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出还贵,这还有啥用。 接着老朱又说,如果搞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能将价格压下来。 但搞工业化成本太高,高到需要投入金山银山,还需要数十年才能弄成。 很多人都认为得不偿失,不支持朝廷搞这个。 老头两父子气的破口大骂,都是一群数典忘祖的畜生。 自己当官吃饱了,就不顾百姓的死活了。 这可是肥料,多大的代价都得搞。 “这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好东西,别说是金山银山,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搞。” “皇上还是年轻啊,那些人都欺负他呢。” “这要是圣皇他老人家在位,谁敢说半个不字。” ----------------- 告别老农回到马车上,老朱气愤的道: “瞅瞅,连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那些自诩为精英的官吏都不懂。” “更何况工业体系又不只是为了生产化肥,方方面面都会给这收益。” “这么简单的帐都不会算,难怪都说肉食者鄙。” 马娘娘安抚道:“好了好了别气了,再给身子气坏了。” “工业化是肯定要搞的,那些人反对就让他们反对去吧,回头边缘化就行了。” 然后她感叹的道:“世道真的变了啊,记得殷薯刚拿回来的时候,多少人抢着种。” “当时一株红薯苗能卖几十文钱,现在百姓都不愿意种了。” 老朱注意力被转移,笑道:“这说明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了啊。” 马娘娘点点头,说道:“一切都被景恪说中了,人的需求是不停增长的。” “吃饱了还想吃好,等再富裕点,百姓就会追求餐餐有肉,还要有精神追求。” “如果朝廷的政策跟不上百姓的需求,哪怕大家都衣食无忧了,也会感到不快乐。” 老朱说道:“是啊,需求理论真的是对‘人心不足’四个字最好的解释。” “放在十年前,要是有人和咱说吃饱了还不满足,咱肯定会骂人的,现在却觉得很正常。” “再回头看咱最初设计的制度,确实太儿戏了。” “竟想将所有人固定在一个框架里,不允许变动,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世不易。” 马娘娘说道:“这不怪你,能看透未来的又有几人。” “咱们都是凡人,只能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经验。” “你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受到周朝制度的影响。” 周朝就是严格人口控制,干啥的祖祖辈辈就干啥,延续了八百年国祚。 朱元璋也没有考虑过什么万世不易,可模仿周朝的户籍制度,让大明国祚延续个两三百年总没有问题吧? 现在他知道了,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西周啥情况,现在的大明啥情况? 处在这个节骨眼上大明就得往前走,给后世寻找道路,而不是往后看。 至于陈景恪为啥能看那么远。 他们做过无数调查和推测,甚至推测他真的是神仙下凡。 但后来就觉得无所谓了。 他的学问哪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老朱家一条心,才华能为大明所用。 这就足够了。 现在他们只怕陈景恪的能力不够,而不是怕他太强掌控不住。 马车缓缓而行,一个时辰后来到一处占地庞大的作坊区域。 这里守卫森严,一里外就有岗哨,站岗的也都是手持新式步铳的神机营将士。 没有特殊许可证,任何人不得靠近一里范围内,违者格杀勿论。 老朱也没有搞特殊,拿出通行证顺利通过,到了作坊内部才亮明身份。 可把作坊的主管等人吓坏了,连忙出来迎接。 老朱现在脾气非常的和善,笑着和大家打招呼道: “咱微服私访,就是不想闹出大动静,让大家该干什么就继续干什么吧。” 自然没人敢把他的话当真,众人依然是战战兢兢的。 直到马娘娘和朱标从马车上下来,他们才松了口气。 有这两位在今天就出不了事儿。 之后在管事的引导下,老朱他们参观了整个作坊。 仓库里面堆积如山的各种原材料,供给百余间实验室使用。 每一个实验室都堪称‘奢华’。 这可不是瞎说,就这一间实验室,造价都得数十万贯。 当然,说的是市场价,比如玻璃器皿这玩意儿的虚头就太大了。 但即便刨除玻璃的溢价,造价也得一二十万贯以上。 比如显微镜,现在一台纯手工打磨出来的高精度显微镜,价格就得几千贯起步。 一个实验室就得好几台不同精度的,这造价可想而知。 而且还有市无价。 其余各种实验器皿也非金即银,而且基本都是纯手工定制的。 各种提取出来的高纯度元素,成本也非常高昂。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项重大发现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这整个庞大的作坊——其实更应该叫实验基地。 