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270章

第270章

果不其然,老朱顿时就怂了:“你小子太不识逗了,滚回来坐好。” 陈景恪这才施施然的重新坐好。 老朱也收起玩笑心思,正色道:“封王不是说笑,但可惜你不姓朱。” “给你封王就是把你架火上烤。” “公爵是符合你功绩的,但二十几岁的公爵也是出头的椽子,容易遭人惦记。” 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那就是你才二十几岁,给你封了公爵以后咋办? 封无可封才是一个臣子最危险的时候。 这也是这么多年,老朱从来没有提过给封赏的原因。 不是不想,而是给了才危险。 现在二十六七岁了,恰好火车研制出试验样机,给阶段性的封一次。 但也不会封顶。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陈景恪更是心知肚明,所以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老朱继续说道:“所以封侯吧,开国侯……” 朱标插话说道:“等他生出孩子来再加开国吧。” 老朱顿了一下,点头说道:“也对,你小子磨磨唧唧的,这么多年都没让咱抱上外孙,实在可恶。” “开国先不加了,什么时候让咱抱上外孙什么时候加。” 陈景恪:“……” 没想到,穿越到大明了还被催生。 不过想想也正常,越是古代越重视子嗣。 朱陈联姻,不生孩子算个什么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封侯其实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已经是高级勋贵了,而且上面还有更高的公爵可以封,不用担心将来封无可封的问题。 事情就此定下。 ----------------- 火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开始大家自然不信,哪有烧火就能跑的车。 然而再一说是陈景恪弄出来的,大家就毫不怀疑了。 接着讨论的方向就变成,火车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何烧火就能跑? 有些人消息灵通,知道是烧热水,用水蒸气的力量跑动的。 还有些关注物理学的,更是能举出例子: 烧热水壶盖会被顶起来,这就是水蒸气的力量。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火车就是吃火跑动的铁疙瘩。 并不知道什么水蒸气之类的。 这反而让火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过有一点让陈景恪很高兴,那就是没人认为这是怪兽、不祥之类的。 百姓大多都是好奇,然后就是希望早日能见到这东西。 有需求的商人之类的,更是迫切希望这东西早日普及。 再没有比他们更明白,火车意味着什么。 也就在这个时候,朱标在早朝上宣布,要修筑一条从研究院到黄河码头的铁轨。 用以缓解洛阳的运输压力。 这个决定得到了朝中大佬们的一致赞同。 可以说,凡是去参观过小火车的,就没有不同意的。 其他人见大佬们都同意,而且外面传的那么神奇,也就没有反对。 就在这时,李善长站出来提议: “火车和铁路以后必将通行全国,不论是修建还是运营都是国之大事。” “有必要提前组建一个专门的衙门负责此事,一如漕运。” 这个提议自然也获得了朱标的认同,于是工部又多了一个司,名为铁道司。 职责是专门修建维护铁路。 至于运营,暂时还没有去管这一茬。 第一条铁路的运营,肯定是朝廷直管的。 以后的铁路归谁运营,到时候再说吧。 接着就是陈景恪的封赏问题,朱标直接下旨封其为安平侯。 这个封号是陈景恪自己想的,本来他想的是叫平安侯。 寓意平平安安。 遭到了老朱、朱标和朱雄英的一致鄙视。 不过老朱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只不过把两个字颠倒了一下,变成了安平侯。 前者是祈愿平安,后者是带来平安,意义完全不一样。 至于钱财方面的赏赐,就比较常规了。 只比一般的侯多了一些,表示皇家的恩宠。 同时,还封了陈景恪的母亲冯氏为安康县君。 母凭子贵,这属于荣誉性质的封赏,没啥可说的。 这个封赏群臣也都没有说话,陈景恪的功绩实打实在那摆着。 他不封大家反而觉得怪怪的。 尤其是勋贵集团,更是举双手支持。 以前咱们说陈景恪是自己人,总是有点名不副实。 现在是实打实的自己人了。 接下来就是一番庆祝,送礼的人排了好几里的长队,真就差点把门槛给踏破了。 换成平日里,陈景恪肯定是不受陌生人的礼的。 但今天是封侯的日子,不收就太不近人情了。 