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215章

第215章

在第三列。 这盛大的场面,让陈景恪激动不已。 很快,在礼部的主持下,百官朝拜天子。 最让陈景恪震动的,是藩属国使节的朝拜环节。 上千名使节穿着代表自己族群的服饰,匍匐在承天门下,向大明天子表示臣服。 这一幕让他热血澎湃,恨不得仰天长啸抒发心中的畅意。 作为穿越者,他对这一幕的感触更深。 上一世,汉人政权如此强势还要追溯到唐朝,之后就是近千年的沉沦。 大明初年倒是有了点万国来朝的迹象,可惜太过短暂。 之后就是满清的彻底沉沦,以及近代百年屈辱。 正因为经历过低谷,他才更能感受到盛世的不易。 穿越到这个时代,在踏入皇宫的那一刻开始,他所追求的不就是帮助华夏避开屈辱史。 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盛世吗。 眼前的这一幕告诉他,他做到了。 即便现在就死去,他也能坦然面对华夏的列祖列宗。 但他并未就此满足。 他还要做更多,要让华夏文明变得更加辉煌灿烂,变得更加文明。 朱雄英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目睹这一幕,同样很兴奋: “我要让来朝觐的藩属使节团,扩大十倍百倍。” “我要让大明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朱标只是眉头一挑,并没有理会。 对于自家儿子的雄心壮志,他可是太了解了,已经懒得进行评论了。 陈景恪则附和道:“这一天必将到来。” 朝拜过后就是赐宴,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剧情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各种歌舞表演,一场又一场,从开场延续到宴会结束。 除了汉族舞乐,其他各族也都将自己最好的节目拿来过来,以博得天子欢颜。 有些节目大家欣赏不来,但有些精彩的节目,引得众人纷纷喝彩。 陈景恪自然又有不一样的想法,他指了指正跳民族舞的人群,说道: “你看到了什么?” 朱雄英骄傲的道:“我看到了万国来朝,你又看到了什么?” 陈景恪笑道:“我看到了族群大融合。” 各个族群的风俗文化齐聚大明,进行碰撞交流。 碰撞的过程,就是大融合的过程。 交流的最终结果就是大融合。 朱雄英微微颔首道:“幸好。” 陈景恪疑惑的道:“什么?” 朱雄英笑道:“幸好你的理想和大明的目标是一致的。” 陈景恪说道:“确实,幸好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两人相视一笑,开始专心欣赏歌舞。 另一边朱标被群臣环绕好不热闹,只是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饮酒。 皇帝都不能饮酒,其他人自然不敢放开喝。 就连蓝玉都变得稳重了许多,只和几位亲信部众小酌了几杯。 以他嚣张跋扈的性格,很多人都以为朱标登基后,他会变本加厉。 谁知并没有如此,他更加的低调。 但执行军法却更加的严格,文明治军和抚慰使制度已经在全军推行开。 与之相反的是,原本对他恨的咬牙切齿的军官群体,反而变得谦恭起来。 阳奉阴违的事情大大减少。 让大明军队的纪律性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宴会过半,一排排内侍出现,给桌子上添新菜。 其中有一道菜名,让陈景恪有些发麻。 花熊肉。 花熊可能有些人不熟悉,它还有个名字叫大熊猫。 这要是放在前世,少说得千刀万剐。 看着面前的滚滚肉,陈景恪伤心不已,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哐哐吃了两大碗。 朱雄英还是第一次见他这种吃相,就说道:“景恪喜欢吃花熊肉?” “早说啊,兽园里还有几头,回头全杀了送你家去。” “要是不够吃,我再让人去山里抓。” “咳咳……”闻言,陈景恪差点被呛着,连忙说道: “还是别了,花熊那么可爱,吃它有罪恶感。” 朱雄英笑道:“你吃它肉的时候,我可没看出一点罪恶感来。” 陈景恪老脸一红,说道:“都已经这样了……再说这也是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不是。” 朱雄英忍俊不禁:“你表达喜欢的方式,真特别啊。” “哈哈……”周围人也一起大笑起来。 因为这件事情,现场氛围更加热闹,大家欢声笑语很是欢乐。 陈景恪却决定,以后要好好保护一下滚滚。 要是真给它搞灭绝了,那就太罪过了。 