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的命运,并非一定要走向婚姻。女子的价值也并非相夫教子。” 顾琼歪着头问道:“那我的价值是什么呢?” 顾玉伸手敲了一下顾琼的额头,道:“别什么都依赖我教你,自己动脑袋瓜想。” 不管顾琼的纠结,顾玉换上官服,便进宫去了。 今日有朝会,也是顾玉养伤后第一次走入朝堂。 在外面等候之时,朝臣们默契地避开顾玉,又不断把目光投到她身上。 天儿彻底冷了下来,奉天殿前一片萧索。 顾玉站在苍茫的天幕下,一阵风吹过,衣衫猎猎作响,显得她身量单薄,格外形单影只。 君泽看在眼里,正要抬步过去。 居子石带着几个刑部的官吏走了过去、裘右带着几个御史走了过去,丁孝吉带着两个文翰学士走了过去、新上任的大理寺卿彭焦走了过去、几个曾与老镇国公一起出征的武将走了过去,还有几个寒门出身,好不容易爬上来的京官也走了过去。 互相寒暄中,顾玉身边热闹起来。 君泽微微一笑,没有打扰这份热闹。 丁孝吉在天牢时,被废了右手,一旦用力就会发抖,不过他没有自怨自艾,最近在练习用左手写字。 居子石恰好是个左撇子,两个一言一语聊了起来。 顾玉看着丁孝吉的右手暗道可惜,丁孝吉的字十分工整,又带着一股锐气。 一朝改成左手写字,自然与原来的字相差甚远。 丁孝吉似乎看出了顾玉脸上的惋惜,笑着道:“顾小公爷怕是忘了,在贡院时,我因为遭遇着火,惊慌失措,但为了交上令自己满意的答卷,一撇一捺具是小心,但时间不等人,我急得满头大汗,您趁着帮我挑灯的时机,安抚我试卷有人誊抄,不要因为追求工整,误了时间。” 顾玉想起来了,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丁孝吉道:“文翰司是笔墨之司,又不完全是笔墨之司,胸有乾坤,何惧下笔不稳,我感念小公爷挑灯的恩德,小公爷不必惋惜自责。” 顾玉一笑,道:“你说得对。” 五个文翰学士的家人被捏在世家手里,后来被圣上派去的人解救出来,给予了一定安抚。 云卢县和常中县的均田制正在逐步进行,现在已经到了分田地的阶段。 等到明年春种秋收,两县的结果呈现出来,全国百姓看在眼里,到时大面积推行均田制就会顺风顺水起来。 到时百姓不需再为耕不完的地和交不够的税苦恼。 等过些年,家家户户的日子好起来,农人就会有更多时间去读书习礼,长此以往,寒门便能逐渐崛起了。 狄罗在世家和绍无极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被两方推出去顶罪,狄罗于狱中自尽。 狄罗死后,顾玉借机将自己的人彭焦安排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 彭焦本是大理寺少卿,狄罗停职那段时间,便与顾玉搭上线,现在顺理成章升职,自然也跟着顾玉做事。 为了平息百姓的怒火,狄家成为圣上第一个开刀的世家,狄家上下流放千里。 但所有人都知道,狄家是第一个,绝不是最后一个。 圣上又接二连三以各种借口处置了四五个世家。 一时间朝堂暗潮汹涌。 皇权与世家的斗争摆到了明面上。 第392章 顾玉披着君泽的大氅,眼皮跳了跳 朝会的一番汹涌之后,圣上将顾玉唤到勤政殿。 离得近了,圣上也就看到了顾玉额头上的疤,道:“均田制推行得很是顺利,你辛苦了。” 顾玉道:“为圣上做事,岂能说辛苦。” 圣上道:“可现在才两个县,事情就闹得这样大,若是推行到全国,还不知要有场怎样的风波。” 五个文翰学士出来后,文翰司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可人的贪心是不够的,一旦圣上尝到了文翰司的甜头,就会觉得世家官员的碍眼。 顾玉知道圣上的顾虑,并不接他的话,道:“如若云卢县和常中县的均田制办得好,其余各地有了效仿的范例,不一定推行不下去。” 圣上叹息道:“全国的世家巨族何其多,云卢县和常中县只是开始,就算勉强推行下去了,也会有无数事端发生。” 顾玉故作苦恼道:“这的确是个难题。” 圣上不满顾玉的推诿,道:“你给朕出个主意。” 顾玉皱着眉头道:“圣上之忧亦是臣之忧,只是一时半会儿,没有太好主意,容臣回去好好想想。” 圣上心底有些气恼,莫不是顾玉经此一遭,也怕了那些世家不成? 他都暗示了这么多了,可顾玉来回推脱,愣是提不出一个好主意。 一个文翰学士将今日处理的奏折递了上来。 