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秉元的情绪敏感而复杂。 裴少淮已经开始读书,迈出了科考的第一步,他理解父亲——年已四十,不惑之年,多年来,一直看着身边人在前面领跑,如今终于到他开跑了,岂能忍得住不放手一搏? 争的就是这口气。 至于妻儿老小,兴许是他心头的羁绊,但并拦不住他。 对于这样的父亲,裴少淮并不好评价甚么,可以夸赞他有上进心,扑得下身子去吃苦,也可以怨他“甩手掌柜”,抛开家室,管顾不到。在这世道里,兴许裴秉元这样的,才是常态。 …… 夜里,裴秉元回到林氏房里。 他见妻子只顾着替他掇拾明日要穿的学服,不声不响,主动道:“世珍,你若是怨我,想哭便哭出来罢,总比闷在心里不同我说话好。” 林氏顿住了,手里的衣裳落到地上,下一瞬,再也绷不住,扑在丈夫怀里,靠在他肩上呜呜哭出声来。 “这些年,你把这个家料理得这么好,产业生意撑起来了,英儿懂事,淮儿聪慧,都是你的功劳。”裴秉元轻拍林氏后背,哄道,“往后几年,又要辛苦你一个人操劳了,都是为夫自私,不能陪伴在你身边。” 玉冲县那样荒凉之地,裴秉元岂忍心把妻儿带上,叫他们一起受苦。 林氏推了一把裴秉元,嗔道:“我哪是为了这个。” 又道:“官人身子单薄,去了那样的地方,身边没个贴心照料的,岂能叫我不担忧不牵挂?我怕的,是你太过辛劳。” “我省的夫人关心我。”裴秉元道,“我想好了,等到要去的时候,希望夫人松松口,把老周一家让我带着,他同他的三个儿子,都是能干事的,我用着能少操心。” 林氏既哭着,又被裴秉元逗笑了,真是哭笑不得,道:“官人少在这里编排我,说得我是个母夜叉,甚么事都要管着你一样……你是这个家的爷们儿,还不是你想带谁就带谁走,我哪管得住你。” 林氏心里虽还是堵得慌,但裴秉元的态度,算是给了她些许安慰。 二人调蜜了好一会儿。 林氏嗤道:“早知晓官人这一把年纪了,还要出去到处闯荡,是个这么不消停的,我就……” “夫人就如何?” “我就不嫁与你了。” “那为夫自然是不肯的……再说,为夫怎就一把年纪了?”裴秉元果真不消停、不安分起来。 …… 裴秉元选择外派官职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只等几个月后,国子监毕业,朝廷下旨,他便会奔赴玉冲县任职。 …… 下个月十九是段夫子的五十生辰,徐家准备替他操办一场,淮哥儿、津哥儿作为夫子的学生,自然要备上一份礼。 这日散学后,回府路上,裴少淮提醒弟弟道:“下个月夫子的生辰,津弟莫忘了。” “嗯嗯,我打算去玉铺子看看是否有合适的物件,或是找人雕磨一个。”津哥儿应道,又问,“大兄打算送些甚么,想好了吗?” 这反叫裴少淮为难了,他如实道:“你已经有了主意,可我还未想好,今日回去再想想罢。” 回到院里,裴少淮与母亲谈起夫子生辰一事,林氏第一反应,亦是送一块好玉。 白玉无瑕,温润如水,读书人送玉珏,自然是不会出错的。 裴少淮相信,母亲必定能替他寻到一块不错的玉料,再雇以巧匠雕磨……只是,津弟已然决定送玉了,他这个当大兄的,明知如此,还要再送玉,恐怕不妥。届时,玉料好坏一相比,工匠技法有高低,只会伤了兄弟二人的和气。 裴少淮摇摇头,道:“津弟已经送玉了,我还是送个别的物件好一些。” 林氏又想起家里收藏的那块洮河砚,不过很快,她自己否决了,道:“本就是莲姐儿从徐家送来的,如今送过去,叫她知晓了,指定不高兴,还是留着你用好。” 段夫子所坐的轮椅,已经有些旧了,虽是极好的木工,但两个木轮打造得太生硬,推动起来时有吃劲。裴少淮早注意到了,上个月,他照着前世的思维,重新替夫子设计了一把轮椅,打算用上好的梨木来打造,更贴合体态,可灵巧使劲。 图送去匠房已有半月,如今初成雏形。 