陈元和冯氏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咱家终于也封侯了。 光宗耀祖啊。 最高兴的还是福清,虽说陈景恪地位特殊,可华夏自古以来就讲究‘名正言顺’。 没有‘名’始终是个缺憾。 现在这个缺憾终于被弥补了。 把自己的闺中好友全都请到了家里,分享自己的快乐。 说起来,她的事业干的也是有声有色。 《海盗》又出了新剧集,《驸马传》也出了两个剧集。 在医学院的职务也逐渐固定下来,就是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院正,并且获得了大家的默认。 在理学束缚的年代,她能做到这一步,意义非凡。 自然也没少遭到别人的非议。 不过还好,她是长公主,院长是她兄长朱橚,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否则,光口水都能把她淹死。 而且在她的鼓励下,那群闺蜜也没闲着。 平日里帮她处理一下书院的政务,没事儿就聚在一起研究戏曲文学。 只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她们出身太好,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无病呻吟。 要么就是情情爱爱的。 也因此,她们的作品没啥影响力,就连大家族后院家眷都不太吃她们那一套。 不过她们倒是乐此不疲,干劲儿十足。 想想也正常。 以往她们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呆在家里,那才是真的无聊透顶。 现在至少能出来,能做一些别的事情。 和同时期的其她女人比起来,已经是非常自由了。 陈景恪并没有干涉她们,暂时没有必要。 而且现在她们乐在其中,就算指点了效果也不会好。 先让她们自己折腾去吧,等腻了有别的想法了,再指点一些别的路。 这样她们才会有动力去做。 言归正传。 陈景恪封侯的事情,整整庆祝了五六天,但凡是能来的都来了。 一时间真可谓是门庭若市。 为了让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也是为了积德,福清还在城南平民区摆了三天的流水席。 一般人是不敢这么高调的。 但福清就是这么做了,陈景恪也没有反对。 朝中倒是有人弹劾安平侯府奢侈,不过也没有什么人响应,朱标更是理都没理。 别看陈家这么热闹,陈景恪这个男主人并没有过于参与。 除了第一天露面接待了一下重要人物,后续都是福清在应酬。 他自己则和公布铁道司的人,一起去勘探铁路修建工作。 朱雄英也跟着过来凑热闹,顺便也实地了解一下铁路的修筑流程。 以后这玩意儿也是百年国策,作为君主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 经过半个多月的勘探,最终划定了一条路线图。 没有沿着伊洛水走,而是北上去了孟津县,直达孟津渡口。 全长约五十里。 “比起沿河修建,减少了一半的路程,且避开了人口稠密区。” “而且铁路本身也能带动沿途的经济,等这条路修好,从洛阳往北这一段区域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是陈景恪给出的理由。 老朱和朱元璋都没有什么意见,目前在这方面,他就是唯一的专家。 这路他说怎么修,那就是怎么修。 然后就是招募人手,收集材料之类的。 等到铁路具体修筑的时候,陈景恪反而没有多少发言权了。 他也只是见过这玩意儿,真要说具体怎么修,还不如这些工匠有经验。 事实证明,就算没有他,工匠们也能把铁路修的很好。 而且等铁路开始修建,又一个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建筑工地成了当地的一景。 每天都有许多人过来观看。 尤其是修好的铁路,更是成了当地的景点。 这反而给陈景恪提了醒,让他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部国外影片。 具体剧情就不说了,主要是那部片子里说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在火车出现的早期,几乎每一个火车司机都撞死过人,而且还不只是撞死一个人。 想想这背后代表的数字,很残酷。 大明必须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回去之后他就建议,在铁路两侧修建栅栏。 禁止人畜进入。 不过为了方便行人,要多留一些路口。 这个提议自然也得到了认同。 虽然迎来了不少抨击,认为这么做会影响百姓生活。 但还是落实了。 栅栏和铁路是一同修建的。 与此同时,大明日报新一期发行,封面就是一辆疾驰的火车图画。 