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也纷纷表示永远效忠陛下。 但谁都能看得出来,勋贵集团隐隐有了裂痕。 这种局面下,朱元璋也只能装作很欣慰的样子,表示众人的忠心他感受到了。 同时还不疼不痒的斥责了陈景恪一句,莫要胡言乱语吓唬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么严重的事情,在朱元璋嘴里竟然只是‘吓唬人’,足以说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发生了这种事情,迎接仪式已经变了味儿,草草收场。 回到皇宫,把外人都屏退之后,老朱直接一脚踹在了陈景恪屁股上: “混账玩意儿,不给咱一个合理的解释,看咱不打死你。” 陈景恪‘嗷’的一嗓子就窜到了门口,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门外传来马娘娘的声音: “这是咋了,还动起手来了。” 朱雄英下意识的接了一句:“没动手,动的是脚。” 朱元璋、朱标:“……” “噗……”跟在马娘娘后边的徐妙锦一个没忍住,笑出声来。 马娘娘白了他一眼,说道:“你这孩子,都多大人了还没个正形。” 不过一句玩笑话,让朱元璋心中的气消了不少。 就将迎接仪式上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妹子你说,他这是不是在办咱的难看?” 马娘娘一听也生气的道:“景恪这我就要说你几句了,这种事情能公开说吗?” “我们都是偷偷摸摸的。” “现在好了,那层遮羞布被揭开,皇家不成笑话了吗。” 陈景恪正想回答,一旁的朱标却开口说道: “我倒是觉得,他这么闹一闹挺好的,很多事情反而好办了。” 众人目光都向他看来。 朱标解释道:“勋贵集体出动,大张旗鼓的去迎接我爹,其目的大家都清楚。” “就算景恪不闹,该丢的颜面其实早就已经丢了。” “不知道多少人在等着看笑话。” “而且我们还是吃了一个哑巴亏,只能隐忍没办法因此找他们的麻烦。” 人家公开的理由,是迎接太上皇。 这你总不能说我们有错吧? 要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打击我们,那你皇家的脸丢的更厉害。 “景恪将这层遮羞布扯下来,表面看是损了我爹的面子,但也给了我们发作的借口。”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这件事情好好做一番文章,敲打一下勋贵们。” 朱雄英补充道:“还要趁此机会,制定一些通行的规矩来约束诸侯。” “不至于让大分封变成祸国殃民之举。” 朱标接话说道:“虽然有些规矩,我们可以事先就制定好,但诸侯们会认为我们管的太宽。” “如果因此产生抵触心理,是不利于这些规矩的实施的,甚至会影响到宗藩计划的建设。” “现在景恪将遮羞布扯掉,我们就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 朱雄英接着说道:“对,是他们做的太过分,大明迫于无奈才制定的这些规矩。” “他们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太高调。” 朱标瞪了自己儿子一眼,将朱雄英剩下的话给堵了回去,才继续说道: “真等到他们在封国惹出祸端,咱们再出兵收拾残局。” “一来一回耽误时间不说,还会造成无辜百姓的伤亡。” “我想,景恪当场扯掉遮羞布,也是这个目的。” 马娘娘‘恍然大悟’的道:“原来如此,我就说嘛,景恪不是那种不懂得顾全大局的人。” 朱元璋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顿时觉得自己才是外人。 不过经过朱标的解释,他大致也知道陈景恪的目的了,心中的气也消的差不多了。 只是面子上有些下不来。 马娘娘多了解他啊,马上就说道: “即便如此,景恪也不应该私自做主,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要提前和陛下通通气才行。” “快给陛下道歉。” 陈景恪连忙诚恳的认错:“是我错了,请陛下息怒。” 朱元璋哼哼几句,也就顺着梯子下来了。 “你既然演了这场戏,那定然是有了主意,说说有什么打算。” 陈景恪表情严肃的道:“我们针对分封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依然不够全面……” “为了更好的稳固宗藩体系,也为了不让诸侯们肆意妄为残害百姓。” “我以为大明应该建立一套根本法,用来约束藩属国。” 朱元璋疑惑道:“什么是根本法?