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240章

第240章

可能找到更好的老师,自己必须抓住这段她没办法学习的空隙,先领先她一段距离,才不会被学生轻易追上。 宋游闲来无事,则把《蔡医经》拿出来翻看了下。 实在是这段时间的长京太冷了,天气也不好,大雪纷飞,宋游除了每日买菜,也不太想出门,只好就在家里关着门点着火炉,煮茶看书。 宋游不懂什么医方药理,不过这半部医经上也没有写多少药方,就算是写,也多是用于举例,更多的是医药和疾病的本质道理——蔡神医几乎将自己的毕生感悟全部浓缩到了这本书上,写得详细无比,又引人深思,若传出去,给别的医师看了,说不定真能达到他说的效果。 别的医者学习的时候,则应该要搭配蔡神医著作的其它几部书同看才行。 鹤仙楼的狐妖又来了一趟。 自从晚江姑娘死后,狐妖的尾巴似乎彻底抛弃了原先的人设,脱掉了枷锁,变得顽皮、贪玩、好动且神经质,有着明显的狐狸性格。 狐妖的本体则改变更少,不过也明显随意了许多,有些像是寻常妖怪了。 或许是她在过去十年中扮得更深刻,受人间文化礼节影响更深,也或许是她已经借助尾巴变了回去,于是保留下另一面,觉得这样有趣。 倒还有另一个熟人来找—— 曾经同游过云顶山的崔南溪。 宋游也与他聊了一上午。 没过几天,就是宋游和三花娘娘在长京过的第二个新年了。 此时已是明德八年。 不知明德还有几年。 开春之后,长京连着出了快半个月的大太阳,长京的冬季本就不会一直积雪,如今气温更是迅速回升,居然也有了几分暖意。 宋游趁着阳光正好,端了一张小板凳坐在门口街沿上去,一边晒着太阳,长京叫借日,一边拿出针线,将三花娘娘的布球重新缝补一下。 小女童也端了一张更小的板凳,坐在他的旁边,两腿伸直,两只小手捧着一本书,搁在腿上,但是晒着太阳的她明显没有看书的精神,只将小身板背靠着后边的门板,半眯着眼睛,似乎比道人更会享受阳光。 猫是最爱晒太阳的了。 三花娘娘几乎睡着。 只是她仍时不时将眼睛睁开一条缝,瞄一眼身边的道士和他正在加固缝补的布球,然后又瞄一眼手中的书,虽然根本没有看清书上的字,不过这样也算是自己看过书了。 “天气也暖和了,三花娘娘。”宋游边缝边说,“过几天我们就离京吧。” “哦……” “过两天上元灯会,三花娘娘可以提着你的小马儿灯笼,我们出去逛一圈,逛完再走。”宋游继续说,“正好请燕子去把马儿请回来。” “我们还会再回来吗?” “最少还会回来一次。” “好的……” 三花娘娘有气无力的答道,脑袋重重往下一垂,还晃荡了两下,便眯着眼睛睡了过去。 书还仍旧放在腿上,两手各捏一边。 第三百六十一章 你们不会也要去业山吧? 上元节当天。 没有想到,宋游还没有走,倒是陈将军先来与他道别了。 “本想到时候亲自送别先生的,奈何陛下命我回到北方,镇守塞北,只好先来向先生道别与道谢了。”陈将军说着,抱拳郑重行礼,“多谢先生在陛下面前为陈某说话,救了陈某一命。” “将军早已安排妥当,在下只是替将军在中间传了一遍话而已。”宋游说道,“况且陛下也早有决断,与我关系不大。” “却是非先生不可。” 陈将军仍旧保持着抱拳的姿势,神情郑重。 其实后来他又被皇帝召去宫中夜谈,听皇帝说起过那晚的谈话,知晓宋先生虽并未直接出言请陛下放过他,只是如实陈明事实与利弊,可这事实与利弊却只有他来说才可以,换了任何一个人,皇帝既不会轻易相信,也不会心平气和的接受。 如实说来,本就是在维护于他。 何况皇帝最后一问…… 先生分明是保了他的。 若非从宋先生口中听说,伏龙观也不会轻易见到天下因一件简单的事而迎来大劫,恐怕也不会这么干脆的放他回北边。 就算不杀他也得把他留在朝中。 “将军无需多礼。”宋游对他说着,倒了两杯酒,“既然将军先我一步离京,便敬将军一杯践行酒。” 一杯递与他,一杯自己拿着。 三花娘娘早已对酒不感兴趣了。 双手互相一敬,各自饮尽。 “好酒。” 陈将军眯了眯眼睛。 “在下信任将军,只愿将军莫要辜负于我才是。”宋游收回酒杯,郑重对他说道,“太平得来不易,将军乃盖世英雄,当保天下太平。” “……” 陈将军闻言顿时神情一凝,本就刚刚捡了一条命,此是来谢恩的,此时还有什么好说,几乎是毫不犹豫,便举着空杯,对他说道:“先生在陛下那里一诺换来的陈某性命,陈某也给先生一诺……” 稍稍停顿一下: “我辈武人,本就以保国安邦为己任,陈某也定当如此。只要陛下不取陈某性命,定竭尽全力保大晏安宁。若有一日,陈某背弃了誓言,要给大晏百姓带来灾祸了,请先生一剑将我斩杀就是,绝无怨恨。不仅陈某,陈某后人、世世代代也如此。” “将军言重了,在下可不会使剑。”宋游说着顿了下,“对了,陛下立储之事考虑得如何了?” “这……” 陈将军皱起了眉,为难于不知怎么说,最后也只说了句:“陛下还未做下决定。” “这样啊……” 宋游不禁眯起了眼睛。 看来当时他劝老皇帝早做决断的话没有起到作用,老皇帝还是没能做出决定。或是这个决定太难下了,又或是他还有什么别的考虑。 宋游摇了摇头。 不知是福是祸。 陈将军很快便离去了。 听说今日就要离京。 镇北五座军镇,如今他交出了三镇兵权,只统领远治、朔风两镇兵权,换来了正儿八经的武安侯爵位。陛下命他回到北方,深入塞北,从实质上将原先塞北的大部分疆域纳入大晏的统治。此时的大晏,应是有史以来的巅峰了,各种意义上都是如此。 宋游也折身回去,开始收拾行李。 之前刚回京没几天的时候,宋游带着三花娘娘去城隍庙取回了两幅画,在楼上挂了三个月,如今收拾好了行李,便又把他们送回城隍庙,连带着宋游这几年写的厚厚的游记也封存好带过去,请城隍大人帮忙保存,相约下次回京,再过来取,免得自家马儿驮着受罪。 下次回京,不知皇帝宝座落在哪个皇子手中,也不知长京会不会有动荡,后事如何谁也说不准,目前来看,长京城隍之位却是越发稳固。 寄存在他那里,对双方都好。 夜色缓缓降临,街上多了许多由灯火组成的河流,好比那年中秋。 宋游也叫上三花娘娘,提上她的小马灯笼,自己则提上当初平州大山小鬼赠予的灯笼,化作两点灯火,融入这条河流中。 …… 明德八年正月十六,早晨。 长京街上满是露水。 小楼门外的“道”字旗和店招已经取了下来,收拾妥帖放在店中,门口站在一匹枣红马,背上驮着行囊,一只三花猫站在马儿的脚边,对比起来自然显得小小一只,正高高仰头看着这间小楼,也不知在想什么。 道人则站在门口,锁上房门。 上了锁后,仰头退出两步,习惯性的往隔壁楼上看了一眼,恍惚之间,好似觉得那扇窗户应该打开,探出一道身影来,笑嘻嘻看着他们。 只是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下次也许是最后一次回长京,想来也见不到这样的画面。 “走吧。” 道人将钥匙放到被袋中,迈开脚步。 许是前一天晚上灯会太过劳累,长京有上元节第二天不开门做生意的习俗,长京商铺店面几乎都关着门,连上街卖菜的小贩也不多,整条柳树街在清晨显出了难得的清净,只有得得的马蹄声在回荡,也是悠悠闲闲,踏着晨露,一路往前。 所幸还有人来送宋游。 来的人还不少。 比上次离京多,也比上次离开逸都时要多。 宋游一一谢过他们,出城而去。 此时的长京已有几分早春景象,春光明媚,天气暖和,穿薄一点顶着太阳赶路也不热,路边的桃花开了不少。 