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两朝元老,圣上之师,百年之后可能配享太庙,更有可能直接萌一子入朝为官,这在我朝是有许多先例的。十八弟的嗣子,即便是平庸无能之辈,也没有什么,只要他德行佳,不犯大错,将来便也是我族中的一大支撑。” 李氏沉默了,这些她确实不是不明白,只是没有去想。王显为人其实是骄傲的,在他的观念里,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还看不上这种萌官的途径。 可是他们自己不在乎,不代表别的族人也不在乎。甚至在连氏的眼里,这还算是族中的利益,不是他们这一房说不想要就能不要的。 连氏端起了桌上的茶碗:“话已至此,这是族中的决定,也不是我一人说了算,我仅仅是为你们考量,在众位族中子弟中给你们挑选合适的。你既然说要回去与十八弟商量,那我就再给你一些时间吧,最迟要在今年中元节祭祖之前将人的名字写入祠堂宗谱。也多给你们几年的时间,好好把人教好。” 李氏知道,即便王显现在是王家官位最高的。可是在所谓“族人的决定”下,也无能为力。当年族中已经是给了王显的脸面,才会将此事一拖就是十几年。这一次,怕是…… 李氏轻叹:“我知道了,我回去就与老爷商量,定会尽快给你答复。” 连氏满意地点了点头,便不再说什么了。 李氏总连氏房里出来的时候,王筝已经在外头候着了。见李氏面色疲倦地走了出来,王筝有些心疼地迎了上去:“母亲,她没有为难你吧?” 李氏伸手止住了王筝的话,示意她与自己离开再说。 两人出来的时候,正好遇上了往这边来的三娘。 三娘看见母女两人一起从正院里出来,便停住了步子,两人神情虽已经看不出来什么,但是气氛还是有些沉闷的。 “我和母亲要先回府了。”王筝对三娘道,她的声音比平日里要沉一些,到真像是刚刚哭过了的样子。 三娘想了想:“我也与你们一起走吧,今日出来的时候,母亲要我早些回去的。”姜氏自然是不会对三娘做这种要求,三娘也只是找个借口先走而已。 这时候酒席已经进行了大半,陆续离开的人也很多,并不引人注目。 李氏点了点头,走在了前面。三娘与王筝并排走着,将王筝低头不语,三娘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王筝抬起头来,看着三娘,勉强露了一个笑脸。 三娘与王筝上了李氏的马车一起走。 王筝一到车上,眼眶就红了:“我真恨我自己,怎么就不是一个男子。若我是一个男子,母亲你就不会被他们欺负至此了。” 李氏闻言到是笑了,她伸手帮王筝将鬓角散落下来的发丝别到了耳后道:“我到不希望你是个男子。” “怎么?”王筝吸了吸鼻子。 李氏打趣道:“你是女子就已经够顽皮的了,若是个男子那还得了?最后吃苦头的不还是我和你爹爹?” 王筝破涕为笑。李氏拿出帕子给王筝擦脸:“瞧瞧,多大的人了?还这么爱哭。在晚辈面前也不怕丢了面子。” 王筝瞥了一旁但笑不语的三娘一眼:“三娘这丫头,鬼着呢,她才不会这么没眼色地乱说。” 三娘苦笑不得。这是夸她还是骂她? “你们都知道了?”李氏见王筝情绪已经好了,便问两人道。 王筝撅了撅嘴:“是在外头贴身伺候的丫鬟听十八婶的丫鬟说的。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十八婶来的时候,恨不得人人都知道她的孙子要进我们府。” 第三百八十六章 李氏闻言皱了皱眉,或许连氏是好意,挑了那个孩子。但是十八老太太一家子的为人还真让她有些犹豫。 王筝问三娘:“你也是在外头听人说的?” 三娘摇了摇头:“我是听二姐姐说的。” 王筝一愣:“二娘?连她也知道了?”王筝冷笑,“这逼人妥协的法子还真是无孔不入。” 不管王显收不收这个嗣子,被人强赛一个人过来,还真是让人心里不舒服。谁也不会高兴。 李氏想了想,还是决定将刚刚与连氏说的话说给王筝与三娘听。三娘已经嫁了人,王筝也即将出嫁,两人将来都会是当家主母。而最为站在她们这个位置的女子,不仅仅要会管家,还需要一定的政治敏锐度。因为有时候后院与后宫一样,也是朝堂的缩影。 三娘与王筝仔细听李氏说着,待听到连氏以及族人们的意思之后两人都没有说话了。 “我与老爷不在乎这种荫萌,但是王家的其它人在乎。因为在大家看来,老爷有今日,也是沾了王家的光,没有王家祖先们积累下来的功劳,没有族人们的培养,老爷也不会被皇帝重用。其实他们也没有错,或许一开始是我们想的太自私了。” 