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是又下楼去洗漱,隐隐听见前边有开门声,还有小女童轻轻细细的说话声。 “是你呀?” “敢问这里可是宋仙师的住处?” “对的,宋道士。” “敢问足下是……” “我是三花娘娘。” “竟是三花娘娘!!失敬失敬!” “你进来吧,给你说,道士才睡醒,先去洗漱,三花娘娘给你倒一杯水。” “……” 基本是照搬他对她的叮嘱。 不过三花娘娘知晓要帮客人倒一杯水,也足以让他觉得欣慰了。 洗漱完毕,出去之时,崔南溪已在一楼坐着了,面前放了一杯水,他却不敢碰,坐在板凳上也只敢挨着半边屁股,目光想要盯着前边,又控制不住往左右飞,去瞄坐在他对面的小女童,看起来极为拘束。 身后跟着一名侍卫,也很拘束。 反倒是小女童一脸如常,坐在板凳上晃悠着腿,发现他的不对,还疑惑的看向他,等他避开目光后,她便更来劲了,干脆直勾勾的把他盯着。 “崔公。” 宋游终于走了出来。 “仙人!” 崔南溪立马站了起来,脸上又是激动,又是喜悦。 “崔公莫要如此叫我。” “仙师!” “崔公请坐。”宋游对他笑了笑,招呼他坐下,同时坐在另一边,“上次云顶山一别,不知不觉竟已经一年了,看起来崔公气色不错。” “托仙师的福,一切安好。”崔南溪连忙说,“此前崔某听说太尉府一事时,便觉得传说中那位仙人与仙师有些像,但无法确定,当时便想过来寻访探求一下是否是仙师当面,不过与胥乐来到这里,却发现仙师大门紧锁,崔某大抵便明白了,仙师不愿被打扰,于是没再过来,却没想到在灯会上竟有缘得见仙师真容。” 说着他忍不住又起身行礼:“何其有幸,何其有幸啊!” 身后侍卫也跟着行礼。 “在下前些时日在茶楼中饮茶时,还听有读书人说起崔公写的文章。”宋游笑着说道,“有读书人抄来在街边售卖,在下也买来读了读,崔公这篇文章也许真有流传千古之锦绣。” “不过是借了仙师仙气……” 此时实在是无事可做,宋游便为他煮了茶,两人叙旧闲聊。 崔南溪说他离开石足县回京时云顶山的近况,那云顶山上有真仙的传闻对平州的影响。讲自己正在编纂的大典和一同编纂大典的博学之人,有时也请教宋游一些关于玄门、修行的知识,似乎要在大典中将这些也提一提。 如此的一番谈论,自是畅快的。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花娘娘与点灯术 直到下午,宋游才把他送走。 自家三花娘娘早已在楼上学习起来。 宋游慢步上楼,楼梯还是吱呀响。 小女童坐在平常他才会坐的书桌前,两只脚迅速来回晃悠着,奇妙的是她上身却端端正正,两半截反差极大。 桌上摆着几张写了字的纸,还有一个沙盘,她正拿着柳枝,对着纸上的字,认真临摹。 此时最上面的是一个猫字。 “猫儿……” 一边临摹,一边小声念着。 写完一遍,须得停下来,认真盯一眼纸上的字,再看一眼沙盘上自己写出来的字,来回好几遍,每一遍都要盯许久,仔细对比。然后才用一根竹片将方形木质沙盘上的沙子抚平,重新更认真的写一遍,力求一点不差。 宋游的脚步声停在她身后。 女童耳朵动了动,没有理会。 道人则觉得这幅画面甚是美好,一点不逊色于云顶山的风景,也不逊色于黄昏下的皇宫与时代的潮流,忍不住站在她身后,静静的看着。 写了几遍,换了一张纸。 “狗儿……” “马儿……” 小女童依然和原先一样,写了一遍又一遍,仿佛不觉时间流逝。 道人亦无所察觉。 “鸡……” 道人的心跳都停了下。 小女童似乎察觉到他的不对劲,扭过头来奇怪的看他一眼,这才继续自己的学习大计。 不过没学一会儿,她就察觉到,自己今天明面上的学习额度已经用完了。 