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家存那么多钱。 但古代不一样,那会儿人都喜欢挖个坑窖钱,主要是金银铜。 大明推行宝钞制度,这玩意儿是没有储存价值的。 铜钱面额太小,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钱不值钱,铜钱的购买力越来越差。 有钱人自然不会吃这个亏,开始大量储存更保值的黄金白银。 从经济学上来说,他们的行为,也缓解了大明通货膨胀的风险。 否则光靠朝廷回收海外流入的金银,早就财政破产了。 还有一点就是,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以前,金银价格是差不多的。 至于日本白银,虽然已经开始流入大明。 但目前开采量并不算特别大,加上以大明的体量,没有百八十年是影响不到银价的。 目前大明的金价和银价大致持平。 所以抄家的时候,抄出来的宝钞铜钱数量相对较少,金银非常多。 至于古玩字画,就更不用说了。 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 经济形势好转之后,这些喜欢附庸风雅的有钱人,就开始追捧古玩字画。 当然,也不能贬低他们。 喜欢风雅是好事。 也正因为他们的追捧,艺术才能繁荣。 不过现在吗,这些东西都落到了锦衣卫手里。 听到这个数字,杜同礼不置可否,只是说道: “出发的时候侯爷和我说,查抄出来的田产、房屋全部封存,古玩字画也封存送入京城。” “现钱则三七分成,七成上缴国库,三成我们这些办案的人分了作为酬劳。” “你可知侯爷为何要如此做?” 沈烈表情有些不自然,道:“卑职愚钝。” 杜同礼说道:“侯爷说兄弟们此行本就冒着生命危险,这是应得的奖赏。” 沈烈感动的道:“侯爷英明,卑职感激涕零。” “还有就是……”杜同礼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 “侯爷说钱财动人心,这次行动大家定然会面对各种诱惑腐蚀。” “多给一点奖赏,也能帮助大家抵抗诱惑。” “侯爷还说,大家都是朝廷的功臣,为朝廷流血流汗。” “他不希望有谁一步踏错,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沈烈心跳骤停,额头冒出一层冷汗,结结巴巴的道: “侯……侯爷真是一心为……为大家着想,我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他才好。” 杜同礼笑道:“我当时也是这么说的,侯爷说大家都不容易,相互体量而已,说什么报答。” 沈烈擦了把冷汗,说道:“侯爷慈悲。” 杜同礼忽然说道:“三日后将查抄的钱财和清单给我,再通知一下弟兄们,准备领赏吧。” 沈烈低着头回道:“是,卑职会准时将清单交给指挥使。” 杜同礼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 等他的身影消失,沈烈腿一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过了好半晌才从地上爬起来,然后一个箭步就往外面冲去。 三日后,看着清单上多出来的一部分古玩字画,杜同礼长叹了口气。 钱财动人心啊。 沈烈那句话说的好,从女娲造人开始干到现在,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他们这些经手人又怎么可能会不心动。 这么多钱,随便拿一点神不知鬼不觉,就够几辈子花的了。 可是他们就没有想过,事情怎么可能会那么简单。 朝廷扛着压力搞专项行动,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他们这些办案人员。 真以为私下伸手不会被人察觉端倪吗? 到时候所有办案人员,都会被查个底儿掉。 家里有巨额不明财产的,全都难逃断头台。 不过还好,及时将窟窿补上了,否则会有很多人被牵连进来。 同时他也不得不感叹,陈景恪看的真透彻。 查抄财物的三成办案人员私分。 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能拿干净的钱,谁还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乱伸手? 当然,肯定会有不怕死的,这种人杀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只要大部分人能全身而退,就足够了。 他这个指挥使能为大家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之后,杜同礼将一部分钱财封存,装船送往京城。 剩下三成钱财,按照职务和贡献大小,分给了下面的人。 包括锦衣卫、神机营,以及其他所有为这次行动出过力的人,全都分到了一份。 受伤、牺牲的,会有一笔额外的补助。 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分到了相当于好几年俸禄的钱财。 