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头,说道:“不急,再让移民和当地百姓多接触接触。” “况且朝廷的派遣的官吏还没到,暂时还需要他们来干活。” “只要他们没有公开叛乱,暂时无需理会。” 段海峰有些急了,说道:“这还能留到他们过年不成?” 皮诚失笑道:“他们又不是年猪,怎么就不能留到过了年。” 然后他正色道:“且末的情况很特殊,路途遥远与外界处在半隔离状态。” “所以这里的百姓虽然改信了伊教,却并不仇视大明。” “而且人口少,很多事情处置起来就简单很多。” 段海峰说道:“既然这里发生的事情外界很难知道,那我们还担心什么?” “直接把道路一封闭,不听话的全杀了,要不了几年就变成大明的土地了。” 皮诚反问道:“然后呢?把人杀光了,留下一片不毛之地有什么用?” “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人,大明最缺的也是人。” “为何只在且末安置了两个屯田所?难道朝廷不想多放几个?是没人了。” “你知道就这点人,朝廷花了多大的力气才凑出来的吗?” “就这么和你说吧,大明现在见不到一个乞丐,全都弄到这里来了。” “且末本地的土民,没有受到外界思想的侵染,还比较简单淳朴。” “是最适合用来改造的一个群体。” “如果方法不对,将这些百姓给推到了对立面,那损失就太大了。” 也就是为了这里的几千百姓,他堂堂西域锦衣卫总头子,才亲自跑到这犄角旮旯里来。” 其目的,就是悄无声息的取代这里的上层阶级,然后推行大明的文化。 计划方案都已经制作好了。 且末非常封闭,这里的百姓并不认为自己和隔壁县(数百里外)的人,是一个族群。 即便他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在认知上,他们依然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这就是大明改造他们的基础。 先是教他们历史——自然是经过大明加工后的历史。 让他们知道自己族群的历史,再告诉他们西域的历史。 在汉朝西域就是华夏的藩属地,在唐朝他们的祖先就是中原王朝的一份子。 大家从祖上就是一家人了。 一旦这些人了解了历史,有了历史归属感,对华夏的统治就会产生认同。 相对应的,对伊教的信仰就会淡化。 再加上加入大明之后,他们获得了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吃饱穿暖了,对朝廷自然会更加忠诚。 到时候佛教和道教就可以趁势而入。 皮诚最后说道:“记住,大明要的不是一个羁縻地,而是真真正正的实控领土。” 段海峰回道:“是,末将知道了。” 但他脸上的不以为然,却根本就掩饰不住。 什么改造不改造的,把人杀光地空出来又咋了。 这不是迁徙的有百姓吗,五六百口人呢,努力生育几十年后人口不就涨起来了吗。 但他却没有想过,且末国在汉朝时期只有两百三十户,一千六百余人。 经过千多年的发展,也才只有六七千人。 难道是这里的人不愿意生吗? 不是,是条件太恶劣,生了也活不下来。 是,汉人移民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可人口基数太少了。 两个屯田所两百户人家,共计五百九十一人。 靠他们自然生育,得多少年才能把人口提上来? 而且,且末只是整个西域的一个缩影。 如果朝廷连这里都没办法顺利同化,其他地方就更难了。 所以,这里的同化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这就是他来这里坐镇的意义。 只是这些东西,段海峰等人是无法理解的。 作为军人,他们最擅长的还是打仗。 当然,朝廷也不会一味的怀柔,该杀人的时候是绝不会手软的。 一些顽固不化之辈,也是要处理掉的。 且末这数千百姓,也不是居住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居住在广阔的区域。 村子和村子之间,能搁十来里地。 而且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非常不顺畅。 一个村子发生的事情,可能大半年才能传到隔壁村。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掉一些不听话的,也不会引起大面积恐慌。 朝廷的预估是,这七千多人能改造四千就算成功。 所以,这个过程不会很长,计划里最多五年就要完成。 到时候大明就能得到四千忠诚的百姓。 