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214章

第214章

人在门中受尽礼遇。 可是舒一凡还是没有回来。 道人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按着原先的计划,收拾好行囊,向罗管事道别,便带着小女童离去了。 一路穿过门派,院中的少年孩童们分成几批练武练剑,看见跟在道人和枣红马身边往外走的小女童,这才知晓,这位并不是门中的师姐,只是跟随一名道人来门中做客的。然而看着那道人,那枣红马,却怎么看怎么觉得熟悉,像是才在故事中听说过的神仙。 小女童则依旧转头与他们对视。 只是不出意外的话,这里的人,应当这辈子也很难再相见了。 “三花娘娘要对他们道个别吗?” “道个别吗~” “就学着舒某的样子,抱拳说一声告辞,就可以了。” “告辞……” 小女童抬手抱拳,声音清细。 宋游便露出了笑意,脚步却不停。 出了山门,道人却并没有立马下山,而是站在山门口,仰头往山上看去。 这座雾山既大又高,如此看去,只能看到浓重的隐约透出天光的云雾,不知上边还有多高,只听罗管事说,从山下到这里要半天,从这里到山顶上也得要半天时间,即使练武之人,也要一两个时辰。 道人稍作思量,便又迈开了脚步。 两个时辰后。 山中如绸缎一样流转的浓雾皆已落在身下,化作滚滚云海,细看甚至能看得见波涛起伏,被风吹得翻涌不止。山上只有简单的一条小土路和不知哪朝哪代的人修建的一个木头茅草亭子,没有台阶与护栏,一片原始。 道人便与小女童一同站在亭子中,低头看着下方云海。 山上风大,无论道人还是小女童的衣袍头发,都被山顶的风吹得抖动。 道人柔和的对小女童说:“很多年后,这里多半是个景区。” “景区?” “景区。” “听不懂~” 宋游微微一笑,不说什么,只转头看她,对她问道:“三花娘娘这两天在山上玩得可好?” “可好玩了。”小女童一脸严肃,“他们好傻,以为三花娘娘是他们的姐姐,三花娘娘给他们果子吃,他们就好开心。” “这叫单纯。” “单纯~” “是的。”宋游继续笑着看她,“三花娘娘也很单纯。” “你才单纯!” 小女童却转头严肃的看他。 “……” 宋游摇了摇头,笑意越浓。 风太大,把声音也吹得变形。 只听得小女童对他说:“就是不知道怎么的,三花娘娘有天按着道士说的,辛辛苦苦捉了好多耗子虫子,拿给他们玩,他们却全都跑掉了。” “怎么的呢?” “不知道~” “不知道就算了。” “道士也不知道吗?” “……” 宋游正想怎么诚实的回答,余光一瞥前边,忽然便抬头,将目光投了过去,随即一只手搭在小女童头顶,将她转向自己的头也转了过去。 “三花娘娘请看。” “唔……” 本身小女童直到被他把头扭着朝向了前方,仍在倔强的斜着眼睛看他,听见声音,便也看向了前边。 只见前方滚滚云海,有云被风吹起,又倾泻而下,如瀑布一般,一只燕子在白云之上蓝天之下放肆飞着,而在这白云之中,两人正前方,却有一圈彩色的圣洁的光晕,如梦似幻。 光圈中隐隐有人影。 “哇~” 小女童不禁惊讶了一下。 “刷……” 燕子也飞了回来,落在亭子前的灌木枝丫上,引得枝丫一阵颤动,而他转头看了一眼道人,又扭回头看向前方。 “圆的彩虹!” “是佛光。” “佛光?” “佛光。” “庙子里那个佛吗?” “是的。” “是他们画的圈圈变的彩虹吗?” “不是,只是和他们同样生于天地。” “圈圈里面好像有人!” “是啊。” “是佛吗?” “是三花娘娘自己啊……” 宋游笑着摸摸小女童的脑袋,也抬头与那光晕中的人影对视。 片刻的功夫,佛光便不见了。 