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284章

第284章

孔子上了各种尊号,并且册封孔子后裔为文宣公。” “儒家梦寐以求的代言人,终于出现了。” “孔家虽然没有掌握实际大权,却拥有文宣公的尊号,已经具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不少儒家的人开始吹捧抬举孔家,希望将他们捧进朝堂,双方政治上的联系变的紧密起来。” “到了宋朝这种联系达到了顶峰,孔子的尊号被一再追加,孔家也进一步被册封为衍圣公。” “此时,孔家和儒家已经变成了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关系。” “为了拉拢儒生,赵宋给了孔家各种尊荣,最终将其神圣化。” “而神圣化之后的孔家,几乎就成了宗教里所谓的圣裔,不可触犯。” “随着孔家被神圣化,儒家也渐渐的有了宗教的色彩。” “质疑儒家思想,就成了大逆不道……” “当然,儒家依然是世俗化的学派,只是具有了部分宗教色彩。” “不过现在的现实就是,儒家和孔家已经绑定在一起。” “儒生们是不会坐视孔家被废的,一旦太上皇动手,必然会遭到儒生们的集体反对。” “到时候,恐怕国家会发生一场大动荡。” 听完这些之后,朱雄英非但没有担忧,反而兴奋的道: “好好好,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 “孔家早就该收拾了,还有儒家,也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乱怕什么,军队在手他们还能翻了天去不成?” “走走走,咱们去找皇爷爷,好好问问去。” 对他的反应,陈景恪毫不意外。 孔家干的事儿朱雄英早就知道,恨不得将他们挫骨扬灰。 对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而言,最不能让他忍受的,还是儒家守旧派对变革的阻挠。 你阻止的哪是新政,是我的丰功伟绩好吧。 你们通通该死。 只是他毕竟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知道很多事情不能由着性子来。 所以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老朱率先动手,他自然非常兴奋。 不过陈景恪却拉住他说道:“这么大的事情,太上皇却不告诉你,你可知是为什么?” 朱雄英马上就懂了他的意思:“皇爷爷这是不想我趟这趟浑水。” “收拾孔家和儒家,必然会惹的读书人离心离德,这不利于朝廷的平稳发展。” “等将孔家彻底扳倒,皇爷爷将权力交给我,让我来收尾。” “到时候我只需要略微怀柔一二,就能让读书人归心,从而稳固统治。” 说着,他感动的眼含泪花:“皇爷爷为我做的太多了……” 陈景恪自然也很感动,但现在明显不是发散感情的时候: “那么你觉得陛下的想法可行吗?” 朱雄英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说道:“你觉得此法不可行?” 陈景恪斩钉截铁的道:“不是不可行,而是不能行。” 朱雄英疑惑的道:“为何?” 陈景恪解释道:“陛下收拾完孔家,打压过儒家之后,在儒家的声讨之下选择退居幕后。” “你觉得儒家读书人会怎么想?” “他们会认为太上皇虽然打压儒家,可依然要靠他们来治理国家。” “你洪武皇帝不是杀伐果断吗?不还是在我们的抗议下交权退隐了吗?” “到时候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用更强硬的态度来对待刚刚掌权的你。” 很简单的道理,他们会认为老朱都被逼的退位了,你一个新上任的君主敢和我们硬刚? 就算他们忌惮屠刀不敢明着来,暗中使绊子也是必然的。 关键是,他们不敢明着对抗皇权,却能集体针对大同世界。 这是学术方面的事情,你总不能不让我们对大同世界点评吧? 我们就狠狠的贬低打压排挤,到时候看你们怎么办。 这就是陈景恪昨晚想到的事情。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复杂,朱雄英也是一点就透,说道: “有道理,可是一直这样对抗总归不是办法,朝廷确实需要儒生来治国啊。” 陈景恪面容严肃的说道:“这就是一场较量,直到有一方被彻底压服。” “不要太高看儒家的节操和团结度,蒙元已经为我们做出表率了。” “蒙元唯一欠缺的就是取代儒家的新思想,所以尽管他们压服了儒家,却还是只能依靠儒生来治国。” “大明不一样……” 说到这里,他挺直胸膛,说道:“大明有我,有大同世界。” “压服儒家之后,大明可以用大同思想治国。” 