他们除了长相和汉人有差别之外,其余的包括语言、文字、信仰等等,都与汉人一般无二。 到时候双方再互相通婚,联系会更加紧密。 等时机成熟,再从中原迁徙一批汉人过来,然后将这里的百姓迁一部分到中原。 如此这般,这个族群将彻底被融合。 且末这块土地,将真正变成华夏领土。 这一切,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但朝廷等得起。 况且,用二三十年时间,就彻底消化庞大的西域,这个速度绝对称得上是惊人。 主要是皇帝和安平侯都还年轻,朝廷有数十年时间去贯彻实施一个政策。 第544章 风气败坏 这天上午,陈景恪悠哉悠哉的来皇城上班。刚走到内阁大门前,就见候显急的团团转。 就笑着问道:“候显,你这是怎么了?” 候显见到他,大喜道:“哎呀,我的侯爷您怎么才来啊。” “快去看看吧,陛下正发怒呢。” 然后他凑近压低声音说道:“七位阁老被当孙子骂了小半个时辰了。” 陈景恪不禁有些好奇:“陛下很少迁怒他人啊,今天怎么了这是?” 候显也有些愤怒的道:“还不是下面那帮刁民给气的。” 经过他的讲述,陈景恪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朝廷要改风易俗,要推行大同思想,自然会提前调查基层的实际情况。 今天锦衣卫那边终于拿出了一份报告,结果很糟糕。 雇工法形成虚设,各地依然在按照以前的习惯用人,也就只有几个大城市和试点城市才得到了执行。 这还不是最让人气愤的,调查报告还显示。 随着商业的繁荣,各种黑恶势力快速孳生。 各种收保护费的、绑票勒索、抢劫打劫,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 村匪路霸也越来越多,朝廷取消了关卡,某些人仗着地利私设关卡收税。 听到这里,陈景恪终于知道朱雄英为什么要发怒了。 因为他听的也是血压升高。 而且他比朱雄英等人看的更长远,知道这么下去会造成什么恶果。 想要老老实实经商的,都被逆淘汰了。 因为遵纪守法的商人在这种环境是活不下来的。 只有那种恶人,或者和恶人有往来的,才能存活下来。 这必然导致奸商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坏。 到最后整个官场都会被染黑,变革的果实被摘走。 想到这种后果,陈景恪不禁打了个寒噤。 还好,还好这次为了推广人权,让锦衣卫去做了全面调研。 算是误打误撞提前发现了这个问题。 要是等这种情况彻底蔓延开来,再想整治就麻烦了。 候显发现陈景恪情绪不对,连忙问道: “侯爷,您没事吧?” 陈景恪深吸口气,摇摇头说道:“我没事,这事情和阁老们也没关系吧?陛下为何会如此生气?” 候显小心的说道:“阁老们之前对陛下和您这次的行动,不是有些意见吗。” 陈景恪了然了,朱雄英这是借题发挥。 以现在大明的权力架构,这么大的行动不可能不经过内阁。 内阁学士们自然不希望如此大动干戈。 甚至有人直接就是反对,觉得朝廷小题大做。 不是他们不支持变革,也不是他们反对保障百姓权利。 现在的内阁学士都是几轮筛选提拔上来的,是坚定的变革支持者。 只是坐在内阁学士的位置上,他们首先想的是稳定大局。 大明百姓所拥有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历朝历代。 雇工法的推行进展缓慢不假,可毕竟也在一点点推进。 目前大明蒸蒸日上,实在没必要冒进破坏这种局面。 所以,他们对这次的行动,是不支持的。 甚至连朱标都是这种想法。 只不过老朱、马娘娘、朱雄英、陈景恪,都认为有必要这么做。 四比一的情况下,朱标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 虽然他们四个人都认为应该这么做,但想法也存在一定差异。 老朱、马娘娘、陈景恪三人是深知,权力争斗是要流血。 想让士绅、豪强阶层让出权力,更要流血,还要流很多血。 朱雄英则是认为,和这群虫豸搞拉扯,只会耗尽国家的元气。 以雷霆手段将他们全部摧毁,才是最省时省力的办法。 同时也能震慑住所有人,让他们不敢不遵守律法。 在当前的大明,他们四个人共同做出的决定,没有人能推翻。 但正式的命令还未下达,内阁学士们依然在努力劝说。 这本身就是他们的权力,倒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不过…… 陈景恪脸色凝重,他知道这一次必须要大动干戈了。 而且这么大的事情,光靠锦衣卫那点人手,显然是处理不过来的,必须得出动更多人手才行。 锦衣卫拥有两个卫所一万两千人,看起来很多,可他们要监控的是全世界。 