王筝突然抬头道:“既然一定要有嗣子,那我们为何要去便宜外人?”王筝还是恨那些族人们插手他们的家务事,直接将他们划入了“外人”行列。 “爹爹虽然无子,可是我们这一房不是没有啊叔父这一支,大哥只有王玬一个儿子就不提了,三嫂肚子里的那个还未出生,所以王璟也不算,可是二哥家还有王璋和王瑞呢。要过继,也可以从二哥家的儿子中过继一个来。王璋是长子,二嫂可能舍不得,不是还有王瑞嘛” 李氏摇了摇头:“你几个哥哥不说什么,可是这事儿可由不得他们做主的。他们上头还有你叔父和叔母。其实之前,四嫂也曾经提过,只是……你叔父和叔母舍不得。” 王筝垂头丧气,三娘却有些默然。 王老太爷和孙氏,他们两个谁会有舍不得这种情绪都绝对是个笑话。 王老太爷不答应过继,的原因她能猜得到。王老太爷经常在外头自夸,说自己别的本事虽然比补上王显,但是唯有生儿子这一点是王显拍马也追不上的。他向来把这个看作是与王显做比较,自己唯一的优势,自然是不会愿意就这么轻易放弃。 毕竟被王显压在下头,当众人的反面教材当了几十年,依着他老人家的任性,自然是愿意看着王显为这种不如他的事情而焦头烂额的。 而孙氏,她的想法就更简单了。 她自己的孙子大房只有王玬,三房只有王璟,她自然是不愿意。而二房……这就更不可能了,孙氏怎么会给二房一个这么好的翻盘机会?她是恨不得二房的人永远不要出头的好。 李氏厚道,没有对晚辈们说王老太爷和孙氏这些不可对外人言的心思,不过三娘与这两人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些年,自然是明白他们的心思的。 不过王璋和王瑞到真的比刚刚李氏说的那个孩子要强一些,至少二房的王松和白氏也算是知礼之辈,将来不会出什么乱子。有时候,猪一样的队友,比神一样的对手杀伤力还强一些。 想到这里,三娘觉得自己应该把对二娘的疑虑说出来,好让李氏有个防备,不然若是十八叔祖母那边真的与二娘有什么猫腻,等孩子进了府就晚了。 三娘进京以来,与王筝向来亲密,而李氏虽然只是她叔祖母,却是比孙氏这个祖母还要负责。因为怜惜她没有母亲,所以平日里总是教她为人处事,也从来不会避讳什么。是一个真正仁慈的长者。她是真心不希望王显和李氏掉进二娘或者沈惟设下的圈套之中。 想到这里,三娘便道:“听叔祖母的意思,似乎是有些同意四叔祖母的安排了?” 李氏无奈:“这事情我还得去与老爷商量,不过若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也只有按着族人的意思去做。你四叔祖母说的也没错,王家不是哪一房人说了算的,族人的决定,即便是我与老爷,也没有办法反驳。” 三娘认真道:“可是这件事情,我瞧着有些蹊跷呢,就怕是有些利用了我们王家的族人的这种功利之心,故意布下了圈套。” 李氏闻言一惊,她知道三娘不是信口开河之辈,会这么说一定是有原因的。 王筝却是直接问道:“你知道些什么?” 三娘想了想,皱眉:“我也不是十分确定,但是却是有些疑虑。我说出来让你们思量思量。”说着三娘便把几年前柳氏那件事情说了出来,也与李氏说了自己当时怀疑十八房的老太太似乎是与柳氏母女有过牵扯。 对于当年柳氏所犯下的过错,以及之后被处置的结果,李氏自然是知道的。不过她没有想到,王家也有人牵涉其中。 “我猜着,十八叔祖母即便是与柳氏母女有过往来,那件事情应该是与她无关的,她可能只是收了柳姨娘的钱,为她说话而已。不过那件事如今到可以反过来成为牵制她的把柄。” 只要二娘以这件事情相威胁,因为害怕会遭到族人的惩治,十八老夫人自然是要为二娘肝脑涂地。何况这件事情对她也只有好处,她心里也是万分乐意的。 “再就是,我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太过于巧合了,好像是有人刻意安排了一样。您刚刚说的十八叔祖府上的那个孩子,平日里并不曾显山露水,偏偏在十八叔祖母邀请四叔祖母的时候,恰恰因为十八叔祖母生了病,而让四叔祖母看到了他的孝顺。更是让他有机会可以当众展示自己的才华。” 内秀之人,多了去了,而三娘始终相信,那种品行很好,又有些才华的人,骨子里都是带着一些骄傲的,即便他们会掩饰的很好,但是绝不可能会对人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她刚刚听李氏说起那些的时候,脑海中只冒出了两个字——作秀。 说起来,作秀这种事情,她还曾经教过薛氏呢,而且效果很不错。