就是为打造工业基础,建立的技术储备中心。 这里存在的目的,就是将各种原材料的制造方法,从实验室制备改进成工业化制备。 “……不光要改良出工业化制备法,还要研制相应的生产工具。” “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一切几乎都是从零开始。” “所以进度非常缓慢……主要是缺人,非常的缺人。” 说到缺人的时候,一众管事眼泪都快出来的。 基地共有六千余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搞科研。 大部分都只是技工,帮忙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还有一部分是工匠,负责协助研究员制造各种设备。 这里每一个人,都恨不得将自己撕成好几瓣,每一瓣都负责一项工作。 老朱也非常无奈:“咱知道大家都辛苦了,但人手的事情咱是真的无能为力。” “你们也知道,接受过系统理科教育的人,全大明也才一万不到。” “目前朝廷能召集回来的,只有七千余人。” “就这点人,还得分配到各个地方,实在抽调不出更多的人给你们。” 武器研究院需要人,这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 蒸汽机研究院也需要人,这是目前科技应用的最前沿。 洛下书院的研究中心更需要人,这关乎着未来。 各个地方也需要有一定量的理科老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理科人才。 可以说,洛下书院这些年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算是吊尾车也都有安排了。 实在没有多余的人手可用了。 每每想到这一点,老朱就懊悔不已。 早知道理科的作用这么大,就应该让洛下书院多培养一些学生。 这个情况几位管事自然也是清楚的,所以他们就说出了真正的目的: “给我们一些有算学基础的年轻人也可以,我们自己手把手培养。” “况且将来相应的作坊建成了,也需要技工去管理,将来这些人就是作坊的技术骨干。” 老朱立即就说道:“这好办,咱回去就让吏部征募一批通算学的人过来。” 几位管事大喜,连忙谢恩。 老朱在作坊里参观了一圈,并鼓励了工作人员,还去食堂陪大家一起用了餐。 当他发现大家的伙食比想象的要差一些,当即下令,以后食堂必须餐餐有荤有素。 苦了谁,都不能苦了干实事儿的大家伙。 让众人感动不已,纷纷表示为国效忠。 一直到下午,老朱才离开作坊返回皇宫。 第594章 尾声(二) 朱元璋去参观工业化研究基地的时候,陈景恪也去了洛下书院研究中心。 大明目前有四个半研究基地,洛下书院研究中心、蒸汽机研究院、工业化研究基地、武器研究院。 半个则是周王朱橚的生物学兼医学研究中心。 其中洛下书院研究中心规模最小。 但它却是最前沿、技术含量最高、最重要的研究所。 其它三个半研究所的人员和技术,主要来自于这里。 陈景恪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过来看一看。 真的只是看一看,最多在方向上给出一点提示,很少干涉具体研究了。 一来,正所谓一日不练手生脚慢,穿越到大明他就很少研究理科了。 很多东西都已经遗忘了,也很难再在具体的研究上给出指导。 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在部分研究的大方向上,给出一些提示,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二来,大明的科技研究,总要学会自己走路的。 一直靠某一个人扶着,不利于长久发展。 得让他们知道,每一项新发现,都是无数试错之后得到的结果。 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出来的。 三来,很多发现其实充满了偶然,本来想研究某一样东西,结果走着走着发现了另一样。 陈景恪也担心自己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会少很多‘意外惊喜’。 目前来看,在这方面大明的科研体系还是很健康的。 随着大批优秀学生学有所成,在新发现方面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比如他们对空气的组成进行研究,成功分离出了氮、氧、二氧化碳,还有部分稀有气体。 阿合马就参与了空气研究实验室,并和队友一起分离出了氢气。 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着重大进步。 比如在陈景恪的提示下,他们已经成功弄出了青霉素和链霉素。 这两种药物的问世,意义有多大稍微了解过的都知道。 除了这些,机械领域他们也同样有研究。 毕竟这个世界第一台正式蒸汽机,就是他们手搓出来的。 之后又手搓出了第一台机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还弄出了抽水机。 