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的道人,却是有些意外:“是位道长?颇为面生啊。” “在下初来此地,自然面生。” 老丈闻言,扭头看了看正前方的大山,这才收回目光,看向道人:“小道长是初次下山?可是小老儿也常常上山,怎的没有见过道长?” 宋游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听起来那座山上也有一座道观,似乎还有种这里只有这一座道观的感觉。 “在下从外边来,寻访故人。” “从外边来!?” 老者顿时大惊,睁圆了眼睛看他。 “正是。” 道人如实答道。 老者凹陷的眼睛直盯着他,又看他身边的猫儿,这才问道:“你是怎么进来的?又是从哪里进来的?” “此地很少有外人来吗?” “此乃世外之地,外人怎进得来?” “说来也是巧合。” 宋游见他年纪大了,又惊讶得很,怕他过于激动,便只好行了一礼,说:“在下姓宋名游,在逸州修行,绝非歹人,来到此处,甚是惊奇,想向老丈问问此地情况。” “哎呀!” 老者惊讶一声。 此地有外人来,本就是稀奇之事,再看这位道长神情从容,语气间竟毫不惊讶,谈吐得当,更觉不凡,怕是一位修行高人。 老者当即多了几分恭敬。 “道长要去哪里?” “暂且不知。” “那便请道长跟小老儿来,咱们边走边说,也好招待道长一番。”老者一边抓着牛绳,一边对他挥手,示意跟着他走。 “怎好麻烦老丈?” “怎么不行?来来来!” “恭敬不如从命。” 道人不敢拒绝,只得再行一礼,随即一边跟着老丈走,一边问道:“在下初来此地,甚是惊奇,想问老丈,此地为何地?” “没有名字。” “这座山呢?” “我们只叫它苍山。” “山下有村落多少?” “大大小小怕有几十个,老儿住在小北村,往前直走就是。” “老丈既说此地为世外之地,不知你们又是何时来此呢?还是说世世代代皆居于此?” “听以前的老人说,是什么大晏初年的时候来这里的,那时候这里只有房子,没有人住。”老者一边牵着青牛,一边驼着背走路,“说是当年为了躲避什么打仗还是什么赋税,后来我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听来他们对打仗与赋税都很陌生。 “这些年可有外人来?” “听说有几次有外人来。”老者说道,“我记得两次,有一次我都还小,有几十个人从外面进来,现在好像住在娘儿庄那边。还有一次,是我年轻的时候,也听说有人从外面来,这次有一百多个呢,好像住在最南边。” “原来如此……” 道人点了点头。 看来这里的人也不是凭空画出来的,而是每一代窦家传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外边放进来的。 “这些外人都是逃难来的,要么是躲打仗,要么是躲别的什么,不过问他们怎么进来的,他们也答不上来。我们这里的人好客,地方也多,就把他们好好招待一番,安置下来。”老者对他说道,“从他们口中,可以听说很多外头的事情。” “外地想来没有这里好。” “可不是嘛,听说在外头,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还得交给别人,还要打仗,拿着刀子,要死人的。”老者摇了摇头,顿了一下,却又说道,“不过这个地方好是好,但也听说和外边很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 宋游连忙拱手:“还请老丈赐教。” “这里一年都一样,没有热天冷天,也全是白天,没有晚上,说在外面,每天都会天黑,可是真的?” “真的。” “那天黑可就不能出来种地了?” “一般天黑我们就睡觉。” “全部人都一起睡?” “是。” 