所以……所谓的动保大多都是保护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爱谁谁。 新年庆典在一片欢乐祥和中结束,之后就是自由时间,大家各自走亲串友。 陈景恪一如既往,就那几家关系好的走一走。 其余登门送礼的,一律交给福清出面打发,她也乐此不疲。 他自己则去了书院,陪留守的师生一起过年。 朱雄英也抽空过来亮了个相,将留守师生激动的热泪盈眶。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过来的目的,倒也没说什么。 等师生们离开,只剩下两人的时候,朱雄英问道: “书院也建起两年了,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成效啊。” 陈景恪笑道:“培养个学生少说也得十年八年,这事儿还真着急不来。” 朱雄英有些不甘心的道:“就没出几个天才,一年顶别人三五年的?” 陈景恪无语的道:“天才也需要将基础打好才行。” 朱雄英说道:“五叔学习你的医术,不是很快就见成绩了吗?” “怎么培养几个理科人才就这么难?” 陈景恪严肃的道:“你真的以为周王学的很好吗?” 朱雄英疑惑的道:“不好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好,我教他的都是最终的结果。” “如何发现的这个结果,又为何要用这种方法治疗,他都没学。” 医学也只是理科的分支,没有系统学过理科知识,是朱橚最大的短板。 不过即便如此,也依然能让他成为医神、医圣一类的人物了。 朱雄英问道:“有区别吗?” 陈景恪说道:“有,你知道十成十得一百,可是为何十成十得一百?” “书院教的就是为什么,只有学会了这些将基础打牢,才能学习高深的理科知识。” 朱雄英有些头大的道:“好吧好吧,我还想看看你说的那种蒸汽机呢,看来还有的等。” 陈景恪说道:“就算造出来也没用,大明的钢铁产量还支撑不起铁路,弄出来也是摆设。” “更何况,生产蒸汽机和铁轨,都需要更加优质的钢材。” “就现在的钢铁质量,还远远不够。” 倒也不是不能造,只是使用寿命会低的可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等理科基础打好,研究出更优质的钢铁再说吧。” 见朱雄英失望的样子,他想了想,就说道: “不过……虽然蒸汽机不现实,但一些小玩意儿还是可以弄一下的。” 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什么小玩意儿?” 在不同的人嘴里,小玩意儿代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陈景恪眼里玻璃也是小玩意儿。 他自然很好奇,陈景恪说的这个小玩意儿是什么东西。 陈景恪也没卖关子,说道:“一个计时的小玩意儿,比日晷和漏壶更加方便,随时都能知道时间。” 随时都能掌握时间? 朱雄英高兴的道:“好好好,你快点把这小玩意儿给弄出来。” 陈景恪笑道:“过完年吧,等人都到齐了,让大家亲手制作。” 他说的是钟表,这玩意儿就是发条、擒纵器和摇摆为核心组成的。 当然,他也只知道这些多了,具体如何把这些东西组合成钟表,就只能靠大家摸索研究了。 之所以把这玩意儿弄出来,倒也不全是为了满足朱雄英的好奇心。 洛下书院开办两年,除了算学方面,就在没有别的成绩了。 那些奔着理科学问来的人,难免会失望,甚至认为陈景恪敝帚自珍。 这时候拿出钟表,可以打消大家的疑虑。 另一方面,书院需要钱才能发展。 光靠学生那点束脩,连老师都养不活,更遑论干别的了。 钟表弄出来,作为书院的产业,短期内就不用发愁资金问题了。 还有个原因,书院和他是绑定了,书院的名声就是他的名声。 钟表一出,他陈伴读的名气将会重新回到巅峰。 大同世界的初版就快要完成,到时候推广会更加方便。 至于现在的材料能不能弄出钟表,完全不用担心。 这玩意儿普通材料就可以做。 前世明朝中后期钟表传入我国南方,仿造作坊多的数不过来。 大明仿制的钟表,质量上一度超过舶来品。 只可惜,当时的工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虽然仿制出来了,却没有办法升级。 等西方那边造出更好的产品,大明生产的钟表就滞销了。 然后到了满清时期,连仿制钟表都做不到了。 陈景恪也没打算弄的多复杂,就最简单的摆钟就可以了。 以现在的材料,绰绰有余。 时间很快就到了初五,年假即将结束,官吏纷纷归家准备上差。 陈景恪虽然不需要去上班,却也返回了家中。 屁股还没坐热,就听管家汇报,许柴佬和岑信通求见。 陈景恪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俩人终于回来了。 他没有直接见两人,而是让他们足足在外面等了半个时辰,才让人把他们叫进来。 