这本是裴少淮的选择之一,可也被他否决了——生辰上送轮椅这样敏感的物件,万一惹得夫子念及往事,触及心头伤,反倒不美。 这新轮椅,还是挑个时当的时机,再给夫子送去的好。 既是送礼,心意只是一方面,亦要投其所好。裴少淮跟在夫子身旁学习数年,知晓夫子还有一个喜好——收藏大家画作。 当朝许多作画大家里,段夫子最喜欢的一位,当属京都郊外芒山观里的吴老道,技法细腻,用色大胆,最善静中取动。 只是,这老道亦是个脾气古怪的小老头,正是为了避着世人,才入观为道的,若想得他的画作,只能凭一个“缘”字。 金钱权贵皆无所用。 裴少淮决定去试上一试。 …… 芒山观筑在半山上,爬上去一趟,并不容易。裴少淮休沐两日,爬了三回,幸得以见到了吴老道。 他知晓吴老道的规矩,所以不敢入观打搅,也没有催着小道士前去通报,而是守在道观门口,盘坐在石板上,边等边背诵书文。 这日,吴老道提着竹篓长竿要去钓鱼,故此,见了裴少淮。 吴老道出来就道:“你这小童,要读书上别处去,在我门口守了两日,你想做些甚么?” “给先生添扰了。”裴少淮规规矩矩作揖致歉,述明来意,道:“小子早闻先生大名,是来求画的。” 吴老道笑了,见他年纪小,觉得有趣,道:“来向我求画的人多了,却鲜有人能带走寸墨,我瞧你有趣,想听你说说,缘何求墨?” 裴少淮如实道:“小子的老师过生辰,小子替老师求画。” “原来又是一个拿我画作去巴结他人的,好没意思。”吴老道一下子没了兴致,提起渔具顺着台阶往下走,边走边道,“我看你年岁小,不同你计较,你早回去罢。” 拒绝了裴少淮。 “老师说过,先生的《采荷》,妙不在荷,亦不再那半舟,而在仓皇而出的河鹭。”裴少淮在老道身后道,“老师是真的喜欢先生的画。” 吴老道往下走的脚步停住了,显然,这句话说进他心里了,反问道:“他是个懂画的,既如此,他为何不亲自来求画?” 裴少淮娓娓而道,说明了夫子的不便,最后道:“夫子于我有蒙教之恩,小子心切,故此莽莽来了,还望先生体谅。” “你可知,我画得最多的,是险山奇木。” “小子知晓。” 吴道子问:“你的老师既是因山而疾,缘何还要求山图。” 裴少淮应道:“夫子言,错不在山。” 吴道子继续快步往下走,半晌,才远远道:“下回休沐,再来取画。”小老头清亢的声音,在山里回响。 “小子谢过先生。” 吴道子石阶小道上挥挥手,不一会,树木掩住,不知去了何处垂钓。 半月后,裴少淮拿到画作——半部青山苍翠,半部山石险峻,却融成了一体,石壁上,一棵苍松牢牢抓住山石,可见盘根交错,又见郁郁葱葱。 裴少淮再次叩谢吴老道。 吴老道言:“快去罢,可不兴再在道观门口背书了……我最怕,就是背书了。”有趣得很。 …… …… 段夫子生辰那日,他所教过的学生——徐望、徐瞻、徐言成,裴少淮、裴少津,还有最年纪最小的小言归,一一上前叩头贺寿,送上礼件。 只有徐、裴两家人,未请外人,自然也没那么多讲究。段夫子每接到一件礼物,便拆开同大家一起分享,不再像往日那般严肃,脸上一直笑呵呵的,很是高兴。 不管是徐瞻送的梨花醉,津哥儿送的手握玉貔貅,还是小言归亲自捏的寿桃,他都很喜欢。 裴少淮送上一幅画,段夫子徐徐展开,才看一半,未露落款,他便认出了这是吴老道的笔法,啧啧赞叹道:“难得难得,竟是吴先生的大作。” 展开全图,看到是苍松倚山图,忍不住叫所有人来同他一起欣赏,滔滔不绝地点出吴老道的笔法画技是何等巧妙恰宜。最后,段夫子将画交到老阿笃手中,让他挂在书房最中间,以便时时观摩。 学生们送礼完毕,夫子自然是有回礼的。 裴少淮上前,段夫子取了一本书卷,递予他,道:“书读万遍始筑基,你已把四书五经背完,总算筑基完成,可以往上一步矣。” “谢夫子。” 翻开书卷,只见里头,左边是历届一甲进士的文章,右边是段夫子的朱笔圈解,文章妙在何处,一目了然。