看到这么多现钱,所有人都乐开了花。 对本次专项行动的积极性,也提到了最高。 还没休息两天,下面的人就纷纷请命。 指挥使别磨蹭了,兄弟们已经迫不及待为朝廷出力了,赶紧去下一处吧。 什么休息不休息的,为了朝廷,我们不休息。 于是杜同礼带着大部队南下苏湖地区。 整个南方地区的人听说他的到来,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普通百姓自然是敲锣打鼓欢迎。 他们已经从报纸上得知了朝廷的专项行动,知道钦差是为他们主持公道来了。 自然夹道欢迎。 与之相对应的,是官僚、富商、豪强等群体。 他们可以说是战战兢兢。 能混不到他们这一步,有几个是屁股干净的。 虽然很多已经洗白,平日里也与人为善。 可谁知道杜同礼是个什么章程,万一深挖老底呢? 应天这个南都都被查的那么狠,其他地方就更别提了。 但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能做的也不多。 只能先一步配合当地锦衣卫,将专项行动搞好,同时也将各项人权法案落实。 希望杜同礼到了这里之后,一高兴就高抬贵手放大家一马。 然而他们的想法,注定只能是奢望。 杜同礼来就是当恶人的。 区别就是,干的好就少杀几个,干的差乃至对抗朝廷,就多杀几个。 所以,他到达苏湖地区之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名单。 挨个抓。 苏湖地区可是大明最富庶的区域之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地区,两湖在大明建立后,也得到了大力开发。 尤其是朱雄英南下之后,在这里开展除虫行动。 血吸虫得到了有效遏制,连带的经济也变好了。 尤其是这里是大米的主产区之一,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加上交通便利,这里迅速繁华起来。 繁华的背后,难免会隐藏一些阴暗面。 这里的治安更加混乱,人权情况也更恶劣。 很多大户手里,都直接或者间接沾染了人命。 杜同礼的主要目标也是这群人。 别以为随便就能洗白上岸,早晚有一天会算总账。 他在这里,一口气抓了七百多大户,审问之后又陆续抓进去一千多。 最后总共两千多官吏、大户被抓,其余地痞流氓更是多达数万。 除了被判处死刑的,其余全部流放。 后面的流程就无需赘述。 各诸侯王的代表过来,将人拉走。 钱财三七分账,大家再次大赚一笔。 其他地方的人看到他连续两次操作,也豁然开朗。 原来事情是这么办的。 那为啥要等杜老大来干这个活儿呢,我们自己也可以干啊。 这样钱财不就落到我们手里了吗。 于是,各地方锦衣卫开始联合官府和驻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终于在全国激烈的开展起来。 但也因此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行动扩大化,很多小错被当成大错处置。 很多人恶行不大,原本可以罚点钱就过去了,却被抄家流放。 以至于刚刚发展起来的商业经济,迅速被破坏。 不过还好,这时候陈景恪设置的第二道保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他让本就反对搞专项行动的官吏,组成审核团。 对专项行动期间查办的案件进行复核。 他们的这项权力,对持有尚方宝剑的杜同礼没用。 却可以用来对付普通锦衣卫。 在他们的积极工作下,大量扩大化造成的冤案被纠正。 替朝廷挽回了许多损失。 ----------------- 另一边,桑敬在凤皖行省的行动,也接近了尾声。 第579章 双喜临门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五月,天气渐暖。 百姓们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轻薄透气的夏衣。 搁在往年,凤阳作为中都,早就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却显得格外的萧条,大街上行人稀疏,往来的行商几乎绝迹。 只有几个零星的商贩在竭力招揽客人。 看着这一幕,再回想去年这里的繁华,刘隆的心情格外沉重。 虽然他是治安混乱的受害者,此时却也不禁开始反思,专项行动到底为大明带来了什么? 一身便装的桑敬问道:“守庸在想什么?” 刘隆倒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以为会遭到训斥,哪知桑敬却耐心的道: “这就是阵痛,革新必须经历的事情。” “陈侯常说,打扫干净屋子才好招待客人。” “现在我们就是在打扫屋子,重塑规矩。” “只有将这一切做好了,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你且等着吧,用不了多久,大明就会爆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刘隆并没有质疑他的话,但也没有认同,而是道: “侯爷说的我自然相信,但朝廷的手段是否略显过激了?”