和现在的大明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众人也都好奇的看向他。 只有朱雄英一副了然的模样,显然他早就知道了。 陈景恪就将前世‘宪法’的概念,给他们讲了一下,然后说道: “大明律太过繁琐,且是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封国,都采用大明律,这是不现实的。” “根本法就是将大明律的主干提取出来,制定一部能适用大部分情况的基本法。” 有些藩属国国主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是国情不同。 总之,一旦大分封开始,每个诸侯国都会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法律。 “这部根本法要在所有藩属国一体通行。” “藩属国在制定本国律法的时候,不得与根本法相冲突,否则视为无效或者干脆视为谋逆。” 朱元璋已经彻底将方才的事情放下,听到这里,不禁说道: “好,这个根本法的提议很好,就是要让这些人明白,谁才是天下之主。” “咱能让他们当诸侯,也能收回。” 朱雄英接过话茬,提高声音说道: “很多勋贵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国主,他们去了封国必然会耽于享乐,视国民如奴隶。” “有了根本法,就可以确保他们不会做的太过分。” “为了确保根本法的执行情况,大明要在各藩属国建立天使馆。” “由大明朝廷派遣使者常驻天使馆……” “使者不干涉藩属国内政,旨在监督根本法的执行情况,以及方便和大明进行沟通。” “同样,大明也要建立一个使馆区,各藩属国派遣使者常驻其间。” “以便于大明及时沟通各藩属国。” 关于使馆制度,这是很久以前陈景恪就和他提过的建议。 那时他刚刚掌管鸿胪寺,制定了外交规则,其中就有使馆制度。 只是当时条件不成熟,这个想法就被搁置了。 现在要进行大分封了,正好拿出来使用。 “总之,大明要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藩属国进行控制。” 听完自家大孙子的话,老朱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很久都不用的乖孙都拿出来了: “好好好,乖孙说的好啊。” “他们的一切都是大明给的,就要全方位的控制他们。” 朱标也默默点头,政治方面有礼法,经济方面有宝钞,外交和军事方面有宗藩规则。 从四大块对藩属国进行控制,确实非常完善了。 陈景恪补充说道:“现在诸侯国数量较少,大明管理起来较为方便。” “以后数量变多,管理就会非常不方便。” “而且诸侯国内部难免也会有矛盾,如果全部都由大明来帮忙调解,必然会有人不满意。” “长此以往,怕他们会对大明生出怨愤之心。” “甚至会引起其他国家对大明的不满。” “我以为,可以定期召开诸侯国大会,各诸侯国派代表齐聚一堂,协商各种问题。” “有矛盾的,也可以在会议上提出,并由各国集体做出决议。” “这样事情解决了,他们就算不满也怪不了大明。” 朱元璋眉头一皱,说道:“如此一来,他们岂不是可以通过会议摆脱大明的控制。” 朱雄英忍不住说道:“那么多藩属国,怎么可能一条心。” 朱元璋依然不乐意的道:“以防万一,景恪不是经常说吗,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留下漏洞。” 陈景恪笑道:“陛下所言甚是,所以大明作为宗主国,拥有一项特权。” “一票否决权。” 朱元璋不解的道:“一票否决权?何意?” 陈景恪说道:“就是字面意思,会议上做出的任何决议,大明都可以一票否决。” 朱标眼睛一亮,忍不住说道:“这个一票否决权,妙啊。” “如此,就可以确保没有人能利用大会,做出损害大明利益的决策。” 朱元璋眉头皱起说道:“你先等等,大明若想推动某些决议呢?” 陈景恪说道:“走正常程序,在大会上提出决议,所有诸侯国投票表决。” “超过一定数量的人同意,决议才能通过。” 朱元璋不悦的道:“为何要如此麻烦?如果他们不同意,咱说的话还不管用了是吧?” 陈景恪耐心的解释道:“陛下,这么做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安诸侯的心。” “让他们知道,大明不会利用宗主国的身份,随意损害他们的利益。” “其二,就是防止大明不了解诸侯国情况,制定出有损诸侯国利益的决定。” “我知道您肯定不喜欢听这话,但诸侯国也是人。” “如果大明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早晚有一天会众叛亲离。” 