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没有深究的打算,激动就激动呗,恰恰说明我弄的还不赖。 “别光说好的,提点建议啊。” 方孝孺仔细回想了管子的思想,才开口说道: “我想到了朝廷的人才吸引计划。” “管子曰: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你的需求理论,也与此言暗合。” “大明能满足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就可以吸引四方蛮夷来投。” “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则四夷人才必蜂拥而至。” 果然屁股会影响脑袋,他除了唯物学,还有个任务就是执行朝鲜人才掠夺计划。 听到需求理论,首先想到的就是在人才计划方面的应用。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这都是附带效果,咱们说回本身。” “我的想法是,按照需求层次理论设置阶段性目标,你以为是否可行?” 方孝孺思索片刻,问道:“前三重需求我能理解,最后一重也能明白。” “唯独第四重尊重需求,我还不甚了解,需要你更具体的讲一讲才行。”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确实是我没有说清楚,尊重包括被人尊重,和尊重他人。” “表面看是互相尊重,实则是在物资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后,精神升华的一种全民高素质体现……” “等等。”方孝孺打断他,问道:“精神需求指的是什么?” 陈景恪解释道:“被尊重就是一种精神需求,欣赏音乐、故事、读书等等也是精神需求……” 方孝孺若有所思的道:“这是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不对,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应该是社交需求。” 说到这里,他问道:“社交需求,也算是精神需求吧?”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群生活才能活的更好。” “所以社交具有生存属性。” “但如果没有社交,人会感到孤独,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又具备精神需求属性。” 方孝孺说道:“也就是说,社交需求同时具备生存和精神双重需求,是两者的过度阶段。” 一二重是生存需求,四五重是精神需求。 第三重处在中间,又同时兼具两重属性,确实可以看做是分水岭。 陈景恪说道:“更准确的说,是交叉阶段。” 方孝孺继续说道:“社交是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尊重需求可以看做是中级精神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则是高级精神需求。” “这么划分,没有问题吧?” 陈景恪点点头,这么划分也没有问题。 方孝孺说道:“如此,我就可以回答你方才的那个问题了。” “以需求层次理论来建立阶段性社会模型,是可行的。” “不过设置成五个阶段太多太繁琐了。” “比如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完全可以视作一体的。” 陈景恪颔首道:“所以我准备将其分成两个阶段,一二三为初级阶段,四五为大同世界。” 这其实是借鉴了前世XK社会和GC社会的思路。 哪知方孝孺却直接否定道:“不妥不妥。” 陈景恪大为意外,问道:“哪里不妥?” 方孝孺说道:“我认为这样划分还是太简单粗暴。” “按照你的划分方法,两个阶段分别为,解决生存问题阶段和解决精神需求阶段。” “医疗也是生存需要,放在第一个阶段里明显不合适。” “放在第二个阶段,它又不符合设定。” “我以为,应该将五个阶段彻底拆分打乱,按照实际情况重新划分。” “而且四不应该和五放在一起。” “四虽然很难达成,但总归是有点希望。” “而五只能作为个人的需求,没办法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需求。” 陈景恪陷入了沉思,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确实很有道理。 自己还是有点想当然了,前世医疗其实被放在了第二阶段。 可是在这个年代,连权贵都不一定能接受良好的医疗保护,更何况是普通百姓? 将它放在第二重明显不合适…… 说白了,现阶段实现医疗体系全覆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将它作为第一阶段,难度太高了。 关于第二点,四和五也确实不能放在一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资必然会越来越丰富,学问必将普及。 到时候欣赏音乐、小说、影视剧等等,都将全民化。 也就是说,一二三四重需求是可以全民化的。 但自我理想实现,也就是三不朽,注定了只能是少数人类精英才能去追求的。 而且即便是在大多数人都饿肚子的情况下,依然有少数人能追求三不朽。 将它列为全人类共同的高级追求,确实不现实。 社会模型,是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参与建设的。 自我实现就太个人化了,不可能全民参与。 所以,它可以作为人类需求层次的最高追求,却不能放在社会模型里面去。 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自己之前陷入误区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太想当然了。” 有了这个共识,两人接下来就将四重需求进行了拆分重组,很快就搭建好了阶段性社会模型。 第一阶段就是满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饭吃有衣穿,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社交活动。 陈景恪之前的种种政策,都可以归类到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最有希望达成的,而一旦第一个阶段完成,就会给执政者更大的信心。 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包括医疗、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精神文化熏陶等。 