于是装作随意,张开两只小手伸个懒腰,同时身体往后仰,头也高高抬起乃至往后仰,用这种角度瞄一眼身后的道士,随即便把柳枝放下了,起身离开板凳,还不忘对他说一句—— “三花娘娘今天就学这一点点。” “……” 宋游露出了一抹笑意。 “呼……” 一阵青烟,小女童变回一只猫,站在地上再度伸着懒腰,目光却瞄向道人:“你什么时候教三花娘娘那个法术?” “三花娘娘刚刚才学习完,应该休息一下。” “三花娘娘不累。” “我想休息一下。” “道士也不累。” “那好吧。” 宋游笑意中又多了一分无奈,只好在旁边床上坐下来,说道:“这个法术不是很难的法术,很多道观里的道士、江湖把戏人都会。” “!” 三花猫立马端正坐下,严肃看他。 “三花娘娘还记得吗?我们昨天晚上逛灯会,有一个江湖把戏人,卖宫灯步摇。” “不记得。” “就是那个,这么长,一头尖尖的,一头用铁绳子吊着一个小灯笼的东西。”宋游比划了一个大概和他手掌差不多长的长度,“是大一点的女的人用来插在自己的头发上的,我带着三花娘娘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三花娘娘还问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戳进头发里。” “想起来了。” 单股为簪,双股为钗,走路会动,就叫步摇。 宫灯步摇,便是一根簪子,连着一个类似宫灯一样的装饰品,做得精致小巧,走起路来晃悠,但其实算不得太珍贵。唯一特别的是,昨晚那位售卖宫灯步摇的江湖把戏人有些小本事,只见他每卖出一个簪子,只喃喃念几句,对着吹一口气,那还没有鹌鹑蛋大的宫灯装饰便亮起了光。 昨夜正是灯会,长京贵人多,好猎奇,这位江湖把戏人会做生意,本是一根普通的铜簪子,硬是卖出了金银的价钱来。 “那位卖宫灯步摇的江湖人,就会这种法术,名曰点灯术。” “点灯术。” “这个法术呢,有道教传承最好了,昨晚那位江湖人若不是道士出身,便是代代诚心供奉火阳真君的人。”宋游对她说道,“要想施行这门法术,便要事先知晓火阳真君的全名法号,诚心通神,报上自己的名字,用一点灵力为引子,就可能会让灯笼亮起来。” “就可能?” “心诚的话,灵力就少用一点,也简单一点,没那么心诚的话,灵力就多用一点,也难一点。” “火阳真君的全名法号?” “鸿元浩德五行至尊火阳神威真君。” “鸿元浩德五行至尊火阳神威真君……”三花猫跟着小声念了一句,抬头盯着他不放,又说道,“可是三花娘娘不是道士。” “三花娘娘虽不是道士,但火阳真君又怎么知道呢?” “三花娘娘不能说谎!” “当然!三花娘娘一向诚实,当然不能说谎!”宋游顿了一下,“不过谁说这就是说谎呢?” “喵?” 三花猫被宋游说得一愣。 只好继续把他盯着。 “三花娘娘不是伏龙观的道士,也不好说自己是伏龙观的道士,不过三花娘娘与我结缘,随我游历天下,今后多半也要随我回伏龙观的吧?” “多半!” “回了伏龙观,那时候我师父肯定也早已经死了,那么大的道观,我是观主,我在旁边给三花娘娘修个小庙……”宋游顿了一下,“当然并不是说要让三花娘娘重新变回猫儿神,只是我们是道士,道士本来就住在庙里,我住大庙,三花娘娘就住小庙,这总没有问题吧?” “对的……” “所以三花娘娘说自己是逸州灵泉县阴阳山伏龙观旁边猫儿庙里的三花娘娘,也是正确的吧?” “正确的……” “所以三花娘娘施法的时候,诚心一点,请鸿元浩德五行至尊火阳神威真君,告诉他自己是逸州灵泉县阴阳山伏龙观旁边猫儿庙的三花娘娘,请火阳真君借一点火光,点亮自己的灯笼。”