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46章

第46章

,无人能仿制。 甚至有个心直口快的,脱口问出了一个问题: “陛下,不知这宝钞是如何制作的?实乃奇物也。” 此话一出,他周围的人‘哗啦’一下都让开了,如避蛇蝎。 这也是能问的?你小子想死是吧? “嗯?”朱元璋目光陡然变冷。 那名官员这才反应过来,‘噗通’跪下: “陛下,陛下饶命啊。臣是震惊于新宝钞的神奇,一时失言,绝无窥探之意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今天咱高……咳,看在你是无心之过,咱就不处罚你了,以后莫要再犯。” 那官员连忙磕头:“谢陛下,谢陛下……” 一个小插曲,让群臣从宝钞带来的震撼中脱离出来。 这时,朱元璋说道:“不知有了这新钞,可否让百姓信任并使用宝钞呢?” 众人也陷入了思考。 新宝钞很神奇,但真的能解决宝钞问题吗? 大多数人心中都不乐观。 宝钞就是一张纸,造的再好也改变不了这一点,百姓并不会那么容易就能接受。 但也有人持不同想法,那就是户部的一众官吏。 他们每日和钱粮打交道,对这方面认识更多一些。 新钞只要无法仿制,就有了通行天下的基础。 只要朝廷一直允许以宝钞交税,允许用宝钞从官仓兑换物资。 说不定真的能把死局给盘活了。 不,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宝钞不能发行的太多。 虽然他们没有通货膨胀的概念,却也知道,钱太多物价就会飞涨。 目前宝钞发行多少,全凭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有时候封赏功臣,一次就能撒出去上百万贯。 如果这一点不改,新钞也维持不了多久。 但,谁敢把发行宝钞的权力,从皇帝手里要回来啊。 活腻了吗? 不对,曾泰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金钞局,莫非…… 第119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金钞局的职能是什么来着? 管理宝钞的发行和流通,以及了解地方经济情况,确定宝钞发行量。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这样吧? 那岂不是说,陛下不会再和以前那般,随心意发行宝钞,而是有依据的发行吗?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如果陛下能做到,那…… 越想曾泰就越激动……宝钞真的就全面盘活了。 可皇帝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想到这里,他一咬牙出列,道:“陛下,臣方才想起金钞局的一个职能,确定宝钞发行量。” “臣斗胆,敢问陛下此言何意?” 朱元璋颇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留意到这个问题了。 本来他还想着,曾泰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也有大半年了,也是时候更换掉了。 这也是洪武朝的一大特色,六部尚书替换的那叫一个快,大多都是一年半载就换了。 能做满三年的,凤毛麟角。 原因自然是不信任,怕这些人在高位上太久结党营私。 不过这个曾泰的能力确实不错,有忠心还敢于直谏,就再让他多当一些时日吧。 曾泰还不知道,就因为一个问题,他保住了尚书位置。 朱元璋这样想着,看曾泰就愈发的顺眼,说道: “就是字面意思,以后发行多少宝钞,需要有依据。” “而这个依据,就是金钞局给出的数据。”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 “户部掌管国家钱粮,每年也要提供一次数据,与金钞局做对照。” “如此才能计算出更准确的发行量,避免通货膨胀……也就是宝钞太多。” 见事情果如自己所想,曾泰心下无比激动: “陛下圣明。” “若依此法,再有宝钞纳税,兑换物资……” “建立宝钞信誉,有望矣。” 其他人也渐渐反应过来,无比的震惊,没想到皇帝竟然自缚手脚? 还有金钞局,原本大家以为,就是皇帝弄来监视地方的。 没想到竟然是这个用处。 群臣对金钞局的观感,顿时就得到了扭转。 虽然还是有监视地方的功能,可主要职能是估算宝钞发行量。 比起单纯的特务机构,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有了金钞局的数据,不说让宝钞和铜钱一样流通,至少不会再和之前那样快速贬值。 说不定,钱荒的问题真就可以在本朝得到解决。 “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赞颂。 同时也为曾泰的胆量感到佩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不说,关键是敢追着皇帝问。 王时看着这个竞争对手,也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知道,自己做不到。 自己不如他多矣。 新宝钞,更加合理的制度,彻底说服了群臣。 纵使还有人不看好,却也不愿意和这么多人唱反调。 回收旧钞,提振百姓对宝钞的信任,获得了通过。 金钞局正式被百官接纳,并且地位也直接攀升到了和六部齐平。 朱元璋又接连下了几道旨意,再次强调,各衙门全力协助金钞局工作。 新钞会在三个月后正式发行。 在此期间,各地方衙门必须全力宣传新钞,以及新的宝钞政策。 务必让更多百姓了解新钞。 各衙门不得拒收新宝钞,且必须按照面额接收,否则严惩不贷。 …… 如此一条条新政策颁布,百官更加确信,皇帝谋划已久。 而更加合理的政策,也让他们对新钞多了几分认可。 ----------------- 宝钞新政的消息一出,应天城沸腾了。 不得不说的是,应天才是民间留存宝钞最多的地方,也是重灾区。 听说可以从对应的官仓,直接购买物资。 百姓们一开始还不信,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可当皇榜贴出,确定此事为真之后,百姓们兴奋了。 纷纷高呼陛下万岁。 然后开始打听,那能兑换物资的仓库在哪里。 只是还没等百姓们打听到仓库的地址,发现大街上多了很多摊位: 原价收购宝钞,有多少要多少。 百姓们很是不解,为什么要原价收? 直到有人告诉他们,收购宝钞的都是盐商,他们可以直接用宝钞换盐引。 百姓这才恍然大悟,然后也不去仓库了,就地将宝钞卖给了盐商。 方便不说,还不用和官府打交道。 百姓从来都不愿意和官府打交道的,谁知道官仓给兑换的物资,是不是残次品,会不会缺斤少两。 还是卖给盐商,换成铜钱更安心。 但不管怎么说,宝钞的价格一夜之间和面额等齐了。 但也有一部分人肠子都悔青了,就是之前以高出市价一成的价格,出售宝钞的人。 里外里赔了好多啊。 之前囤积宝钞的人,则喜笑颜开。 赚了,大赚大赚啊。 只是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很快就有锦衣卫登门,恶意打压宝钞价格,流放抄家。 看着街对面被枷锁扣走的富商一家,想着他们家前几日的意气风发,冯氏叹息道: “做人不能太贪啊。” “呸。”陈远啐了一口,说道:“奸商,活该。” “这条街上谁不认识谁啊,邻里乡亲都坑,遭报应了吧。” 冯氏劝道:“他们已经如此了,嘴上留点德吧。” 陈远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道: “这次你不怪我了吧?要是听你的,把宝钞卖出去,那才是亏大了。” 冯氏略有些尴尬,医馆每天都有钱财出入,手里握了不少宝钞。 她就想赶紧卖了,还能小赚一笔。 万一朝廷反悔了,就亏大了。 陈远不愿意,还说她虽然当了诰命,见识却丝毫不见长。 当今朝廷啥时候朝令夕改过,存着。 为此,冯氏还和他怄了好几天气。 现在证明自己是对的,陈远那叫一个得意。 不过都是老夫老妻了,冯氏转眼就将尴尬抛之脑后,喜笑颜开的道: “还是当家的你沉得住气,这次咱们可要狠狠赚上一笔了。” 宝钞新政,像是插了翅膀一般,以应天城为中心,迅速向全国传播。 得到消息的百姓,无不喜笑颜开。 但有人的动作,比朝廷传递消息的速度还要快,那就是盐商。 很多地方,朝廷的消息还未到,盐商就已经到了。 第120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 “承惠,三百六十五文……客官您是用宝钞还是铜钱?”掌柜的客气的道。 朱雄英拿出一张五百文的宝钞:“宝钞,原价是吧?” 看到宝钞,掌柜的脸上笑容又灿烂了几分,忙不迭的道: “原价原价,面额是多少,我们就按照多少计算。” 朱雄英满意的点点头,将宝钞拍在桌子上:“好,找钱吧。” 掌柜的似乎怕他反悔,抢夺似的把宝钞收起来,快速拿出一串铜钱: “给您一百三十五文,您收好……” 一同递过来的,还有一个包装好的小木匣,里面装的是那支金钗。 朱雄英皱眉道:“这么多铜钱,没有百文宝钞吗?” 掌柜的陪笑道:“哎呦您海涵,我们这里还真没有百文宝钞。” 朱雄英不乐意的道:“可是方才我明明看到,抽屉里有很多宝钞。” 掌柜的面色不变:“客官您肯定看错了,我们这里真的没有百文宝钞了。” 朱雄英摇摇头,也没有再说什么,收起铜钱和金钗就离开了。 陈景恪和徐允恭紧随其后。 走到一处人少的地方,朱雄英高兴的道: “你们看到了吗,现在各家店铺都收宝钞了,还是原价,皇爷爷的新政生效了。” 