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边放一点东西,绝不放多了,这样不急不慢的做着准备既不会给他们一种匆忙感,也免得仓促之下有所遗忘。 宋游想等到老燕仙,等到再走。 不知不觉,便到正月下旬。 长京的百姓就像是当初安清柳江大会上的江湖人一样,纷纷抬头,看向头顶飞过的一群鸟。 “那是什么鸟?” “好像是燕子。” “燕子?这么早哪来的燕子?” 不过他们却要比当初柳江大会上的江湖武人还要意外一些——当时的江湖人身在安清,站在燕仙台上,知晓安清有燕仙,而此时的长京百姓却并不知晓燕仙的存在,只知晓这个时节长京没有燕子。 至于震惊倒不见得。 当初那群江湖人见多了神鬼妖怪,知晓天上的燕子不寻常也不算太吃惊,长京的百姓见得不多,却并不觉得这是妖怪神仙,只觉得是种异象。 可长京却不止是凡人。 城中有天海寺,寺中多的是有道行的僧人,亦有别处高僧在此挂单。城中还有聚仙府,是国师所建,里头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修行玄门中人。城隍庙还有城隍一位、神官数名,城中更有妖鬼不知多少。 在燕子飞过之时,但凡有所感应的,全都抬头看去,有人警惕,有人惊叹,有人畏怯,还有人感慨。 千年道行的老燕仙进京了。 …… 当日晚上,宋游坐在桌子前,三花猫则蹲坐在门口,只给他一个背影,尾巴左右摇晃。 外面黑漆漆一片,不知它在看什么。 忽然,猫儿抬起了头。 夜空安安静静,无星无月。 猫儿却好似看见了什么。 “道士。” 只见猫儿立马扭头,对身后的道人说:“你等的燕子来了!” “回来吧。” 三花猫立马扭身跑了回来,在他身边坐着,仰头继续看外边。 “多谢三花娘娘。” 宋游低头对她说了句。 再抬起头来时,门口已多了几道身影。 为首的是一名老者,身材高瘦,发如银丝,满面皱纹,好似风都吹得倒。在他身后跟着几名年轻男女,也都瘦瘦高高,每个都生得极为好看。 猫儿瞄了眼几名年轻男女。 宋游的目光也从燕仙身后的几名晚辈身上扫过,随即才看向老燕仙,起身迎接: “燕仙,好久不见。” “先生啊……” 老燕仙连忙快步进来,满脸感动,边走边做行礼的姿态,一开口就是说道:“老朽该如何感谢先生才好呢?” “可不敢受燕仙如此大礼。”宋游对他说道,“燕仙莫要多言,快快请坐吧。” “多谢先生!” 老燕仙坐了下来。 几名后辈则站在他背后,悄悄瞄向宋游。 “今日太晚了,就不请燕仙饮茶了,便请喝一杯水吧。”宋游为老燕仙倒了一杯水,随即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没有见到燕安呢?” “先生莫要担心,燕安无事,只是他们分散搜寻,彼此之间通信艰难,有的回来了,有的还没有回来。”老燕仙说道,“老朽能感觉得到,此时燕安还在海外搜寻中,等他回来,老朽定叫他立马来见先生。” “原来如此。” 宋游这才松了口气,继续看向燕仙。 当初安清一别,到现在已过三年,此时再见,也有些唏嘘感慨。 这位老燕仙又苍老了些。 第二百零三章 猫界美食家三花娘娘 大门已然关上,屋中烛火摇晃,映照出老燕仙与年轻道人的面容。 “燕仙海外搜寻良种,可还顺利?” “都是儿郎们在外搜寻……”老燕仙露出惭愧之色,“好在儿郎们大多机灵,虽然海外妖魔野蛮,不讲规矩,但为难燕子的也不多,绝大多数儿郎们倒都没有被伤到,辛苦了三年,也算找到了几样良种,尤其是先生曾讲过的几样。” “辛苦燕仙的后辈了。” “只是今日带的几样良种都留在了宫中,不过还有些在路上,等送达了长京,老朽一定将之带来给先生过目。” “……”宋游笑了笑,继续问道,“陛下和国师怎么说?” “托先生的福,陛下与国师都很客气,只说先在安清试种,慢慢推行。” “敕封之事呢?” “恐怕得等到良种试种之后了。” “也应该的。” 