顾玉趁机道:“明年全国推行均田制,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那个文翰学士一脸迷茫,道:“云卢县和常中县的均田制还未彻底,效果如何还未可知,不如明年看看情况,再去与户部商定如何往全国推行?” 圣上皱起眉头。 他愁的哪儿是均田制,他愁的是世家! 圣上道:“无论均田制的效果如何,户部定然不会配合往全国推广。” 顾玉看气氛差不多了,这才道:“可惜户部不懂圣上爱民如子的用心。” 谁懂圣上的心? 顾玉懂。 文翰学士懂。 可是有用吗? 顾玉就是再有能耐,也只是一个人。 文翰学士的主意再多,也只能侍奉圣上笔墨。 而那些真正掌握着权柄之人,却无法懂圣上的心思。 困境就摆在眼前,圣上转动着手里的十八子,苦思冥想一会儿后,睁开眼睛,缓缓道:“朕手里可用之人还是太少。” 不是可用之人太少。 而是可用之人,身份都太低。 顾玉虽是一品镇国公,可是圣上有绍无极在,不愿给顾玉太多兵马实权。 文翰学士七十个人,只有献计的能力,却无行政的权利。 想明白这一点,圣上道:“伺候笔墨罢了,哪儿用得到七十个文翰学士,他们该去更该去的地方为朕做事。” 顾玉一听,就知道圣上动了启用文翰学士的想法, 她面上忧心忡忡道:“文翰学士都是寒门出身,见识比不得朝中官吏。” 圣上刚要皱眉。 顾玉连忙又道:“恕臣斗胆,七十个文翰学士都是圣上亲自调教出来的,他们跟在圣上身边这么久,多少学到了圣上行事的一点儿皮毛,若仅仅调遣去当一方县令,又有些屈才。” 圣上道:“顾爱卿所想,正是朕所想。不仅是文翰学士,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都不该屈居末流。大禹朝任人唯贤,不该只靠家世高低。” 顾玉道:“可是今年的官员考绩时间已过,除非有职位空缺下来,否则文翰学士们无根无基,不好补上去。” 圣上随手翻看着手里的奏折,眼睛扫到了吏部尚书张大人的上奏。 他拿起那个奏折,没有翻看里面的内容,只是摩挲着吏部尚书的名字,道:“吏部...管文官任免、考绩。” 而后圣上对顾玉道:“你吏部的职位还没撤,在吏部待得如何?” 顾玉苦笑一声,道:“臣身为文翰司的掌事,几乎不往吏部去了。再加上发生了这么多事,臣在吏部几乎成了一个透明人。” 圣上自然知道顾玉处境。 现在的顾玉就是一个靶子,她去哪里,就会被盯到哪里。 终归是实权不够多。 谁要想给顾玉使绊子,可谓轻而易举。 可是他又记着顾钧益当年功高震主的样子,不欲给顾玉过多实权。 左右两难,让圣上顿生愁绪。 顾玉猜到圣上现在的纠结。 不过是想让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 不过无妨,她现在大病初愈,正是敏感时候,也不想吃圣上的草。 顾玉抬头,看了眼文翰学士,又看了眼圣上,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 圣上对文翰学士道:“你先下去。” 文翰学士闻言退下。 勤政殿里只剩下顾玉和圣上二人。 圣上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顾玉道:“朝中世家官员姻亲复杂,无法连根拔起,只得徐徐渐进。” 圣上道:“下一场科举在两年后,而且很难如今年这般,只取寒门学子,太慢了,朕不想等。” 顾玉道:“民间有句话,叫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任用寒门,只有先让一些世家朝臣退下去。” 圣上琢磨着顾玉的话。 退下去。 怎么退下去? 顾玉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罗织罪名,百官上奏,投入监牢,严刑逼供。 世家能做得,圣上为何做不得? 况且那些世家可不无辜,谁家没个腌臜事情。 顾玉道:“若不想徐徐图之,只能行雷霆之法。只是臣一边管着文翰司,一边忙着均田制,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谁能行这个雷霆之法。 顾玉和圣上心里都有了答案。 圣上想到那个人选,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道:“顾爱卿,你先退下吧。” 