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233章

第233章

想到秦国,想到朱樉,他的脸色再次阴沉下来: “朱樉,我会让你付出代价的。还有你背后的大明,也……”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 报复秦国还有几分可能,想针对大明,还是算了。 说出来只会招人嘲笑。 不但不能招惹,还必须要隐藏自己,不能让大明知道他们鱿人在搞复国的事情。 真要把那个庞然大物给惹怒了,恐怕就真的天下无鱿了。 想到这里,他转而说道:“我们现在去哪里?” 迎接他的人说道:“去埃及,切尔克斯人夺取了马穆鲁克的政权,推行德谟克拉西制度,正是我们的机会。” 梅纳哈姆·狈京面露喜色:“德谟克拉西?哈哈,好好好……” “当年先祖摩西被迫离开埃及去往迦南……千年后我们重返埃及,这一切都是神灵和先祖的意志啊。” 当年摩西带领被奴役的鱿人逃离埃及,前往迦南。 然后杀光了接纳他们的迦南人,占据了那块土地,还宣称这是神灵赐给他们的土地。 当然,鱿人并不认为杀光迦南人有什么错。 而摩西竟然也被某些人视为真正的大善人,从来没有背刺过帮助他的人。 理由就是,他小时候被埃及人收养,长大之后没有背刺收养他的人,只是带领鱿人逃离埃及。 至于迦南人,被大家忽视了。 那么问题来了,摩西是不愿意背刺收养他的埃及人,还是不敢没能力?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 现在他们要重返埃及。 之前是突厥人建立的马穆鲁克统治埃及,他们采取的是世袭制。 鱿人在那里并不能找到什么机会。 两年前切尔克斯人夺取了马穆鲁克政权,他们竟然搞了德谟克拉西制度,大家推举国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德谟克拉西不是民主。 民主是全民选举,德谟克拉西是部分人的选举…… 说的更直白一点,是大地主大贵族阶级才有参与资格的选举。 平民啥也不是。 前世有些人把德谟克拉西翻译成民主,不是蠢就是坏,要么就是无知。 而德谟克拉西制度,就为鱿人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他们有钱,可以资助想要参选的人,从而获得权力。 近而渗透这个国家,玩一出鸠占鹊巢。 就在鱿人复国组织畅想未来的时候,朱樉召见了绣衣卫指挥使柳芸娘。 “眼线安排好了吗?” 柳芸娘颔首道:“安排好了,没有引起对方的怀疑,眼线已经跟随他们登船。” 朱樉赞许的道:“你做的不错……没想到这群鱿人竟然真的有个什么复国组织,这次一定要查到他们的老巢。” 柳芸娘说道:“陈伴读果然洞察一切,大王也英明,这么快就想到了办法。” 虽然没有见过那位传说中的陈伴读,但听多了他的传说,她难免也会生出敬仰之情。 朱樉不禁有些得意,他也确实有得意的资本。 反鱿不算什么,利用鱿人喜欢背刺的特点布局,一举翻转大局,才是他最骄傲的手笔。 他还利用这件事情,将秦国境内的传统豪强消灭了很大一部分。 毕竟有能力庇护鱿人的,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真正的普通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怎么可能去庇护别人。 这些人在地方上拥有极高的威望,严重影响中央权威。 朱樉早就想弄他们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理由。 这次算是搂草打兔子,一箭双雕了。 而且把这些人打掉,百姓还不会恨朝廷,而是将一切归于鱿人的忘恩负义。 简直是完美。 从此以后,反鱿就不再是朝廷的事情了,而是整个秦国所有人的一致追求。 这才是真正的……人·汪洋的力量啊。 柳芸娘想到鱿人的情况,有些无语的说道:“这些鱿人真的很奇怪。” “有人是虔诚的教徒,认为流浪是神的旨意,复国是违背神的意愿要受到惩罚。” “我们屠鱿,他们竟然不恨我们,反而认为这是神对他们复国的惩罚。” “让他们当眼线,传递鱿人复国组织的情报,他们竟然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若非如此,我们想安插眼线还没这么容易呢。” 朱樉反倒觉得很正常:“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鱿人不是个小族群,那么多人不可能全都一条心。” “相互之间有竞争乃至有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也不能完全相信那些眼线的话,需知他们背刺的天性。” 