宋游点了点头说道。 没有试种,谁知道你带回来的是真良种还是假良种,没有推广开来,谁又知晓它适不适合大晏的土壤,究竟能否造福百姓。 “那便要恭喜燕仙了。”宋游对他说道,“待得试种推行开之后,燕仙神位即成,今后天下生灵世世代代皆受燕仙的恩惠,功德无量。” “都是先生的指点。” 老燕仙连忙说道,随即又说:“当初先生托老朽寻找的作物,老朽也找到了。” 话音落地,回头看了一眼。 几名晚辈便各自捧着一个小布袋走上前来,规规矩矩放在面前桌上,也将布袋打开,展示给宋游看。 借着油灯,里头全是辣椒。 不同模样的辣椒。 “儿郎们在海外搜寻数年,倒真发现有一个地方,长着许多低矮灌木,结着辛辣的果子,当地的人一直将它们拿来吃,已经吃了很多年了。儿郎们便搜集了几样不同的,带了回来,不知是不是先生要的东西。” 宋游不由站起了身,端近油灯,细细看了看。 布袋中的果实都已晒干,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红有黄,起码大半可以确定是辣椒。 “正是。” 宋游转头看向老燕仙:“多谢燕仙了。” “老朽感谢先生还来不及呢!” “所有的都在这里了吗?” “带回来的都在这里了。” “这样啊……” 宋游想了想,伸手从每个袋子里拿了几颗,便对燕仙说道:“在下每样只取几颗就够了,多了反倒不好带。” “那剩下的……” “燕仙若有闲心,可将之种下,再分给各处百姓为种。此物结出果子便可用于烹饪,也可以晒干之后再行烹饪,类同茱萸生姜与花椒。”宋游对面前的燕仙说道,“尤其是在内地蔬菜匮乏之地,在下一路走来,见到不少山区贫苦百姓,想尽办法将饭食哄进肚子里,若有此物,这些百姓在没有肉菜的时候也许会过得轻松一些。” “便依先生所言。” “那便多谢燕仙了。”宋游笑着道,“也许用不了多久,在下已经不需要再自己带此物、也能在大晏各地买得到了。” “老朽一定尽心竭力!” “此物颇有辣味,便称为辣椒,如何?” “辣椒……” 燕仙想了想,说道:“燕子吃不出辣味,化形之后,也不爱吃辣,不过老朽倒也听得出来,是个贴切的名字。” “便叫辣椒。” “正好,今日老朽面见陛下与国师,说起这几样良种的名字,国师要老朽替它取名,然而老朽一时却想不出好的名字,便说来请教先生。”老燕仙说着露出忐忑之色,看向宋游,“不知先生是否有意,再取几个名字?” 宋游与老燕仙的目光对视。 燕仙目光浑浊,闪烁不定。 宋游心中又何尝没有计较。 “既是燕仙与燕仙子孙辛苦带回来的,在下怎么敢为之命名?”宋游笑了笑说,“便由燕仙自己命名吧,或是以燕子之名来命名也好。” “以燕子之名?” “燕仙随意。” “便依先生!” 老燕仙立马说道。 身后的几只燕子没有他那么深的城府,已经高兴得乐了出来。 信仰实在太迷太玄,这个世上从来就不是做了好事就一定会被人记住、被人感恩戴德的。世人又健忘。虽然他们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从数万里之遥的海外找回了良种以济天下苍生,但谁也无法保证几十上百年后还有多少人记得它们是被一群燕子衔来的。 可若以燕子为名,便不一样了。 “时间太晚了,在下今日得早睡,明日便要离京。”宋游看着这位越发年迈苍老的燕仙,“燕仙奔波辛劳,没事的话也请早些回去休息吧。” “先生明日就要离京?” “是啊。” “老朽还说过几日将良种拿来与先生过目。” “燕仙取回的既是真良种,在下今后自能在别处见到,何必急于一时。”