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回去就好。” 夜色深沉,落日关的天幕似乎很低,月光暗淡,星子明亮。 顾玉道:“我看过史官笔下的落日关一役,寥寥数百字,书尽了顾家军的壮烈,我父亲的骁勇。” 君泽道:“老镇国公是英雄,这点儿永远不会变。” 顾玉道:“落日关一役。顾家军冤,我父亲冤。” “但我不想千百年后,后人提及这场战役,只剩下对落日关冤屈的惋惜。” 君泽低声道:“所以你不想将落日关的真相昭告天下。” 顾玉低垂眼帘,沉默半晌,才道:“真相太痛。” 身为将领,若不能功成名就,解甲归田,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她的父亲没有走上第一条路,便只能走第二条路。 为了保家卫国,死在敌人手里,会令人肃然起敬。 可是为了保家卫国,死在自己守护之人手里,则会令人叹惋。 史书写好的内容,一个在百姓心中无比崇高的人物,不该再次颠覆,只在人们心中留下一声叹息。 既然现实中他的父亲没有完成的战死沙场的使命,在史书里完成,也算是另一种圆满。 君泽道:“那便不改,真相如何任由他人评说,你不要承认便好。” 即便顾玉想说出真相,君泽也会想办法阻止。 他有自己的考量。 一旦当年的真相暴露出来,天下人知道老镇国公死于剌帝和绍无极之手,那么顾玉之前的种种举动,难免也会被人勘破真相。 毕竟剌帝临死前,顾玉是唯一一个待在剌帝身边的臣子,绍无极也死于顾玉之手。 这样一来,顾玉便会从在宫变中守护皇宫的功臣,变成替父报仇,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 天下对顾家军叹惋的同时,亦会将顾玉钉在“弑君”的柱子上鞭笞。 毕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可杀臣,臣却不能弑君。 往事不可追,但顾玉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君泽不能眼睁睁看着顾玉沦为乱臣贼子。 第826章 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 万人坑的整理足足持续了半个月。 顾家军的尸骨被整整齐齐摆放在一起,远远看上去还算完整,可一旦凑近,就会发现不是缺了胳膊,就是缺了腿,甚至有很多人找不到脑袋。 更别说确认他们的身份了。 实在是没办法,时间太久远,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值得一提的是,顾玉找到了她父亲的玉牌。 可惜尸体太多,根本不能确定玉牌是从哪块儿骨头上掉下来的。 顾玉知道,想在万人坑中找到父亲的尸骨无异于大海捞针,就算找到,也不一定是父亲的。 与其到时候找到的是错的,还不如将所有整理好的尸骨,统一迁回京都,埋在一处,受人统一祭拜。 想来她的父亲也情愿跟兄弟们一起回家。 做完这件事情,大部队就要启程回京了。 落日关弄出来的动静不小,许多人旁敲侧击,来问万人坑是什么情况。 顾玉皆沉默不语。 虽然不语,但挡不住旁人的猜测。 尤其是提到万人坑这三个字,就不得不提起绍无极。 提起绍无极,便又想到绍无极背后的剌帝。 可再往下想,就不得不打住了。 皇家的一切都是禁忌,可是越禁忌,就越引得人们好奇。 顾玉语焉不详,架不住旁人从落日关的万人坑,揭开一角纱幕,窥探真相。 流言四起,真真假假,皆由人评说,顾玉从不否定,也从不肯定。 朝廷大军走在前面,君显带着君家兵马紧随其后。 从落日关带回去的棺椁太多,顾家军跟在最后面,渐渐与两军拉开距离。 顾家军一路小心护着棺椁,无论新兵老兵,无论是百夫长还是无名小卒,都为当年的先烈戴上了孝。 顾玉一身孝服,挽发的玉簪也换成了惨白的丝带,面色清冷肃穆,那双凤眸带着一种纯粹的冷意,像有人在她眼中下了一场雪。 虽有快意恩仇,但逝者永远也追不回来了。 她身边的君泽竟然也跟她一起戴了孝,他做事一向随心所欲,地位又高,没人敢质疑。 时隔二十五年,顾玉和君泽一起接这些英雄们回家。 