顾玉拱手道:“臣告退。” 从勤政殿出来后,顾玉长舒了一口气。 刚出宫门没多远,顾玉的马车就又被关言撞了。 君泽掀开帘子,道:“顾小公爷,真是不巧,又将您的马车给撞了,你要去哪儿,来,上车,本王送你一程。”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君泽一次又一次刷新着她的认知,让她难以招架。 最近她对君泽怕得很,那是能躲就躲。 但现在,她明显是躲不过去了。 顾玉重重叹口气,上了君泽的马车。 君泽脱下自己的大氅给顾玉披上,顺势摸了一下顾玉的手,在顾玉发火前及时松开。 君泽笑着道:“手怎么这样凉,快拢紧衣服暖和一下。” 顾玉披着君泽的大氅,眼皮跳了跳。 大概猜到了君泽的狗嘴里会说出什么,顾玉一言不发,只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 果然,君泽道:“这件衣服是不是比以前那件更柔软,你放进被窝里抱着能更舒服些。” 顾玉:... 杀了我! 就现在! 第393章 抱着大氅睡觉? 顾玉一抬肩膀,将君泽的大氅顶了下去,道:“我觉得我还是走回去比较好。” 君泽赶紧拉着顾玉的胳膊,道:“不闹你了,坐下。” 顾玉不坐,挣扎着要出去。 君泽身边她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本就所剩不多的面子,碎成渣渣了。 君泽道:“有关常中县的均田制,你不听吗?” 顾玉当即木着脸坐了回去。 君泽发现自己拿捏住了顾玉的命脉,一提到正事,顾玉就认真得不得了。 君泽清清嗓子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们实行均田制,以人口丈量土地。可是对于世家来说,依然可以通过买卖人口,以家里的仆役为人丁,分得大量田地。” 顾玉听到正事,万千思绪闪过,严肃道:“不仅如此。” 君泽疑惑地看着顾玉道:“什么不仅如此?” 顾玉道:“均田制以人口分配土地,人死后土地会重新交给公家。但是在土地的所属权流转中必定会造成一定的流失。” 君泽努力理解着她的话,试着道:“你是说,如果一些老人濒临死亡,只要在他死前将自己的土地转让出去,那么他虽然死了,但土地不在他名下,就无法归于公家,再行均田。” 顾玉点点头,道:“长此以往,个人私有的土地会逐渐扩大,公家能分配出去的土地会越来越少。” 君泽眯起眼,道:“你既然明白这些道理,为何从一开始,不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策略呢?” 顾玉微微一笑,道:“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均田制的确不是一个很完备的政策,顾玉从现代的历史书中所学到的种种土地政策,都比均田制要好得多。 例如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法等等。 顾玉不是不能综合各法所长,规避各法所短,将均田制的种种细节敲定得完美无缺。 但那样的土地法太超脱这个时代了,历史的发展是缓慢的,尤其是农耕社会的历史会更加缓慢。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世家巨族统治大禹朝久矣,自有他们屹立不倒的道理,大厦一霎倾塌的前提是先有蝼蚁腐蚀,凭蛮力强推是推不倒的。 面对漏洞百出的均田制,世家的反应就如此强烈。 若是顾玉将那些更利于百姓们的土地法呈交出来,世家要对付的,就不是她一个人了。 而是万千看到希望的百姓。 从她身上就能看出,世家会用何等残酷的手段去阻止这些超前的法令实施。 若是世家把矛头对准百姓,会导致国基不稳。 过犹不及。 所以顾玉宁可欠缺点儿,哪怕知道均田制的种种弊端,亦不会去主动完善。 让百姓有利可图的同时,也给世家留了些可以钻的漏洞,彼此都有余地。 只等以后问题出现,再去慢慢解决。 顾玉道:“就像
相关推荐:
鲛人(H)
知青男主的炮灰原配[穿书]
高树三姐妹
斗罗:穿越霍雨浩,我真不是魅魔
S级alpha的专属猫薄荷
坏女人贯彻始终
末世女配求生存[穿书]
我只会蹭热度啊!
秘闻
逃脱_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