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292章

第292章

口即化,化作一股带着糕点清香与茶香的水,唇齿留香。 门外的脚步声逐渐远去。 在宋游吃了小半块糕点的时候,脚步声又回来了。 “吱呀……” 清怀子推门回到了房间,此时他手中已拿了两本册子。 “道长说的安乐神,贫道有些印象,只是记不太清楚了。可若说是十几年前朝廷无故封的几位地神,一年多以前又无故将之废除的,贫道的印象可就十分深刻了,十几年前就疑惑过,一年多以前又疑惑了一次。”清怀子坐下来翻开册子,对宋游说道,“好在如道长所说,朝廷敕封当地神灵都会知会当地宫观寺庙,也会通过我们传达给地方宫观庙宇以及百姓乡亲,我们都是有记录的。” “哦?” 宋游偏身转头过去,看着他翻找。 “这五位地神名字都差不多,除了先生说的安乐神,还有极乐神、享乐神、安逸神和平安神。原本分封在阳州各地和周边不同地区,可由于各地贩夫走卒的来往交流,慢慢也混杂了,又因为其常常显身显灵,各有神通,有人共称其为五显神,信奉的人还不少。” 清怀子一边说着一边将册子给他看。 宋游低头认真看去。 上边其实并没有如清怀子所说的这般详细介绍五位地神,而是朝廷敕封五位地神的原文抄录—— 大抵是说某地有神灵,原名叫做什么什么,大抵吹嘘一下他的功德与神通,然后被封为神灵,九壤山的安乐神便是其中之一。 清怀子挨着挨着给他翻看。 连着五篇,都是一样的。 随即又拿起另一本册子,也翻给他看。 同样的原文抄录,却是指责那五位神灵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仅不造福百姓,反倒常常无端显身、惊吓百姓,于是将其废除。 “乐郡蛩山,享乐神。” 宋游用手指点在册子上,指着其中一个名字:“不知清怀子道友对这位享乐神可有了解?” “自然知晓。当初官府封他为神,在蛩山脚下建了神庙,还是我们青云宫派的一位师兄去给他当了一年的庙祝,好让当地人都来供奉,等到香火越发昌盛之后师兄才回来。可惜他近些天出去做法事去了,要七七四十九天,这才十来天。” 清怀子瞄了宋游一眼,才继续说: “不过贫道那位师兄也没怎么见过享乐神的真容,只听他说,在他当庙祝那一年,常常梦见一只山魈对他道谢,说一些‘让他独自留在这山野小庙中,辛苦他了’之类的话。有时一觉醒来,会发现床边摆着稀奇水果。看似都是山中寻常野果,却长得极大,闻起来香气诱人,大抵便是传说中的灵果之类的。他吃了不少。所以直到现在,师兄已过不惑之年,看起来都还和三十岁差不多,身体也很好。” “这位享乐神倒是讲究。” “我们也不知真假……” “可这上面又说,享乐神常在山中无端显身,惊吓百姓,又威胁百姓上供,这又是真是假呢?” “唉,不瞒道长,也算真的。” “哦?” “人心易变,神鬼又何尝不是如此?”清怀子说着,不禁长叹了口气,“其实前几年的时候,有蛩山下的百姓来宫中烧香,说起此事,贫道的那位师兄还不敢相信,于是特地坐船,又去了蛩山,在蛩山神庙中住了好几日,不过他再也无法如曾经那样梦见那头老山魈了,每日清晨醒来,也只有庙外的寒霜与雾气,不见山中灵果。师兄回来以后,很久没有和任何人说话。” “原来如此……” 宋游一时不免也有些感怀。 从繁华的乐郡治所,人来人往的知名宫观,去一个山村小庙做庙祝,吃喝拉撒都得在庙中解决,平日里还得为一位新封的地神奔走,向四周百姓宣传它的名讳与神通,为他吸敛香火,巩固神位,是何等的清苦艰难? 想来当时那位享乐神也是真心感谢,于是托梦道谢,送来灵果慰劳。