家主,逍遥王要请吗?” 君越上了马车,犹豫了半天,还是道:“请吧,他到底姓君不姓景。” 君泽收到消息,匆匆赶到君家祠堂。 这里除了君越,就属他身份最高,从门口走进来时,一些君家人略带异样地看着他。 君泽与君家族人的关系不算亲厚,全因君泽的母亲是当朝长公主。 来之前,他们多少听到了一些风声,隐隐猜到与这次均田制有关。 圣上削弱世家的心思昭然若揭,只是不知君泽会在君家和景家的利益中如何抉择。 君家家训是精忠报国,可是身为世家大族,总有些不同的声音。 若是大敌当前,他们会毅然决然与皇族站在一边。 可太平时期,无法忍受守护的皇权对他们利益的侵犯。 君泽进来后,先向家主行礼,而后君家族人纷纷向他行礼。 君越指着旁边的座椅道:“坐吧。” 虽是晚辈,但架不住他身份高。 君泽坐定后,君越率先开口,道:“想必大家对云卢县丈量土地,统计人丁之事有所耳闻。” 君泽消息灵通,自然也听说了。 君越道:“云卢县传来的消息,一旦丈量统计结束,就要施行均田制了。” 一个君家族人轻咳一声,道:“若只是云卢县倒还好,顾小公爷还遣人去了常中县,那里有君氏大量屯田,一旦实行均田制,数千农田交与朝廷重新分配,君氏族人将损失惨重,流离失所。” 他说得难免夸张,君家百年底蕴,岂会因区区一个常中县的屯田而让族人流离失所。 他们怕的,是均田制在全国推行开来,河间本家的数万亩屯田也将不复存在。 这也是所有世家担忧的结果。 圣上已经磨刀霍霍,要向世家出手,他们不能坐以待毙。 君家族人议论纷纷,言语间皆是要阻止顾玉在云卢县和常中县推行均田制。 君越道:“今日王家牵头,集聚了二十几个世家在王府商议这事,王丞相那里已经派人去云卢县了。” 君泽皱起眉头,确认道:“二十几个世家?要一起对付顾玉?” 君越有些诧异君泽的插嘴,道:“非是对付,而是让她知难而退。” 君泽歪了身子,轻笑一声,道:“二十几个老头子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知难而退,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君越沉下脸,知道君泽的舌头不饶人,没想到在祠堂里他还吊儿郎当,没个正形。 君家一个族人以为君泽在圣上与世家的对弈中,打算站在圣上那边。 便道:“世族的威严是百年积累下来的,容不得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挑衅。知道圣上霸道,近两年世族在朝堂上一退再退,可若是连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田地都要拱手相让,那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祭祀祖宗。” 君越也适时警告道:“君泽,别忘了你姓什么。” 君泽端起茶杯饮了一口,道:“我自然姓君。” 喝着君家的茶,自然是君家的人。 君越对他这么说还算满意,道:“常中县得有人去一趟,在座各位谁有意愿过去,将顾小公爷拦上一拦。” 这不是个好活儿,毕竟顾玉代表的是圣上的意愿,枪打出头鸟,所有世家把君家当做出头鸟,君家被架上火上烤,也不得不派出人去。 一个在兵部任职的族人道:“家主,我去吧。带些兵马守着君家田地。” 君越摇摇头,道:“太强硬了。” 另一个在户部任职的族人道:“家主,不如我去,几位同僚也在那里,大家好说话。” 这是打算在数据上弄虚作假,出了疏漏,圣上怪罪下来,罪过自然落到顾玉头上,但户部的人也落不了好。 君越再次摇摇头,道:“云卢县和常中县的县令都是今年的寒门士子,就算没有户部的人,也能将此事做出来。” 君泽这个时候站出来道:“我去吧,之前在江南,跟顾玉有点儿交情,若能兵不血刃解决了,对彼此都有好处。”
相关推荐:
鲛人(H)
知青男主的炮灰原配[穿书]
高树三姐妹
斗罗:穿越霍雨浩,我真不是魅魔
S级alpha的专属猫薄荷
坏女人贯彻始终
末世女配求生存[穿书]
我只会蹭热度啊!
秘闻
逃脱_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