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不配的爱慕者(剧情流H) > 第354章

第354章

名,不等他申冤,就一把火烧死了焦齐一家,又向上表明是焦齐畏罪自杀。 人证物证付之一炬,焦齐含冤而死。 顾玉看向阿芹,道:“你不恨杜太守吗?” 阿芹哽咽道:“最开始是恨的,哪怕他救了我。可后来他为了雍州呕心沥血,为了替我父亲鸣冤,屡屡涉险。我便渐渐看明白了,这世间孤直之人寸步难行。” 阿芹还记得家中起火那天,大门从外紧闭,父亲在大火中仰面痛哭。 “报应,这都是我的报应!” “走到这一步是我罪有应得,可整个西北官场,都该付之一炬。” “苍天啊,天下该死之人良多,为何独让我一人奔赴地狱!” 那个时候阿芹也不过十三岁,她躲在水缸里,侥幸在大火中活了下来。 第二天,杜庞和官府的人便闯进来,将府中幸存之人尽数杀死。 杜庞发现了她还活着,趁旁人不注意,将她藏于车底,运送回家。 西北官员没找到她的尸体,四处捉拿,也怀疑到了杜庞身上。 幸好从前她父亲与同僚的关系不好,少有贵女与她交好。 再加上母亲因病去世,她守孝三年,期间一直囿于深闺,极少有外人见过她的相貌。 杜庞让她装疯卖傻,装作账房的傻女躲过一劫。 虽然杜庞救了她一命,但是她无法原谅杜庞卖友求荣的行为,对他很是仇视。 她对杜庞拳打脚踢,诅咒谩骂,但是杜庞从不与她计较。 反而将她带在身边,用实际行动告诉她,身在官场,如她父亲一般,仅凭一腔孤勇无法成事。 她看着杜庞收受贿赂,与那群贪官污吏蝇营狗苟,把自己的贪婪和浅薄挂在脸上,反而收获了西北众人的信任。 凭着这份信任,杜庞收集到西北众多官员贪腐的证据,并且在其他州县民不聊生之时,雍州成了为数不多的富足之地。 阿芹道:“顾钦差,我该恨的,不是杜伯父,而是让我父亲至死都背负骂名之人。是为了一己私欲,罔顾西北的那些人。” 第636章 杜伯父从未与我说过这些 顾玉道:“印呢?阿芹,先前你暗示我印章有问题,又是指什么?” 阿芹擦了擦眼泪,看了杜庞一眼。 杜庞对顾玉道:“顾钦差稍候片刻,下官去取一件东西。” 顾玉点点头,让他离开。 屋子里只剩下阿芹和顾玉二人,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阿芹小声地啜泣。 顾玉道:“你装疯卖傻多年,就没被人怀疑过吗?” 阿芹点点头道:“这府里便有郑都督安插的眼线,我的贴身侍女就是眼线之一,所以我始终不敢松懈分毫,除了杜太守,再没人知道我是装疯的。” 顾玉道:“之前他冒着得罪我的风险,也要把你从我院子里带走,又为了救你,举整个雍州的兵力来岩阴山上救我。恐怕那个侍女早已把你们的一举一动传给郑都督了。” 阿芹擦泪的手一顿,有些凄惶道:“杜伯父在军饷被抢之后,立刻令人八百里加急往京都递信,此番便引起郑都督不满与怀疑。所以我们才会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朝廷派下来的钦差身上,也就是您身上。” 顾玉轻笑一声,道:“所以你们看到我与王家联系,觉得我与王丞相是一派的,才会迫不及待地要借山匪之手杀了我,再次引起朝廷重视,让朝廷再派人来?” 阿芹攥着帕子,脸色不自然道:“是。” 说句实话,直到现在,她也无法完全相信顾玉。 可她和杜太守已经无路可退了,只能放手一搏。 顾玉喃喃自语道:“郑都督,王丞相。” 顾玉看着阿芹道:“我看杜太守对你极好。” 阿芹认真道:“杜伯父与我父亲是至交好友,我父亲死时,他心有愧疚,待我如亲生女儿一般,教我知事明理。” 顾玉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这些话我原本不想说的,但你与杜太守感情深厚,我觉得还是得提前告诉你。” 阿芹有些疑惑,道:“什么?” 顾玉看了一眼金碧辉煌的太守府,道:“哪怕杜太守这些年一心为了雍州百姓着想,不得不与那些官员虚与委蛇。但是他既然能在西北安稳七年,或多或少也参与过西北烂事。这不是一句被逼无奈就能抹除的。” “再加上官匪勾结的罪名,西北官场察觉到他的背叛,也会拼死拉他下水。