陈景恪摇摇头道:“那是因为盐商在大肆收购,若盐商停止收购,宝钞的价格马上就会降下来。” “到时再想用宝钞购物,恐怕那个掌柜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徐允恭也颔首道:“盐商们为了争抢宝钞,已经将价格提高了面额的一成。” “那五百文宝钞,他转手一卖就是五百五十文。” “所以你刚才问他要一百文的宝钞,他才会假装没有。” 朱雄英的兴奋劲儿消失了,叹道:“你们两个,就不能让我高兴一会儿吗。” “哈哈。”两人都笑了起来。 陈景恪安慰道:“不过新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百姓对宝钞的看法。” “等新宝钞发行,将能更快速的建立信任。” 朱雄英点点头,随即又疑惑的道:“为何不趁现在,百姓最信任宝钞的时候发行新钞,而是等到三个月后呢?” 徐允恭也不解的看向他,此事金钞局的人也大多都很疑惑。 陈景恪解释道:“如果现在发行新钞,是否允许盐商用新钞购买食盐?” “如果允许,那发行新钞将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不允许,盐商就只会收购旧钞,不会收购新钞,百姓会怎么看待新钞?” 朱雄英两人略微一思索,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盐商甚至溢价收购宝钞,若是允许用新钞购买食盐,多少都不够他们收的。 发行新钞也就没了任何意义。 若是不允许,那盐商只收旧钞不收新钞,两相对比,百姓就会认为新钞不行。 提前发行,只会起到反作用。 等两人都想清楚其中的道理,陈景恪继续说道: “三个月后发行新钞,恰好赶上征收夏税,百姓可以直接用新钞交税。” “只要朝廷按照面额,回收百姓手中的新钞,就可以初步建立信誉。” “再有朝廷修建的仓库做配合,新钞就能正常流转起来……” “一旦百姓习惯使用宝钞,信誉自然而然的就建立了。” 朱雄英点点头:“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陈景恪趁机展开了教学:“新政的施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若考虑不到位,施行不得法,良政也会酿成恶果。” “王安石变法就是如此,他的初衷是好的。” “可他的很多政策过于理想化,施行也不得法,最终反而让百姓损失惨重。” “新钞也同样如此,早发行三个月,晚发行三个月,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朱雄英一副受教了的模样。 陈景恪又补充了一句:“更何况,对百姓来说宝钞也算不上什么良法。” “啊?”朱雄英和徐允恭都惊呼出声。 这话可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关键,陈景恪自己就力主推行宝钞,现在又为何会说这样的话? 陈景恪笑道:“不能理解对吗?” 朱雄英和徐允恭同时点头,太不能理解了。 陈景恪叹了口气道:“有没有宝钞,对百姓来说有影响吗?” “没有宝钞还有铜钱,况且百姓本来就很穷,平日里也用不到什么钱币。” “没有钱影响也不大,大不了用粮食、布帛交换物品。” 朱雄英反驳道:“朝廷不允许将粮食、布帛,当做钱币使用啊。” 都不用陈景恪说话,徐允恭就出声解释道: “民间其实一直都是以物易物,朝廷根本就管不了。” 见朱雄英无法理解,他想了想又说道: “百姓种了粮食,如果拿去卖钱,会被粮商压价,白白损失一部分。” “所以他们需要什么东西,都是直接用粮食换。” “需要铁器,就拿粮食去铁匠铺换。” “需要布,就和会织布的邻居换……” “朝廷总不能派人去乡下,挨家挨户的盯着他们吧?” 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住了,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顿时明白了陈景恪的意思。 朱雄英则挠了挠头,没想到乡下竟然是这种情况。 同时也隐约明白了一个现实,朝廷对民间的掌控力其实并不强。 不过这会儿他并未多想这些,而是问道: “可是,宝钞给谁用了?” 陈景恪说道:“给城市里的人用了。” “只有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钱的需求才比较大。” “朝廷的禁令,真正约束的是他们。”