再往后翻,则是夫子自己写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仔细揣摩而得,字字句句皆精巧,内有玄机。 裴少淮只是略略翻看,已知其珍贵,若是回去细读,只怕更受启蒙。 无怪徐望、徐瞻两兄弟如此厉害,光是夫子、教材,已经领先他人一步了。 轮到裴少津了,段夫子送了一本翻印的画册,道:“天下学问,非字句而已,你且观此画册,结合平日所见,感悟其意境,每三日交来一篇文章,我再有话同你说。” “谢夫子。”津哥儿高高兴兴领回课业。 徐言成紧接着上前。 裴少淮的书,裴少津的画册,夫子都拿了一本给徐言成,最后还搭上一幅字,上面疾笔写着个“慎”字。 段夫子道:“言成言成,成出自口,败亦出自口,往后,于外人前,你要谨言慎行,不可莽撞。” “是,夫子。” 徐言成“满载而归”,同两位同窗打趣道:“我就知晓,不仅是课业,就连礼物,每回都是我最多……值矣,值矣。夫子叫我少说话,不过,你们俩不是外人,可以多多益善,在你们跟前说得多了,我自就没力气在他人面前胡说八道了。” 令淮津两兄弟哭笑不得,三人自然又是相互打趣一番。 贺寿完毕,徐瞻问起,道:“段叔,这三个小子如今的课业学得如何了?” 段夫子应道:“来年的童试,皆可占个数了。”他说的是“占个数”,而非试上一试,这份信心,既因为三个小子机智聪慧,天赋不凡,又因为段夫子对自己的授课,有足够的的把握。 童试,即县试、府试和院试。 徐瞻有些吃惊,又有些高兴,他与长兄徐望,直到十三岁,段夫子才点头,同意他们去参加童试。果真是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第23章 夫子生辰过后。 翌日大早,开堂授课前,老阿笃将裴少淮寻来,道是段先生找他问话。 裴少淮进入夫子屋内时,夫子正坐在轮椅上,仰着头,定定地望着吴老道画的那幅苍图倚山图,出了神,思绪仿若飘入了那苍山石岭当中,久久不能自拔。 裴少淮静候了片刻,等夫子回了神,才作揖道:“夫子,您找我。” 段夫子从那副画中抽回目光,转向裴少淮,问道:“吴先生乃高人逸士,隐居山林,轻易不会赠墨,你是如何求得此画作的?” 画中取这样的意境,夫子岂会看不出吴先生的用心? 便也说明,这幅画是吴先生真心诚意赠出——专程为他画的。 能让一位隐匿于世的高人,诚心至此,不是易事。故此,夫子寻来了裴少淮。 裴少淮应道:“吴先生赠画,缘不在小子,而在夫子。”顿了片刻,又道,“小子以为,好画赠知音,恰得其处。” 随后,细细将芒山观里求画过程,说与夫子听。 裴少淮最后道:“小子只不过费些腿足之力罢了。” 段夫子颔首,道:“你的心思,总比同龄人要通透早慧一些,你的文章亦是如此。你们同窗三人,少津,我忧其过于冒进,言成,忧其贪欲玩乐,处人不慎……唯独你,为师似乎无所忧。” 夫子推着轮椅,靠近一些,又语重心长道:“为师惶惶,不知此事是好是坏,是喜是忧。” 何止是夫子惶惶,裴少淮此时也是惶惶,段夫子眼光果真是犀利毒辣,裴少淮在家人跟前都未露出甚么马脚,却叫夫子看出了一二。他应道:“不知,即也是一种忧,夫子对小子还是有忧的。” 他只能将“生性如此”,贯彻到底。 夫子道:“善。”不再追问。转而继续望向那幅画,思绪万千,情不自禁,缓缓吟唱道:“此画应是——” “一人一径一书箱,半世苍翠半世殃。生平五十听天意,犹知老松盘骏山。” 一首诗词念完,目赤泪横。只不过,这泪水并不苍悲,反倒是冲刷了段夫子心头的蒙尘,豁达了几分。 他与吴老道素未谋面,心意却好似相连。 段夫子问道:“少淮,你以为,此画此诗,取何名为宜?” “小子不才,以为取《苍松问天》为好。” “善。” …… 段夫子既说过,三个小子来年可以参加童试,自然要开始教他们做文章了。 “从前,我从未跟你们提及八股文的起承转合,该如何破,又该如何去收,而让你们随心所欲地去写,是怕你们学了八股制式以后,理解不深,反倒遮住了自己的耳目,被束缚得畏手畏脚。”段夫子语重心长地解释,又道,“如今,你们皆已打好基础,心智已开,自然就要开始立规矩写文章了。” 于是,段夫子仔细同他们介绍如何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1],好比是戴着镣铐舞剑,又带着三个小子重新温习遣文造句时,如何对仗工整、平仄起伏、引经据典。 最后,将历届乡试、会试的科考文章拿出来,当作实例,与他们一同分析。 “缘何不用状元殿试所作的文章?殿试,取的是见解、新意、主张,往往有刁钻者,眼光足够犀利,落笔大胆,而获阁老、天子的青睐。故此,若论精雕细琢,还数诸位翰林乡试、会试所作的文章,更合宜一些。”段夫子说道。 言外之意——你们唯有规规矩矩把八股文写好,通过了前面五关考试,才有机会考虑殿试上如何挥墨疾笔。 每日散堂以后,夫子都会留下课业,让他们就四书五经中某言某句,写上一段,翌日开堂前,逐一点评。 淮津两兄弟、徐言成,基础打得牢固,很多学问都熟稔于心,所以学习写八股文,倒也快。数月之后,在规定的时辰之内,三个小子都可以顺利“完篇”——即从头到尾写一篇完整的八股文。 迈出了备考来年县试的第一步。 剩下的时日,则是考虑如何提高文章质量,不断完善。 这日,夫子将朱笔圈改好的文章,退还给三个小子。徐言成坐在中间,先是往右探头看看裴少淮的文章,道:“少淮得夫子的赞语最多。” 又左探头看看裴少津文章的评语,道:“夫子夸少津文章悟性进步最多。” “让我看看,我的文章,什么最多。” 打开一看,徐言成傻了眼,道:“我的文章,红圈圈最多。” …… …… 中秋才过几日,司徒将军府里,这一夜,兰姐儿的肚子发动了。 她肚子里这个孩子,伯爵府看重,司徒将军府更是看重,接生的一应事务皆早已备好。 兰姐儿一抬进房里,那陈氏、小陈姨娘便带着一群婆子赶来,将产房围了个水泄不通,陈氏亲自站在门口候着,又吩咐人道:“从习武场赶回来的那个,叫人拦着点,孩子没生下来之前,休要让他进来。” 又叫人把裴家送进来的那些婆子丫鬟尽数管了起来。 看这阵仗,但凡兰姐儿生了个带把儿的,恐怕不见得能抱上一抱,就会被婆母陈氏抢走。这将军府的后院,终究是陈氏说了算。 陈氏一直叫人精心伺候着兰姐儿的肚子,为的不就是今日吗? 兰姐儿在屋里痛得昏天晕地,咬着牙,一次次问婆子:“二郎回来没有?”她透过窗户纸,依稀看到了外头的动静,她岂会不明白陈氏的意图。 这将军府里,能守护她一二的,唯有司徒二而已。他不在,她可怎么办? 那稳婆见兰姐儿已隐隐有些冒虚汗了,心生不忍,道:“少夫人快别想这些了,女子生产,鬼门关路上,顾不了那么多,肚子已经发动了,趁早使劲罢。”不然,身子一虚,就不好生了。 兰姐儿听后,下意识摸了摸肚子,没再犹豫,也没再问话,主动咬紧那块湿帕子,顺着稳婆的推助,开始发力。 …… 官道上,月光朦胧,尘土高扬。 司徒二一路策马,加鞭往回赶,令他没想到的是,好不容易用将军府令牌进了城,进了府,竟被家中守卫,拦在了院门之外。 “二少爷,夫人有命,院里不便,有所避讳,请二少爷等孩子生下来,再进去。” 司徒二在院墙之外,听不到里头的动静,愈发焦急,想都没想,从守卫手里抽出了把刀,横在身前,咬咬牙道:“我倒要看看,今夜哪个龟孙子敢挡老子。”说着,先给挡面的那个守头来了一刀子,划在腿上。 众人既不能向二少爷拔刀相对,又不能挡着他,只能慢慢退步,让出道来。 司徒二远远地冲了进来,稳婆恰也打开房门走出来,怀里没抱着孩子,那陈氏见此,已经傻了眼。 稳婆低头,道:“夫人,是个千金。” 陈氏瞥了一眼房内,又回头看到那怒气腾腾的司徒二阔步而来,陡声骂道:“全是些不中用的东西,我真是造了孽摊上这一大家。”