标题也很敢说,吹响新时代的汽笛。 内容没什么可说的,就是详细介绍了火车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作用。 同时还畅想了火车遍布全国的美好未来。 这份报纸,彻底揭开了火车之谜,也让大家对这个新工具充满了期待。 只不过此时的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火车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手中的这一期报纸,在未来将会被捧到何等高的地位。 ----------------- 就在大明上下都被火车吸引的时候,边关传来捷报。 晋王朱棡出征斡亦剌大获全胜,阵斩两万余,俘获五万余。 其中包括斡亦剌勋贵以及各种家眷四千余,各种牲畜共计两百余万头。 斡亦剌之主乌格齐,率令残部逃往北海。 本来朱棡想要追击的,但因为临近冬季只能撤兵。 消息传来,京师沸腾,大明周报为此战出了特刊。 火车的事情再也没有人关注了。 很简单,火车或许重要,可比起蒙古的威胁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当然,大家之所以这么高兴,还有个原因就是此战意义非凡。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分成三大势力。 鞑靼部(北元)、斡亦剌和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又被称之为朵颜三卫,在辽东之战后,就已经融入了大明。 北元这些年被蓝玉、朱棡、朱棣接连打击,已经大残。 现在更是被水泥堡垒策略,给驱赶到了漠北,不敢南下半步。 真正能对大明构成威胁的,也就剩斡亦剌部了。 现在斡亦剌也被朱棡击溃损失惨重,也就意味着威胁中原的草原势力,被正式击败。 虽然不是彻底征服了,但至少可以保证数十年的和平。 放在任何时期,这都是标志性的大事件。 大明万民自然非常的兴奋,各种溢美之词,不要命一般的被加到了朱棡头上。 陈景恪也很兴奋:“如此一来,河西走廊的危险就解除了。” “明年晋王就可以放心的攻略西域,这实在是个大好消息。” 朱标点点头,说道:“三弟此战确实有些出乎意料,而且他还是正面击溃斡亦剌部,没有采用任何计谋。” “这对向来自信的蒙古骑兵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何止,大冬天的损失了大部分牛羊牲畜,没有过冬物资。” “斡亦剌残部逃到北海那种苦寒之地,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 “反正,数十年内斡亦剌部再也不是威胁了。” 至于数十年后……草原上到处都是堡垒,蒙古早就重回华夏大家庭。 哪还有什么数十年后。 只有朱雄英,有点不太高兴的样子。 仗都被叔叔们打完了,以后我打谁去啊? 尤其是这次三叔是正面击溃斡亦剌骑兵,想想那场面…… 哭死啊。 我不要当天子,我要当征北大将军。 其实陈景恪刚开始听说,朱棡竟然正面对决的时候,也很惊讶。 正面对决,就算胜了己方损失也会很大。 明明有更好的战术,朱棡为何要这么做? 比如之前蓝玉、朱棣,包括朱棡自己,北伐都是采用各种战术。 尽可能的避免正面决战,降低己方损失,同时也能增加胜算。 今天他这么做,确实有点一反常态。 等想通了才明白,朱棡不愧是朱棡,用今日的牺牲扫平了民族大融合的最大阻碍。 第435章 世界是联系的 事实上,朱棡当决定与斡亦剌人正面决战的时候,就连他的部下都无法理解。 别看他们被大分封刺激,嗷嗷叫着要立功。 可没人愿意在夏秋季节,和草原人进行决战。 很简单,夏秋草原马肥人壮,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这个时候和他们硬碰硬,就算赢了也是惨胜。 中原人打草原,最佳季节是开春到初夏。 刚刚熬过冬季,草原马瘦人疲,战斗力最是低下。 而且冬天被封在毡房里,男女总是要消遣一下的。 消遣多了怀孕的概率也会变高。 所以,冬天到春天是草原女人怀孕的高发期。 等开春,牲畜也开始发情怀崽。 众所周知,不论人畜孕期都是脆弱的,最忌讳剧烈活动。 如果这时候发生战争,他们为了躲避中原军队,只能四处迁徙。 这样会导致大量的孕妇和母羊流产乃至死亡。 草原的经济非常单一,而单一就意味着脆弱。 哪怕中原军队没有找到他们的部落,仅仅只是游荡一圈,对草原来说都是重大的打击。 人口和经济双方面的打击。 时间长了,拖也能将其拖垮。 很残酷,但这就是战争。 当然,在夏秋季节也不是不能打,但这时候就比较危险了,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谋划。 