朱雄英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然后开心的大笑道: “哈哈……你终于硬气起来了。” “当初你还和我说,要一起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我知道你的能力是足够的,可一直心存顾虑,大同世界写好这么多年都迟迟不敢发表。” “你知道我有多失望吗……现在好了,这才是开创盛世该有的气魄。” 陈景恪有些汗颜。 一来是感觉有些愧对大家的信任;二来是觉得自己占了穿越的便宜,有些名不副实。 这种思想有好处,让他时刻保持清醒,就算飘也不敢飘的太厉害。 但也有坏处,就是关键时刻缺了那么点自信。 这次之所以敢硬气,也是被老朱给逼到墙角了。 老朱和马娘娘是什么人,自然能看出他心中的顾虑,所以根本就没和他商量。 直接硬逼着他前进。 他们很清楚,陈景恪是不缺勇气的,否则也不敢大刀阔斧的进行变革。 现在只需要在背后轻轻的推他一把,他必然会做出应有的选择。 事实也正如他们所想。 当陈景恪猜透老朱的计划之后,果然选择了承担责任。 听完陈景恪的分析,朱雄英也觉得老朱的计划有疏漏之处,更准确的说是还不够决绝。 既然有了不同的意见,他们也没有犹豫,直接去了乾清宫。 宫门口有许多大臣排队等候召见。 见到两人,诸多大臣纷纷行礼。 两人微微颔首还礼,正准备进入大殿,朱雄英忽然回头对等候的大臣说道: “别在这等了,回去等候召见吧,如果有急事就去内阁汇报。” 群臣立即知道,他肯定是有事儿和太上皇商议,也没敢多问纷纷告退。 陈景恪看的暗暗点头,这就是朱雄英的地位,已经等同于君主了。 群臣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 换成别的太子(朱标除外),敢未经皇帝允许,命令等候召见的群臣离开吗? 除非他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太稳了,想找点刺激。 之后两人进入大殿。 老朱也已经听到外面的动静,知道他俩肯定有大事要说。 而且已经猜到,大概率和动孔家有关。 陈景恪掌握锦衣卫,朱雄英更是实权太子,蒋瓛那么大的动作他们要是不知道,那才让人失望。 只是他也有些疑惑,自己明明不希望太子参与进来,表现的已经很明显了。 他们两个还一起出现,莫非是有别的变故或者想法? 怀着这样的疑问,他将面前的臣子打发走,又让内侍全部出去,然后直言道: “蒋瓛的事情你们知道了?” 朱雄英在他旁边坐下,说道:“您要动孔家和儒家?” 老朱颔首道:“是的,你们可是有什么不同意见?” 朱雄英说道:“有,您做的还是不够干脆。” 别人都嫌我杀的太狠,你们俩竟然嫌我下手太轻? 老朱饶有兴趣的问道:“哦?你觉得该怎么做?” 朱雄英狠狠的一挥手:“彻底将儒家压倒,然后铲除孔家,为大同世界扫清所有的障碍。” 老朱目光看向陈景恪,忽然笑道:“终于敢站出来了?” 陈景恪讪笑道:“让您老人家失望了。” 老朱摇摇头,然后严肃的道:“你们可知道,这么做的后果?” 朱雄英说道:“我知道,可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您以退居幕后为代价,平息儒家的愤怒,会造成什么后果?” 他将陈景恪之前的分析,加上自己的理解,全部告诉了朱元璋。 越听老朱的表情越凝重。 说白了,道理并不复杂,只是时代局限性让他忽略了这一点。 更准确说,他没有认识到,思想争斗比军事斗争更加残酷。 军事斗争大家各有顾虑,很多时候会选择僵持或者退让。 很多时候,打着打着两家就变成一家了。 思想斗争则不然,有我无他。 适当的妥协安抚,在军事上很有效果,在政治上更是常用手段。 可在思想斗争方面,是大忌,绝对不可行。 “历朝历代的思想斗争莫不如是。” “宋朝时期诞生过很多学说,可最终只有理学大兴。” “其他学说要么躲在角落里苟延残喘,要么失去传承。” 说到最后,朱雄英用有些冷酷的声音说道: “思想斗争绝不可抱有侥幸心理,退让就会被认为软弱。” “只有一往无前,直到唯一的胜者出现。” 老朱听的若有所思,然后连连点头,最后大笑道: “哈哈……好好好,乖孙你有这般认识,比打赢了儒家还让咱高兴。” “还有景恪,这次你能站出来,咱也非常高兴。” “以后大明交给你们,咱就更放心了。” 既然之前的计划不完善,他也没有再瞒着两人。 他将自己和马娘娘的商量的计划,给两人说了一下。 听到马娘娘提出,主动将道德制高点让给儒家,用报纸将他们架起来,然后逼着他们审判孔家。 陈景恪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是什么样的智慧,才能想到这样的办法? 难怪老朱这样的能人都被她拿捏的死死的,换成任何人过来,都会被她拿捏啊。 而且是心甘情愿被拿捏。 