许柴佬和岑信通自然知道是为什么,这事儿换成谁都会生气。 而且,按照官场规矩,谁举荐的人出了问题,谁是要担责的。 也就陈景恪身份特殊,才没有被牵连。 让他们在外面站半个时辰算啥,没晾个三两天都算大度的了。 在大堂见到陈景恪,两人之下大礼下拜: “下官愧对伴读信任,还请责罚。” 他们本以为会迎来怒骂呵斥,谁知陈景恪只是叹道: “起来吧,此事我也有责任。明知你二人关系莫逆,还将你们放在一起。” 这话说的两人更加愧疚,久久不愿起身。 陈景恪再次说道:“起来吧,说说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人这才起身,由许柴佬将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岑信通在一旁进行补充。 第359章 各人的命运 两人事无巨细,花了很长时间才讲完。 让陈景恪对淡马锡的事情,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一个天真,认为等一切步入正轨,那些人就能安生做生意。 一个无脑袒护,明知道出问题还帮着遮掩。 最终事情不可收拾。 他倒是没有责备两人,而是对许柴佬说道: “将在那边的心得写出来吧,这是一次很生动的例子,能帮朝廷少走很多弯路。” 许柴佬羞愧的道:“是,我会尽快写出来的。” 陈景恪点点头,转而说道:“去衙门报到了吗?” 许柴佬连忙说道:“去了,只是过年休沐,吏部让我在家中等待几日,我就和岑兄来向伴读请罪了。” 过年期间虽然中枢各衙门都留有人值班,但一般的小事儿都会推到假期结束才会处理。 许柴佬和岑信通的事情说起来不算小,但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陈景恪就问道:“接下来你们可有什么打算?” 两人相视苦笑,岑信通回道:“下官罪无可恕……只求能不连累家人。” 许柴佬亦说道:“戴罪之身,何感言未来,只求朝廷能宽恕家小。” 陈景恪说道:“此事首过在我,用人不当才导致今日之果。” “我还没有推卸责任的习惯,你二人无需如此。” 二人连忙再次下拜:“皆下官之过矣,岂敢连累伴读。” 陈景恪说道:“连累不连累的就不要再说了,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在。” “你二人性命可保,但该有的惩处是少不了的。” “你……”他看向岑信通,说道: “你身份特殊罪过也更大,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全家流放极乐岛吧。” 岑信通顿时就知道,当日船上发生的事情,早已经传到陈景恪耳朵里了。 此举无异于背弃恩主另投他人。 陈景恪非但没有怪罪,反而成全了他。 这让他既是羞愧,又是感激。 “下官愧对伴读,愿来生当牛做马报答您的恩情。” 陈景恪没有再理他,转而对许柴佬说: “你官是当不了了,去沧海省当个智囊吧,顺便好好的把经验写出来。” 许柴佬亦起身道谢。 之后陈景恪也没再多说什么,就端茶送客了。 从朝廷方面来说,此事是他用人失当,要担责任。 但从个人角度来看,自己给了他们那么大的信任,结果就弄成了这个样子。 陈景恪又不是真的圣母,怎么可能还和没事儿人一样。 杀倒是不至于,但还想在大明做官是别想了。 让许柴佬去沧海省当个幕僚智囊,已经是对他最后的宽容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废物利用。 毕竟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对大明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用好了,能让沧海省少走很多弯路。 岑信通想去秦国投奔朱樉,那就成全他好了。 朱樉带着几万人去小亚细亚,将要面对的困难非常多。 岑信通在能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他过去能出一点力算一点。 水土不服死在半路,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目送两人离开,他就起身去了书房,将大同思想拿出来进行新一轮的修改。 且说许柴佬和岑信通两人,走出陈府大门后都深深地松了口气。 然后不约而同的朝大门深深下拜。 陈景恪说的话,基本就是最终处置办法,所以他们和家人的命都保住了。 之后两人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 许柴佬先起身行礼道:“谢岑兄一直以来的帮助,我愧对兄矣。” 