目前能调动的也就三四千人。 看这点人打击一下劣绅恶霸还行,扫H处E就力有未逮了。 至于依靠当地的衙役捕快……想都不用想,这些人肯定会包庇本地罪犯的。 而且衙役都是本地人,也怕事后被报复,不敢参与进来。 只有军队不怕,那些恶霸再恶也不敢动军队。 况且,军人都是异地当兵,没有乡土情节,不会包庇那些罪犯。 将来退役了回到家乡,那些恶势力也没能力报复他们。 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陈景恪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 必须要动用一下军队了。 然后他才迈步进入内阁。 刚进门远远就听到朱雄英的声音:“……这就是你们说的民风淳朴?” “慢慢教化?你们告诉朕,这种要怎么改?” “法不责众?好呀,那你们给朕拿出一个处置的办法来?” 连很少用的‘朕’都用了,可见他是真生气了。 内阁七学士排成一排站在那里,脸色也非常难看。 至于其他官吏,那更是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有眼尖的见到陈景恪进来,不禁大喜,救星来了。 有人唱红脸,那就得有人唱白脸。 陈景恪先是见过礼,接着又假装不知道缘由,问道: “陛下,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你如此生气。” 朱雄英秒懂,使劲拍了拍桌案上一尺多厚的资料,怒道: “这是锦衣卫刚刚呈送上来的,你自己看看下面都成什么样子了。” 陈景恪走过去随便拿起一本翻了翻,又是一阵血压升腾。 朱雄英说道:“看到了吧?都这样了,他们还反对朝廷出重拳,这与包庇罪犯何异?” 陈景恪放下卷宗,假意劝道:“陛下,阁老们公忠体国,您这么说实在太冤枉他们了。” 朱雄英秒接道:“公忠体国?那就我是坏人了?那锦衣卫的报告是伪造的?” “下面已经烂成了这幅样子,有人向上面汇报吗?” “内阁统管国朝内政,他们就是这么管的?” 陈景恪说道:“按照以前的标准,这些确实不算什么大问题。” “或许下面的人也是因此,才没有向上汇报。” 朱雄英怒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如果还抱残守缺,那大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落实雇工法你们拖延搪塞,打击犯罪你们觉得劳师动众。” “社会风气是怎么败坏的?” “今天这里差一点,觉得没什么。每天那里差一点,又觉得问题不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里差一点,那里差一点,社会的风气焉有不败坏的道理?” “这点道理你们都不懂,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内阁七学士脸色别提多难看了,被指着鼻子喷,这还是多年来第一次。 但他们不敢怪朱雄英,而是恨极了下面的人。 劳资们天天维护你们,结果你们就弄了个这? 说实话,刚看到锦衣卫报告的时候,他们也无比震惊。 社会上竟然已经存在如此多的问题,这要是不管,恐怕社会风气、道德水准会大滑坡。 这对熟读华夏典籍的他们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他们可以接受穷,可以接受弱小,但绝不能接受社会风气败坏。 因为穷、弱小只是一时的,只要努力总有变富变强的那一天。 道德水准一旦大滑坡,那就彻底没救了。 陈景恪见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再说就真的让人下不来台了,给朱雄英使了个眼色,说道: “阁老们也是被下面的人给蒙蔽了,相信经过这一遭,他们能认清现实,支持朝廷政策的。” 说着他又给几位阁老使眼色。 内阁学士们还能说啥,就坡下驴表示支持陛下的一切命令。 朱雄英也顺水推舟道:“哼,每人就此事给我写一份奏疏,明天就呈上来。” “我要看到你们对此事的态度,和解决的办法,不要想糊弄我。” 见他将自称重新换成‘我’,大家都知道暴风雨过去了,纷纷松了口气。 陈景恪又宽慰了几句,朱雄英也逐渐平静下来。 就在众人以为事情就此过去的时候,他又突然开口说道: “这次行动,需要动用地方驻军了。” 内阁七学士有五个大惊失色,动用军队? 但因为刚才的事情他们也不敢再强烈反对。 詹徽小心翼翼的道:“安平侯,此事是否再商榷一二?” 还不等陈景恪说话,同为七学士之一的傅安却说道: “如果锦衣卫的调查属实,不出动军队是无法遏制此事的。” 