既然之前马娘娘就参与了进来,这会儿自然没有理由将她抛下。 更何况,这么大的事情也确实需要她的智慧。 于是三人又去了坤宁宫,将缘由与她全部说了一遍。 马娘娘也是恍然大悟,承认自己对思想斗争的残酷性缺乏认识。 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对计划进行修改完善。 前期计划不变,将儒家架在道德制高点上下不来,大家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继续打击儒家。 马娘娘率先提出了一个办法:“暂停科举。” 第454章 拿捏 停科举? 陈景恪再次感叹马娘娘的智慧,这一招绝了。 直接拿捏住了读书人的命脉。 而且老朱也不是第一次废科举了,二次废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我们还可以将暂停科举的锅,扣在理学的头上。” “等他们开始护着孔家的时候,就顺势以虚伪、不尊皇命、德行堪忧、不堪重用为由,暂停科举。” 老朱大笑道:“妹子这一招妙啊,既造大了声势,又可从内部分化理学。” “更是能让非儒家读书人,一起痛恨理学。” “到那个时候,就是天下人集体声讨理学,而不会怪罪给朝廷。” 读书人不全是儒家门徒,法家、兵家等都有。 还有很多名士更是兼百家之所长,比如当年的叶兑。 本来好好的,突然科举没了,你说他们恨不恨理学? 就算儒家内部,也不是只有理学一家,各种学派非常多。 只是理学传播最广而已。 学派和学派之间本就有竞争,现在理学弄的大家都没官做,儒家其他学派只会更加痛恨理学。 况且,就算理学内部也不全是腐儒,大把的人对孔家不感冒。 只是大势如此,他们也不敢表现出来。 现在朝廷一环扣一环的计划,必然能激化这些矛盾,使其内部分裂。 而且别忘了,很多人被打了不是反击,而是去反思。 这种人古今中外都不少见。 更何况,儒家本身就强调纲理伦常,拥有忠君思想的人很多。 以臣犯君,本身就是违背了儒家的教诲。 现在朝廷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连番打击孔家和儒家,必然会有人反思。 其结果就是,儒家内部分裂。 陈景恪和朱雄英听的也是心服口服,果然不愧是马娘娘啊。 这一番连招下去,谁能吃得消。 暂停科举可不光是打击儒家,同时还再次将官吏的任免权抓在了朝廷手里。 科举的时候,官吏选拔更依赖于制度。 考上了才能当官,考不上就不能当官。 现在科举没了,谁能当官谁不能当,那还不是朝廷一句话的事儿? 当然,前提是皇帝要大权在握才行,换成王朝中后期的君主这么干,铁定会形成世家门阀。 很显然,目前的大明是可以这么做的。 陈景恪说道:“韩国公老当益壮,重新举起法家大旗,现在法家门徒众多。” “之前儒生排挤算学,致使算学另立门户。”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算学体系也培养出了大量人才。” “太子主持的抚慰使计划,也在军中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些人做学问或许不行,但能识字懂道理,去地方当个乡令县令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短期内朝廷不缺人才,暂停科举确为釜底抽薪之法。” 马娘娘提醒道:“话虽如此,但乡令县令也是一方父母官,掌管几千户上万户百姓的生死。” “选拔之时还需多方考量才是。” 老朱说道:“这事咱知道……嗯,这事儿就交给雄英去办了。” “咱负责在前面杀敌,雄英负责重建。” 其实这就是给朱雄英培植势力的机会。 这次肯定要对官场进行大换血,朱雄英负责此事,那选拔上来的官吏就都可以算作是他的人。 到时候他对国家的掌控,还将超过朱标,仅次于老朱这位开国君主。 就算老朱不在了,也没人能兴风作浪。 “至于景恪你……什么都不要做。” “带着人老老实实的制定国家计划,再趁最后这点时间,将大同世界好好完善一下。” 陈景恪正想反驳,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能不管不问呢。 马娘娘却赞同的道:“陛下说的对。” “是朝廷选择了你和大同世界,不是你和朝廷一起打压儒家。” “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所以这次的事情你不能参与,至少表面上要是干干净净的。” 如果是正常的学术之争,和朝廷联合打压其他学派,是很正常的。 但这次的手段会异常的激烈,可以预见的是,在历史上的评价也将是两极分化。 如果陈景恪参与了,那关于他的恶评就会非常多。 既然现在要抬举他做‘圣人’,那他就不适合直接参与进来。 