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354章

第354章

是不是觉得,你就是这把刀?” 贾思义疑惑的道:“不是吗?” 听这话音,好像有出入啊。 而且,我之前那么多思想建设,不是白做了吗? 杜同礼摇摇头,嗤笑道:“你小子飘了啊,这次的事情需要一把锋利的刀,你区区百户也配?” 贾思义并没有生气,而是想到了什么,霍然起身道: “我不同意。” 杜同礼淡淡的道:“你不同意什么?轮的到你拿主意?” “这件事情,除了锦衣卫指挥使,谁能执行的下来?” “你区区一个百户,还是南洋分部的百户,谁会服你?” “而且我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要是连这点担当都没有,你觉得别人会怎么想?” “这把刀,只能由我来当,也必须由我来当。” 贾思义情绪激动的道:“那也不行,我去找侯爷。” 杜同礼怒道:“站住,你找侯爷做什么?你想怎么和他说?” “我们哥儿几个不干了,你爱咋咋地?” 贾思义呼吸急促,显然内心极为不平静。 贾思义比他们大十岁左右,二十年来对他们非常照顾。 一路走来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他早就视其为父为兄,自然不愿意看着其冒险。 可理智却告诉他,这一切早已成为定局,他去找陈景恪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反而会把事情弄的更糟。 杜同礼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况且这件事情虽然危险,却又不是必死。” “我知道你想拿蒋瓛举例,但此时和当初形式不同,且他是他,我是我。” “想要我的命,可没有那么容易。” 贾思义深吸口气,内心依然有些无法接受,生硬的道: “那为何还要让我回来?” 杜同礼说道:“我要去前线,需要有个人看家。” 说白了,就是找个接班人。 “我向上面举荐了你和皮诚,你们两个不论人品、能力、资历、忠诚都不相上下。” “可陛下和侯爷却一致认为你最为合适,可知是为什么?” 贾思义说道:“我比皮诚狠。” 杜同礼颔首道:“锦衣卫太特殊了,人一旦有了权,就会产生一些不该有的想法。” “我每年都要亲自处置百八十个胆大包天的。” “指挥使就坐在火山口上,不够狠就压不住下面的人,火山就会喷发。” “皮诚太重感情,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你比他狠,比他冷静,能镇得住下面的人。” 贾思义也逐渐冷静下来,郑重的道:“我不会让老大你失望的。” 杜同礼笑道:“看,这就是选你的原因。” 之后两人又交流了一些信息,对一些政务的事情进行了探讨。 贾思义将自己这一路的思考,全部告诉了杜同礼,希望能给他一些参考。 眼见时间差不多,杜同礼才起身带着他去乾清宫朝见了天子。 朱雄英倒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仔细询问了南洋的情况,然后吩咐他好生做事,就让他离开了。 从朱雄英那里离开,他们就出宫去了安平侯府。 等待了大半个时辰,陈景恪下差回来。 先是一番慰问,陈景恪才进入正题:“老杜将情况都告诉你了吧?” 一句老杜,无形中拉近了因为长期未见面造成的疏离。 贾思义恭敬的道:“是,老大将一切都告诉我了,让我在京中听侯爷差遣。” 陈景恪点点头,忽然说道:“你不不怪我吧?” 贾思义连忙道:“怎么会,属下岂能做此忘恩负义之事。” “也不瞒您说,最初我以为由我来负责此事,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没成想……”说到这里,他祈求的道:“真的不能换个人吗?” 杜同礼眉头一皱,呵斥道:“贾思义,我怎么和你说的?” 陈景恪摆手阻止他,说道:“思义这么问,我反而很高兴,说明大家没有看错他。” 然后又对贾思义说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你放心,蒋瓛的事情绝不会重演。” “事实上,当初朝廷对蒋瓛也已经做出了妥善安排。” “他本身就是做情报工作的,只要行事低调一些,谁也奈何不了他。” “只是他嚣张惯了,给了别人机会。” “以老杜的性子,是不会犯他那样的错误的。” “不出意外,将会有你来接替他的位置,到时候你还保护不了他?” “况且,如果三任指挥使都不得善终,两个还是为朝廷效力后被人刺杀。” “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搁?” 