小女童扭头到处寻找。 道人则微微笑,并不在意,吹着山风懒洋洋的伸个懒腰,晒着这太阳,只觉浑身舒爽,便对小女童与燕子说道: “走吧。” “下山了吗?” “下山了,去偶遇舒大侠。” “偶遇舒大侠!” “希望能遇到。” “舒某好像变得很厉害了!” “舒某一直很厉害啊……” 一大一小两道人影,一只在天上飞舞的燕子,到半山腰又多一匹枣红马,一路下山,往北而去。 四百里路,虽有水路,却是逆流。 舒一凡的马可日行千里,他多半不会坐船,于是道人也走陆路而去。 四天时间,到达及砚县。 路上没有遇上剑客。 刚到及砚境内,便可见路边田地中的惨状了。 按着当地的气候时节,许多农作物本已临近丰收之时,却被虫子吃得七七八八,不是只剩一根光秃秃的杆子,便全是虫咬印,甚至正有虫子趴伏在庄稼上啃咬着,不时能看见农人辛苦的与蝗虫做着斗争,可即使卖力,也多只是不甘心罢了。 哪里有人能对抗这等天灾呢? 第三百一十九章 燕子显神通 哀声遍道,愁容满地。 道人一路走过田野,走进城中,询问城中官员详情,官员们倒有些办法,也在组织应对,只是面对小灾还行,如此大灾,便也显得无力。 这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像洪水,像旱灾,像地龙翻身,官员富户还有叹气的本钱,可最底层的老百姓面对天灾人祸向来是最无力的,便只能痛哭哀嚎和默默忍受了,直到发不出声音来。 可以想见蝗灾过后,若无官府赈灾,必是饿殍满地,怨声四起。 及砚县城以北,蝗灾最为严重,道人从南边进城,穿过县城,便继续往北,朝蝗灾最严重的地方去。 马铃声叮当响。 时间到了下午。 三花娘娘缩在马背上的褡裢中,随着马儿步伐而摇晃,探出一颗脑袋,看向前边。 忽然一只蝗虫飞来。 “刷!” 三花猫闪电般的伸出爪子,精准抓住了这只蝗虫,拿到眼前看了看,抬头想找燕子,没有找到,便松开爪子将之丢掉了。 “啪……” 又是一只蝗虫落到道人肩膀上。 燕子忽然从身后飞来,轻巧的在空中划过一道曲线,飞近道人,从道人肩膀处掠过,蝗虫便不见了。 三花猫则扭过头,顺着燕子飞去的方向看去。 那双如琥珀一般的眼睛中,倒映着布满风沙的浑浊天空,空中密密麻麻的蝗虫,近处还能看得清,远了就看不见了,只知天也暗了几分。 忽然道人停住了脚步。 枣红马响应迅速,立马也停住。 马铃声顿时一滞。 只见前方田地之间,正有一道身影,身材佝偻,拿着破布,满天满地的打虫。 昏暗的天地间,他仿佛不知疲倦。 又好似在与整片天地做着斗争。 道人不由站在路旁,转头看他。 片刻之后,左右看了看,找到一条过去的小路,便迈步走了过去。 枣红马依旧跟在后头。 地里好多蝗虫,密密麻麻,空中亦有不知多少蝗虫在飞舞,翅膀煽动的声音连成一片。 “嗡嗡嗡……” 老者拿着布片,不断拍打。 走得近了才发现,哪里是不知疲倦,分明已经累得满身大汗,气喘吁吁,早已没有力气再开口说话,只得重复拍打的动作。 布片打在虫子上,便也真能扫倒一片。 一巴掌也能捉住,一脚也能踩死。 只是这满天的虫子,又哪里是他一人和一块布片能打得干净的。 嗡嗡声和拍打声实在吵闹,直到马铃声到了近前,老者这才发现,稍微停下自己的动作,转头叉腰歇息,气喘吁吁的看过去。 只见来人是个年轻先生,一身旧道袍,跟了一匹枣红马,这一人一马不在那边的大路上走,却跑到了这里来。 细细一看,马儿背上驮着行囊,行囊中还装了一只三花猫,满天蝗虫中,道人站在田埂上看他,行囊中的三花猫也探出头来,将他盯着。 与此同时,天上飞来一只鸟,也一下子落在了马儿背上,似乎是只燕子,同样盯着他。 蝗虫多如风沙,这队人也奇异无比。 