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多半互相之间也有些情谊。 当时那位道长心情又该何等复杂? “道长问这些是……” 清怀子的声音打断了宋游的思绪。 “哦,在下游历天下,最爱听些稀奇故事,最爱四处拜访宫观神庙。”宋游笑着行礼,“所以想问问道友蛩山怎么走,想去拜访一下。” 第四百四十五章 船游蛩山 “蛩山好走啊!” 清怀子对宋游说道:“咱们阳州水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也多走水路。道长明日到渡口上去,随便找一艘向阳都方向的船就可以去了。只是那蛩山并没有渡口,道长最好找个小船,清早出发的话,大概半下午,或者将近傍晚的时候,就能到蛩山脚下了。若是大船,道长就只有坐到下一个有渡口的地方,人家才会让你下来了,还得走二十里的回头路。” 清怀子说着顿了顿,怕他不知晓,又详细的为他讲解: “道长若是怕找的渡船不知晓蛩山在哪,就说去银华县,从这往东,便很少有大山了,多是小山,小家子气,快到银华渡口的时候,道长能从右手边看到一片巍峨的大山,向江的一面,是陡峭的石壁,像刀子砍的一样,峭壁不长草,那便是蛩山了。” “听起来风景也不错。” “阳州难得的好山了。”清怀子说着笑了笑,“贫道二十几岁时,也曾去别郡游历过,那蛩山和银华,做法事也去跑过好几趟了。” “那便当做去登高赏秋了。” “道长雅兴!” “去蛩山船钱多少呢?” 女童闻言也转回了不安分的脑袋,将目光聚集在清怀子脸上。 “那要看道长坐什么船了。”清怀子哈哈一笑,“阳州富庶,此去蛩山往东,去阳都也往东,都走青女江,大船小船都有。道长若是乘一艘商贾士人喜欢的、有歌姬舞女演奏、酒水也管够的大船,那价钱可就贵了。若乘小船,看大小和人多与少,一般一个人也就二十文钱。不过若是返程逆流,便得翻个一番了。” “阳州商贾士子还真会享受。” “道长坐哪种呢?” “我们坐个小船就可以了。” “小船好啊,轻舟流水,半日百里。” “便多谢道友了。” “不过闲聊,何谈道谢?” 清怀子说完之后,又皱了皱眉,忍不住心中好奇,与他问道:“国师真的已经仙去?为何贫道未曾听说,道长又是如何知晓的呢?” “不敢说谎。”宋游说道,“我们是从尧州进的浪州,又是从丰州进的尧州,路过丰州之时,刚好见到了国师身死。” “亲眼所见?” “亲眼所见。” “这……” 清怀子依旧惊异,愣了一下,又不禁长叹一口气。 宋游对此并不意外。 长元子在全天下道人心中的地位应该都是很高的,形象也是极好的,尤其是正统道观。 一来国师本就出自鹿鸣山,乃是天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出身挑不出毛病,在天下道教中天然有不错的地位。二来国师一度掌控朝政,连带着天下所有道教宫观与修道之人在大晏的地位都水涨船高,平民百姓敬奉,官吏氏族也多有尊重,天下修道之人都是直接受益者。而且国师在朝中在民间的风评都很好,修道之人视他为榜样也很正常。 宋游没有说什么,饮完了茶,便向清怀子道别离去了。 女童与少年都紧随在他身后。 等他们走后许久,才有一名小道童进来收拾桌案上的茶具,同时好奇的盯着在旁边沉思的清怀子,问道:“师父,那两位客人是谁啊?” “我也未曾见过。” “那师父你怎么对他们那么客气?” “定是世间仙人。” “仙人?” “九壤山,安乐神……”清怀子喃喃自语,实在忍不住心中好奇,忽然起身,“我得去打听一下九壤山都发生了什么……” …… 次日清早,青女渡口。 