能运用的好的话,好处都是大大的。自古以来,连一些帝皇们往往都要来上这么一两出,得名又得利。 不过三娘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她因为对二娘和沈惟怀有戒备之心,所以才会对二娘的任何行为都往不好的方向去想,说白了就是有罪推定,还不给人机会辩白的那一种。 李氏听三娘说完,心中也是惊讶万分,她从来没有想过,王家的族人之中会有帮助外人对付自己人的,这也是当年族中没有人怀疑过给柳氏说话的十八老太太。不过三娘说的又很有道理,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 李氏缓缓沉着脸道:“如果你说的没有错的话,那这件事情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我要回去跟老爷好好商量,不能给人可乘之机。过继这件事情也算是一件大事,万万马虎不得。” 王筝瞪着三娘面色古怪:“我就说你是个人精吧当年你才多大点儿?心眼儿就这么多一族人都没有怀疑,就你怀疑了。” 三娘知道王筝说这话是没有恶意的,也是因为与她亲近才会这么直言不讳,不然,这还真不是什么让人开心的话,三娘回敬道:“姑姑最近是不是与苏成之在一起待久了?说话也变得这么……古朴了。” 王筝忍不住笑了,三娘也笑:“你与她呆久一些也好,反正也快是一家人了,多多熟悉熟悉总是没差的。” 王筝一愣,反应过来之后发现自己被打趣了,怒了:“王珂你皮痒了是不是” 李氏见王筝与三娘就这么在车里打闹起来,刚刚的紧张气氛一扫而净,无奈地斥责道:“你这个当长辈的是怎么当的到好意思跟自己的侄女儿闹起来了。” 王筝只有撅嘴坐好了,见三娘一脸小人得逞的嘴脸,心中气得牙牙痒。 李氏只有转移话题:“不知道你父亲这会儿回府了没有,听说刚刚他只去四嫂府中晃了一晃就离开了,想必是公中还有事情。” 三娘闻言心中一动:“叔祖父最近经常会很忙吗?朝中……可是有什么事情?” 李氏既然决定要好好教三娘,自然也不会隐瞒她,点头道:“确实是比平日里要忙一些,如今北边还在打着仗,前些日子,海上又出了些状况。有些出海的船只,总是在出航之后好几日被发现丢弃在海上,船上的人连同船上的货物全部失踪。有人说是沿海一代的流寇,劫了船杀了人,这本来是官府的事情。可是不久之前,东洋的一些货船也相继遭劫,甚至连一位派来我朝的使者也没有幸免。” 三娘倒是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难怪,前几日听出去买胭脂水粉的白果抱怨说,那些海货都涨了价了。原先一钱银子能买到的东西,至少涨了半钱。本地产的东西到是便宜了许多。她当时听着没有在意,不过如今听李氏这么一说,想必是因为沿海不安稳,以致外面的货物进不来,本地的货物运不出去。 第三百八十七章 对策 “朝廷怕再出状况,便暂时下了海禁。”李氏道,“只是我朝自开国以来对海船的限制就少,与海上诸国之间的买卖也很频繁。这一次,皇上说禁就禁,到是让一些人颇有微词呢。” 三娘知道,这个朝代在海贸上相对比较宽松。因为自开国以来,海贸给国库带来过不少的收入,尤其是前几朝的时候,海贸是由国家控制的垄断行业,国家出船出本钱,商人们出力,所得之利润与朝廷七三分账。 只是到了近几朝,朝廷在海贸上的利润大大打了折扣。 三娘注意到这件事情,还是要从几年前看的那本有关建武朝的书说起。 先帝建武帝,往好了说可以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也可以说他是穷兵黩武。他登基后,在对北边的战争中连打了好几次的胜仗,自信心严重膨胀。于是在安稳了几年之后,又发起了对南洋的一个小国的战争,起因只是因为这个小国的国王与皇后私下里开了一句建武帝的玩笑,具体说的是什么已经不可考。有说是这国王笑话建武帝的眼睛有些微的斗鸡眼,也有说是国王笑话建武帝娶了自己的父亲的小老婆。不过在三娘看来,这些大都都是借口,说白了就是,建武帝手痒想打仗。所以这其实算是一次侵略战争。 只是仗打起来了之后,却有一些与这小国有贸易往来的商人,悄悄去通风报信(书上说的是,这些商人在海外偷偷养了外宅,报信是想要让自己的小老婆,和儿女们去逃命。)建武帝知道了之后大发雷霆,杀了好些有牵连的商人。之后便颁布了海禁令。 这一次的海禁历时一年半,直到建武帝将那小国打得俯首称臣,地皮被搜刮了两三层,海禁令才被收回。 