柳芸娘回道:“我知道,只要锁定那些人的大致位置,这些人的使命就结束了。” “以后不会再轻易动用他们。” 朱樉点点头,转而说道:“要注意掌控舆论,绣衣卫要动起来,随时监控国内外对朝廷的看法。” “尤其是针对鱿人的舆论,一定不要停歇。” 现在反鱿已经成了秦国立足当地的契机。 只要把这个人设打造好,就能慢慢打破与当地人的隔阂,逐渐融入他们。 然后发展壮大,一举夺取安西霸权。 “大明有很多人对反鱿不以为然,将这里的情况写下来送回去,想来能改变不少人的想法。” 安排完一切,朱樉叹了口气,遥望东方: 也不知道大明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第383章 阁老们头上的人 与安西风急浪高不同,大明整体稳定,只有微波荡漾。 微波来自于两方面,其一为内循环计划的实施,其二来自于思想界。 为了加快内循环的建设,朝廷放宽了对基建项目的审核。 正如推测的那般,面对送到嘴边的肉,又有几个人能控制住内心欲望呢? 一时间贪腐成风。 锦衣卫全面出动,朱标派遣御史在全国巡查。 户部和金钞局组成联合调查组,随机抽检审核资金去向。 即便如此,依然无法遏制住这股风气。 老朱终于坐不住了,在过完上元节之后,就决定再次出发巡视地方。 本来他还想带着马娘娘一起出发的,然后就被狠狠的拒绝了。 “够了够了,我知道你有那个心就够了,我老了不想折腾了,你自己个儿去吧。” 老朱那叫一个委屈:“妹子,你不耐烦咱了。”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以为谁的身体都和你一样硬朗啊,再折腾下去,怕是景恪都束手无策了。” 老朱听的心疼不已,看着她已经接近全白的头发,心中隐隐作痛。 自己能跑能跳,还能拎着大刀耍几十个来回,可是她已经尽显老态。 要知道,她比自己还小两岁呢。 想着想着他的眼眶就湿润了:“妹子,你可得保重身体,咱离不开你。” 马娘娘心中开心,嘴上却嫌弃的道:“老东西,都快入土了你还在这肉麻呢。” 然后她安慰道:“我问过景恪了,暂时没什么大问题。” “人心中都有口气,只要那口气在,就不会出大问题。” “我心中那口气可还强着呢,你就放心忙你的去吧。” 老朱一屁股在她身边坐下,说道:“咱也不去了,咱在家好好陪着你。” 马娘娘笑道:“你陪我做什么,朝廷更需要你。” “况且你心系国事,真让你在宫里什么也不做,我还怕把你憋出病来呢。” “去吧去吧,帮标儿分担一些压力……” 提起大宝贝儿子,老朱也有些无奈。 这个儿子的身体,还不如自己呢。 他是一点都不敢放松,想尽一切办法帮儿子分担压力,生怕朱标先自己一步而去。 马娘娘也发现,自己安慰人似乎安慰错了方向,连忙补救道: “有景恪在呢,他的医术你还不放心吗。” 老朱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咱对他的医术从不怀疑,只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这些年他忙着研究国事、专研学问,医术早就生疏了。” 马娘娘笑道:“治疗别的病或许他会生疏,但我和标儿的病他一天都要瞧上三回,想生疏都生疏不了。” “你呀,心就放到肚子里去吧。” “而且我不和你一起出去,倒也不全是因为身体原因,是怕有我在你放不开手脚。” 马娘娘可不是滥好人,她只是做事喜欢留余地,不喜欢搞扩大化。 真到了关键时刻,她的手腕可一点都不比朱元璋软。 要不然人家两口子是排在前三的模范夫妻呢。 在这一点上,朱标的性格更像马娘娘多一点。 现在是改革的关键时刻,大把的钱撒出去,要是没有雷霆手段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所以,这一次她原则上是支持老朱杀人的。 但马娘娘的性格决定了,她没有办法无视老朱大肆株连,必然会去劝说。 到时候老朱做事就会放不开手脚。 一旦给了那些贪官污吏侥幸之心,后果会非常严重。 眼不见心不烦,索性这次她就不跟着一起去了。 马娘娘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就是妙锦,她也大了,我要在洛阳看顾着她。” 老朱眉头一挑,说道:“她可是咱们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妃,谁还敢动她不成?”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除了你的宝贝大孙子,还能是谁。” 