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89章

第89章

说,只是一挥手:“走,咱们兄弟齐心,开创一番大事业。” 第182章 什么重要? 路上,陈景恪将蓝玉的佩刀给了徐允恭,这把刀在他手里,比在自己手里更有作用。 此时他代表的是魏国公和永昌侯二人。 徐允恭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毫不犹豫的就接了过来。 看着他把刀挂在自己腰上,陈景恪笑了,笑的很大声。 他接过的是一把刀,也是和永昌侯府结盟信号。 意味着魏国公府和永昌侯府,会在很多事情上保持一致。 考虑到蓝玉太子党的身份,也意味着徐达在向太子靠拢。 以前徐达谁都不支持,包括朱标。 他是标准的皇党,只支持朱元璋。 朱元璋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让效忠谁,他就效忠谁。 不论那个人是朱标,还是别的什么人。 但在朱元璋没有开口之前,他效忠的只有朱元璋一个人。 徐允恭虽然没有办法全权代表徐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是认可朱标这个太子的。 虽然有没有徐达的支持,朱标的地位都稳如泰山。 但多了军方第一人的认可,会让他行事更加方便。 作为太孙伴读,陈景恪自然很乐于见到这一幕。 更何况,徐允恭还是他好兄弟,更是双喜临门。 站在甲板上,看着越来越小的应天城,徐允恭忽然开口道: “我知道你一向很大胆,但听说你要剃发的时候,还是感到很震惊。” 陈景恪笑道:“是不是觉得头发很重要?” 徐允恭收回目光,说道:“头发被儒家赋予了多少意义,我不说你也知道,难道还不重要吗?”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有些时候很重要,但也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最开始我也以为,发型很重要。” “不但儒生反对剃发,就连百姓也会反对。” “直到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才醒悟过来。” “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以为它很重要,实际上也不过如此。” 徐允恭好奇的道:“哦,你想到了什么?”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说短发和脸上刺字,天下人更在乎哪个?” 徐允恭毫不犹豫的说道:“肯定更在乎刺字,剃发几个月就长出来了,刺字那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屈辱。” 陈景恪脸上浮出一抹笑意:“那你可知为何会有‘贼配军’这个称呼?” 徐允恭回道:“唐末朱温怕自己的手下的军卒逃跑,就强令在所有将士脸上刺字……”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陈景恪看着滔滔江水,开口把他没说的话接了下去: “其他军阀也纷纷效仿朱温,给手下的将士们脸上刺字。” “按照道理来说,如此奇耻大辱,将士们应该群情激愤。” “将朱温和效仿他的人乱刀砍死,维护自己的尊严才对。” “可事实上是,这件事情就这样顺利的推行了下去。” “没有人站出来反抗,至少没有任何反抗的记载。” “等宋朝建立,也并未将这羞辱人的法令改掉,继续在人脸上刺字。” “所以,宋朝的军人脸上都是刺了字的。” “自古以来,只有罪犯,还是那种罪行非常严重的罪犯,脸上才会刺字。” “再加上宋朝重文轻武,军人地位低下,于是就有了贼配军这样的蔑称。” “可是面对这种赤裸裸的羞辱,也同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抗。” 徐允恭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如果不知道那段屈辱史,有人告诉他,给所有军人脸上都刺字。 他肯定会认为那个人疯了。 你这样羞辱军人,大家肯定站起来造反啊。 然而事实是,没有。 从唐末朱温开始,一直到宋朝灭亡。 三百多年间,从未有军人因为反对脸上刺字造反。 这个对军人极致羞辱的法令,还是被元朝废除的。 所以,短发长发真的很重要吗? 恐怕只是大家以为的很重要。 陈景恪又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以为姓氏重要吗?” 徐允恭想回答很重要,但嘴巴刚张开又合上了。 重要吗? 改姓这种事情,在普通人中间经常发生。 主人要求奴仆跟自己姓。 很多奴仆为了讨好主人,也主动改姓。 大户人家的家生子是哪来的? 都是父祖辈改姓,然后世世代代为奴,才成为家生子。 权贵豪强、读书人就很重视姓氏吗? 