宋游对她说道,“三花娘娘已经有了一些道行,又主修火法,本就与火阳真君较为亲近,再加上三花娘娘心性单纯聪明可爱,火阳真君一定也喜欢,而且说起来,火阳真君说不定也与我们伏龙观哪位祖师认识,想来多半能成功。” “多半能成功!” “不过在此之前,为了礼貌,我要带三花娘娘先给火阳真君上三炷香,好让他知晓三花娘娘要从他这里借火。” “好的!” “那我们就用我们自己做的草香。” “好的!” 片刻之后。 书桌之上已多了一个斗碗,碗里装了一碗米,三花娘娘拿着几炷香,吐一口气,便点燃了,随即便插在碗里,轻松立住。 屋中两道声音前后响起。 宋游说一句,她就跟着说一句,态度极好,学得极像,像个乖巧学生。 “请真君应允。” “请真君应允!” 一阵风吹进来,却没有寒意。 反而似乎多了几分温暖。 “呼……” 桌上三支草香突然以极快的速度燃烧殆尽,化为一阵青烟,直直往上飘,却还没飘到房顶的一半,便已凭空消失不见。 “唔?” 猫儿扭头看向道人。 “三花娘娘也曾是做过猫儿神的,自然知晓,这样便是火阳真君同意了。”宋游对三花娘娘说,“以后三花娘娘只消按我之前说的做,用一点点灵力作为引子,就可以从火阳真君这里借到烛光了。若是以后次数多了,说不定不用灵力也可以。又或是以后三花娘娘自身道行高了,不用从火阳真君那里借烛光,自己点一点火焰,不用去管它,也可以烧一整晚。” “鸿元浩德五行至尊火阳神威真君,我乃逸州灵泉县阴阳山伏龙观旁边猫儿庙的三花娘娘,请真君借我一点火光点灯笼。” 三花猫奶声奶气,直直盯着旁边挂着的小马儿灯笼。 “……” 无声无息间,灯笼中便多了一点火光。 像是里头烧了一根蜡烛,在白天不仔细看几乎看不清楚。 “恭喜三花娘娘。” “……” 三花猫扭头盯他一眼,却不理他了,而是刷的一下,变成人形,又提着她的灯笼仔细的看了起来,沉醉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是的,猫儿有自己的事做。 宋游自然也有。 此时天已慢慢变凉,尤其是过了秋分,便从凉又多了几分寒意。 该是做香肠腊肉的时候了。 于是宋游与三花娘娘说了一声,便出门而去。 西城有户屠户,卖的猪最好,上好的黑香猪,都是阉割过的,有时还卖牛肉,只是现在已经下午了,不知还好不好买。 宋游过去转了一圈。 多亏长京富庶,下午也买到了不错的肉,只是最近大家都开始准备腊味,肉价比平常略高一些。 回来便开始收拾。 道人从小在道观里,没少做这些事,此时做起来,也算是手法熟练。 只是做着做着,突然觉得不对。 身后不知何时已多了一名小跟班,大白天手上也要提个灯笼,就站在他身后一点,仰着脑袋盯着他的动作,眼睛都不眨。 宋游用盐抹肉,她便看宋游用盐抹肉,宋游回身去拿盐,她也立马迈着小碎步紧随其后,盯着宋游。若是因身高看不见,还要踮起脚尖来,仿佛连拿了多少也要看得清楚,等宋游拿了回来,她又连忙跟着回来,似乎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愿错过。 宋游停下来看她。 她便也眨巴着眼睛看宋游,眼中透出机灵与思索,随即问了句:“就是这样,肉就可以放很久,不会长虫子,对不对?” “……” 宋游沉默了下,没有回答。 莫名有种不好的预感。 第一百九十四章 往北还是往南 长京一天比一天冷了。 好在近几日天气都还不错。 长京城内的房屋没有城外宽敞,尤其是西城店宅务的房子,没有院子晾晒腊肉,只能晾在屋外。不过做腊味的人也不多。 近几日来往于柳树街的人都能看得见,那间挂着“道”字旗和“除鼠去忧”店招的店铺门口晾着腊肉,晾了几日,又新添了腊肠与酱肉。神奇的是经常有一只猫儿趴在门口晒太阳、睡觉,却从不偷肉吃,反而在有别的猫狗前来时,会立马醒来,将之驱走。 来往之人都觉得神奇。 