道人回答得很平静,好似并不惊讶。 “真的假的?” “看来这里不是?” “我们想睡就睡,想起就起,有些地方要敲钟打鼓,打鼓就睡,敲钟就醒,拉上帘子就是了。”老者似乎对宋游所说十分惊讶,“不过别的那些从外面来的人好像也这么说。” “那种粮食呢?” “粮食照样种,长得很快,只是只能种在那边田里土里,种在别地儿不长,更不能种到那后面的芦苇地里去。” “为何不能种到芦苇地里?” “那边的芦苇有神怪,只长那样,不多长也不会变少,不会变青,也不能砍,自然更没法种东西。” “原来如此。” “说来也神啊!”老丈呵呵的笑,“有人说咱们这是神仙的园子,还有人说,咱们生活在一张画里边,嘿嘿,你说,哪有什么神的事?” “是啊。” 道人笑着点头附和,随即又问:“那这里可以走出去吗?” “走不出去,从这边到那边九九八十一里。”老者从左指了指右边,又从后边指了指前边,“后边最远就到湖边,下不去湖里,前边最远最远就只能爬到那片山的顶上,翻不过去,听说有十八里长。” “只能在这里生活吗?” “那也不一定……” “为何不一定?” “听说有时候也有人走过去了,不知是为什么,只是走过去就不见了,再也没有回来。”老者说着摇了摇头,“也不晓得走到哪去了。” “难怪湖边设有围栏。” “可不是嘛……” 老者一边说一边打量着这位年轻道长。 却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说,这位声称从外界而来的道长都从容镇定,好像一点都不觉得惊讶。而自己这个以前曾听说过外面世界的人,反倒不免被他口中的外界惊讶到,双方对比,差别极大。 老者更肯定了自己先前的猜测。 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道人差不多对这里有些了解了。 这里只有深秋,没有四季,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东西长十八里,南北八十一里,不算小,但也算不得广阔,其中人口远远没达到饱和。 边缘似有壁垒,走不过去,但也偶尔有人能从中穿过,不知去了哪里。 一边聊一边走,已接近了村落。 放眼看去,只见房屋整齐,常有美池桑竹,亦常听鸡鸣犬吠。 有人在田地里耕种,有人挎着篮子出门采菜,有人端着碗吃饭,有人才刚睡醒,每个人都自得其乐,脸上很少见到有忧愁。 老者穿的是农作时的衣裳,看不出什么,不过到了村子里,从年轻男女的衣着上便能看出,和外界虽整体相似,却也有细微的差别。 就好比外界近些年流行起来的装扮饰品,这里就见不到。 道人一边走一边看,同时询问身边老者,最近是否还有人进来,老者则摇头说不知晓。 道人本想去寻窦大师,不过此地甚广,寻人艰难,老者则十分热情,邀他去自己家里做客。 道人稍作推辞,也不好推辞太过,便应了下来,随他去到他的家里。 老者家中七口人,听闻道人从外边来,都十分热情,设酒杀鸡,款待于他,还留他在家中住宿。个个与他闲聊,问及外界之事,每每听到不同之处都惊讶不已,仿佛难以想象,竟有外界那般世界。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遇窦大师 除了好吃好喝,老者还收拾了一间屋子,请宋游与三花娘娘住下。 道人恭敬谢过,便住了下来。 此处果然没有日夜,从刚开始,到现在为止,一直是黄昏。 到了现在,老者一家大多已经睡去,道人差不多也该到了要睡的时候,可坐在窗边,看着窗外黄昏时的光景,却很难睡得着。 这种感觉还挺有意思。 以往身在外界,能感知到四季轮转、阴阳更替,却感觉不到如此清楚。