边关百姓看到顾家军护着的那一具具棺椁,心中不由悲痛万分,泪洒当场。 有些年幼的孩子不明所以,奶声奶气问家中垂泪的大人:“为什么有这么多棺椁?” “因为里面装着英雄的尸骨。” “落日关那场仗啊,打得太过悲壮惨烈。” “区区八万顾家军,在天寒地冻中,竟能挡住西戎十几万铁骑,护住了大禹朝的安危。” “孩子,若没有二十五年前的顾家军,便没有现在的西北,没有你的父母,自然也没有你。” 孩子似懂非懂点点头,又问出了一个天真的问题:“可是西戎人都很好啊,虽然说话语调可笑,但是带来的小玩意儿都很有意思。” 大人们脸上带着笑,这笑中又有几分沉重。 “那是因为大禹朝强大起来了。” “当你弱小时,你便是豺狼虎豹口中的绵羊。” “当你强大时,豺狼虎豹便只能收起獠牙利爪,跪地臣服。” “二十五年前,边关的太平离不开顾家军的坚守。” “二十五年后,西戎的臣服,天下的统一,也离不开顾家军的付出。” 孩子又问道:“那为什么这些尸骨都过了二十五年,才被挖出来呢?” 面对孩子天真的眼睛,大人们一时语塞。 为什么呢? 比血淋淋的厮杀更可怕的,是人心叵测。 见大人没有回答,孩子又指着顾玉问:“她又是谁?” 大人为孩子没有刨根问底而松了一口气,看着顾玉道:“那是老镇国公顾钧益的儿子,当今的顾氏爵主,朝中一等一的权臣。” “均田制是经她之手推行起来的,科举改制也是她带人操办的,宫变时她守护皇城,立下赫然大功,如今兵不血刃让西戎归顺朝廷,也是她在其中谈判周旋。” 说完,他犹觉不够,便补充了一句:“她父亲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她也是。”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纯粹的,当即大声喊道:“我也要当英雄!” 惹得旁边人笑起来。 大人摸了摸他的头:“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 往往伴随着血与泪。 ... 因这些棺椁,顾家军行路稍慢一步,历时四个多月,才回到京都。 让顾玉没想到的是,女帝竟然亲自出城来接,声势浩大,似乎并未将顾家军和剌帝之间的传言放在心上,反而对顾家军的英勇赞赏有加。 “镇国公顾玉,统一西戎,立下赫赫战功,朕允你扩充顾家军,赐虎符,保家园!” 朝堂上的人都是精明人。 如今西戎归顺,藩王臣服,天下太平,内争外斗皆已平息,按理来说,此时就该削减兵力,休养生息,迎来盛世。 早已到的朝廷军和君家兵马,已经放了一部分兵卒解甲归田。 偏偏轮到顾玉不但不放,甚至允她扩充顾家军。 这是何等的信任? 从前顾玉手里只有权,现在连兵也被女帝放心交到她手中。 女帝难道不怕功高盖主吗? 有些人小心抬头,看向这对君臣。 女帝甚至无视一旁同样跪着的亲儿子,亲手将顾玉扶了起来,看着顾玉的眼神里有欣慰,有怜爱,还有几分敬佩。 顾玉有些受宠若惊道:“臣多谢女帝。” 女帝丝毫不避嫌,拉着顾玉的手,将她带进皇宫。 身为女帝的亲子,也只能跟在一边。 女帝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众人的疑虑:她不怕顾玉功高盖主。 这是一个和剌帝截然不同的帝王,她霸道,也怀柔。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朝臣们不必将所有心思都用在揣测圣意,埋头做事,便是最好的取悦她。 她也做到了任人唯贤,既扶持寒门,也重视世家。 女帝甚至还在勤政殿藏了一个智囊团,天下优秀女子,皆伴她左右,为她出谋划策,跟她一起指点江山。 百废俱兴,盛世之象已初见端倪。 第827章 江山与美人,顾玉,你选哪个? 女帝带着顾玉和君泽一起来到勤政殿,张蓉看到她们过来,便带着随侍们屈膝行礼,而后低头默默出去。 与科举不同,女帝的随侍选拔每三个月就要进行一次,选的人多,可是淘汰下去的人更多。 来来去去几百个随侍中,最终能得女帝青眼的,包括张蓉和松阳在内,只有十三个人。 张蓉这次带出来的几个随侍不在其中。 有个随侍忽然兴奋道:“那个就是逍遥王了吧,跟几年前一点儿都不一样。” 