这条路是曾经第一次进京时走的路,也是宋游两次送枣红马去山上走的路,城外沿途村镇集市,酒旗招招,城外的人不如城内讲究,倒是有几户卖早茶包点的铺子开了门,宋游买了些馒头带在身上做干粮,又买了一根搅搅糖,给自家童儿吃。 慢慢走出了这片城外的村镇集市,后方楼店酒旗都已远去,道人找了一处小山坡,坐在大石头上,晒着太阳歇息,翻看着《舆地纪胜》。 这一路南下,昂州境内恐怕有几百里路都是曾经走过的路。 上回好像也是开春不久。 只是一来一回,方向不同,眼中景色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再走几百里,就到丰州了。 只是资郡还在丰州最南的边角。 这地图画得简单而抽象,据宋游这些年的经验看,这《舆地纪胜》上的地图比例是信不得的,所以究竟是远是近,他也说不清楚。 道人一边翻看,一边思索。 三花娘娘便坐在旁边,手拿两根小竹签,上边沾着红褐色的黏糊糊的糖,她一手拿一根竹签,迅速搅动着玩,使糖在竹签上边来回缠绕,时不时伸出舌头轻轻舔一下,便眯起眼睛,十分享受,对于身边道士的行为与思绪,是完全不在意的。 只是吃着吃着,她忽然扭过头,看向自己和道士来时的路。 下方一条黄土路,车人不少。 三花娘娘吸了吸鼻子,将左手的竹签递到右手,一并拿着,保持着盯着来时路的姿势,只是将手伸向旁边,抓着道士的衣服扯了扯。 “怎么了?” 道人扭头对她问。 “狐狸……” 小女童直盯着前边。 道人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只见黄土路上,大多车马行人都往长京走,却有一辆马车,往自己这边走,赶车的车夫是曾见过的酒楼伙计,青蛙成的精。 马车还未到,帘子就被掀开。 探出的是侍女的身子,瞄向他们。 “吁……” 马车摇摇晃晃,在他们下边的路上停了下来。 侍女先行跳下,掀开帘子,将主人迎下来。 宋游已在路边等待她们了。 “明明说好时间对得上的话,便同出长京,共走一截,道长为何不告而别呢?”晚江姑娘问道,语气十分平和,让人听不出是指责。 “道长好不讲情面。” 宋游差不多知晓她们的性子了。 看似只有侍女有点毛病,其实两人都有点毛病,只是一个毛病大一个毛病小,也或者是一个藏得深一个没有藏,而且极爱分饰两角,因此他也不回应她们的问话,只是问道:“两位如何知晓我们会在今日离京呢?” “道长说会在开春后离京,近日天气暖和了,正适合出游,长京文人士子都纷纷出门踏青,猜想道长差不多也会在这几天离京。”晚江姑娘微微一笑,说道,“昨日上元灯会,为庆贺盛世,是近几年来最热闹的灯会,猜想道长定会在赏完灯会后才离京。” “恰巧我们也这么想。”侍女笑嘻嘻说道,“送完了公主,眼见得要过年了,就想过一个年,过完年了,就想等天晴,天气晴了,见到没有几天就是上元灯会了,又想赏完灯会,还好之后没有事了,不然的话,说不定我们还要多拖几天,就与道长错过了。” “原来如此。” 宋游点了点头说。 三花娘娘则站在他身边,依旧玩着搅搅糖,把前边二人盯着。 “道长南下,我们也南下,道长游历要去丰州,我们去阳州也得从丰州过,不知可否同行一段?”晚江姑娘说,“有琴酒与老友相伴。” “正好我们今后也打算效仿道长,寄情天地湖海,寻访江山风月,便学一学道长是怎么游历的。”侍女说道。 “二位……” 宋游笑着看向她们:“在下要去资郡隐南,寻访业山鬼城,二位不会也要去那里吧?” 第三百六十二章 同行去丰州 “从这条路下阳州,本就要从丰州过。”晚江姑娘神情平静而诚恳,对他说着自己的想法,“听说国师趁着大势,在业山建了鬼城,恐是今后阴间地府与阳间人世的雏形与通道,天宫以外,又添地府,很了不得,不瞒道长,晚江确实想去看看。” “道长对我们真是好生防备啊。”