只是三娘有些奇怪,之前她看一些书中侧面反应了,朝廷的收入有大部分来源与海外贸易。可是在建武年间海禁期间,除了搜刮地皮得来的拿一些,国家的收入尽然没有缩水太多。这说明,在建武年间,国家最海贸的控制力度就大大消弱了。 来京之后,在外书房和温家园里的藏书中查看了一些资料,三娘便开始猜测至少是从建武朝开始有些海商因为嫌朝廷抽税太多,便与朝廷一些官员相互勾结。出海所得之利润不再上缴国库,而是进入了某些相关之人的腰包。 三娘记得,孙氏的娘家孙家,开始发家就是因为孙家出了好几个与市舶司有关的官吏。虽然品级并不高,但是油水却是大大的。 不说别人,就说孙氏的哥哥,年轻的时候曾连任沿海之地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沿海地区的布政使还掌管市舶司。他们手下的市舶司提举还往往兼任盐课提举司提举。可以说是将当地税收牢牢抓握在手中。 孙家的人任的虽然都不是高官,但是都是有油水的官。这就是为何孙家会如此富裕。 皇帝这一次借着海上事故,发布了禁海令,不是只是简单的想要查出凶手,还是皇帝已经开始着手收拾前朝就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决心要将海上贸易这一块美味的大蛋糕吃回嘴里。 而二娘在这个时候想要给王家添乱与与皇帝的这一次海禁有没有关系? 三娘又想到了,孙家当年将孙玉兰嫁给了沈惟,虽然后来孙玉兰死的不明不白,两家却好像并不想要撕破脸的样子,上次看到孙金生的嫡兄对沈惟还是一副巴结的样子,这当中又有什么猫腻?孙家与沈家应该不会像是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吧? 只可惜,三娘作为一个闺阁女子,对朝中之事所知有限。刚刚想到的的也不过是从一些资料和发生的事情中的蛛丝马迹中所的来的推论。 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二娘与沈惟打的是什么主意,一定不能让她得逞就是了。 想到这里,三娘问李氏:“过继这件事情叔祖母可有想到什么办法应对?” 李氏见三娘又将问题绕了回来,也不含糊,想了想道:“若是此事真有猫腻,那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上当的。即便会惹得族人们不满,也没有办法。” 三娘沉吟道:“其实,九姑姑刚刚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王筝一愣:“我说话向来就是有道理的,不过……你说的是哪一句?” 三娘失笑:“就是你将主意打到二叔家的那一件事情啊。” 王筝眨了眨眼:“可是……母亲不是说伯父和伯娘不同意吗?我们也不能强逼啊,这样与那些族人也没有什么分别了。” 三娘叹气:“总要试一试嘛。”现在孙氏因为被二娘所害,早已是今非昔比,要再掌管王家的事情恐怕很难。在孙氏和老太爷离京之时,王栋他们已经将松龄院暂托了常嬷嬷,有写信给了王柏。孙氏有什么事情,则由常嬷嬷直接报到京中。 “其实我到觉得还是璋儿最合我父亲的心意,只可惜,他是嫡子,怕是难了。”王筝也叹气。 三娘想了想,到是笑了,神秘道:“其实也不难的,只要过了祖父那一关,二哥还是三哥都好说。” 王筝瞪了三娘一眼:“就你神行了,别卖关子了。” 三娘笑道:“大伯父和我父亲只有一子,二伯父也只有两子不假,可是我祖父却是有三个儿子呢。” 王筝愣了愣,不确定道:“你的意思是……” 三娘点头:“与其过继孙辈,到不如过继儿辈的。我祖父有三子,叔祖父若是提出过继二叔这个庶子的话,应该可行。” 李氏一直在一旁听着,听了这话,她也有些心动了。其实在这些孙辈中,王显最喜欢的还要属王璋。这孩子聪明又好学,最是对了王显的胃口。王显不止一次对她说,王璋虽说是王宏的孙子,却是像他多一些。她听了这浑话自然是哭笑不得。不过王显说这话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遗憾的。 只是王璋是二房唯一的嫡子,想要过继到王显膝下,肯定是行不通的。算来算去,王宏那一房,能过继来的孙辈,竟只有王瑞而已。 王瑞不是不好,只是王显还是欣赏王璋多一些,想必他做梦都想要王璋那样的孙子。于是在提出要过继王瑞被王老太爷和孙氏拒绝了之后,王显也就随意了。 