众人都知道,他在南洋的时候,也是杀的血流成河。 现在南洋能大治,多赖他打下的基础。 所以,对于他的意见,大家都不敢不重视。 景川公曹震也颔首道:“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处置几个劣绅、奸商那么简单了。” “有百姓参与进来,光靠锦衣卫那点人,是无法解决的。” “如果不能用雷霆手段将他们震慑住,反而会激起民变。” 他是元末乱世杀出来的,说出来的话更是没人敢不重视。 民变,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 大明已经有十七年没有发生过民变了。 研究历史的都知道,即便是所谓的大治之世,都经常有民变发生,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罢了。 以大明的国土面积和总人口,十七年没有民变,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盛况。 也正因为这么长时间没出现过民变,以至于很多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问题。 所以当这个问题被重新提出,阁老们都心中一惊。 朱雄英也忍不住深吸口气,十七年没发生过民变,要是在他当政时期发生了,那这脸就丢大了。 所以他斩钉截铁的道:“此事就这么定了,景川公你和顾大都督尽快拟定一份方案呈上来。” 曹震回道:“是。” 朱雄英又看向另外六个人,说道:“我不管你们内心里是怎么想的,此事就此确定。” “我不希望你们谁因为私心拖朝廷后腿。” 詹徽六人神情一肃,回道:“谨遵圣命。” 这是目前内阁和皇帝形成的默契,在事情做出决定前,大家可以各种提意见。 朱雄英就算生气,也最多喷他们一脸唾沫,不会真的拿他们怎么样。 但事情一旦决定,都必须全力以赴去做。 谁拖后腿谁出局。 之前他们反对激进推进人权,那是因为这个命令还没有正式下达。 现在朱雄英决议这么干,他们马上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围绕这个计划制定方案。 不过陈景恪也知道,目前的默契局面来的很不容易,也不想破坏。 所以他还是给几位学士解释了出动军队的原因。 先是讲了不管的后果有多严重,又说了查办的难点在哪。 “这次我们不光是要打击黑恶势力,还要同时把雇工法落实下去。” “如此一来,劣绅奸商和黑恶势力很容易就会勾结在一起。” “他们有钱有人,会发生什么事情,方才曹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最后表示,锦衣卫力量不足,无法展开如此大规模大面积的行动。 也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民变。 地方差役不可信任,因为本地人会相互包庇。 况且就算他们不包庇,也会害怕被报复不敢出力。 军队就没有这方面顾虑了。 可以说,动用军队也是对地方官吏的一种保护。 “地方官吏置身事外,等锦衣卫和军队的行动过后,他们也好出来收拾残局。” 一番解释下来,几位内阁学士果然都露出释然之色,纷纷说道: “安平侯顾虑周全,是我们想的太简单了。” 如此,在高层愉快的氛围下,达成了共识。 一旁的内阁行走们,也听得连连点头,并再次赞叹。 还得是安平侯啊,这么棘手的事情都能快速的理清,拿出方案,并统一大家的意见。 第545章 逆转潮流 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他们几个关着门就确定了,很多细节需要商榷。 各部门又要如何参与,这些都需要提前计划好。 况且,也得去请示一下老朱和朱标不是。 从内阁出来,朱雄英和陈景恪两人就前往慈宁宫,正好朱标也在这里,省的多跑一趟。 由陈景恪开口,将此事告知了老朱、马娘娘和朱标三人。 听闻过后,三人脸色都非常凝重。 强硬如老朱都有些迟疑了,道: “动静是否有些太大了?万一逼起民变就不好了。” 倒不是他年老变怂了,而是因为他经历过乱世,知道民变的可怕。 朱标也说道:“是啊,这么折腾一次,恐怕又要乱上许久了。” 马娘娘却说道:“你们的想法是对的,这种事情如果不及时制止
相关推荐:
肉欲の海行危舟
上下铺的暧昧关系
穿越甄嬛传之尽力而为
重生之贱受逆袭[穿书]
卡牌世界的言灵师
大宅底下的奸情
互攻主义
火玫瑰(骨科)
神级维修系统
重生豪门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