岑信通受了他一礼,说道:“好了,此事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所幸,陈伴读宽仁,放过了我们。” “只是以后我们兄弟天各一方,不知还能否有相见之日。” 许柴佬愧疚的道:“兄此行务必保重身体,来日方长我们必有再见之日。” 岑信通不置可否,继续说道:“秦国初立,秦王那里急缺人手,我某个一官半职应该不难。” “倒是你,想好以后怎么办了吗?” 许柴佬叹道:“先去沧海省吧,把陈伴读吩咐之事做好。” 岑信通问道:“以后呢?” 许柴佬听出他话里有话,就问道:“岑兄但有指教不妨直说,你我兄弟无需见外。” 岑信通点点头,说道:“你在大明已经没有出仕的机会了。” “你出身商贾之家,就算被家族除籍,本也无出仕的机会。” “是陈伴读一力支持,才让你当上了淡马锡总督。” “如果你在那里能做出一番成绩,再有陈伴读在朝中支持,或可抹平身份上的缺陷。” “可惜……” “现在就算陈伴读依然力挺你都没用了。” 资历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即便是乱世的时候,也同样讲究资历。 只不过,乱世的时候,有真才实学的人晋升更快。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连续升迁。 一个稳定的政权,用人更讲究规则。 大明已经进入二代君主统治时期,用人制度早就已经固定下来。 升迁制度,也有严格的标准。 就算皇帝想提拔一个人,也要按照标准来。 陈景恪迄今为止依然只是太子伴读,当然,他还有个驸马都尉的身份。 以前他是以幕僚的身份存在,给皇帝献计献策的。 在官面上,他的身份依然是驸马都尉、太子伴读,群臣不会说什么。 现在要是让他当六部尚书,乃至内阁学士,都会引起朝野反对。 能力归能力,规矩是规矩。 今天你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破例,明天就会有人以此为幌子滥用亲信。 许柴佬出身商贾之家,且前半辈子都没做过官,几乎没有出仕的可能。 淡马锡属于新得的领土,朝中之人并不是太在乎那里。 再加上陈景恪的支持,才给了他一步登天的机会。 如果他能做出成绩,一切都好说。 别的不说,新设的特区沧海省,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在沧海省再做出一些成绩,资历方面的短板也能补齐了。 可惜,没有如果。 现在大明官场,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能去沧海省当个幕僚,还是看在陈景恪的面子上,以及他在淡马锡工作的经历。 这个道理许柴佬自然也懂,就苦笑道: “可是,现在我还有的选择吗?总不能继续回去经商吧?” 岑信通摇头说道:“商人乃贱业,还不容易脱身怎么能重新回去。” “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计。” “我的意思是,为何一定要留在大明?藩属国一样可以施展才华。” 许柴佬心中一动,说道:“楚国?” 岑信通颔首道:“难道不可以吗?楚王矢志革新,对你又礼遇有加,你去投奔必获重用。” 许柴佬所有所思的道:“你让我回去祭祀父母,就是为了试探楚王对我的态度对吧?” 岑信通也没有隐瞒,点头说道: “是的,我一直在关注楚国,知道楚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一直想采用新法。” “故而让你回去祭祖,以作试探。” “让你回去祭祖,还有个原因,告诉世人你不忘本。” “这一点非常重要。” “平时没有任何用处,关键时刻往往非常致命。” 华夏重祖宗、重礼法、重宗族。 真就是宗族虐我千百遍,我必须待宗族如初恋。 多少人,因为被宗族欺凌,发达后宗族来投奔而不接受,被人弹劾丢官。 当然了,被宗族欺凌除籍,正常情况下就算不相认也没关系。 但如果你能不计前嫌,主动去化解仇怨,大家对你的评价就会高上许多。 越是身处高位,这一点就越重要。 许柴佬虽然是汉人,但自幼生活在南洋对官场的了解不多,并不知道这一点。 岑信通不一样,他很清楚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所以才提议许柴佬去祭拜父母。 可以说,他为了许柴佬是真的操碎了心

相关推荐: 开局召唤西厂厂花   余生请多指教顾医生   渣渣渣[快穿]_御书屋   阿虎哥的小勺子(H)   蓬莱之妖蛇(H)   快穿:男神,有点燃!(这个大佬画风不对)   盛宠   末日富江   大上海1929   四面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