所以你要有个心理准备,西北变天之时,也是杜太守获罪之日。” 阿芹脸色果然变得煞白,磕磕绊绊问道:“他会怎么样?” 顾玉道:“轻则摘下乌纱帽,重则人头落地。” 阿芹顿时瘫坐在地,道:“杜伯父从未与我说过这些。” 顾玉亦是眼神复杂。 说句实话,一开始她对杜庞的观感并不好,只觉是个油滑之人。 但是在雍州渐渐接触下来,才明白凡事不能以貌取人。 杜太守在官场这么久,不可能不知道,他走出这一步的下场。 可他依然跟焦齐走上了同一条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阿芹膝行到顾玉面前,哀求道:“顾钦差,您救救杜伯父,杜伯父虽然掺和了许多西北事,但他的初衷是好的。您要是能救他,我给您当牛做马。” 顾玉道:“一些事情一旦沾染上了,就再也洗不掉了。一句‘初衷好’,是难以掩盖造成的结果的。你父亲,最开始不也是初衷好,为了帮助雍州的军户,结果让整个西北的军户陷入穷困。我知道杜庞付出颇多,在虎狼环视的西北,将雍州治理成这样极不容易。但是在圣上看来,他隐忍七年,还掺和其中,怕是不会轻易放过。” 阿芹掩面痛哭起来,道:“可是顾钦差,为了黎民百姓,孤直之人寸步难行,圆滑之人又穷途末路,究竟怎么做,才能保全自身,又兼济天下。” 从前跟在父亲身边,阿芹看得出父亲的举步维艰。后来跟在杜太守身边,阿芹也看出了杜太守的小心翼翼。 她以为他们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可是乌云还未散去,就被顾玉告知,杜伯父可能会因此丧命,让她怎能不悲痛。 顾玉想说些什么,又闭上了嘴,眼底也透露出迷茫。 因为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真要按照律法,那么她女扮男装袭爵,豢养私兵,给圣上下药,桩桩件件,哪个不是杀头的死罪。 这天底下哪儿有公平可言。 阿芹哽咽道:“莫非身在其位,舍了苍生,才能有所圆满吗?” 顾玉当即道:“不!若身在其位之人袖手旁观,那些不在其位之人又当如何自处。” 顾玉不知该怎么回答她,杜庞拿着一个盒子走了进来。 看到阿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紧张问道:“发生了何事!” 阿芹泪眼婆娑地看着杜庞,道:“伯父,顾钦差说,就算扳倒了郑都督,整顿了西北官场,您也会获罪。” 杜庞身子有一瞬的僵硬,看了一眼顾玉,似乎在责怪顾玉为何要告诉阿芹。 阿芹看到杜庞的反应,有些崩溃道:“你明明说过,像你这样油滑机敏之人,可以左右逢源,为什么还是这样的结果!” 阿芹痛苦不已,却找不到一个答案。 顾玉也无法回答。 杜庞却是乐呵一笑,用疼爱的目光看着阿芹,道:“对与错本就难分难解,但求问心无愧罢了。” 顾玉看着杜庞,握紧了椅子的把手。 或许在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之时,唯一能做的,便是问心无愧。 顾玉对杜庞道:“我会竭力为你陈情。” 杜庞笑道:“多谢顾钦差。说句实在的,下官佩服焦齐怀揣为民之心,不惧强权,虽有遗憾,但至死都清清白白。可下官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否则也不会打着治理雍州的借口,蛰伏七年。” “眼看着西北一日不如一日,下官知道,再苟且下去,整个西北都得玩完,所以才在阿芹的催促下鼓起勇气,借着军饷的东风,将消息传去京都。” “若顾钦差为下官陈情,让下官侥幸保住这条命,下官必定结草衔环以报。可尽人事,听天命。就算最后不能留下这条命,下官与那些人同流合污许久,也是罪有应得。” 大概是为了安抚阿芹不安的情绪,刚刚还惶恐的杜庞,竭力表现自己的平和,哪怕他拿着盒子的手还有些颤抖。 顾玉轻笑一声,道:“好,咱们尽人事,听天命。” 顾玉把目光投向杜庞手上的盒子。 杜庞连忙把盒子打开,呈到顾玉面前。 里面装着一枚雍州太守印,一本空白盖有太守印的书册,还有一本写着军饷的书册。 顾玉道:“这是何意?” 第637章 思君盼归 杜庞解释道:“每一批军饷,在经过众多关卡时,都会有专门负责的官员负责核对数目,然后盖章。