老朱马上就懂了,连忙说道:“也是,可不能让那臭小子乱来,怎么也要等到妙锦及笄才行。” 徐妙锦今年实岁十三虚岁十五,在古代这个年龄成婚完全没问题。 朱雄英天天把自家媳妇宝贝的不得了,如果放任他们在一起,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必须要杜绝危险。 而且这可是未来的皇后,要好好教育才行。 虽然有陈景恪这个老师在,可有些东西是男人无法教的。 本来孩子的母亲是最适合的。 可是徐妙锦的母亲字都识不了几个,让她来教未来的皇后,没有人能放心。 只能马娘娘自己亲自教了。 眼见自家媳妇确实不适合外出,老朱也就息了这个念头,准备去乾清宫找朱标说说这事。 刚走到半路,就迎面碰到了大太监吕营。 他是曾经的东宫太监,朱标的心腹。 现在朱标当了皇帝,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太监。 也就是俗称的大内太监总管。 见到他,老朱眉头一皱,训斥道: “你不在皇上跟前伺候着,到这里来做什么?” 吕营连忙说道:“回太上皇的话,陛下让奴婢请您去内阁。” 请自己去内阁?那就是有大事发生了。 他心中嘀咕,到底什么事情要找自己过去商议。 嘴上却毫不客气的说道:“好生伺候皇上,让咱知道你偷懒,有你好果子吃。” 吕营心中一颤,别人说这话或许只是吓唬敲打,眼前这位可是真敢这么干。 “是,奴婢一定尽心尽力伺候陛下。” 朱元璋这才转身去往内阁。 到达之后发现,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以及七位内阁学士全都在。 见过礼之后,众人纷纷落座。 老朱当政的时候,大臣觐见皇帝是没资格坐下的。 在律法上见皇帝,只能跪着回话。 当然,这只是礼法规定。 实际操作并不会如此,一般都是站着回话。 如果对面是老臣,也会赐座。 如果是徐达、汤和等人,甚至能围在一张桌子上,边吃边喝边聊。 朱标当政之后,又略作调整。 除了朝会群臣要站着之外,单独接见某个臣子,一般都会赐座。 在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更是直接在会议室摆放了座椅,默认大臣可以坐下回话。 顺便啰嗦两句,很多人认为朝会上不允许上厕所什么的。 所以上朝之前,百官要先去茅厕把生理卫生解决了。 事实上压根就不是这样的。 朝会进行过程中,是允许大臣外出如厕的。 大殿里面有礼部的官吏专门负责此事,大约是八九品的样子。 谁憋不住了,找这名礼仪官说明情况,就可以去厕所了。 而且在召开会议的宫殿附近必然有厕所。 哪怕是找个房子摆个马桶临时充当一下,也要有。 言归正传。 等众人落座,一个怪异的局面就出现了。 朱元璋坐在主位,明朝以左为尊,朱标坐在他左下首,朱雄英坐在他的右下首。 这很正常,并没有什么。 真正有问题的,是陈景恪的位置。 他竟然坐在朱标的下首,本该坐在这个位置的李善长,则坐在了对面朱雄英的下首。 其他人依次排列。 官场最讲究规矩,座椅的先后顺序尤其讲究。 李世民宴请百官,尉迟恭就因为座位问题大闹会场。 李道宗去劝说,差点被打瞎眼睛。 现在陈景恪抢了李善长的位置,如果给外人看到,肯定非常的震惊。 而在场的人,却都觉得理所应当。 就连气量狭小的李善长,都没有一点不开心的样子。 实在是一个大奇观。 事实上,一开始陈景恪也不愿意坐在这个位置,太高调了。 我只是个太子伴读,有啥资格坐在百官之长的位置上? 与礼法不符啊。 而且,他坐在这里,置李善长于何地? 就算他不在,还有内阁次辅徐达,还有其他五位内阁成员。 坐在这里,就是把他们都得罪了。 然而,事实上这个位置是李善长主动让给他的。 徐达也表达了支持,邱广安就更不用说了。 其他几个人见上面的人都同意了,自然也不会说啥。 于是座位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排了下来。 陈景恪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 李善长主动让位置,不是因为他变大度了,恰恰是他气量不足的表现。 他屁股不干净,不可能再如之前那般被信任。 朱元璋和朱标之所以让他当内阁首辅,不过是为了借用他的威望罢了。 改革的事情有陈景恪主导,他的任务就是执行决议,帮朝廷摆平百官。 如果他拎不清这一点,真把自己当首辅,恐怕就把自己弄成笑话了。 之前已经被敲打过一次,好不容易恢复了和老朱的关系,他可不想再作死。 而且现在当务之急是为李家谋求一个封国。 什么首辅、什么争权夺利,和封国比起来一文不值。 万一把封国折腾没了,那就真的没地儿哭了。 