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也有的是办法规避。” “没有宝钞,他们依然有别的办法来应对。” “大不了使用粗制滥造的私钱,自古以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而有了宝钞,他们还要承担贬值的风险。” “所以我才说,对于百姓来说,宝钞还真不一定就是良法。” 朱雄英默然不语,他懂了,可心里并不开心。 “既然宝钞非良法,为何朝廷还要发行宝钞呢?” 陈景恪说道:“因为宝钞对朝廷有利……” “如果朝廷的政策得法,也是能惠及百姓的,只是没有那么直接。”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时半会儿我也很难和你讲清楚。” “等回去了,我再慢慢给你解释吧。” 第121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 今天他们三人,本来是想看看新政的效果。 但因为方才那一番话,朱雄英顿时失去了兴趣,有些意兴阑珊的走在前面。 陈景恪暗暗摇头,这孩子需要学的还多着呢。 “老徐,查假钞的事情怎么样了,可有头绪?” 徐允恭点点头道:“有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应天、浙江、江西、湖广、山东、河南等六个省,是假钞重灾区。” 陈景恪并不意外:“这六省是大明的核心地区,经济最为繁荣,假钞多也在情理之中。” “可查到什么线索?” 徐允恭略带兴奋的道:“查到几家,已经锁定了好几个目标,最近就会有一次大行动。” 陈景恪不解的道:“为何如此着急,现在动手必然会打草惊蛇。” “没有被查出来的人,恐怕会毁灭证据。” “以后再想将他们揪出来,就很难了。” 徐允恭笑道:“看来你也不是什么都懂吗。” 陈景恪斜睨道:“呦,支棱起来了,来给我讲解讲解其中的奥秘。” 朱雄英耳朵也竖起来了,竟然还有景恪不知道的事情,我一定要好好听听。 徐允恭也没有卖关子,说道:“以前宝钞流通困难,那些人也不敢造太多假钞。” 造的多也花不出去,还容易压低宝钞的价格,增加暴露的风险。 “但现在新政施行,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他们定然会大量制造。” “若市面上的假钞太多,恐怕朝廷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陈景恪恍然大悟,道:“所以要在大量假钞出现之前,以雷霆手段摧毁一批造假者,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徐允恭颔首道:“对,至于那些还未暴露的造假者,若他们就此收手也就罢了。” “若他们还不知死活,再收拾也不迟。” 朱雄英忍不住插话道:“可这样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吗?” 徐允恭解释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可能将所有的造假者全都打掉,这不现实。” “稽查司的目的,也不是消灭所有造假者,而是将局势控制在朝廷能接受的范围内。” 陈景恪趁机灌输道:“其实很多事情就是如此……这时候就要学会妥协。” 朱雄英再次沉默,这一会儿的功夫,他听到了两个让他难以接受的道理。 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如他想的那般非对即错,也没有那么多的快意恩仇。 更多的是不如意,即便是朝廷也没办法。 他知道陈景恪说的是对的,可越是如此他就越难以接受。 徐允恭给了陈景恪一个询问的目光:这么打击一个小孩子,好吗? 陈景恪回了个:我有分寸。 徐允恭就不再提此事,而是说道: “我们也不是随便动的手,锁定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大户,且牵连甚广。” “我们大致估算了一下,查抄的物资能将太子修建的仓库,全部堆满。” “这些物资都会划拨给各地金钞局,用以修建物资仓库。” “为三个月后,发行的新钞做准备。” 陈景恪咋舌不已,朱标修可是修建了一百多座仓库。 这些地方大户实在太有钱了。 大明立国才十六年就如此,真不敢想象王朝中后期,这些地方豪强的财富能雄厚到什么程度。 ----------------- 浙江布政司,严州府,遂安县,灵泉山。 是夜,月朗星稀。 一名灰衣人犹如猿猱般,在山间跳跃行走,如履平地。 每走出一段

相关推荐: 湿卵胎化   都市药王医仙   胖受惹人爱   封神之万仙阵   耻辱任务   老师,你兴奋了吗?   绿尾羊羔(校园 1v1)   男娼   异常乐园   炮灰她嫁了豪门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