一番话说的贾思义安心了许多,羞愧的道: “是属下想的太简单了,请侯爷恕罪。” 陈景恪笑道:“你这是关心则乱,但你要谨记,行大事者,越是危险局面就越要冷静。” “此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也。” 贾思义恭敬的道:“是,属下受教了。” 陈景恪又道:“你也这么长时间没回来了,先歇息几天陪陪家人。” 三人又聊了几句,杜同礼二人很识趣的离开了。 和旧传统做切割,自然不会那么快就开始干,需要做的准备是非常多的。 贾思义也很清楚,自己不能太着急,必须表现的像是要高升的样子,以免引起怀疑。 所以接下来几天,他按照正常流程,先是回家歇息。 在此期间,他谢绝亲朋的拜会,表现的非常低调。 越是如此,大家反而就越相信,他要高升了。 锦衣卫内部也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正如之前所说,不论功绩、资历、能力,他都是足够的。 关键,他是陈景恪的心腹,仅此一点就足矣。 大家都做好了,迎接新领导到来的准备。 歇息了半个多月,贾思义才正式走马上任。 锦衣卫副指挥使兼千户。 这更加印证了大家的猜测,他是来接杜同礼的班的。 于是,不论内心是否服气,大家都纷纷开始巴结他。 当然,在巴结未来领导的同时,大家也不敢对杜同礼有丝毫不敬。 毕竟这么多年的指挥使,威望是可无争议的。 而且他至少还有两年的任期,两年足够改变很多东西。 更何况,他还是贾思义的‘老大’,地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 贾思义先用两个月时间熟悉自己的工作,并主见从杜同礼手中接过一部分权力。 两个月后,锦衣卫内部开始频繁调动。 在指挥使即将换人的情况下,这些调动显得非常合理,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不但是锦衣卫,朝廷也对一些封疆大吏进行了调整,军队也进行了轮换。 在大分封、高层新旧交替的掩盖下,同样没有引起什么怀疑。 ----------------- 西域。 苟飞跃跟随大部队,离开了高昌,沿着荒漠古道一路向西而去。 这一路更加的荒凉,人烟稀少。 这里的男人多带着八角帽,女人蒙着面纱。 寺庙、道观等建筑,都换成了清真寺。 而且明显能感觉到,这里的人对他们充满了警惕甚至敌视。 窦大冲等人一再警告大家,这里已经进入了伊教区域,他们对大明并不友好。 所有人都要提高警惕,不允许离开大部队。 同时又将青壮组织起来,拿出早就分发下来的砍刀和弓箭,守护整个队伍。 这让大家都有些紧张,生怕突然冒出一支敌人。 不过还好,那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有时候屠刀比什么都好用,朱棡颁布的规定,凡有汉人遇害,方圆十里鸡犬不留,威慑力犹在。 他们也只敢将不满和敌视藏在心里,行动上不敢有一丝不敬。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敌人。 在半道,他们遭遇了一支马匪,约莫有百余人,远远的围着他们的队伍打转。 这让整支队伍都有些紧张。 苟不凡双手紧握自己的砍刀,将爷爷、小溪和驴子护在身后。 窦大冲命令大家摆好防守阵型,然后让民兵拿出火铳,对天来了一次齐射。 普通百姓给的是砍刀和弓箭,既可以保护自己,也能用来劈柴打猎。 民兵给的则是火铳。 火铳的声音在空旷的戈壁上传出很远,震的牲畜骚动不已。 同时也震慑住了那群马匪。 犹豫了许久之后,他们才调转马头离开。 这让大家松了口气,然后纷纷催促快点离开这里。 窦大冲却说道:“不能走,此时大家犹如惊弓之鸟,一旦动起来马上就会散作一团。” “万一马匪去而复返,骑马一冲人就全散了,到时候我们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大家再坚持一下,后面那支队伍离我们只有一天的路程,马匪不敢停留太久的。” 众人将信将疑,却也不敢不听,只能继续等待。 果不其然,半个时辰后,马匪队伍再次出现。 发现移民队伍依然严阵以待,不甘心的又绕了几圈,最终悻悻的离去。 至此大家对窦大冲的话再无怀疑。 大家原地等待了一天,等后面的队伍赶上,相互交流的情况,才结伴继续往前走。 路上他们遇到了一处驿站,说是驿站其实叫兵站才更合适。 因为这里驻扎着一个营(五百人)的骑兵部队。 窦大冲立即将情况上报。 