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然丫鬟们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夫人,别的我不说,你自己身边的四个大丫鬟也不能太放任了今日佩兰,青黛和沉香因为人手不够都让我安排了些别差事,但是木莲却是留了下来的。你身边片刻也不能离了人,这是规矩,老奴说了很多次了。你若是有事情就打发外头的小丫头去,大丫鬟不能离了身。” 薛氏低着头轻声道:“我知道了,嬷嬷。只是沉香和木莲是老夫人赐过来的,嬷嬷也不要太过苛责了。” “老夫人赐给夫人的丫鬟也是丫鬟,不是主子。做错了事情也是要罚的。” 薛嬷嬷看了薛氏一眼,摇了摇头,转身从身后的小丫头手中的红漆托盘中端起了那一只青花细瓷碗递到薛氏面前:“夫人你该吃药了,放了这么会子正好冷热合适。” 薛氏看到眼前的药碗,忍不住皱眉。还没有入口,那苦涩的味道似乎就已经滑下了喉咙。只是她不是小孩子了,也吃过苦,自然不会因为药苦就拒绝喝,只能伸手接过了薛嬷嬷递过来的药碗。 只是碗到嘴边,薛氏还是忍不住停下手道:“嬷嬷,这方子我喝了有一年了,还是……是不是没有用啊?” 薛氏将小丫鬟打发了出去,才不紧不慢道:“再喝一阵子吧,不行的话我再去给你寻药方。”说着薛嬷嬷的眼睛在薛氏肚子上瞄了几圈,眼中有些失望。 老爷家只留下了二小姐这一条血脉,若是二小姐能产下麟儿,凭着皇家对薛家的恩恤。说不定还能让这个孩子姓了薛姓。只是二小姐成婚四年都无所出,真是急煞了人了。若说是王家三老爷的问题,可是三老爷毕竟是生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那么就只能是二小姐的事情了。 无论如何,薛家宗祠的香火都不能断薛嬷嬷抿紧了唇,目光坚定。 若是二小姐不能生,那就只能……薛嬷嬷下定了决心。 眼见这薛氏仰头将药喝了下去,薛嬷嬷上前接过药碗放到托盘里,又拿出帕子让薛氏插嘴擦手。 “夫人,老奴昨日去寺里添香油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如玉小姐。”薛嬷嬷突然开口道。 薛氏闻言愣了愣:“如玉小姐?那是哪家的小姐?”她认识的闺阁小姐中没有叫做如玉的。 薛嬷嬷看了薛氏一眼:“夫人可能不记得了,如玉小姐是您的堂姐。她的父亲是老爷的堂兄弟,只不过他是个庶子,也没有功名在身。” 薛氏闻言沉默了,她在薛家的时候只是洗衣房里的小丫鬟,哪里认的薛家的什么亲戚?就连她的父亲她也只远远见过几次而已,还是躲在暗处偷偷瞧的。她的亲姐她倒是见过两次,只是那时候身份相差悬殊,每次见面都是她狼狈万分的时候。 薛嬷嬷知道薛氏没有印象,又道:“如玉小姐父亲去得早,只有一个寡母。当年经常往我们府里走动的。她比你小两岁,今年十八了。” 薛如玉和她的寡母当年是依附薛翰林家的,薛家薛翰林这一脉很是单薄。薛翰林没有嫡亲的亲兄弟,血缘最近的一脉就是薛如玉的父亲这一脉了。 也因此,当初薛老爷和薛夫人对薛如玉母女很是照顾,还时不时接了来府中小住。后来薛家被抄了家,薛老爷和薛家少爷被杀头,薛家的女眷都成了官ji。但是因为只是抄家杀头,并未灭族,旁支也没有受牵连,因此薛家母女得以逃脱。 “如玉堂妹她说的是那家的婆家?”薛氏没话找话地问道。 薛嬷嬷叹了一口气:“如玉小姐现如今还云英未嫁,也没有定亲。” 薛氏有些惊讶,十八了还未说亲? 薛嬷嬷想起昨日见到的在大悲寺山门外买些针线和荷包糊口的母女两不由得叹气,她是明白几分的。想是如玉小姐两母女看不上那些寒门小户,而富贵人家又看不上如玉小姐没有嫁妆。才导致如玉小姐的婚事一拖再拖。以至于到了十八岁还没有说亲。 第一百九十四章 打算 “如玉小姐和三太太如今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薛嬷嬷道。 