朱元璋嘴巴张了张,终究没有说出反对的话。 陈景恪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些年老朱也大有长进啊,知道如何取舍了。 换成以前,他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第三,就是方便大明甩锅。” “方才已经说过,什么决议都让大明来做,锅也是大明来背的。” “现在大明只有否决权,决定权是全体诸侯国共同拥有的。” “就算某些诸侯国利益受损,那也怪不得大明。” “他们总不能怨恨大明,为何不动用一票否决权来保护他们吧?” 马娘娘笑道:“哈哈……谁要是真这么不识大体,被灭了也是应该。” 众人也都纷纷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诸侯国大会采用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一项决议能不能通过,看的是投票。 大明不可能为了少数人,去得罪多数人。 至少不能轻易动用一票否决权去保护少数。 所以,不论最终决议是什么,大明都是不粘锅。 陈景恪继续说道:“至于陛下担心的,大明提的决议被否决了怎么办。” “我只能说,作为宗主国,提出的决议无法通过。” “要么就是这项决议太不靠谱,不靠谱到诸侯国宁愿得罪大明,也不愿意同意。” “要么是大明日落西山,已经无法维持宗主国的体面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大明有强行通过决议的权力,又有何用?”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确实是这个理。 宗主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提出的决议只要不是特别扯淡,都能通过。 他的担忧,其实完全没必要。 保留一票否决权,诸侯国安心了,大明也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 是目前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 朱元璋他们在宫里开会,宫外一众勋贵代表也齐聚一堂,对某些事情进行协商。 只是现场的氛围有些剑拔弩张,不像是好好开会的样子。 江夏侯周德兴怒视汤和,道:“信国公,方才你是何意?” “就你忠于陛下是吗?我们都是乱臣贼子?” 第411章 陈景恪算什么东西 面对质问,汤和不屑的说道:“是不是乱臣贼子,你心里比我清楚。” “我倒要问问你们,谁给你们的胆子,竟敢行逼宫之事?” 周德兴脸色一变,呵斥道:“汤和,你不要血口喷人。” “我们只是为了迎接陛下回京,什么时候逼宫了。” 汤和冷笑道:“不要把其他人当成傻子,你们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全洛阳城哪个不知道?” 崇山侯李新起身说道:“信国公,不要血口喷人。说我们逼宫,你可有证据?” 汤和伸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就是证据。” 李新摇摇头,叹息道:“信国公,我知道你这是被人给骗了啊。” 汤和反问道:“被骗?被谁骗?陈伴读吗?” 李新认真的道:“就是陈景恪,此人仗着太上皇、皇上的宠信肆意妄为。” “侥幸出了点成绩,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对什么事情都想指手画脚。” “今日还将矛头对准我们……他都不想想,若没有我们的支持,他所谓的变革怎么进行的下去。” 周德兴也立即将枪口对准了陈景恪,说道:“对,真正忘恩负义的,是他陈景恪才对。” “信国公,你我同为勋贵利益一致,不能被他给骗了反对来对付我们。” 其他人也纷纷出声,对陈景恪进行谴责。 将他视为一切罪魁祸首,大有要行清君侧的架势。 哪知,就在这时李善长突然起身就往外走。 周德兴开口问道:“韩国公这是去哪?” 李善长头都不回的道:“和一群将死之人有什么好谈的,不想惹麻烦的就和我一起走吧。” 说完径直离去。 只留下脸色难看的周德兴、李新等人。 周德兴强行为自己挽尊道:“不用理他,韩国公与那陈景恪关系……” 哪知他刚开口,王弼就起身说道:“在下家中有事先走一步,诸位海涵。” 说完不等别人开口挽留,转身毫不犹豫的离去。 他的离开就像是发出了某种信号一般,十几个人跟着一起离开。 会场里顿时空出了一小片角落。 这下周德兴等人就不是脸色难看,而是心慌了。 