历史上姓氏更换最频繁的,恰恰是高门大户。 有的是避祸,有的是跟随的君主赐姓,有的是在某地定居而改姓。 理由有很多,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改姓了。 姓氏,按照礼法来说,应该用生命去捍卫的东西。 可事实上,只是一个筹码足够,就可以随意更换的东西。 陈景恪笑道:“所以,你懂了吧。” “很多东西,其实并不重要。” “是我们把它想象的很重要。” “尤其是和利益、生命比起来,更是无足轻重。” “头发很重要吗?” “和生命健康比起来,又有几个人会在乎?” “以前没人剃发,只是没人告诉他们,长发的危害。” “现在,就由我们来告诉他们这一切。” “他们自然会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 徐允恭重重点头,说道:“我明白了,你果然从不打无准备的仗。” “看似冲动,实则将一切都考虑进去了。” 陈景恪摇摇头,叹道:“其实这件事情,我也有失算的地方。” 他就将鼓动役夫剃发,却没有想好后续保护措施的事情,说了一遍。 “应该先宣传剃发的好处,然后再找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率先剃发,从而带动百姓剃发。” 自上而下的改良叫变法,自下而上的改良叫革命,而革命就意味着流血牺牲。 “还好,方孝孺帮兜了底,否则恐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徐允恭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波折,心中不禁为他感到庆幸,对方孝孺也多了几分好感。 “你吃亏在太年轻,没有经验。” “经历过此事,以后你做事就会更加周全。” 陈景恪点点头,如果经历过这件事情,还没有任何成长。 那他也不用想别的了,一辈子躲在幕后当个幕僚吧。 不过宣扬剃发,确实不是冲动为之,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前世大家总是情不自禁的陷入误区。 以为古人更重视礼法,不像现代人礼乐崩坏。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古人比我们更加务实。 至于原因,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吃饱穿暖,才能去追求礼节,才会去在乎荣辱。 古代人饭都吃不饱,拿什么来重视礼节和荣辱? 还有一点,受教育开化之后,才能更清楚的明白很多道理。 就古代那种识字率,很多事情不提也罢。 尊古崇古思想,不只是古代人有。 现代人有时候也会下意识的,将古代想的很美好。 至于头发,在古代的地位确实被提的有点高。 根子还在《孝敬》上,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就奠定了它的地位。 曹操割发代首,巩固了这个地位。 但将头发提高到民族特性高度,还是要等到明末清初。 满清强迫汉人剃头,以此作为征服奴役汉人的象征。 大批的汉人,也将发型视为捍卫汉人尊严,反抗满清的象征。 从此时起,头发才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之后满清朝廷继续维护他们的辫子,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个概念。 等到清朝末年,革命先辈将辫子视为落后、奴役、压迫的象征。 以割辫来表达自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 辫子又进一步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但此时还是明初,头发只与传统、孝道有关,还没有被赋予那么多意义。 孝道这一点,已经被陈景恪给攻破了。 因为古人也是理发剃须的,再扯孝道就是打自己的脸。 至于传统……王朝中后期这俩字确实能压死人。 但现在是开国之初,是传统最不重要的时候。 大一统王朝开国之初,往往是新传统形成的时期。 打着传统的幌子,对陈景恪来说根本就没用。 或者说,传统这俩字,对朱元璋没有任何约束力。 他更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只要不威胁皇权,又利国利民,他肯定会支持的。 儒生的反对? 胡惟庸案杀了几万人,赵瑁案又杀了几万。 有勋贵,有官僚,有读书人,有大地主……就是没有几个普通人。 这么多权贵官僚被杀,大明国祚照样稳如泰山。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某些事情很重要,只是我们将其想的太重要了。 