驻军首领闻知此事,大骂一声:“找死。” 于是带领三百骑前去搜索。 见到军队去替他们报仇,大家都不觉一阵心安。 之前遭遇马匪带来的惶恐,也消散的七七八八。 第二天这支部队依然没有返回,窦大冲他们也只能按捺住好奇心继续出发。 直到五天后,他们才重新见到这支部队。 只是人数少了三十多个,且大部分都带伤。 窦大冲连忙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一路追踪找到了这些马匪的老巢。 所谓马匪,其实就是生活在当地的土人出来打秋风。 之前他们就是这么干的,劫掠过往商队。 “敢对大明的移民动手,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于是这支骑兵部队在晚上发动突袭,将那个小镇给抹平了。 “呵……正没借口对他们动手,他们自己将把柄送了过来。” “把他们清除了,朝廷又能多设置一个百户所,这是好事啊。” “不过接下来的路你们要小心,越往西越不安宁。” 大明三百骑兵就敢袭击敌人一个小镇,全歼敌人还只折损了三十余人。 这让一众年轻人都热血沸腾,一股骄傲情绪油然而生。 苟飞跃恨不得直接加入他们,只是可惜他没这个机会。 移民队伍再次上路,窦大冲等人更加小心,安排了专人打探周围情况。 接下来的一路出奇的顺利,再未遭遇过马匪。 不过也遇到了一次危险,来自天气的。 一次沙尘暴,铺天盖地伸手不见五指,大拇指大小的石头,被吹的漫天乱飞。 砸在人身上钻心的疼。 窦大冲等人提前察觉到风暴到来,命人将驴子头朝里屁股朝外围成一圈卧在地上。 人全部躲在圈内,将被褥裹在身上,用棉布遮住口鼻,已做应对。 苟飞跃和小溪紧紧的抱在一起,听着呼啸的风声,感受着被子上传来的击打感觉。 他内心却异常平静,这种独特的经历,恐怕别人一辈子都经历不到吧。 这不正是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吗。 小溪抱着他,内心也逐渐恢复平静。 第二天风暴结束,天地间弥漫着灰尘,黄蒙蒙的一片。 窦大冲开始清点货物和财货。 所幸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并无什么损失。 重新收拾一番之后,他们再次踏上了启程。 就这样,他们翻越高山,走过隔壁,到达了焉耆。 这里依然不是他们的目的地,休整补给了一波之后,他们再次上路。 这次他们要面对的是八百里的沙漠古道,必须要在六十天走完这段路。 因为两个月后就是寒冬了。 这里的冬季气温可达零下十几度,如果无法及时到达,后果不堪设想。 第542章 古国且末 事实上,走到焉耆大家发现还没到地方,已经有不少人发牢骚了。 倒也不能怪他们,历时七个月走了五千多里,大家早已经疲惫不堪了。 不少人在路上生了病,尤其是水土不服和拉肚子,几乎人人都有。 这是由于西域地下水偏咸造成的,没有一年半载是无法适应的。 饮用河流里的雪山融水倒是问题不大,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 大多数地方,都只能喝地下咸水。 还好朝廷提前准备了大量药物,再加上有群体的照顾,才没有造成减员。 而且西域气候干旱,很容易感到口渴。 明明一肚子水,却依然感觉口干舌燥,忍不住想要喝水。 为此窦大冲等人不得不一再告诫大家,定时定量喝水。 在沙漠戈壁里把水耗尽,只有死路一条。 这种种恶劣环境,也进一步消磨了大家的耐心。 口渴的感觉,也会让人持续性烦躁。 还好的是,大家也只是发发牢骚,倒是没人敢退出。 因为在这里只能抱团,退出就是死。 当宣布继续出发时,大家虽然很不情愿,可还是麻溜的起来打包行李。 苟飞跃不停的给周围的人打气: “大家不要泄气,最后八百里路,我们就能到自己的家了。” “大壮叔,加把劲儿啊,小沙才两个月,可还等着享你的福呢。” 牛大壮嘿嘿笑道:“你大壮叔就劲儿大,有了小家伙我的劲头就更大了。” 苟飞跃又走了几步,对一个中年妇女说道: “三木婶,小云和小朵最近不闹了吧?你要是照顾不过来,就让小溪帮你带一下。” 三木婶一手抱着一个襁褓,笑道:“放心吧,婶子能照顾的过来。” 三木叔一边将行李固定在驴子身上,一边说道: “咋,看不起你三木叔是吧?我也能带孩子行不。” 三木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虽然是两个女孩,却也因为是唯一一对双胞胎,很得大家的喜欢。 三木本来是有点失望的,毕竟这个年代重视子嗣吗。 可发现大家都这么喜欢双胞胎,也觉得脸上有光。 