比如事先知道敌人在哪,以大部分吸引敌方主力的注意力,然后出奇兵偷袭敌人后方。 最开始朱棡的部下也是这个打算。 根据掌握的情报,对斡亦剌的外围部落进行扫荡。 如果斡亦剌反击犀利,那大军见好就收。 如果斡亦剌露出破绽,就扑上去狠狠的咬一口。 然而朱棡却直接决定,要来一场大决战。 “……从正面,堂堂正正的击败乌格齐。” 众将大惊失色:“大王三思啊。” 朱棡抬手阻止众人的劝说,道:“我问你们,蒙古人最强的地方是哪里?” 张温脱口而出道:“骑兵,当年他们纵横天下的依仗,就是骑兵。” 其他人也都赞同这个说法,不只是蒙古,任何草原势力最强的都是骑兵。 朱棡说道:“是的,他们的骑兵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灭国无数。” “这是他们最自信,也是最骄傲的地方。”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是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最大信念。” “现在就是如此,即便大明全面占据上风,他们依然不服输。”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股信念。” “他们依然认为,他们的骑兵是无敌的,我们能打赢北元,不过是用了阴谋诡计而已。” 张温说道:“上兵伐谋,草原蛮子不懂兵法之精妙……” 朱棡打断他说道:“他们懂不懂兵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确实是这般认为的。” “大明提供了优渥的条件招降于他们,效果却不甚理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我们就要在他们最自信的地方击败他们,打碎他们的信念。” “如此他们才会心服口服,从此接受大明的统治。” “斡亦剌是蒙古最后的精锐,正面击败他们,效果是最好的。” 诸将终于明白了他的想法,但真正能接受的却并不多。 很简单,对于将领来说,不服就打,一直打到你服为止。 什么阴谋诡计,战争本来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你玩不过就是玩不过。 嘴硬?那我就多抽你几个嘴巴子。 看到底是你嘴硬,还是我的巴掌抽的响亮。 然而朱棡不同,作为大明塞王,未来的晋国国主,他必须要考虑政治因素。 用一场硬仗,瓦解蒙古人最后的骄傲,为后续的治理打下基础。 此时的牺牲,是为了后续少牺牲。 不论是对大明,还是对蒙古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且,明年他就要经略西域,在此之前必须解决河西的安全隐患。 到时候他携击败斡亦剌的威势去西域,遇到的抵抗也会小的多。 总之,经过思考之后,他决定把袭扰战变成总决战。 虽然很多部下,在心理上无法接受他的理由。 但他有足够的威望,弹压住所有不同声音。 先是派遣张温等人,率领偏师清扫斡亦剌外围部落。 逼迫斡亦剌之主乌格齐与他决战。 乌格齐一开始并没有多想,只以为明军是静极思动,想占点便宜。 所以他并没有直接通知部族迁徙躲避,而是一边组织军队抵抗,一边派人去找朱棡交涉。 然而,很快他就意识到情况不对。 明军不是打秋风,而是有更大的谋划。 这一下他有些着急了,他是不愿意在此时和大明决战的。 无他,就算自己赢了也是惨胜。 惨胜就意味,战略上的全面失败。 因为大明国力更强,就算朱棡手里的十万人死光了,也能再轻松拉起十万人的大军。 而且还是精锐。 而他的部下,死一个就少一个。 更何况,他也没有把握在正面击败朱棡。 他对那位晋王可是太了解了,两人数次交手他都落于下风。 只是可惜,事情由不得他。 这些年双方打过无数次交道,他了解朱棡,朱棡更了解他。 就连斡亦剌部的王帐所在,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外围大军精准扫荡,主力直奔斡亦剌王帐而去。 此时再想通知所有部族一起迁走避其锋芒,已经来不及了。 乌格齐就只剩下一个选择,打。 当然,他也可以丢弃外围部落,带领本部迁走。 可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他将会威严扫地,以后不会再有别的部落真心投靠他。 他这辈子都别想再扛起

相关推荐: 每天都想对公主下手   控卫凶猛   卡牌世界的言灵师   离婚之后_现代耽美_BL   [综漫] 烫角色靠我心声守护节操   被迫和豪门大佬联姻后祁少每天想离婚   男妾   重生豪门风云   厄运不怕晚/男优秘辛   功夫村姑:调教城里小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