后来这方面逐渐被剥离,弄了个蒸汽机研究院。 蒸汽机研究院可不只是研究蒸汽机,同时还研究蒸汽机的应用。 他们就搞出了蒸汽机带动的锯子、冲压机等等。 不过,虽然被剥离出去了一部分,并不代表就放弃这一块了。 恰恰相反,他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制造机器的机器上面,也就是机床。 每隔一两年,都会有新一代机床出现。 就在半年前,他们研究出了丝杠传动机床。 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大螺丝杆,来回转动调整刀架的机床。 这个发明对机床领域来说,是划时代的。 将来撰写工业发展史书的时候,必然会大书特书。 只不过眼下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就连陈景恪都不知道这一点,毕竟他不是搞机械的,对这方面了解有限。 今天他来研究中心,属于是被邀请过来的。 陈修远兴奋的道:“院长您看,这就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小型蒸汽机。” 陈景恪看着眼前这一台六尺长,五尺高,四尺宽的长方体机械,也不禁露出兴奋的表情。 虽然他对机械方面了解不多,可也知道发动机小型化的意义。 可以说,这是蒸汽机从国家走向民间的基础。 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以蒸汽为动力的作坊出现,甚至蒸汽抽水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普及。 从蒸汽机发明那天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小型化。 只是受限于材料和加工精度等方面的问题,始终无法弄出实用性小型蒸汽机。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给研究出来了。 这让他也不禁很是激动,问道:“怎么样,动力如何?” 陈修远说道:“动力方面没有问题,能轻松带动大部分小型设备。” 陈景恪又问道:“成本呢……算了,成本不是问题。” “只要能解决批量生产问题,成本就能压下来。” 陈修远笑道:“批量生产也没问题,关键的气缸等部件,全都是用丝杠机床加工出来的。” “其实我们能解决小型化遇到的问题,多亏了材料和机床方面的突破。” 陈景恪点点头,这点他还是了解的,材料是机械研究的基础。 没有材料,也就无所谓机械研究。 只能说,材料的突破,解决了小型化最根本的问题。 丝杠车床解决了批量生产的精度问题。 果然,世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点的突破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不过…… 陈景恪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道: “即便如此,若没有你们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也不会这么快就解决蒸汽机小型化的问题。” 陈修远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道:“都是大家的功劳。” 看着这名弟子,陈景恪欣慰不已。 陈修远是当初书院收养的三百孤儿之一。 在书院一边学习,一边去机械班勤工俭学,参与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 当时他才十岁出头,只是跟着打打下手。 后来选专业,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机械专业,并参与了蒸汽机小型化研究室。 只是因为材料不过关,小型化进程停滞。 大部分老师和师兄弟都转去研究别的了,他选择了留下。 后来就成了工作室的负责人,终于在今天拿出了成果。 实际上他的天份并不算突出——并不算顶尖天才,还是有一点天份的。 能取得这个成绩,真就是九十九的汗水和坚持。 对于陈景恪来说,当初收养的孤儿取得成绩,也让他倍觉开心。 事实上,陈修远并不是第一个取得成就的孤儿。 洛下书院每隔一两年,都会收养一批孤儿进行培养。 目前总人数在四千多人,占大明理科人才库的三成。 很多重大发现,都有他们参与甚至主导。 每每想起此事,陈景恪就由衷的感到开心。 心里不止一次畅想,将来后人编撰科技发展史,不知道会如何看待此事。 之后他表扬了陈修远和团队其他成员,并许诺会为他们申请民爵。 众人都兴奋不已,这可是他们科研工作者,最高荣誉啊。 自从民爵颁布以来,已经有九百余人获得。 这不是滥发,恰恰相反,因为大明科技进入井喷期,授爵的标准还提高了不少。 没有重大发现,你都不好意思提民爵的事儿。 甚至很多成果,因为在应用方面表现欠佳,导致民爵申请被押后。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获得,那是因为成果太多了。 