再加上四十多岁才得了两个女儿,那也是打心眼里喜欢。 苟飞跃就这样从队伍的前面一直窜到后面,给大家打气鼓劲儿。 众人也都给予了回应,看起来还真有点小大人的模样。 直到…… “大钟叔快,小十一拉裤子里了。” 大钟叔连忙往怀里看去,发现一切正常,哪还不知道他在开玩笑。 倒也不生气,而是说道:“你小子可别忘了你说的话,说将来十一长大了,你可要教他识字的。” 苟飞跃拍胸脯道:“你放心,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子。” 这话衬托着他十二岁的年纪,特别的可乐,引得周围人一阵大笑。 不少人拿他打趣:“呦,飞跃是男子汉了?那小溪啥时候能有娃啊。” 苟飞跃只能落荒而逃,引得大家哄然大笑。 有些低落的士气,被这么一打岔,也恢复了许多。 一旁的窦大冲夸赞道:“子和,你这弟子教得好啊。” 祁子和笑道:“是他自己聪明,这孩子从小跟着他爷爷乞讨,见多了人情世故,也最懂的看人。” “只是以前缺乏教导不识大礼,也没有什么目标,一直得过且过。” “我只是稍加引导而已,可不敢居这个功。” 话虽如此,但脸上的自得是遮掩不住的。 苟飞跃之前只是有点小聪明,对于是非没有明确的判断。 至于未来,就更没有什么想法了。 他只是人云亦云的跟着大家一起走而已,主要是听苟不凡的。 苟不凡认为户籍重要,他也认为户籍重要。 苟不凡为了一个容身之处,带着他跑到西域,他也认为这就是对的。 是祁子和的悉心教导,让他知道了孰是孰非,让他明白了自己正在做什么。 乞讨时候积累的人情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让他迅速成熟。 这七个月的长途跋涉,要说改变最大的,非苟飞跃莫属。 大家是一点一点看着他改变的,并没有察觉到什么。 现在回徐州找老相识,绝对会非常吃惊,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乞儿小狗子。 而作为苟飞跃的老师,祁子和是有理由骄傲的。 祁子和自幼读书,想要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然而蹉跎三十余年也只勉强得了个秀才。 还好这些年朝廷大兴文教,拥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去当地教谕那里申请办学名额。 当然,不申请名额也能办学,但那只能算是私塾。 这种学堂多是启蒙性质的,原则上只负责为学生开蒙。 家长把孩子送到书院读书,自然不只是为了开蒙那么简单,他们有更高的追求。 想系统的学习学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县学。 哪家学堂能将学生送进县学,哪家书院就能招收更多弟子,赚取更多束脩。 加入县学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考试。 申请了办学许可,学堂就属于朝廷学政体系内的一份子,县学每年会给固定的录取名额。 这样的学堂永远都不缺学生。 私塾的学生是不能直接考县学的,要和社会上的读书人一起竞争为数不多的名额。 难度堪比过独木桥。 所以家长但凡有更好的办法,都不会将孩子送进这种私塾。 祁子和就申请指标,办了一所学堂。 天下承平三十余年,尤其是近十几年的变革,民间已经恢复了生机。 老百姓的日子好了,送孩子去读书的人也就变多了。 他的学堂不大,但也能管住自己一家的温饱。 只是他始终有一颗做官的心。 曾经一度想去藩属国,只是拖家带口的实在去不了。 这次朝廷招募人来西域,通过考核立即就能授官。 干满一定年限,就能调回。 这次他终于不再犹豫,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的报了名。 之后一路顺利的通过考试,并接受了短暂的培训,被授予了九品的教谕一职。 原则上干满五年他就可

相关推荐: 霍格沃茨与非典型巫师   神级维修系统   肉欲の海行危舟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男娼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一世丹尊   湿卵胎化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玄心   火玫瑰(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