侍女则十分难过的说,“还以为吃了几顿饭,已经算是好友了呢。” “也许那边还有我们的故交呢。”晚江姑娘说。 “不过此去丰州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公主殿下被贬到尧州为庶民,上次她离京走得匆忙,路上又人多,我们没有来得及去送她,正好趁此机会去尧州看望她一眼,也算正式道了别,了却曾经恩情。”侍女见主人正式,也正式了些,“用主人的话来说,有始有终,这般才好,就像曾经把长山上的那幅画送还给三花娘娘与道长一样。” “若是道长不允准妖族窥探人间鬼城,我们绕过便是。”晚江姑娘又说,“听说那边守备森严,国师自有防备,我们也不见得过得去。” “对极了,就算没有道长,我们到了那边,大概率也是去不了业山的,最多在资郡与故交相谈半晌。” “……” 一种较为新颖的说话技巧。 完全不需要别人来捧哏。 宋游默默听着,默默盯着她们,等到她们说完,才开口问了句:“两位说的故交是指……” “不是告知过道长吗?越州有大妖南下,在这般天道下,寻找别的出路。”侍女说道。 “不得无礼。”晚江姑娘偏头看了侍女一眼,这才对宋游低头行礼,声音温和,“其实我们也不能肯定,不过既然鼍龙一族南下,如今大晏国师借助天下大势与天道演变在丰州建鬼城,日后由此演化阴间,若我们是鼍龙族的大妖,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因此猜想,想去看看,兴许有多年前曾见过面的鼍族故交在那边。” “反正也不知道去哪。” “原来如此。” 宋游点了点头,心中思索。 “道长觉得呢?” “可否同行?” “若不方便,也就罢了,我们便沿玉曲河与隐江南下,见过公主,便直去阳州。”晚江姑娘声音温柔,“道长无需为难。” “两位误会了,在下只是问问。”宋游露出了笑容,“既然时间对得上,行程也有重合,又因缘分碰到了一起,同行自然是件好事。只是我们行走天下向来随心所欲,路线不定,又常常风餐露宿,不知能否与二位走到一起。” “道长也误会了,晚江其实也不讲究,之所以在长京如此,不过是演戏罢了。” “道长莫要忘了,我们是狐狸,狐狸天生就在野外,天为被地为席,走到哪里,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一缩,就能睡一觉了。” “那样就好。” 宋游也不知她们有什么心思,不过在自己能看得见的地方,总比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好,于是只说:“两位可要歇息歇息?” “我们坐在车上就是歇息。” “道长莫要在意我们,只管走自己的,我们跟在后面即可,互不影响,双方都自在。” “这样最好。” 宋游便迈开了脚步。 道童与马跟在后头。 一行走得不快,但也不算慢,晚江姑娘的马车也跟在后头,也是走路的速度,摇摇晃晃,木质轮轴辚辚作响,晚江姑娘坐在了车中,被车帘所挡看不清她的模样,倒是侍女坐在了外面,和马车夫并排,笑嘻嘻的与他们讲话。 “三花娘娘可要上来坐坐马车?” “三花娘娘坐过马车!” “三花娘娘可要上来坐?” “三花娘娘自己能走!” “自己走多累啊…

相关推荐: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总统(H)   大胆色小子   痞子修仙传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突然暧昧到太后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