说白了,现在就是要为他塑造‘神格’。 小节方面可以有瑕疵,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真实。 大义方面绝不能有问题。 否则不光他自己,就连他的大同世界都会被抨击。 对他自己,对大同世界,对大明的变革,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陈景恪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老两口的维护,心中非常的感动。 “陛下、娘娘……你们对我实在太好了,我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老朱心里很高兴,嘴里却嫌弃的道: “都多大人了,别做小儿女姿态。” 马娘娘则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慈祥的说道: “你刚入宫的时候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孩子。” “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也不为过。” “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孩子。” “你别看陛下嘴上不说,心里最恨的就是你不姓朱。” “他不止一次给我说,陈家但凡有两个儿子,他都要把你抢过来改成朱姓。” 老朱有些不自在的道:“咱啥时候说过这话,你别瞎说。” 朱雄英眼珠子一转,说道:“咱们虽然不是亲骨肉,但感情胜似骨肉。” “况且,他的孩子有朱家血脉。” “等将来他的女儿嫁给我儿子,那朱家也有陈家血脉,两家就是一家人。” 老朱瞬间就忘了刚才的话,笑道:“乖孙这话在理,嘿嘿……希望明年能听到好消息。” 陈景恪还能说啥,只能暗暗下定决心。 以后多多努力,争取多生几个,尽快如了两个老人家的愿。 之后四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比如军队方面如何做出调整。 北方有朱棡和朱棣在,不用担心。 陈景恪说道:“南方读书人势力最强,是最容易生乱的地方。” “恰好神机营在当地赈灾,可以以此理由,让神机营继续留在当地。” “还可以让湘王抽调一部分北上两广,以为威慑。” “如此可保南北两地不出问题。” 朱雄英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是否将徐允恭抽调回来?” 他是怕徐允恭影响到徐妙锦。 马娘娘笑道:“你啊,关心则乱。” “这么大的事情若是不让徐家参与进来,那才是真的会动摇妙锦的地位。” 朱雄英恍然大悟,讪笑道:“嘿嘿……一时没反应过来。” 军队方面是问题最小的,没什么可说的。 他们主要讨论的,还是计划本身如何展开等等。 总不能直接告诉理学,来来来,道德制高点让给你们了,快上来吧。 那样谁都知道有问题。 必须设计一个让人挑不出毛病法子。 几个老狐狸坐一块,很快一个完整的套路就被制定好。 老朱高兴的说道:“这下任他们再聪明,也不得不跳进咱挖的坑里。” 陈景恪和朱雄英也是高兴不已。 这法子确实相当完美。 关键是拿准了儒家的弱点,给了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诱饵。 不只是儒家,换成任何一个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学派,都不可能不上钩的诱饵。 之后陈景恪还决定,对第二个国家计划做出修改: “根据汇总上来的消息看,完成度只有不到两成。” “完成的那些,基本都是最简单的那一类。” “可见对大多数官吏来说,这份工作计划还是太复杂了。” “而且在完成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失误。” “我以为,可以将二期计划进行简化,只留下最简单的部分。” “然后将这些计划,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和解释,最好是能总结出一些大致的流程。

相关推荐: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鉴宝狂婿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篮坛大亨   虎王的花奴(H)   镇妖博物馆   蝴蝶解碼-校園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