所以,老老实实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最好的办法。 把头把交椅让出来,就是向朱元璋和朱标表态,以换取他们的信任。 但换别人坐头把交椅,他是定然不服气,也是不愿意见到的。 即便是徐达坐,他也会有怨言。 我李善长才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你徐达只能排第二。 咱俩同时出现的时候,你想坐头把交椅? 想多了。 但这个位置又必须有人坐,那他宁愿是陈景恪。 首先陈景恪的能力他确实很佩服。 其次陈景恪数次帮过他。 他和胡惟庸的事发的时候,陈景恪帮他求情,之后又和马娘娘一起做局让老朱原谅他。 这次复出,也是借着陈景恪的改革为契机。 关键是,陈景恪把‘法治’概念毫不保留的传给他。 从这一点来看,陈景恪算是他的老师。 李善长虽然善妒,但作为一名文人,最基本的尊师重道还是懂的。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他对陈景恪都非常的佩服。 所以,李善长才会主动把这把椅子让给陈景恪。 至于徐达,他现在是真佛系。 长女徐妙云是燕王妃,未来的燕国王后。 小女儿徐妙锦是钦定的太子妃,未来的大明皇后。 长子徐允恭和朱雄英、陈景恪关系莫逆。 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帮皇帝看好军队就足够了。 未来徐家就是大明第三望族。 至于为啥是第三,第一肯定是朱家。 如果让皇家在陈、徐之间二选一,根本就没有任何悬念,定然是徐家消失。 所以第二只能是陈家。 不过徐达也很满足,前三甲啊,这要是在不满足就要天打雷劈了。 所以他心态很平和,什么都不需要争。 当然他也不能争。 有时候争的太多,就是自取灭亡。 你一个外戚要掌握军政大权,你想干什么? 陈景恪都懂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懂。 但他和李善长也有差不多的想法,这个位置我不坐,其他人想坐也要先问问我的意见。 陈景恪坐,他自然是支持的。 两家的关系实在没的说,不只是现在要好,未来也基本是绑定在一起的。 陈景恪的儿子,就是自己未来的外孙女婿。 他的女儿,就是自己未来的外孙媳妇。 如果有多余的孩子,那肯定是和徐允恭的子女结亲。 可以说,几十年后的事情,今天就已经确定了。 在自己没有办法争的情况下,他自然要抬陈景恪一手。 啥,你说陈景恪也需要低调? 那是以前,现在他也渐渐羽翼丰满,不怕别人的攻击了。 况且现在大明朝野,谁不知道他才是无名宰相。 以前你问阁老们头上的人是谁? 大家都会说是太子、皇上、太上皇。 现在大家会说,阁老们头上是陈伴读,陈伴读上面才是皇家三人组。 所以,他再低调就没什么意思了。 邱广安支持陈景恪的原因就不用多说了。 他要是敢不支持,下一刻就会因为走路先迈左脚被罢官。 接着就会因为走路没有先迈左脚,被驱逐出算学圈子。 还剩下四位内阁学士,则选择了随大流。 因为不管怎么轮,这第一把交椅都轮不到他们。 何必为了这事儿得罪陈景恪呢。 于是,陈景恪就这样,坐上了代表人臣极限的头把交椅。 ----------------- 大家都坐好之后,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陈景恪,包括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三人。 老朱开口说道:“景恪,你把大家都叫来,有什么大事吗?” 陈景恪干咳一声,说道:“有几件大事,需要尽快拿出主意。” “先说第一件,去探索炎洲的人回来了……” 第384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 探索炎洲的人回来了? 除了提前知道消息的朱标和朱雄英,其他人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老朱和徐达是很高兴的。 对老朱

相关推荐: 封神之万仙阵   逐浪(1V1 H)   末世之神话帝国   重回七零:强扭的糙汉好甜   为欢几何(NP)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我女儿实在太厉害了   穿成反派亲娘后,她每天都被儿子教育苏缈谢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玄心   章鱼求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