实际上,它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个道理,是陈景恪在推广剃发的过程中,想明白的。 也是他同意方孝孺的计划,抢在迁都前,全力在河南推广短发的原因。 接下来的几天,他表现的很平静,没有一点焦虑的样子。 每天在船头看看风景,和徐允恭探讨一下兵法,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而他的这种表现,在徐允恭看来,就是临大事而处惊不变,这是能成大事的性格。 心中对他更加的佩服。 回来是逆流而上,所以多走了两天才到达开封。 陈景恪没有下船,只是让人给方孝孺送了一封信。 告诉他一切顺利,按照计划行事。 而后继续前行,去往洛阳。 到达郑州地界的时候,能感觉到河面上往来的船只增多。 运载的基本都是各种物料。 不出意外,应该是送往洛阳的。 越是靠近洛阳,船只就越多。 等到达孟津,河面上排满了大小船只。 作为新都,自然不能随便什么船都能进,需要接受检查才行。 这道关卡就被放在了孟津。 这里是伊洛河和黄河的交界处,只需修建一道水闸,就能控制船只通行。 而且还不影响黄河自身的航运,可以说非常方便。 陈景恪乘坐的是官船,自然不用和商船一起排队。 找到负责水面秩序的官吏,亮明身份之后,直接就通过了闸口。 之后一路来到洛阳,见到了一片规模庞大的工地。 新都到了。 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工地,陈景恪心中非常的激动。 亲眼见证一座新城的修筑,且还亲自参与的选址和设计,这种成就感实在难以为外人道也。 也因此,他对这座洛阳城,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徐允恭也同样非常的兴奋,说道: “我之前去过凤阳皇城,那里的规模远不如洛阳城啊。” 陈景恪笑道:“凤阳皇城是按照三十万人的规模修建的,而且还未建成就停工了。” “洛阳城可是按照百万人规模修建的,两者自然没有办法做比较。” 徐允恭赞叹道:“我之前只听说,新都是按照百万人规模修建的。” “只是没想到,竟然如此宏伟。” “虽然才只起了一圈墙基,我已经看到修成后的样子了。” 陈景恪说道:“修成后比你想象的还要宏伟无数倍。” 两人发表了一会儿感慨,就启程去拜见朱标。 在官吏的引领下,很快就见到了朱标本人。 他的皮肤比以前黑了许多,但身体壮硕了许多,目光炯炯有神。 显然在这里他过的很不错。 想想也是,修宫殿哪需要他这个太子亲自负责。 只需要抓个总,具体工作自有别的官吏负责。 而且躲在这里,也等于是躲开了朝堂纷扰。 每天少了勾心斗角,耳朵根子也清净。 他来这里,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来休养生息的。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本意。 自从知道朱标得了高血压,两口子就没少操心。 生怕他太过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干脆就借着修新都的名义,让他到洛阳这里躲躲清净。 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双方见过礼之后,朱标看着徐允恭的寸头,有些惊讶的道: “没想到魏国公竟然决定亲自下场了,这可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啊。” 徐允恭恭敬的道:“父亲认为短发势在必行,作为勋贵当起表率作用,于是命臣将头发剃短。” 朱标赞道:“魏国公忠贞为国,乃百官楷模啊。” 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他才看向陈景恪,说道: “给我说说你的具体计划吧,我好决定如何配合你。” 第183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 陈景恪的法子很简单,宣传,引导: “……普通百姓即便想剃发,碍于宗族势力也不敢轻易尝试,军户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宗族,是以血缘聚集在一起生活,形成的群体。 而军户是以家庭为单位,随机分配在一起,管理他们的是朝廷任命的军官。 所以军户没有宗族关系约束,他们唯一要在意的,就是军官们的意见。 而明朝初期的军官,尤其是基层军官,基本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 对什么长发短发就更不甚在意了。 况且,陈景恪可是得到了徐达和蓝玉的支持。 徐允恭往那一站,大多数军官都会主动配合他们的工作。 “所以,我们要让展开宣传,让修筑新都的二十万军户,明白长发的缺点,知道短发的好处。” “然后,再由我们这些剃了短发的人,亲自去做引导。” “我相信,他们会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的。” 