数字必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审批通过。” “然而,军饷以粮食居多,在运送的路上难免有损耗,到了一个关口,就容易出现货不对账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军饷和账目就会被退回重报。” “可来回路途遥远,这样不但会加重损耗,还费时费力,军饷运送不及时,上面怪罪下来,谁都担不起。” “为了省事,各地官员就会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这样负责押送的人,就可以直接根据运到地方的具体数目在空白书册上誊写。” “如此一来,便可顺理成章实现层层盘剥。” 顾玉拿出盒子里的军饷账本,正是从山匪手里夺回来的这一批。 若杜庞有心昧下,便可在空白且有盖章的账本上书写他想填的数字,将十写成八,打着损耗的名义,便可在运出去时蒙混过关。 顾玉喃喃道:“原来如此。” 杜庞道:“这个法子是从前朝流传下来的,早些年还好,因为担心西戎人叩边,不敢克扣军饷。但西北安稳太久了,久到大家都默认西戎人心悦诚服,不敢再犯,戍边战士的军饷少一点儿也就少一点儿。” 顾玉道:“可是你少一点儿,我少一点儿,到军户手里,就寥寥无几了。再这么放任下去,西戎人卷土重来,西北能调动的兵力,再也抵挡不住了。” 杜庞道:“正是如此。” 顾玉紧紧捏住账本,骨节发白,心里燃烧着一团怒火。 顾家军拼死守护的边关,竟然被自己人啃噬一空,脆如薄纸。 杜庞道:“这件事难就难在,每过一关,账本就会更换一次。就算某个过手官员有心,留着真正的账本,他也只有自己和上一层的账目。一层又一层,只要有人销毁旧账,就再难按照真正的数目查下去了。没有账本作为证据,怕是无法给他们定罪。” 顾玉闭上眼,沉思了一下,道:“不用账本。” 杜庞道:“顾钦差是指?” 顾玉道:“圣上命本官来西北,协助平南将军剿匪,并督理军饷。现在军饷已经拿到,便可以送往边关。” 杜庞道:“可是您奉皇命前来,那些人自然警惕,就算是做样子,也不会对这批军饷下手。” 顾玉道:“我不需要他们对这批军饷下手,我只需要一个彻查的理由。” 杜庞云里雾里。 顾玉道:“这批军饷,留在雍州一半,剩下的一半送往边关。” 杜庞大概明白了顾玉的打算,顿时吓得冷汗涔涔,道:“顾钦差,您是想在我这里留下真账本,再造一个假账本随军饷去边关。等粮食到了边关,就算一路上没人盘剥,也只有一半粮食。到时再用真账本核对数目,借机对各个经手官员发难。” 顾玉勾唇一笑,道:“这叫做无中生有。” 杜庞没有顾玉那么好的心态,道:“可如此一来,您就得离开雍州,赶往边关,郑都督的地界。您手里又没多少兵马,到了发难之时,整个西北必不会坐以待毙。您只怕危险重重。” 顾玉简单算了算时间。 她在西北闹出的动静不小,骗走了陇西王家的粮草不说,还调动了王家的兵马。 陇西王家只怕早已给王丞相传过消息核实,如此一来,王家的兵马就不能用了,还要谨防王丞相从背后捅她一刀。 而君泽带来的兵马、二叔带来的水匪、招安来的山匪,还有西北的顾家军,雍州杜庞能够调动的州兵,拼拼凑凑,应该有六万人。 仅凭这拼凑来的六万人,想要在郑都督的地盘上“兴风作浪”,还是险了些。 但是顾玉并不慌乱。 顾玉对杜太守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郑都督是个武将,却带头盘剥军户的军饷,西北的军户怕是早对他有所不满。 杜太守带着抽抽噎噎的阿芹走后,顾玉开始写信。 一封寄往京都。 顾玉将西北的军饷空印案和军户改农户的现状一一言明,并在最后加了一个重磅消息: 郑都督勾结西戎,

相关推荐: 鲛人(H)   知青男主的炮灰原配[穿书]   高树三姐妹   斗罗:穿越霍雨浩,我真不是魅魔   S级alpha的专属猫薄荷   坏女人贯彻始终   末世女配求生存[穿书]   我只会蹭热度啊!   秘闻   逃脱_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