见到这一幕,老者不禁愣了下。 便见那年轻道人对他出声问道:“老丈,这满天的蝗虫,你要打到什么时候才打得完呢?” 老者愣了愣,随即才摇头道: “那又有什么办法……” “听说官府在北边捕虫,可有成效?” “多少有些吧……” 老者说着,却忍不住叹气。 宋游听了便大致明白了,又出言问:“请问老丈,这蝗虫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有段时间了,之前在北边,北边的庄稼吃完了,便飞到咱们这来了。” “听说是妖魔作乱?” “这么多虫子,不是妖魔便是蝗神,不然还能是什么?” “往年也有吗?” “这虫子年年都有,年年都来,哪年能逃过它的折腾?我们这些种地的,辛辛苦苦一年,还不是只有捡它们剩下的。”老者叹气道,“只是虽然往年也有,但它们吃完,多少能剩一些,哪里像今年一样这么多?今年这可是成了灾了,多半啊,是见了鬼了……” “原来如此。” 老者只觉腰痛得厉害,趁着多歇息一下,便用手撑腰与他搭话:“先生这是从哪里来啊?” “在下逸州人,云游天下。” “要到哪里去呢?” “本是往长京去的,听说这边闹了妖魔,便过来看看。” 老者闻言,顿时朝他问: “先生是来除妖的?” “有这想法。”宋游如实回答,“只是在下本领有限,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老者闻言又叹了口气。 “唉,前段时间也有个使剑的除妖先生,也说来除妖,那人凶哦,拿剑一甩,便能舞出大风,被风一吹,满天的虫子便成片的往下落,只是这天上的虫子实在太多了,他忙活了一天,这鬼虫子好像少了些,又好像没少,也没什么用。” “哦?那位除妖先生如今在哪呢?” “说是走了……” “这样啊。” 宋游又站在田埂上,与他交谈几番,问他田中种的什么,种了多少地,有多少收了,又有多少葬送了,只听到了农人满满的辛苦与无奈。 历朝历代,农人总是最苦的。 偏偏还有很多人离了农田太久,不仅不识农家苦,还谓田中谷自生。 真是可笑。 “……” 宋游摇了摇头,最后对老者说:“多谢老丈解答,也助老丈一臂之力。” 说完挥一挥手,也挥出狂风。 地上的蝗虫皆被吹起,天上的蝗虫也被狂风裹挟,等再度落地,便全都不动弹了。 宋游拱手与他道别,又回了大路。 满天的蝗虫乱飞。 这些蝗虫已成了黑黄色,这是群居后才会有的变化,与此同时,它们也会变得更为兴奋,行动统一,飞起来一片一片的,最密集时,几乎是蛮横的撞在道人和枣红马的身上,撞得啪啪的响。 三花猫起初还露出头,不断吐火去烧,以保护自家道士和马儿,可是蝗虫实在太多,等她累得不轻也没多少作用,又发现这些蝗虫虽多但其实对道士和马儿都没什么威胁,只是烦人,便放弃了,把头缩进褡裢,眼不见心不烦。 “唉……” 看着满天的蝗虫,即使是道人,也不禁皱起眉,颇有几分无奈。 光州和上边的越州言州都是蝗虫高发之地,听说原先这边供奉着有一位蝗神,不过那位只是当地邪神,并非正神。听说他一直不安分,每年都要闹些动静出来祸害庄稼,即使满足自己口腹之欲,也以此为要挟,牟取香火,那时候当地的人见到蝗虫都不敢捕杀,只敢默默忍受。 慢慢的蝗神坐大,胃口越来越大,每次的蝗灾也越发的夸张。 后来上任的州官很有气魄,秉持着皇恩浩荡,在大晏境内,即使是神仙妖鬼也不得违背官府随意作乱,便直接把这蝗神拉出来斩了。 随后安分了许多年。 这次想来应是自然天灾。 然而蝗虫实在太多…… 宋游皱起眉头。 