宋游说道,“在下为等燕仙,已在长京耽搁太久了,不好再久留。” “也好……” 燕仙想了想,这才点头。 只是目光有些闪烁,起身也有些犹疑,似是有话要讲。 宋游一见便知道了。 “燕仙莫要担心,在下已先后与陛下、国师都说清楚了,不会少了燕仙的功德,也不会有谁来抢了燕仙的功德。”宋游说道,“燕仙拿到敕封之后该羽化便羽化、该升仙便升仙,若有不对,再来寻我便是。” “多谢先生!” 老燕仙立马施礼,随即抬起头来,又郑重问道:“先生大恩,老朽又该如何报答呢?” “有益于天下苍生之事,哪里谈得上报答?何况燕仙此时年迈,又能帮得上我什么呢?”宋游微微一笑,“若燕仙心中真当过意不去,便等他日燕仙成就神位,又因天下香火受益,有了了不得神通之时,再说也不迟。” 老燕仙闻言,却是一愣。 眼光又闪烁了几下,这才再次施礼,说道:“伏龙观于老朽的大恩已有两次,今后先生若有任何差遣,老朽定万死不辞!” “不至于不至于。” “那便不打搅先生了。” “燕仙慢走。” 宋游站起身来送客。 老燕仙则叫自己的子孙后代取回了几袋辣椒,便离开了此处。 大门一关,油灯昏暗的光迅速收窄。 老燕仙眼中有些思绪。 当初在安清之时,他也与这位宋先生说到过报答一事,只是当时这位宋先生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倒不是说他不愿报答恩情,而是这样的话从宋先生这样的人口中说出来,自然是不寻常的。 几只燕子在夜空中远去。 …… 猫儿终于从门口收回了目光。 接着又跳上桌子,低头凑近桌上的干辣椒,嗅了嗅,便又眯着眼睛皱着鼻头缩回来了。 宋游也捏起一颗辣椒,一边若有所思,一边随手将之掰开,放在鼻子前深深闻了一口,又把里面的籽取出来。 三花猫蹲在旁边看着他。 “……” 宋游忽然转头看了眼房间角落。 那里放了一个陶罐。 “……” 宋游又瞄向了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亦盯着他。 片刻之后—— 西城的某片空地。 小女童提着一个小马灯笼,站在边上一动不动、为道人照亮。 灯笼的形状不规则,映照出的光也不均匀,小女童却觉得好看极了。 面前蹲着一名道人,正在挖土。 挖出来的土便全部放入身旁的陶罐里,陶罐底部不知怎么回事,多了一些小孔,十分规整圆滑,像是本身就有的一样。 “好了。” 道人抱着陶罐,走回屋中。 挑了一粒饱满的辣椒籽,埋进土里,浇透了水,放在大门口,道人这才将其余辣椒籽全部收好,带着三花娘娘上楼睡觉。 寒夜漫漫,北风呼啸,辣椒籽却迅速发芽,钻破了土层,没有阳光照样生长。 到半夜时,已长大成株,开出了花,被夜风吹得倏倏抖动。等到次日清早,天亮之时,这株辣椒已经结出了果,是一颗颗黄色的小辣椒,黄得十分鲜艳均匀,沾了露水,漂亮极了。 “吱呀……” 道人推开房门,抱起这盆辣椒。 几乎同时,隔壁房门也开了。 吴女侠走出门口,转身盯着他。 宋游便也停下了脚步,转而看向这位女侠。 “好巧。” “今天要走了?” “收拾一下就走了。”宋游对这位女侠说着,正好将手中这盆辣椒递了出去,“昨日偶然得来的,颇有意思,想着赠予女侠,留作纪念,没想到女侠刚好出来,便省得我再搬出来一次了。” “这是什么?还挺好看。” “辣椒。” “辣椒?是什么?” “一种菜,也可作调料。”宋游说道,“黄色的是它的果子,可以就这么吃,也可以晒干了吃,口味辛辣,习惯之后,别有一番风味,不能习惯的话仅是用作观赏也是不错的。” “辣椒……” “愿女侠好好照料。” “多谢!” 吴女侠已经抱着陶罐,不好拱手,但也对他郑重道谢。 宋游笑了笑,便回了房。 