三娘这个办法,到是好的很。过继王松的话,那王瑞和王璋就都是王显的孙子了。王显知道了之后定是高兴。 王筝闻言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可是,想了想她又皱眉:“想法虽然是好,但是恐怕伯父还是不会同意的。”过继一个孙子都不同意了,要过继一房人,那跟难了。她们也不过是在这里空欢喜一场罢了。 三娘到是觉得未必,首先孙氏那一关不用多虑,只要过了王老太爷这一关就可以了。只是,具体要想个什么法子让王老太爷点头,她还没有头绪。 三娘相信,是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那个办法看你想得到想不到罢了。现在还解决不了,也仅仅是因为暂时没有想到而已。 “离四叔祖母给的最后期限还有几个月,总会有办法的。”三娘到。 王筝点了点头,之后便开始坐在那里眉头打结,冥思苦想起来。 外头的马车停了下来,跟车的婆子在外头到,前面已经是路口了,问三娘要不要下车。 三娘便与李氏和王筝告辞。 “你回去也好好想想啊,想到了什么法子就派人来告诉我。”王筝朝三娘摇手道。 这人到还真不见外三娘无奈地想,她其实还是王老太爷的孙女儿吧?怎么王筝就能将她划拉到她那一方,让自己与她一起算计自己的祖父? 李氏已经习惯了王筝私底下胡闹了,不过在外头的时候王筝向来是知道分寸的,从来没有让她操心过,她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女儿家能任性的也只有在父母膝下的这几年,以后嫁了人,即便想要没有分寸,想王筝这样的女子,也都是不会给自己机会的。 三娘从李氏的马车上上来,坐回了自己的车上,她的马车里,自己的那介个丫鬟都在了。 等又是一段耽搁,马车才有缓缓地行往庄亲王府的方向。 李氏回到府中的时候,王显果然还没有回府。李氏吩咐了厨房给王显准备了一些热汤热茶,又准备了一些好消化的粥和小菜,等王显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 李氏让丫鬟们伺候完了王显吃喝,有陪他在屋子里走着散了散,这才将晚上的事情告诉了王显。 王显一边在屋子里小步走着,一边听李氏说话,待听到三娘说要他过继王松的时候,王显的步子顿了顿,之后又若无其事地来回走了起来。 李氏与王显夫妻多年。见王显虽然面上没有表示出什么,但是显然自己刚刚的话让王显动了心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杀器 因为心疼王显在外头忙累了一日了,回到家中还要操心这些,李氏便到:“你先歇着吧,这事情还是交给我来想法子吧,朝中之事已经够让你忙的了。” 王显闻言,转头朝李氏笑道:“这事情自然是交给你来办,不过办法还是要我来想。我大哥那个人……” 王显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摇了摇头嘀咕道:“人小气,又固执,还记仇!巴掌大的事情,他能记恨大半辈子” 李氏嗔怪地瞪了王显一眼:”你瞧你,我就说筝儿这孩子像谁呢?当年她姨娘在世的时候,是个在温和不过的性子了,原来问题还走出在你身上!” 王显摸了摸鼻子,也知道刚刚失言了,只得轻咳一声掩饰尴尬道:“咳……,总之,你到时候按我说的安排就走了。” 李氏惊讶道:“你有法子了?” 王显高深莫测地伸手抚了抚胡子,没有说话。 李氏又瞪了王显一眼,在外头的那一套还带回家来了。 又过了十几日,当三娘知道原本已经回了山东的王老太爷又杀了个回马枪来了京城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最近京中是不是又有了什么奇怪的鸟儿。当然,上一次她也是这么猜的,结果明了她冤枉了王老太爷。 这一次,显然王老太爷又是被冤枉了。 与上回来的时候气急败坏不同,这一次,王老太爷是雄赳赳气昂昂地来的。 他到了京城之后,没有去王栋府上,而是先去了一
相关推荐:
每天都想对公主下手
控卫凶猛
卡牌世界的言灵师
离婚之后_现代耽美_BL
[综漫] 烫角色靠我心声守护节操
被迫和豪门大佬联姻后祁少每天想离婚
男妾
重生豪门风云
厄运不怕晚/男优秘辛
功夫村姑:调教城里小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