陈景恪并没有干涉民爵审核的事情,负责此事的一大半都是洛下书院出来的,不用担心会故意卡着不批。 目前审核机构还处在摸索阶段,标准也没有确定下来。 只有一些毫无争议,在应用方面表现良好的,才会秒批。 别的都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给予认证。 陈景恪也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正因为不知道,他才没有插手。 万一在他的干涉下,制定出一套有问题的评选标准,那才是真的致命。 不过尽管他不插手,却依然对民爵评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凡是他主动帮人申报的,全部都是秒批。 所以,现在他说要帮陈修远等人申报民爵,约等于爵位已经到手了。 大家自然非常兴奋。 在表彰过大家之后,陈景恪单独将陈修远叫到办公室: “你对蒸汽机的未来,还有什么想法吗?” 陈修远摇摇头说道:“暂时没有,目前我的计划是继续改良小型蒸汽机的机构,提高功率。” 陈景恪斟酌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个工作很多人都能做,你做这个有点大材小用了。”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陈修远眼睛一亮,兴奋的道:“有有有,院长您有什么吩咐尽管给我说,我一定好好干。” 陈景恪反倒是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我也不知道目前的材料,能不能支撑这一项研究。” “如果不行,可能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有大的成就了。” 陈修远毫不犹豫的道:“我不怕,搞科研哪有必然。” “正如您所说的,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就算我研究不出成果,也能给后来者留下足够的经验。” 院长就是神,他的每一个想法,都代表着一样革命性的东西。 整个理科体系,谁不想从院长嘴里掏出点东西来研究啊。 现在馅饼砸在自己头上,他怎么可能不同意。 陈景恪非常满意他的态度,说道:“好,有这个决心和认识,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接着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说白了,他想让陈修远研究内燃机。 这才是发动机领域的未来。 之前之所以没有提,是因为水平没到那一步。 连蒸汽机小型化都做不到,搞内燃机会扯着淡的。 虽然他不知道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支撑内燃机。 但既然蒸汽机能小型化,也是时候试一下内燃机了。 而且材料研究,很多时候也是看需求的。 先去研究内燃机,确定什么样参数的材料才能达标。 然后将这个需求告诉材料学科的人,让他们去研究符合标准的材料。 听到内燃机这个概念,陈修远别提多兴奋了。 虽然这玩意儿还停留在概念上,可只要懂物理学的都知道,减少热量传递的过程具有多大的意义。 院长真是理科的神啊。 之后陈景恪做主,将小型化蒸汽机的技术转给了蒸汽机研究院,让他们继续研究。 而陈修远和他的团队,则开始着手研究内燃机。 ----------------- 另一边,回到老朱刚回到皇宫,朱雄英就带着专项行动的阶段性汇总来报喜。 “哈哈……”看着各地汇总上来的情况,老朱笑的别提多开心了。 “处理了贪官污吏,打击了地方恶势力,缓解了百姓的负担,让新法深入人心……” “还顺带着解决了诸侯国人口问题。” “什么叫一举多得,这才是一举多得啊。” 朱标也点点头,说道:“这次专项行动来的恰到好处。” “不过破坏性也很大,好不容易繁荣起来的商业,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您看各地方衙门上报的数据,有超过四成的作坊、店铺被查抄,七成多的富人都被施以各种处罚。” “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恐怕是很难恢复到去年的水平的。”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道:“这么多人被处罚,说明问题很严重,更说明专项行动做得好。” “只要粮食生产不被破坏,
相关推荐: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开局成了二姐夫
弟弟宠物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万古神尊
篮坛大亨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女奴的等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