薛氏闻言有些明白了,觉得这位堂婶和堂姐可能是连温饱都顾不上,所以才会将婚事先放下了。 薛嬷嬷也不多解释,而是双膝一弯就在薛氏面前跪下了。 薛氏吓了一跳,忙伸手去扶:“嬷嬷,您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薛嬷嬷避开了薛氏的手,摇头道:“老奴有一事相求。” 薛氏一愣,忙道:“嬷嬷有话请说,只要能做到的,凤姐定然会做,嬷嬷不必如此的。” 薛嬷嬷身子纹丝不动:“老奴想求夫人将三太太和如玉小姐接到府里来住。” 薛氏闻言惊讶过后有些犹豫:“可是,这件事情我自己做不了主,怕是要问问老爷的意思。” 薛嬷嬷顿了顿:“只要夫人您开口,老爷必定会准的。” 薛氏有些沉默了。 薛嬷嬷抬头看向薛氏:“夫人,薛家的人丁向来单薄。你如今也就只有如玉小姐这么一个姐妹的,夫人和老爷在世的时候就一直对三太太和如玉小姐照顾有加,如今老爷夫人不在了,可他们在天之灵也定是希望你能帮三太太和如玉小姐一把的。” 薛氏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我会跟老爷商量的,嬷嬷你赶紧起来吧。入了秋了地上凉。要是患了老寒腿就要难受了。” 薛嬷嬷见薛氏应了,便道了一声谢,站了起来。 薛氏又笑着安慰道:“嬷嬷放心,既然她们是我的堂婶和堂妹,来了府上我自当好好照顾的。堂妹今年已经十八了,再拖下去就耽误了。我会寻寻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给她说一门好亲的,嫁妆也由我给她出就是了。” 皇家当初除了送还薛家的宅子产业之外,还送了一些金银之物。这些都是薛氏自己收着的,王家也当是薛氏的嫁妆银子,没有干涉。这几年王栋的俸禄也都是如数交给了薛氏打理,这些年的积蓄也都没有瞒着她,因此薛氏如今手上倒是宽松的。 薛嬷嬷闻言却是看了薛氏一眼,没有做声。薛氏只当是薛嬷嬷赞同了自己的意思,便想着等老爷回来的时候与他提一提这件事。 “对了,五少爷和三小姐她们什么时候能过来?现在老夫人那里应该已经收到了老爷的信了吧?”薛氏想起来这件事情了。 她其实心中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这几个继子继女是不是好相处。在王家的时候虽然与两个姑娘打过些交道,知道那位三小姐性子温婉,逢人三分笑,对她也尊敬。二小姐性子活泼开朗,倒也还算乖巧。而那位老爷的嫡子,只是在成亲后来给她请过几次安,每次都是没有什么话说的样子。 看着都像是好相处的样子,可是那时候在王家毕竟是各自有各自的院子,接触的少自然是无法细细分辨的。这回到了同一个屋檐下,也不知道能不能处得来。 薛嬷嬷抬眼一看薛氏那蹙着的眉头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便严肃道:“夫人,您是他们的母亲,怎么能在儿女面前露怯?即便是担心,也是该他们担心伺候不好您。” 薛氏闻言勉强笑了笑,到底是少了几分底气。这几年,王栋对她很好,只是她进门四年都无所出。女人没有孩子傍身,终究是缺了立场。 薛嬷嬷见状摇了摇头,二小姐就是太软弱了。这也难怪,丫头肚子里头出来的,怎么能跟嫡出的比? “夫人您放心,有老奴在。王家的少爷小姐们来了,也得老老实实地守好这京城王家的规矩。这里是京城不是山东青城县,您才是这后院的主子,谁来了都得按着您的规矩来。” 薛氏装了张嘴,终究是没有与薛嬷嬷再说起这个问题,只道:“院子都安排好了吗?” 薛嬷嬷道:“几位少爷现在已经大了,主不得内院,就安排在外院的两个小跨院里。两位小姐同住在前面的西厢。那位老姨娘就安排在后罩房。” 薛氏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道:“反正东厢和西厢都空着,就让两位小姐一人住一厢吧,免得两人在一处挤了。” 