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用更温和的办法来化解。” 桑敬笑了笑,说道:“你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还没有认识到大明的变革意味着什么。” “而且朝廷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没时间浪费在这里。” “快刀斩乱麻虽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比起带来的好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刘隆眉头微皱,这话有拿大话压人的嫌疑。 但他并不是迂腐书生,知道以桑敬的身份,肯给他说这些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继续纠结下去,只会惹人厌烦。 但他也并未就此选择低头,而是道: “我学识浅薄,无法反驳侯爷的话。” “此次进京必定用心学习,希望能领悟到侯爷话里的深意。” 桑敬笑着摇摇头,忽然说道:“我的建议真的不考虑一下了吗?” 刘隆摇头道:“谢侯爷赏识,只是以我现在的学识,就算去了永义国也难有大作为。” “所以还是先去京城拜访名师,待学有所成再答谢侯爷。” 桑敬叹道:“哎,好吧,你我也是有缘无分。” “你已经在陈侯那里挂了名,此次定能飞黄腾达。” 刘隆感激的道:“谢侯爷吉言。” 之后两人又信马由缰的逛了一圈,才正式告别。 刘隆终于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桑敬也调头返回衙门,他自然不是专门来送刘隆的。 虽然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让他颇为欣赏,想要招揽去永义国。 可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初出茅庐的小子,还没有惊艳到让他这个开国侯亲自相送的程度。 他只是想来大街上看看民情,顺便送一送对方罢了。 实际情况告诉他,专项行动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不知道,光看大街上的情况,还以为正经历战乱。 但越是如此,桑敬却反而越觉得自己做对了。 “温和改良且不说能不能行得通,它本身就会造成持续性混乱。” “是快刀斩乱麻带来的损失更大,还是持续性流血伤害大,可不好说。” “但快刀斩乱麻,一定能给后续的变革挤出更多时间,恐怕这也是上面的考虑。” 想到这里,他的态度就更加坚定。 对永义国的一些政策,也有了更多想法。 就在这时,手下汇报庞修德求见。 桑敬不禁有些疑惑,他不是去外地搞专项行动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莫非是遇到困难了? 想到这里,桑敬不禁有些兴奋,又可以大开杀戒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庞修德带回来的是好消息: “事情成了。” 桑敬有些茫然的道:“什么成了?” 庞修德笑道:“各地官吏、士绅、富商,听说我去专办新政之事,胆子都吓破了。” “我人还没到呢,他们就已经把新政给落实了。” 桑敬有些失望的骂了一句:“都是贱皮子……你就这么空着手回来了?” 庞修德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自然不是。” “我将每个地方为恶最甚的一些士绅、富商,都抓起来抄了家。” “也算是给其他人一些警告,免得他们以为朝廷好糊弄。” 桑敬奇怪的道:“这次查处的人应该不少,为何会如此顺利?” 按照原先的估计,他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回来。 庞修德说道:“我一说要拿人,当地官吏就积极配合,说拿谁就拿谁。” “我们的人都还没动呢,他们就已经把事情办妥了,所以事情才会处理的这般快。” 桑敬有些哭笑不得,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这么痛快。 明知道保不住何必费那个劲儿,还不如积极配合,早点把瘟神送走。 让他在这里多呆几天,说不定又起什么事端呢。 想到这里他打趣道:“修德也是名声在外啊,让宵小之辈闻风丧胆。” 庞修德谦虚的道:“在侯爷面前,我哪敢提什么威名。” “您才是真的威名在外,能止小儿夜啼。” “哈哈……”两人忍不住同时大笑起来。 好一会儿,桑敬抹去眼角笑出来的眼泪,说道: “好吧,也不是什么好名声,咱们就别在这里谦虚了。” 庞修德也笑着说道:“凤皖百姓心里不知道怎么骂我们呢。” 桑敬点点头,脸色一冷说道:“现在骂太早了点,接下来恐怕他们要恨不得生食你我之肉了。” 庞修德心头一震,问道:“确定要这么做吗?” 