就像是空气一样,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也能清晰知晓空气的存在,但若是到了一个没有空气的地方,必然会对空气的存在有新的感悟。 时间一点点流逝。 三花猫在房子里跑了几圈,已经趴在了床上,半眯着眼睛,要睡觉了。 道人则盘坐着,静下心来,感悟天地灵韵,体会这个世界的玄妙。 经过几乎一整天的长谈,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增加了许多。 不光是从别人口中得知。 还有自己身处其中的感悟。 此间天地,既与外界有些相似,也有许多不同,既依托于外界而存在,又与世隔绝,自成一方天地,连规则也十分不同。 宋游有很多想不通之处,当然,最想不通的一点便是它存在于一幅画里。 而无论是哪种想不通,既然真切的存在了,其中便有大奥秘。 静心凝思,便能有大感悟。 要说起来—— 所谓的技艺通神,无论雕刻也好,绘画也罢,或是琴艺,技艺到了绝顶,所通的又哪里是神仙神灵,而是这个世界本身啊。 与窦大师的结识,注定是大收获。 …… 此处没有日月更替,时节变化,天地也与外头不同,就是宋游也无法知晓时间流逝,只知晓三花娘娘睡着了又醒了,凑近看了自己几次,也在自己腿上踩过去又踩回来了几次,但她的睡眠向来没有规律,因此也无法从中推断过了过久。 若是在外界,应当过了一夜了。 外头有些喧闹,腿上微微痒。 道人睁开眼睛,随即低头一看。 三花猫也察觉了外头的动静,正站在床边,伸长脖子往窗外看。 只是哪怕她把脖子伸到最长,还是不够高,像人一样站起来吧,又嫌麻烦。于是便把两只前爪都踩在了道人的大腿上,好抬高前半身,使视线与屋中窗口齐平,瞄向外头喧闹的人。 “唔道士你醒了……” 三花猫扭头看他,脚依然踩在他腿上,想来若是没穿裤子,把脚移开,腿上该有梅花印了。 “醒了。” “外头有人。” “嗯。” 门外的声音已经飘进了屋里来。 是这个村子里的其他人,甚至还有别的村的人,听说了有外面的人来,都十分惊讶,要来看个稀奇,长长见识。 老者一家刚刚醒,则推说客人还在睡,把他们拦在了外面。 道人与猫对视,起身推门而出。 “哎呀道长醒了!” “各位,有礼了。” “道长真是从外面来的?” “正是。” “外面现在怎么样了?” “……” 不出所料,又是一番问答。 道人耐着性子,一一为他们解答。 一边解答,一边还有新人来。 同一个问题往往要答很多次。 早晨有人请饭,中午也有人请饭,村子里的人都十分热情,各个争先恐后,把道人请到家去,杀鸡宰鹅,好酒好饭的招待。 过了两三天后,就是很远地方的人也听说了这名从外界来的道人,特意前来拜访。 甚至有以前从外边来的人。 在老者的记忆中,上一次有外人进来是他年轻的时候,到了现在,当初进来的年轻人还没有死绝,此刻见了道人,问得更是详细。有时聊起外界有而此地没有的东西,聊起外界的变化沧桑,也是感慨不已,但也没人愿意出去。 如此连过几天。 几乎每天都有人请道人去做客,一点不吝啬饭食,不是鱼就是肉,挨家挨户的招待,可谓民风淳朴。 不知第四天还是第五天后,道人一觉睡醒,主人家便告诉他,又有人来请。 道人出门一看,是个中年人。 “仙师……” 中年人小声惊呼一句,左顾右盼,随即神情自然,与他行礼道:“听闻道长从外边来,不知寇某是否有幸,能请道长到寒舍一叙?” 宋游露出笑意。 随即回身,谢过留他借宿的主人家,便叫上三花娘娘,跟随这位中年人而去。 渐渐出了村子。 “仙师!” 窦大师这才行礼。 “大师不必多礼,在下受之有愧。”道人边走边说。 “那日走得匆忙,竟忘了告知仙师窦某的住处,实在不该,在此向仙师赔罪了。”窦大师又行礼道。 “大师哪里的话。”道人笑着说道,“在下自来这里之后,感慨于此地民风淳朴,无论何地村民,尽皆热情不已,已被招待了好几天,这样的经历可是在外面很少有的。