薛嬷嬷皱了皱眉:“东厢老奴想着要留给三太太和如玉小姐住的。” 薛氏这才想起来她刚刚答应了要接薛家的堂婶和堂妹进府的,想着若是让客人住后罩房到底不像话便作罢了。只是想着薛嬷嬷像是已经早就安排好了的样子,却是刚刚才求到她面前来,像是算准了她会同意似得,心里终究是有些不自在。 薛嬷嬷却没有注意薛氏的表情,又道:“外院的两个跨院我已经安排佩兰和青黛两人带着小丫鬟们去收拾了。左右厢房也打发了木莲和沉香两人去。明日再从库房里寻些摆设摆进去,缺什么的话再打发人去外头买。被褥和靠垫都送到后头的浆洗房了,等几日就能铺上去。” 薛氏知道薛嬷嬷在安排内务上是一把好手,当年在她嫡母薛夫人和她嫡姐薛梅心身边的时候就是如此了,倒也不怕会出什么岔子。 薛氏一边认真听着一边点头。她是当过丫鬟的,对内宅的事情也不陌生,只是没有指使人的经验。但是想着不能总是这样靠薛嬷嬷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她自己却是当家的本事半点不会,便也留心学了起来。 这还是那个叫沉香的丫鬟提醒她的,说若是什么都依仗着薛嬷嬷的话去做,到底是少了几分当家夫人的威严。到了别人家去做客的话,和夫人们聊起当家的事情她一问三不知,就坏了。 薛氏心里念着的大丫鬟沉香现在正和另一个也是从老夫人院子里出来的丫鬟木莲捞起袖子打扫西厢房。 “沉香姐姐,这里是给谁住的呀?”木莲性子活泼,一出了薛嬷嬷的视线范围就改不了叽叽喳喳的毛病。 沉香这几年到是沉稳的许多,闻言笑道:“总归不是三小姐就是五小姐了。” 木莲点了点头:“沉香姐姐,你说为什么夫人这次连崔姨娘也要接过来呀?我以前就听院子里的婆子说过,正头娘子和那些妾们就像是狗和猫,是不能一起待着的,否则就会互掐个你死我活。夫人性子好就算了,还这么大方。” 沉香闻言瞪了木莲一眼:“小心这话被薛嬷嬷听见了,让你吃苦头提醒你多少遍了,你现在是夫人身边的大丫头,不是三等的小丫头了。不要跟那些婆子们乱嚼舌根,小心祸从口出。” 木莲吐了吐舌头,她虽然也是老夫人赐给夫人的,却是因为夫人身边的一个大丫头突然患了病才从二等丫头提上来不久的,总是少了些当大丫头的自觉。沉香却是一来就当了一等大丫鬟,又会讨夫人欢心,如今早已经不是孙氏院子里那个三等丫鬟了,连后来薛嬷嬷亲自挑选进府的佩兰和青黛两人都要给沉香几分面子。 因常嬷嬷言明了是要罚她们两人,所以她们也没有叫小丫鬟帮忙。其实这幢宅子她们住了一年了,东西厢房虽然一直没有人住,但是薛嬷嬷都是安排了人打扫的,说起来活儿并不重。她们也是从小丫鬟做过来的,这点活儿自然是不在话下。 因此想很快就被打扫完了,两人又收拾好了东西要去东厢。 木莲弯腰端起木盆的时候,被她掖在腰间的一枚小铜钱掉了出来,在地上一路滚到了走在前头的沉香的右侧,沉香看都没看就伸出脚将那枚小铜钱踩住了。 “呀,我的钱”木莲忙将手中的木盆放下,从沉香的绣花鞋底将自己的钱救了出来,捏在手中吹了吹又收回了小荷包。 沉香愣愣地盯了自己的绣花鞋片刻,才反应过来,接着笑话木莲道:“瞧你这守财奴的德性,真给我们府上丢人。” “一文钱也是钱啊,可以买一块桂花糕呢。”木莲不以为耻,反而是有些得意道。 沉香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她这时候心里想着的却是,她的左耳看样子如今是全好了。 多亏了三小姐帮她寻的那一张药方子,她按着方子吃了好几年的药。开始是天天吃,近两年每一个月吃一次,没想到真的好了。 而王家山东青城县老宅,自早上孙氏在松龄院说了要将几个孙子和孙女送到京城之后,王家众人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 王玬和王璟两兄弟自从回来之后听到了这个消息差点没高兴地跳起来。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爱玩闹的年纪,也总想着要出门走走看看,如今这大好的机会不期而至,想不高兴都难。 