竟比司徒二还要盛怒。 而后带着一群婆子退场,未进去看一眼名义上的孙女。 司徒二来到房前,推门就要进去,急着见兰姐儿,却被稳婆拦着下来,道:“二少爷还是换身衣裳再进去罢。”又恭贺他说,少夫人为他生了个千金。 这时,司徒二终于明白陈氏生怒的原因,原是打错算盘,吃了瘪,于是心情十分畅快,冲着陈氏的背影,大声喊道:“女儿好呀,老子就喜欢女儿,下回,下下回,都生女儿,只要是老子的种就行。” 听得那陈氏心烦意燥,又加快了几步。月色里,虽有一大群婆子跟着,陈氏的身影却有些落寞。 …… 当夜,消息传到伯爵府,老太太起身道:“难怪今夜一直睡不安稳,母女平安就好,就好……” 林氏听了陈氏的作为,听着都觉得隐隐有些后怕,心想,若是生了个哥儿,被陈氏抢走了,她这个继女必定是斗不过陈氏的。 …… 年关前,裴秉元考核通过,拿到最后半个积分,攒满八分,得以从国子监毕业。随后,朝廷外派的官谕也跟着来了。 过年前就要出发。 林氏把手头的生意全放下了,专程在家里替官人打点,白日里带人点选要带的物件,夜里还要点着灯,亲自为裴秉元赶制衣物。 裴少淮见不得母亲这般辛劳,劝道:“这些事,叫别人去干,也是一样的,父亲又不是不明白娘亲的心意。” 林氏笑笑摇摇头,道:“自打生了你以后,我再没给他做过衣裳,此番你父亲外派为官,一任三年,我不能跟着去,就趁此给他做几身罢。” 林氏除了让老周一家跟着过去,另外又同申嬷嬷商量,让他们家老大老二也跟着过去,生怕裴秉元上任后,人生地不熟,连个听使唤的人都没有。 腊八的前两天,裴秉元出发了。 临别前,裴秉元一再叮嘱两个儿子,道:“段夫子说你们俩来年可以参加县试矣,剩下这两个多月,切不可松懈,亦不可自傲,踏踏实实准备考试……为父在玉冲县等你们的好消息。” “是,父亲。”淮津两兄弟应道。 看着裴秉元的马车渐渐远去,消失在官道上,老太太是哭得最伤心的,她的长女嫁得远,已是多年未归,小儿子如今又外派为官,一走数年……能慰藉她一二的,唯独几个懂事的孙子孙女而已。 裴秉元走后,头个月给家里回了两封信。第一封是报平安,说自己在玉冲县一切安好,都安排妥帖了,请父母妻儿放心。第二封,说是过年要忙着重新登记户册,趁春耕到来以前,把荒地分出去,不能耽误春种……虽辛苦,但一切安好。 可申大给林氏传回来的消息,却不是这样的。申大说,那县衙甚么都没了,只剩个空院子,还是塌了一半的破院子,刚到时连个铺地的地方都没有。幸亏老周一家、申大申二都是能干的,或伐木或砌砖,忙里忙外近十日,总算让县衙能住人了。 又道,县衙里一文不存,除了县丞、主簿,其他的衙差,拿不到银钱,早就散了。东阳府衙那边,知府也面临一堆糟心的公务,哪里顾得上玉冲县这边。如今,裴秉元想找人做活,只能自己花银子,把那群衙差找回来。 所幸,县丞、主簿两个副手,还算恭敬裴秉元,没使绊子,对他的话,能听三分,敷衍三分,充耳不闻有四分。 林氏听了这些话,担忧不已,又不能同老爷子老太太说,只能自己心里藏着,整个春节里,人前笑面春风,人后郁郁忧忧。若不是裴少淮细心一些,恐怕林氏连他都能骗过。 知晓了前因后果,裴少淮先是宽慰母亲,说父亲报喜不报忧,为的
相关推荐: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村夜
乡村透视仙医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我的傻白甜老婆
淫魔神(陨落神)
交流_御书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虎王的花奴(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