朱标眉头微皱,他觉得这么做就是多此一举,军官下令谁敢不剃发? 脸上刺字都没人敢说话,更何况只是剃发。 但他也明白陈景恪的意思,让将士们理解这么做的原因。 否则等新都修好回到家,他们又会将头发蓄起来,到时候一切都是无用功。 “这二十万将士,就是最好的宣传员……” “他们的家人,已经被打散安置在河南各地。” “将他们分成十组进行轮休,每个组休息一个月,让他们回家去看看……” “如此,也可以让他们每年,都能和家里人团聚一些时日。” “等他们回到家,就会向家里人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影响到更多人剃短发……” “所有迁徙来的军户都剃了短发,就能影响到更多的普通百姓。” “再加上周王府的配合,不出两年就能完成改风易俗工作。” 朱标点点头说道:“虽然你的办法有些麻烦,但胜在稳妥,我同意了。” 陈景恪欣喜的道:“谢殿下。” 朱标又问道:“不需要我下令,让河南各地方衙门配合你吗?” 陈景恪说道:“暂时不用,等这二十万军士剃了发开始轮休,殿下再下旨效果会更好。” 朱标不再说什么,写了一道手谕: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吧。有这道手谕,你可以随意调动这里的人和物。” 陈景恪接过手谕,说道:“谢殿下,臣告退。” 从朱标这里出来,徐允恭问道:“现在怎么做,召集将士们?” 陈景恪摇摇头,拿出自己编写的新版《防疫手册》,说道: “宣传需要教材,先找工匠将这份手册印刷出来,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这份手册主体内容和之前的没区别,只是更加的详细,更加的贴近于生活。 重点讲了长发的不便和危害,提倡剃短发。 为了吸引更多人主动阅读,甚至还写了鸡舍、猪圈、羊圈要怎么垒,怎么搞卫生。 还有一些简单的技术,比如榨油。 现代知识普及,大家都知道榨油就是蒸熟、磨碎、挤压。 剩下的就是工艺和出油率高低的问题。 这玩意儿就是常识啊,有什么可普及的。 然而在古代,这技术也同样是保密的,不是专业榨油的,很少有人知道原理。 可以说,写这本书陈景恪是煞费苦心。 修建新都,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工匠,搞印刷的自然也有。 陈景恪拿着朱标的手谕过去,没人敢不听。 没几天,带着松墨香的新版《防疫手册》就出炉了。 陈景恪一口气让印刷了两万册。 在这个过程中,周王朱橚也赶来洛阳会合。 他变得愈发成熟稳重,只是那一双眼睛有点渗人。 看人的时候,总感觉是在研究,哪里比较好切一般。 一见面,朱橚就说道:“老师,这次你可是让我大吃一惊啊。” 陈景恪笑道:“怎么了?” 朱橚说道:“推行剃发,不符合你一贯低调的性格啊。” 陈景恪开玩笑的道:“总要有人去做的,本来以为你这个徒弟会站出来,可等了这么久也没见你有什么动静。” “没办法,为师只能亲自出手了。” 朱橚故作委屈的道:“我倒是想出手来着,只是没有你这么聪明,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这不是一听到你的召唤,就赶紧过来了吗。” 陈景恪笑道:“还算你知道尊师重教……” 师徒俩寒暄了几句,就聊起了医术方面的事情。 朱橚确实有天赋,进步很明显。 就外科实操方面,已经远远将陈景恪甩在了身后。 陈景恪唯一比他强的,也就内科和现代医学理论方面了。 不过他也只是对人体方面,有了一定了解。 想真正成为合格的外科医生,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 讨论过医术,两人才开始聊这次的剃发计划。 陈景恪将自己的计划详细讲了一遍,然后说道: “你先去和方孝孺碰面,安抚那些已经剃发的役夫。” “同时以周王的身份为剃发站台,防止河南的官吏、士绅宗族,迫害剃发的百姓。” “这是我新编写的《防疫手册》,你在全河南地界推广此书。” 朱橚将书接过来,说道:“好,师父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之后他就启程前往黄河工地,在出发前也将自己的头发剃成了短发。 以此作为对自己老师的支持,也是对医学的支持。 这几天徐允恭也没闲着,私下拜访了徐达和蓝玉的老部下,表明了来意。 这些人早就接到过书信,自然是非常配合。

相关推荐: 表姑娘被退婚后   不婚(NP)   渣渣渣[快穿]_御书屋   余生请多指教顾医生   姐夫先听我解释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综]   亡主   叶老师家的小学妹   弄玉   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