王璟知道三娘会与他一起去之后,更是高兴。不然他虽然也想进京,最后恐怕也会因为不放心自己的妹妹宁愿留下来。 而白氏自从自孙氏院子里头出去之后就一直心事重重,她其实也并不全是因为这一次自己的儿子去不了京城的官学而失望,她是忧心孙氏会像当年对待她的夫君一样对待她的孩子。 父母总是望子成龙的,因此没有什么比知道自己儿子的前途面前挡着一座大山更让白氏担忧的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风又起 白氏在王松回来之后就将人拉到房里说起了私房话。 因为快用晚膳了,王璋只得亲自去内室请王松和白氏。白氏早就将丫鬟婆子们都打发开去了,王璋走到门口的时候一怔,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因为她听到了屋子里白氏带着些压抑的抽泣声,他正有些进退不得的时候,突然听到白氏提高了声音道:“我自己怎么样都没有关系,可是我的孩子不能这么让人打压。璋儿他从小就懂事贴心,就算是……也从来不敢在王家出头,这还不够么?我们又没有想过要去抢谁的风头,为什么她连起码的公平都做不到?” 王松久久没有出声。 王璋回来的时候也听到了三叔来信的消息,虽然他不能去京城官学,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不想白氏却是这么重视这件事情,在王璋的记忆里,他的爹娘感情一直都很好,几乎从来没有拌过嘴,红过脸。不想,今日却为了他的事情两人吵了起来,而且白氏的话里头竟有着对自己的婆母不满的意思。 王璋心里有些苦涩,想了想他终究是抬手敲了敲门。 听见敲门声,里面突然静了一静。过了还一会儿,才有脚步身往门边来了。 门被从里头拉开,开门的人是王松。 看见外面站着的人是自己的儿子,王松面上带了些罕有的尴尬。但还是让开了身子让王璋进去。 白氏已经擦干了眼泪在一旁坐了,抬头看见是王璋进来,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不好意思。 屋子里三人都有些沉默,王松走回了白氏的身边。 王璋突然就撩起了衣摆,朝着王松和白氏跪了下来。 “璋儿——”白氏惊呼一声就要上前来扶,却让王松拦住了。 王松静静地看着王璋,等着他说话。 王璋看着王松和白氏道:“儿子不孝,让爹娘操心了。” 白氏忙道:“这不关璋儿你的事。” 王璋摇了摇头:“若是不是因为儿子,爹娘也不会这么为难。”说着王璋看向白氏:“娘你放心,您再等等,儿子必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白氏闻言只当儿子是在安慰她,但是她还是高兴的,忙点头道:“璋儿从来就没有让娘失望过,快起来,地上凉。” 白氏说着就上前来将王璋扶了起来。 “璋儿,我和你爹会想办法让你去官学的。” 见王璋还想说话,白氏制止道:“娘知道你自信自己无论在哪里都会有出头的时候,可是娘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比别人幸苦。你也是王家的子孙,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说着白氏还看了王松一眼。 王松有些无奈,可是白氏很少有这么使性子的时候,而这件事情确实是因为他才让儿子受了牵连,他心中也是不好受的。 “实在不行我就去找父亲。”王松对白氏道,王老太爷今日一早就又出门去了,说是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他总是听人说起哪里有好鸟就急巴巴地赶过去,天南海北都去过,王家人已经习惯了。 白氏闻言终于满意了,虽说白氏也觉得王老太爷各种不靠谱,但是元娘的婚事到是真的亏了他。