还有一名写杂书的,将之当作长京奇事,记进了书里。 猫儿不在的时候,便是道士。 总之得有人守着。 有时道人猫儿都在,便常常是猫儿在门口酣睡,秋风落叶无数,道人端板凳坐在门口,将一片一片的叶子往它身上放,直到将它埋起来。 猫儿知晓,却也不理会。 一段时间后,宋游便将肉收回了屋中,挂在灶屋梁上,不再每日拿出去晾晒。 长京也渐渐由秋入了冬。 邻居女侠还未回来。 书生鬼也未回来。 长京的冬天比逸州要冷一些,道人早已换了冬衣,随着日渐天寒,也点起了火炉,常常借着火炉煮一壶茶,串几串肉来烤,便省去了一顿饭,捧一本书在二楼窗前一坐便是一下午,又消磨了半天时光。 傍晚则出去走走,看看冬日的长京。 长京和逸州一样,一到冬天,盛世外衣就去了大半,西城的穷苦百姓又像满地无主的猫狗似的,春夏秋看着都还像个样子,一到冬天,便真当是在生与死的交界徘徊,也许哪个晚上,蜷缩在家中乃至街头的人,一觉睡去,第二天就已经冻得梆硬了。 听茶楼的人说,每天都有人被冻死。 “时代之疾啊……” 南方尚且如此,不知北方又有多苦。 宋游正坐在楼上,面前放着一本书。 这本书正是当初在逸都买的《舆地纪胜》,他所翻开的,正是书的第一页,那页简单的大晏地图。 面前火炉燃烧,炉子上一个茶壶,壶中咕噜噜响,热气升腾。 里头煮的是官茶,加了红枣与糖。 炉子旁边躺着一只三花猫。 道人伸手将茶壶提起来,放在炉子最边缘,给一个杯子一个小碗倒满了茶,一个是普通的陶杯,一个则是上好的玲珑青花瓷,茶汤红亮,装在陶杯里还看不出来,装在镂空一般的玲珑青花瓷碗中,则清澈亮红,极具观赏性。 “三花娘娘喝茶了。” “凉一会儿再喝。” “好。”宋游紧了紧身上的纸裘,“还是三花娘娘好啊,修出了变化的本领,想变出什么衣服,就能变出什么样的衣服。” “三花娘娘厉害。” “说来我们到长京也过了三季了,再过了这个冬天,我们就该离开了。” 三花猫顿时抬起头来看他: “又要走了吗?” “还有一段时间。”宋游说道,“不过我们应该提前开始准备。” “还会回来吗?” “自然。” “哦……” “那么就请厉害的三花娘娘说说。”宋游端起杯子饮茶,“我们开了春,离开长京之后,是往北方走呢,还是往南方走?” “三花娘娘不知道。” “往北方走,便是乱世,妖魔为祸,民不聊生。往南边走,要太平一些,但也可以去丰州业山看一看。”宋游对她说,“三花娘娘觉得呢?” “三花娘娘跟着你走。” “这样啊……” 宋游举杯慢慢品茶,陷入了思索。 长京是天下中心,到长京以来,各种收获实在是大,但也不能长久留在这里,终究是要离开的。 哪怕明知长京即将变天,风云将起,也还是不能留在这里。 这等历史大戏,动辄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来演绎,自己不能为了它而守在这里。 不过长京是天下中心,不光是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地理位置也差不多,而大晏之大,自己无论向南还是向北,只要一州一州的走,以一种详略得当的方式去游历见识,还是得绕回来——倒也不是必须得绕回来,绕回来是比较好的路线规划。 相当于将大晏各州由南北方向分成大
相关推荐: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凄子开发日志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痞子修仙传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