桑敬点点头,语气坚定的道:“如果不做,岂不是半途而废。” “怎么,你不会事到临头怕了吧?” 庞修德深吸口气,说道:“我早就是个死人了,能活到现在,还能畅快的舒展胸臆,已经大赚特赚。” “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桑敬大笑道:“哈哈,好,就冲这个气魄,将来永义国的国相一职也未尝做不得。” 庞修德笑道:“那就借侯爷吉言了。” 在暂时处理完凤阳的事情之后,庞修德又带人在凤皖行省各个州府巡视了一圈。 所到之处官吏、大户无不俯首,无条件配合他所有的行动。 一圈巡视下来,他查抄了四百多家士绅、豪强,共逮捕犯人近万人。 查抄的钱财、古玩字画、田宅不计其数。 钱财按照三七分成,七成送往洛阳,三成分给所有办案人员。 案犯则全部交由各诸侯王的代表,由他们运往各自封国安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凤皖可以恢复平静的时候。 钦差桑敬突然下令,抽调凤皖驻军、凤阳皇宫禁军,以及其他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将凤阳团团围住。 此举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就在大家猜测,他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封公告贴出。 因为凤阳百姓仗着圣皇同乡的身份,肆意妄为、不遵法纪、阻挠新政…… 朝廷决定,将原属凤阳的七万三千余百姓,全部迁徙到海外诸侯国安置。 违令者,以谋逆罪论处。 此令一出凤皖震动,凤阳百姓更是一片哀嚎。 大家自然不愿意远离本乡本土,纷纷发起请愿书,希望朝廷能改变主意。 凤阳残存的体面人物以及读书人,更是全部出动,试图游说桑敬。 就连义惠侯府都有些坐不住了,上门拜访桑敬。 但桑敬的态度非常坚决,此乃朝廷命令,除非圣谕无人可以更改。 并且警告义惠侯好自为之,莫要把情分耗尽,步了凤阳百姓的后尘。 义惠侯回去之后就选择闭门,不再见任何外客。 那些人眼见哀求没用,就想采取一点极端手段。 有人组织了部分百姓,想要前往京城告御状。 “我们不信这是圣皇的命令,肯定是有奸臣作祟,我们要进京告御状。” 这一招,以前用来对付地方官吏,可谓是百试百灵。 然而时代变了。 桑敬直接给军队下令,所有试图离开凤阳地界的人,全部按照流寇缉拿。 等待他们的是宣判、流放,然后被早已等待在这里的诸侯王代表接走,送到海外诸侯国。 眼见道路被封死,又有人试图聚众闹事。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早就严阵以待的神机营。 在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后,凤阳百姓终于明白了朝廷的决心,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 然而能带走的实在不多。 还有部分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选择了自我了断。 活着不能留,那就死了埋在故土。 在命令颁布后的一个月内,就有四百多人自杀,其中尤以老人居多。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撼动桑敬的内心。 最初或许他还会同情这些百姓,但那一把大火,将他所有的怜悯之心都烧没了。 之后在军队的保护下,官吏们进入每一个村庄,按照户籍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 然后以村子为单位,一批批带走。 接到命令的诸侯王,早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着把人接走了。 谁都知道圣皇决心已定,桑敬已经带头表了忠心。 他们这些人已经慢了一步,可不能继续慢下去了。 就你桑敬忠诚?我们也是大明的忠臣。 帮圣皇解决难题,我义不容辞。 对了,多分点人给我,我的封国有的是土地安置他们。 有这么多诸侯王配合,人口迁徙计划非常的顺利。 但这件事情造成的轰动,却远不止于此。 可以说天下盈沸。 圣皇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同乡? 真就一点情面都不讲啊。 就算凤阳百姓有错,难道你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你就是薄情寡义。 很多受到新政恩惠,给老朱立牌位的百姓,都改变了态度。 这就是乡土在华夏人心
相关推荐:
穿成七零恶毒后妈
蝴蝶解碼-校園H
[快穿]攻略对象总是不对劲
MIKUMI(H)
让我为你按摩吧
徐安山梅及笄
[HP同人] 住蜘蛛尾巷的巫师们
伯母好,我是你女儿的女朋友
怪物乐园
渴望和爱是扶她国的镇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