就在这时,马儿背上站着的燕子悄悄瞄向他,目光闪烁不停,终是鼓起了勇气,对道人说: “先生……” “嗯?” “我或许……可能……能对付这虫灾……” “你有良策?” “不敢说良策,只是,只是燕子本身就要吃蝗虫,我们安清燕子,又独有以一化万的本领……” 宋游一听,这才想起。 安清燕子确实有此本领。 当初在越州之时,这只燕子与猫儿互比法术,就展示过变化的本领。 只是这只小燕子道行虽不算浅,跟在自己身边以来,进步也很大,可即使他能化作几百只几千只,又如何能将这么多的蝗虫全部捕杀呢? 宋游一时想不明白,但也不否定,只对他说:“不要紧张,慢慢说来,这里蝗虫已然成灾,又遍布方圆起码百里,即使是我也难以对付,若你真有办法治灾,便是救了一方黎民百姓,若是救不了也无妨,能除一些是一些,多多少少,都是好事。” “我道行低微,自然除不了这么多虫,不过老祖宗于此一道却登峰造极,能身化千千万万,用燕子衔粮,一次就可以衔光整个官仓。”燕子停顿了下后声音平稳了许多,“老祖宗升天之后,留下了肉身,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羽毛,分给我们。多亏老祖宗的喜爱,我和其他几位在海外搜寻良种功劳最大的长辈分得最多,分了三根翅尖上的羽毛,每一根都可以使出老祖宗全盛时期的本领……” “原来如此。” 宋游恍然大悟,不住点头。 安清燕仙千年道行,无论是燕子之身,还是这本领,都刚好治虫,若有他的本事,想来治虫问题不大。 燕子则继续瞄向他,得到了肯定,底气也更足了几分,说道:“三根尽用,定能除掉这些虫子……” “那便得替当地百姓多谢你了。” “不敢不敢……” 燕子说话声音虽小,其实心里是喜悦的。 随即依旧站在马背上,往身后一扭头,像是寻常挠痒或梳理毛发的动作,便从羽翼里取出三根羽毛。 看起来像是从自己身上拔的。 也不见燕子有什么动作,只衔着三根羽毛振翅一飞,冲上天空。 “蓬……” 天上陡然炸开一团烟雾。 烟雾像是黑色,浓得如墨,可仔细一看,却透着淡淡的蓝色和金属光泽,如同燕子背后的黑羽。 随即只听唧唧啾啾一阵叫声。 像是无数只鸟在里头齐鸣。 “哗……” 无数燕子拍打着翅膀,从烟雾中飞出,往远处散去,光是煽动翅膀的风声,便轻松盖过了满天蝗虫的嗡嗡声。 近看这群燕子,像是一团乌云一般,直到飞得远了,散得开了,这团乌云才慢慢的淡化,变成无数在天空中朝远处飞去的小点儿,大多都飞到了看不见的地方去,也有少许就近放低高度,在空中灵活折返,捕杀蝗虫,或是落在地里。 满天都是鸟叫声和翅膀拍打的声音。 这番场景持续了很久,也不知放出了多少燕子,终于停歇下来。 宋游抬头看着—— 像是穿过时光,看到了当初安清燕仙在大灾之年使出本领,自外地官仓衔来救灾粮的画面,想来当时的灾民看见了,也如此时的他一般震撼。 猫儿也高高仰着头,看得呆住了。 “好厉害呀……” 轻轻细细的嘀咕声传来。 第三百二十章 平定蝗灾 旧的蝗虫被道人一阵风吹死了,却又不断有新的来,田间的老者已累得喘不过气,只好暂时歇息,打算等到晚些时候,天黑下来了,再按着官府说的在田里点一堆火,以火治虫。 这鬼虫子可真是磨人。 怕不是那蝗神老爷再生了? 老者扶着腰从田里出来,仰头看了一眼满天的虫子,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突然听见远方一阵动静。 抬头望去,只觉昏暗的天

相关推荐: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屌丝的四次艳遇   致重峦(高干)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