就古代来说,这也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陈景恪不点科技树,至少需要数百年才能实现。 方孝孺就认为,这一点很难实现。 不过他总体上是乐观的,再难总归是有一条清晰的道路可以走。 执政者顺着这条路慢慢的前行就可以了。 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总归是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的。 第三阶段是物资充裕、精神富足。 事实上,方孝孺认为这已经是大同世界了。 因为从有历史记载至今,从未有过这样的时期。 但陈景恪知道,这个阶段其实也是可以达成的。 如果非要用前世来类比,这个阶段有点类似于XK社会。 确实很难,但只要发展生产力,早晚有一天能达到。 所以,在他的坚持下,这个阶段并没有被命名为大同世界。 他将大同世界放在了第四个阶段。 而且他对大同世界的描写,也没有采用儒家的原文,而是用了《易经》中的一句话: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对此,方孝孺没有说话,而是竖起了大拇指。 绝了。 ----------------- 社会模型建好之后,剩下的就是围绕模型构建思想体系和执政体系了。 执政体系并不着急,这玩意儿是不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等到思想体系搭建完成,再根据大明的情况设置。 他们先进行的是前者。 而方孝孺也终于见到了大同世界的全貌。 即便早就有所准备,也不禁为其的宏大感到震惊。 先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述了华夏的历史发展阶段。 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产生这些情况的现实因素。 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国家、法律、朝廷、人民、军队等等的概念。 并详细论述了他们的权力和义务。 很多解释,让方孝孺耳目一新。 比如法治思想。 他试探的问道:“我记得,韩国公近两年一直在研究法治思想。” 陈景恪自得的道:“就是我启发的,不过他的法治思想与我的有所不同。” 李善长毕竟是古典法家门徒,他的法治是对法家思想的重新解析,只是比较偏向于律法这一块。 可以说,他的法治思想,已经和陈景恪最初提到的法治关系不大了。 而陈景恪的法治,就单纯是从律法角度出发去定义的。 对此,方孝孺并未感到意外。 他就是在陈景恪的引导下,才进入唯物学殿堂的。 李善长在他的指引下,弄出法治思想是很正常的。 但也有很多解释,让方孝孺感到心惊肉跳。 比如军队,非一家一人之军队,而是万民的军队。 军队来自于人民,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天下万民。 至于效忠天子,对不起,没有写。 但陈景恪又不是铁头娃,自然不会作死。 他在后面补了几句,君主是国家领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拥有对军队的绝对统治权。 而军队要保持纯洁性,必须直接归君主统治,其余人不得染指。 但即便如此,也有点大逆不道了。 皇帝不追究倒还无所谓,要是追究起来,少不了断头台走一遭。 方孝孺一方面感叹于陈景恪的胆量;另一方面也为朱元璋和朱标对他的包容,感到不可思议。 事实上他却不知道,陈景恪也是通过一件件事情,一步步取得朱元璋的信任的。 当然,最根本原因还是他从未否定皇权。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论证了皇权存在的必要性。 毕竟,国家总是需要一个最高统治机构的,而机构又需要一个最高领袖。 除了皇帝,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至少目前没有,不是吗。 至于以后会不会有,那是以后的事情。 非但如此,他还将皇帝的利益和万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 皇权想长久存在,就必须保证万民的利益。 而万民力量弱小,需要有一个强者来带领他们保护自己的利益。 只有皇权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个理论在二十一世纪看来,相当的扯淡。 皇帝就是最大的剥削者,怎么可能真的会去保护万民的利益? 然而在当时,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种思想可是被所有人认可的。 王朝想要长久,就必须保证民的利益。 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民’所指的群体不同罢了。 但在明朝,民指的就是天下众生,不是某一个特定群体。 陈景恪利用这一点,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拓展。 最终将皇权和百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只要皇帝相信了这一点,剩下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 朱元璋是否相信,陈景恪不敢确定。 但他敢肯定,朱标和朱雄英是信的。 ----------------- 这些大的框架,有的陈景恪自己已经完成了论证,有些限于阅历不够无法完整的论证。 尤其是很多论证,和华夏传统思想融合不够完美。 找方孝孺过来,就是希望能获得他的帮助,完成最后的论证工作。 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框架再好,论证不完美也没什么用处。 方孝孺已经彻底被陈景恪的宏大思想体系所吸引。 对此自然是欣然同意。 于是两人就摒弃外界影响,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大同思想的论证中去。 第352章 无题 陈景恪忙着做学问的时候,外面世界的人也没有闲着。 福清正式接管了医学院的建设工作,联系施工队,按照设计要求对校园进行改建。 各种教学器械的采购,药材的供应链等等,都需要组建。 不过还好,以陈景恪和朱橚的身份地位,这些东西很轻易就能弄好。 而且还能保证没有人敢弄虚作假。 然后就是招募老师和学生。 学生是最好办的,听说医学院开业,天下的医师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家儿子送进来学习。 