何况此方天地灵韵无穷,玄妙不已,在下来此之后,也是感悟良多,收获不少,该多谢大师才对。” “不知先生来此多久了?” “大概几日。” “窦某糊涂啊……” “千万别这么说。”道人说着,不愿与他多客套,便移开话题,“不知大师隐居何处?” “此地之人皆与我窦家先祖有缘,同时窦某只偶尔进来看望妻子,多数时候都在外头,多有不便,于是化名寇玄,独居在前方山脚。差不多是苍山上天合观下边一些,与周边村落都离得很远。”窦大师说道,“今日出门采买,碰到有人在说,这才知晓仙师来了,特来相请。” “大师其实不必如此。”宋游对他说,“在下此次进来,找大师并无事情,只是这段时日以来,常在家中观赏此图,感悟其中灵韵玄妙,多有收获,好奇画中又是什么模样,这才贸然进来,却不料打扰到了窦大师。” “不敢不敢。” 窦大师连忙摆手,走在前边带路,一边走一边与他讲话。 “仙师可有去了湖边?” “没有去过。” “没去就好。” “怎么?” “怕仙师不小心走了出去。” “听说曾有人走出去?” “正是。” 窦大师对他解释道:“画中画的便是外界,虽自成一方天地,与外界隔绝,却也与外界有所关联。虽有一层看不见的墙阻隔,但也常常有人不小心走出去。” “既有阻隔,又为何偶尔会有人走出去呢?” “仙师有所不知。”窦大师说道,“当年先祖画的是黄昏时候的故乡,画中世界虽定格在黄昏,外界时间却一直在变动。常人走到边缘,画中世界永远是黄昏,外头却可能是一天中任何时候,自然走不出去。可如果常人走到边缘时,外界恰好就是先祖画成的那一瞬,便能走得出去了。” “竟是如此奇妙。” “此乃隐秘,还请仙师……” “在下知晓。”道人点头,又接着问,“可是走出去的话,又会去到哪里呢?” “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窦大师说道,“也许是消失了,不见了,也许是走到了外界去。不过总共走出去的人也没有几个,外界山海茫茫,一个人无论放在哪,都像是水入大海一般,也从没有听说过他们的消息。” “这样啊。” 道人越发觉得奇妙了。 跟随在窦大师身后,一边走一边闲谈,从几个村子外边经过,换了几条小路,便到了苍山脚下。 窦大师指着远处可见的几间小房子,对道人说道:“便是那里了。” 有一条小路穿林而过。 屋前养着鸡鸭,还有一条狗,只有窦大师和他的妻子生活其中,最远的村庄和人家离此也有二里地。 “仙师,请。” 窦大师恭恭敬敬请他进门。 屋中挂着有三幅画。 一幅披甲的将军、带着两名弓手,一幅猛虎下山图,一幅夜叉图。 道人一眼便看向了这三幅画。 “让仙师见笑,此地偏僻,虽然画中民风淳朴,不过此前家中毕竟只有贱内独居,于是画了几幅画。”窦大师连忙解释,瞄了一眼宋游,惊叹于他一眼仿佛就看出了画中奥秘,于是又解释,“在下虽没有当初那位先祖画人成活、画山成真的本领,不过所画之物也有几分灵气,加上参悟此画与二虎争山图已久,也有几分心得,画中世界自有玄妙,在这里边,在下所画之物本不能成活,便也能成活了。” “大师画得好。” 道人只如此夸了一句,却立足于此,盯着几幅画看了许久。 窦大师则连忙去与妻子杀鸡,做了一桌好饭,到了饭桌上,又嫌没有美酒,于是提笔在墙上画了一个倾倒的水壶,将杯子放到墙边,便居然真的从中倒出了上好的葡萄美酒,端来与宋游,喝在嘴里,尤其醇美。 两人一边吃饭饮酒,一边闲聊。 聊这方世界,聊那位先祖,聊绝世的画
相关推荐:
烈驹[重生]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快穿]那些女配们
云翻雨覆
蔡姬传
痞子修仙传
总统(H)
捉鬼大师
天下男修皆炉鼎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