房间早已被收拾得干净整洁,除了墙脚摆放着一堆新年时别人送来的礼品,几乎和去年春天没有区别。 一匹枣红马站在屋内,背上已放好了被袋,宋游又去了一趟灶屋,将房梁上的腊味、酱肉和风干肉取下来,能带走的就包起来放被袋里,带不走的便请隔壁邻居帮个小忙,免得浪费。 三花娘娘也在清点她的东西。 宋游有被袋,她也有特制的褡裢,可以与被袋连起来。褡裢有两层,一层可以装她,一层可以装她的小玩意儿。 “我收拾好了。” 宋游把最后一样东西放进被袋里。 小女童也连忙从外头跑进来,手上拿着几样东西,放进了自己的褡裢里。 “三花娘娘也收拾好了。” “三花娘娘刚刚放的什么?” “……” “三花娘娘刚刚放的什么?” “我们走吧。” “好。”宋游点点头,继续问道,“三花娘娘刚刚放的什么?” 小女童皱起眉头盯了他一眼,又挠了挠头,终究是觉得不答不好,这才说道: “放的腊肉……” “什么腊肉?” “……” 小女童不说话了,只扭过头,一双灵动的眼睛与他对视,片刻后,才说了句: “你不吃的。” “……” 宋游沉默了很久。 第二百零四章 离京 天空阴沉沉的,风在空中肆虐,一时辨别不出是早晨还是黄昏。 “今天天气不怎么样啊。” 吴女侠站在门口,对他说道。 “这样的天气正好。” 宋游则已经将枣红马带出了房门,等到三花娘娘再跨出来,他便关上了门,把锁锁上,并把钥匙递给吴女侠: “多谢女侠。” “谢什么?” “收容之恩。” “又不是没给钱。” 吴女侠接过钥匙,揣进怀里,叹了一口气,说道:“正好我也该出门了,也要出城,走吧,一路。” “好。” 两人一马一猫,往城外走去。 此时正是清早,两旁商铺陆续开门,来城内摆摊的小贩也进城了。宋游走过柳树街,不时便有店主小贩见他带着马和行囊,手中还杵着竹杖,好奇之下出言与他打着招呼,询问他要去哪里。 宋游耐着性子一一回答。 一时有些恍惚,原来自己在长京这一年,也已经有这么多人认识自己了。 走过柳树街,穿城而过。 一路还是有人将目光投向他。 有些是觉得这名道人带着猫儿、还有一匹不用缰绳的马,颇有些奇异。有人则是在别的地方听过带着三花猫、枣红马的道人的传说,只是一时不确定这名道人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那名道人,或是一时想不起来究竟在哪听说过。 慢慢的已经走出了城。 长京繁华,城外仍旧人流如织,来回都有许多车马,常常见到商队排成一条长龙。 “你有没有算过下次回来是什么时候?”吴女侠出言问道。 “算不准。”宋游摇了摇头,这得看北方的妖魔鬼怪们是否热情了,“也许几年,也许十年,总之定会回来。” “啧……” 吴女侠砸吧了一下嘴。 宋游对她笑道:“等下次见面之时,你我就是老友了。” “是,老友。” 吴女侠也咧开了嘴角。 上一次见,是明德二年的春天。 现在是明德五年的春天。 已经过去了三年。 去年在长京相会之时,算是故友,算是旧识,若是几年之后再见,自然便算是老友了。 只是也得再见才行。 这种一分开就不知道下次是否还能再见的离别在这个年代本是常态,宋游与吴女侠都不晓得自己习惯了没有,反正世事也不管你习不习惯,该是怎样对你,还是怎样对你。 只得尽人事,听天命。 “在下明德元年夏末秋
相关推荐: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差生(H)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取向狙击
吃檸 (1v1)
蔡姬传
凄子开发日志
烈驹[重生]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