汤和讥笑道:“哈哈……知道大家为什么走吗?” “你们这些人是真的飘了,真以为自己多了了不起,大明没了你们什么都做不了是吧?” “陈伴读的能力如何,天下谁人不知?” “他的变革全靠你们的支持才得以施行?真是大言不惭。” “你们说这话的时候,将太上皇置于何地了?” “有太上皇支持,什么样的新政推行不下去?” “阻拦新政?谁敢?是觉得太上皇的刀不够锋利了吗?” “不是你们帮了陈伴读,是他帮了你们才对。” “若没有他的变革,哪有今日的大明?” “若没有他的提议,你们以为会有大分封?做梦吧。” 周德兴等人脸色更加不自然,不是羞愧,而是惧怕。 大家都以为,朱元璋成为太上皇之后,日子会好过一点。 可事实是,退位之后他不用操心国事,有更多精力去搞反腐。 杀人杀的更多了。 普通官吏且不去论,这些年被他处死的勋贵有二十多人,被褫夺爵位法办的有一百多位。 只不过都是些小勋贵,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可此情此景,由不得他们不害怕。 能杀小勋贵就能杀大勋贵,太上皇的杀心没人敢质疑。 更何况,那么多勋贵都直接表明态度,会和皇帝站在一起。 也就是说,他们依然是少数派。 到了这会儿,他们心中已经在懊悔,为何要这么高调? 为何要借机生事? 朝廷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可之前的种种迹象,已经在告诉世人会大分封。 只是要等太上皇回来宣布。 他们就是等不及,想要在迎接太上皇回京的仪式上做做文章。 当然,他们还有个小心思。 南洋土地有限,能封过去的勋贵是有限的。 谁都想第一批获封,那就只能找机会秀一下存在感。 于是他们就串联了许多勋贵,大家大张旗鼓的去迎接太上皇。 以此来凸显自己等人的存在。 他们成功了,太上皇确实记住了他们。 但……现在他们宁愿自己没被记住。 “咳……”一声干咳响起。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周德兴等人都下意识的哆嗦了一下。 蓝玉干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才缓缓开口说道: “江夏侯,你是勋贵之中最年长者,大家向来最敬重你。” “就连太上皇他老人家,对你也多有照顾,赏赐冠于众勋贵。” “你今日行为对得起太上皇吗?” 周德兴脸色涨红,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蓝玉又将目光看向李新,说道:“你说陈伴读污蔑你们?” “我认为恰恰相反,他这么做是在保护你们?” “你以为你们的行为很隐蔽?以为法不责众,以为太上皇会吃这个哑巴亏?” “幼稚,太上皇眼里容不下沙子,你们今日的行为必将受到惩处。” “陈伴读的一席话,将所有事情都摆在了明面上。” “太上皇当场不发作,事后就不会再说什么。” “你们这些人,都因此逃过一劫。” “你们非但不知感激,还倒打一耙,实在让人齿冷。” 李新反驳道:“保护我们?当场撕破脸皮,谏言太子行杀鸡儆猴之事,他就是这么保护我们的?” 其他人也多持相同的想法,连灭几个诸侯国警示诸侯的法子都想出来了,还叫保护? 那这种保护,我们可享受不来。 见他们还嘴硬,蓝玉彻底放弃了解释的打算。 事实上,他本来也不想和这些人多说。 只是陈景恪不希望大家出事儿,他是为了帮陈景恪,才会过来劝说的。 只可惜,这些人不敢怪罪太上皇,却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陈景恪身上。 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所以,他当即也起身离开了。 任谁都能看得出他很不开心,这让周德兴等人心情更加沉重。 大家最怕的自然是朱元璋,最忌惮的就是蓝玉。 莽夫有莽夫的优点,执掌军法真可以说是铁面无私。 这些年被处置的勋贵,有一多半都是栽在他的手里。 不是他特意针对勋贵,而是勋贵都是军队出来的,归他管理。 而且很多人自恃有功肆意妄为,很容易犯错。 只要犯到蓝玉手里,基本就落不了好。 勋贵集团对他既忌惮,又恨的牙痒痒。 然而谁都拿他没办法。 太子的舅公,就这一个身份,就让所有人束手无策了。 而且他和陈景恪也关系莫逆,洛阳城谁不知道,蓝春和蓝斌就是陈景恪的半个儿子。 这俩孩子和福清公主的关系,比和亲娘的关系还
相关推荐:
湿卵胎化
肉欲の海行危舟
春宫图(H)
一世丹尊
如何在1V1模式下达成NP
偏执的他[现代女尊]
重生豪门风云
温柔刀(1V1)
厄运不怕晚/男优秘辛
猎同飞坦不要背叛_np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