而王家能驳回孙氏决定的人也只有王老太爷了。 王璋却是知道,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是有隔阂的。这么些年,父亲从来没有求过祖父一件事情。而若是因为父亲的请求让祖父又和祖母大闹一场,最后即便是他去了京城,以祖母的性子……留在家中的母亲恐怕更不好过了,祖母会将从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加倍出到母亲身上。 因此王璋不赞同父亲为了这件事情去找祖父,可是看到母亲的样子,王璋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泼自己母亲的冷水。 第二日,快晚膳的时候王璟突然从外院来了。 如今王璟和王玬几人都已经搬到了外院去住了,但是孙氏和金氏担心王玬在外院吃不好,还是让他进内院来吃饭。王璟和王璋他们也获得了进内院用膳的资格。只是他们除了初一和十五,或者像昨日那样孙氏有事情要交代的时候,平日里也是很少来内院了。 “哥哥今日要在这里用膳么?”三娘起身相迎,待见到王璟眉间的那道浅浅的眉间纹的时候,便将身边伺候的丫鬟打发出去了。 “可是有什么事情?”三娘见只有自己和王璟外加白英一个丫鬟在了,便出声问道。 王璟点了点头:“今日水月痷进去了一个人。”王璟沉声道。 四年前,在汀兰给三娘送药房和带来宣韶的噩耗之后没有几日悬壶医馆的青叔就回来了。宣韶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青叔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三娘兄妹。水月痷那边也一直派人盯着。 可是奇怪就奇怪在水月痷那边一点不正常的举动也没有。 二娘自从进了庵里之后就一直跟着庵里的师太念经打坐,平日里基本就没有出过她的那间房门。只知道二娘平日里只跟着庵里的一位叫净安的师太做早晚课,这位净安师太是水月痷庵主的师妹,平日里也很少出庵堂。而二娘身边的那个叫红玉的丫鬟,自从进了水月痷里头便也消停了起来,一直陪在二娘的身边,一步不离。 今日突然听王璟说水月痷那边有了动静,三娘不由的觉得有些怪异。就像你看到一个怀胎坏了两年零八个月的妇人,一直没有生产的迹象。你以为她就会这样一直怀下去,不想突然有人告诉你说那妇人,今日要临盆了。只是不知道产下来的是一块石头还是一只妖怪。 三娘收起自己心里这怪异的想法,问道:“那个人是谁?” 王璟看了三娘一眼:“是我们府里打理花坞的那一位花嬷嬷。” 三娘闻言沉默了,这个答案似乎是在她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花嬷嬷在王家一直只守着她那个花坞,与王家其他的人很少有接触。很容易就让人忽视了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只是今年,去水月痷的这一次并不是花嬷嬷第一次出府。上一次她出府实在白家来第二次来求娶元娘的时候。 三娘一直有注意她,所以暗中派了小丫头盯着她的动静。那一次花嬷嬷出去了之后,王老太爷就遇上了白家的人,而孙氏不贤不孝的名声在几个时辰的时间里传遍了青城县的大小街巷,若说这是巧合三娘是不信的。 只是因为最后因着元娘的顺利出嫁,王家没有被太大地波及到,而自那以后花嬷嬷又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花坞里没有出来,三娘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加上上一次的事情,三娘于是肯定了这个花嬷嬷是与二房的人有牵连的。只是这个二房的人却不是王栋,白氏,王璋他们。