普通人家,想把孩子送过来的也不少。 福清拿出一半的名额,从这些人中录取学生。 剩下的一半名额,则按照陈景恪的提议,从天下各地的抚孤院挑选孤儿前来学习。 “这些孤儿学习会更加的认真,能全身心的投入医学研究中去。” “而且背后没有相关利益群体,将来能更好的为医疗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最不济,将来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也能为家乡的医疗建设出一份力。” 对于他的建议,朱橚等人自然非常赞同。 既解决了部分孤儿的生存问题,又为医学发展做了长远谋划,一举两得。 所以,学生很快就满额了。 找老师就不一样了,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即便有陈景恪和朱橚的声誉在,依然不乐观。 一来这个时代的医生习惯了师徒带,让他们统一授课,很多人无法接受。 二来,医术也属于有一定门槛的技术,是吃饭的家伙什。 往往是传给自己的孩子,传给别人还是公开传授,多数人都不愿意。 即便告诉他们,加入就能学习陈景恪和朱橚的医术,愿意来的人依然不多。 他们的想法并不复杂,你们两个的医术再厉害,对我也没啥影响。 我的医术是没你俩好,可某种病只有我一个人懂,得这种病的人都要来找我看。 那就饿不着我。 所谓敝帚自珍,就是这个意思。 总而言之吧,这种公开授课属于打破传统的行为,不被古典医生理解是正常的。 但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打破常规的人,更不缺无私义士。 就在福清为找不到讲师而发愁的时候,这天她刚进医学院,就发现自己的办公室门口站满了人。 过去一打听,得知全是过来应聘医师的。 原来陈景恪和朱橚建立医学院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都有医师,不约而同的启程前来共襄盛举。 其中不乏当地名医。 得知个中缘由福清深受感动,她终于有些理解陈景恪了。 事实上,从成婚到现在,她始终无法理解陈景恪的许多作为。 比如各种学问,无私的分享给所有人,从来都没有想过将某些学问留给子孙。 比如,对子女似乎也没有特别的期盼,成婚这么多年没有孩子,他竟然一点都不着急。 一开始她还以为他是为了宽她的心,后来发现是真的不怎么在意。 在重视血脉传承的年代,这种想法太不可思议了。 尤其是他所处的位置,这种想法还很危险。 她将这一点牢牢藏在了心里,从不敢对外人说起。 在朱元璋、马娘娘和亲生母亲面前,她总是说陈景恪也很着急,只是不在人前表现出来而已。 现在,她似乎有些明白是为什么了。 要说血脉传承……有几个人能说出曾祖父的名字? 族谱能传承到现在还没有断绝的,又有几家? 得益于写了幻游记,让她对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那本书的设定里,化光消失的往往是血脉传承者。 靠思想文化传承的大贤,才是黄泉世界真正永恒的存在。 相比于血脉传承,思想传承才更加的恒久远,这就是三不朽的真正伟大之处。 自家丈夫追求的就是三不朽。 和一群志同道合者,为一个大目标前进,人生还有比这更快意的事情吗? 但……理解归理解,她还是希望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两者并不冲突,不是吗。 讲师的问题就这样意外的解决了,让福清长舒了口气。 不过这些讲师并不能直接上岗,要先经过系统培训才行。 这个工作就交给朱橚的团队,他们早就做好了相关准备。 然后就是教材方面,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陈景恪的《防疫手册》《防虫论》,朱橚的《外科手术基础知识》。 再加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十部传统医家名著。 成了医学院第一版教材。 至于更加专业的新版教材,还在总结编撰之中。 ----------------- 福清如此抛头露面,确实引起了部分人的非议。 认为她不守妇道,尤其是她身为长公主地位尊崇,会带坏社会风气云云。 然而很快这种声音就全消失了。 医学院,懂不懂什么叫医学院? 不懂就去了解一下,懂了就赶紧闭嘴。 除了少数老顽固还在嘀嘀咕咕,大部分人都假装没有看到。 如此,一直紧张的福清也彻底放下心来。 事实再一次证明,很少有人敢同时得罪大明最顶尖的两位神医。 当然,福清也没有忘记提高女性地位的事情。 她没有胆量主动去追求,但悄摸摸的去做一些事情还是可以的。 等确定管理医学院不会被攻击,她就开始找各种借口,让自己的闺蜜来帮忙。 一开始大家也就是觉得新鲜,然后帮着帮着就成半正式员工了。 于是洛阳城就出现了一个奇观,一群女子在主导医学院的行政工作。 更奇怪的是,卫道士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有看到。 深究一下就能明白是为什么。 首先是破窗效应,福清抛头露面没被攻击,一般就不会再攻击其她人。 其次,福清的闺蜜可都是权贵家属,攻击她们就等于是攻击朝廷大佬。 攻击一两个大佬,会有人给他叫好。 同时攻击那么多大佬,大家只会骂他傻子活腻了。 至于那些大佬,为何会任由自家女眷跟着福清瞎胡闹。 原因很简单,走夫人路线巴结陈景恪呗。 在任命人选的时候,陈景恪但凡歪歪嘴,那都是另外一个结果。 更何况这还是一位神医,将来家里有人生病了,女眷找到福清求救。 福清能坐视不管? 陈景恪能拒绝自家媳妇的请求? 总之,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只要这群娘们儿不做什么过分的事情,都在允许范围内。 ----------------- 除了医学院这边,景清居士的新作《幻游记》也正式发布。 这部书的影响力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巨大轰动。 其宏大的世界观,新奇的设定,瑰丽的黄泉景色,感人的故事……无不让人动容。 最让人入迷的还是黄泉世界本身,满足了世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 而且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美好无数倍。 上到权贵士大夫,下至贩夫走
相关推荐:
错爱
高傲女医师的堕落之路
厄运不怕晚/男优秘辛
[综漫] 烫角色靠我心声守护节操
每天都想对公主下手
肉欲の海行危舟
我女儿实在太厉害了
功夫村姑:调教城里小坏蛋
开局夺取BOSS模板
李二卤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