张蓉回想了一下刚刚匆匆一瞥的人,心道的确不一样了。 从前的纨绔气息全然消退,本该是风流多情的桃花眼,如今像是烧着一把火,看得人心头一热。 但张蓉知道,与其说不一样了,不如说逍遥王这是把伪装彻底撕开了。 一身抱负,满腔热血,如今能够肆无忌惮施展。 不过... 张蓉看了一眼一脸兴奋的小姑娘。 从前女帝选随侍,其实是给逍遥王选王妃的流言一直没有熄火过,张蓉从她脸上看到了几分自己从前的影子。 仗着自己比旁人多读了几本书,便自以为是,觉得天底下最好的东西,最尊崇的地位都要是自己的,孰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逍遥王那一双风流多情的桃花眼,始终只停留在他身边的镇国公身上。 眼中灼灼的火,也只会在镇国公那块儿冰霜上燃烧。 其他人别说插一脚,就是多看一眼,都是妄念。 小姑娘被张蓉的眼神看得不自在,问道:“张姐姐,是我哪儿说错了吗?” 张蓉笑着道:“没什么,明天你不用来了。” 勤政殿内有句话,叫做流水的随侍,铁打的张蓉。 这两年间,从勤政殿淘汰下去的随侍数不胜数,只有张蓉始终伴在女帝身侧,还掌握着其他随侍的去留大权。 小姑娘惊惶不已,过五关斩六将,怎么就折在最后一步了? 来不及想明白,就开始赔罪求饶。 张蓉理也不理,让人把她带走了。 其他随侍战战兢兢看着张蓉,再也不敢多言。 张蓉目不斜视看向远方,按理说一句话罢了,可以言明好好教。 但张蓉看见她,难免想到自己在镇国公面前自以为是,要替二人“解忧”的样子,自然而然生出几分难为情了。 好在镇国公大度,并未与她计较,否则她当不了这个随侍。 张蓉趁热打铁,对一旁的一众随侍道:“想清楚你们是来做什么的,你们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女帝随侍,为天下献计,是何等光宗耀祖之事,别自轻自贱了去。” 而后她厉声道:“若是想不清楚,都别怪我不留情面。” 随侍们细细琢磨着张蓉这一番话,都是聪明的姑娘,能想清楚,齐声道:“是。” 勤政殿里,女帝对顾玉看看又摸摸,嘴里不停道:“黑了瘦了,定是泽儿没有照顾好你。” 君泽嘴角直抽抽,顾玉的女人缘好得令人发指,连他娘都没逃过。 顾玉亲和一笑:“不是,我们都好得很。” 女帝又道:“肩伤可有再复发?” 顾玉道:“没有,都好全了。” 女帝依然不放心,还想召御医来给顾玉诊脉。 君泽担心顾玉不易怀孕之事被御医诊出,便推脱道:“好了娘,您还是多关心关心您的亲儿子吧,您的亲儿子也是九死一生呢。” 女帝也知君泽在西戎遇到的种种凶险,便顺势问了问。 两个人再三保证自己身子无恙,君泽又三言两语把过来的御医打发走,才算勉强揭过这茬。 然后女帝又拉着两人细细问了边关的情况。 不一会儿,太后和昭皇贵妃也都到了。 阿姐一来,便拉着顾玉嘘寒问暖,知道顾玉和君泽之间的情分,眼神还偷偷往君泽身上看。 上下打量后,也就放了心。 有女帝照料,阿姐在后宫还算自在,自己虽不能随意出宫,但是可以召见老夫人和顾琼时常进宫,八公主也一日日大了,被她教养得很好。 等寒暄完毕,太后便提起了正事。 “顾玉总不能一辈子女扮男装下去。” 这话题便有些严肃了,欺君之罪,女帝可以放过,可怕就怕在有人会借机生事。 女帝道:“西戎臣服,顾玉立下不世之功,就算欺君之罪,也是可以将功抵过的。” 顾玉这也算是得了女帝的承诺,道:“多谢女帝。” 女帝却是皱起眉头,让顾玉瞬间察觉到事情没这么简单。 她离开朝廷两年,一心扑在西戎的事务上面,朝中多少风云变幻她都没有参与。 乍一回朝,带着一身功绩,女帝又毫无保留地表示对她的信任,总会引起一些人忌惮,一些人不满。 更别说欺君之罪是真,女帝不在意,不代表就可以轻易揭
相关推荐: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萌物(高干)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火影之最强白眼
南城(H)
失身酒
带着儿子嫁豪门
妄想人妻
南安太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