三娘推敲了很久,最后一个不太可能,有非常有可能的名字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董姨娘,董宛芳。 三娘知道这个猜测有些大胆,但是除了她实在是没有别的人会这么做了。只是董姨娘当初不是被孙氏买到了南边的烟花之地了么?王家的人都说她已经不堪折磨而死。可是这个说法毕竟没有证据。若是董姨娘还活着呢?若是她不仅还活着,还过得不错呢? 三娘知道,有时候仇恨是会支撑着一个人走很远的路的。 虽然没有证据,可是三娘还是将花嬷嬷与董姨娘联系到了一起,而现在花嬷嬷却找上的水月痷,难道水月痷也与董姨娘有关系么? 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这一次花嬷嬷找上水月痷的原因是因为王璋去不了京城这件事。 她想起了四年前,她在花坞那里和几个丫头刻意说给花嬷嬷的话,当时她的意思就是让花嬷嬷身后的人消停一下,因为王璋的前途和元娘的婚事还捏在孙氏的手中。 如今元娘出嫁,王璋的前途却是遇到了阻碍。 只是若是水月痷真的是花嬷嬷背后之人的话,那么也说明了这些年她们暗地里的动作一直就没有断过。 三娘不禁有些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恨能当这个人这么要紧孙氏和王家不放? “妹妹,这件事情你怎么看?”王璟问道,他的眉头从进来开始就一直没有松开过。 三娘苦笑:“哥哥,二哥哥这次不能随你一起进京了。” 王璟不知道为什么三娘会突然提起这个,但是对于王璋不能去他也很是遗憾:“若是二哥哥能一起去就好了。平日里因有他约束,大哥哥和我才不至于犯大错。这次去了京城,我们在那边人生地不熟的,真不知道要怎么样与那边的人相处。听一个族兄说京城的公子哥儿都眼高于顶,不要相处的。我这些人想要进到他们的圈子里很难。” 三娘闻言到是心中一动,他记得王璋与兵部尚书的儿子苏敏之是有交情的,而且还交情不浅。所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相识的,但是王璋认识的人定然不只苏敏之一个的。而且这么些年她冷眼瞧着,王璋这人确实是不错的。若是有他在王璟身边,总是好过王玬这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的大孩子的好。 “哥哥你想让二哥哥与你一起去京城?”三娘沉吟道。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 “妹妹你有办法?” 三娘想了想,点了点头。 “哥哥你附耳过来。”三娘朝着王璟招了招手,王璟隔着茶几探身过来,三娘在他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通。 王璟听着时而点头,时而皱眉。 等三娘说完了,王璟疑惑道:“妹妹,这个办法管用么?” 三娘眨了眨眼:“哥哥信不过我?” “当然不是。”王璟忙道。 在他眼里妹妹是最聪明的。小时候他这么认为可能是因为护短,可是这么几年兄妹两人相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妹妹总能想出法子解决。他这个当哥哥的心里不是不骄傲的。 王璟也正是因为发觉自己的妹妹聪慧能干,这才努力让自己也变得不是那么没用,努力学习怎么处理外面的事物。虽然他现在远远称不上练达通透,但是与几年前相比进步还是很大的。 “我只是想,二哥哥要怎么样才能找到你说的那种……呃……来帮他?”王璟解释道。 “哥哥你尽管去
相关推荐:
功夫村姑:调教城里小坏蛋
卡牌世界的言灵师
高傲女医师的堕落之路
章鱼求偶指南
浮生之殷商风流
恶劣的你(骨科)
一世丹尊
厄运不怕晚/男优秘辛
猎同飞坦不要背叛_np文
胖受惹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