年轻道人只挎着一个褡裢,褡裢两层兜,一层装着一只三花猫,露出一颗圆滚滚的猫儿头,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一层装着干粮,道人拄着竹杖扫视着渡口与来往的船只旅客。 这里实在繁华热闹,河道两边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船只,瓜皮船,蓬船,大黄船小黄船,货船画船,全都整整齐齐沿河排列。 有苦工搬着货物上船,亦有旅客带着行李从此去远乡,或是与亲人道别。 拄杖站在这里,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断,虽自己一步也不曾挪动,却有一种从整个世界经过的感觉。 也或许是从这个时代经过。 说不准此时哪个挎着包裹从道人身旁走过、坐小舟远去的人,便是某个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后人万万人都将因背诵他的诗词而苦恼,亦或是某个足以影响整个天下的政客,世界都将因他而改变。 若是宋游有天算师祖的本领,放眼一望,来来往往千百人,气运应当尽收眼底,而他没有,便又是另一种乐趣了。 “……” 宋游微微一笑,终于迈步,往前走去。 还没走近,就有人询问: “先生要去哪?” “去蛩山。” 远处人群中立马就有人高喊: “可是银华那个蛩山?” 宋游闻声看去,是个中年船夫。 “正是。” “只差一人了,马上就走!” “多少船钱呢?” “就按到银华县收,到蛩山小人找个好下船的地儿,烦请先生跳一下,也就下去了。”船家笑呵呵的看着宋游,“就收个二十五文吧。” “喵呜……” “二十文。” 宋游低头摸了摸猫儿脑袋。 “今日不顺风啊。”船家苦着脸,“小人也只挣个苦力钱。” “喵!” “二十文,都给小平。” 宋游不免露出微笑,忽然想到了当年去安清的念平渡口,往事多引人感怀啊。 就连猫儿也抬起头来,仰头盯着宋游。 似是也觉得这般对话有些耳熟。 “先生请上船吧!” 船家撑来了一条瓜皮船。 瓜皮船很小,一排只能坐一个人,几个人坐成一列,远远看去,分不清是蹲是坐。 不过瓜皮船胜在轻快,船家所说的不顺风又是假话,其实顺流又顺风,一路东去,不少大船都被他们轻松超过。 出了青女县,两岸多是良田好山,船上无人说话,只有船家看宋游是道人与他说了几句,其余多数时候宋游都只默默坐着看两岸风景,撸一撸猫和三花娘娘小声说几句话,不觉便已行出百里。 远处江畔果然出现了大山。 江道开始从峡谷中穿过,两旁则是巍峨的高山,峭壁几乎垂直,岩石上寸草不生,婉约的阳州风景在此多了些许壮观与雄壮。 “到蛩山咯!” 船家回头对宋游喊道,指着天上:“这就是蛩山,天门岩。” “这山好像很大。” “大得很咯!”船家咧嘴一笑,“这么看离得远,还不大,若是走近了,那才叫大,要往山上走啊,太阳都看不到!” “风景不错……” “等下那边有个地方可以下,小人把船靠过去,放慢一点,先生一个使劲,就跳上去了,免得找地方靠岸。” “多谢。” 宋游数出二十文钱,递给船家。 小船很快靠近了一处岸边。 猫儿早已站在船边等着了,一直扭头盯着船家,满脸严肃,只等船家一声跳,她便猛然发力,轻巧一跃,稳稳落到岸上。 船上顿时一片赞扬之声。 宋游也跨步一跳,跳上了岸。 船家仍旧站在船上,笑呵呵的,一边撑船,一边夸宋游的猫有灵性。 小舟载着余下的客人,渐渐远去。 三花猫面无表情,好似丝毫不因船家和客人的惊叹夸赞而得意,只仰头盯着宋游,这才开口说话:“要是我们的船没有卖,三花娘娘就也可以出来跑船挣钱了。” “憋了一路了吧?” “跑船好挣钱!” “三花娘娘还是专心写自己的海外游记吧。”宋游说道,抬起头来,看向天上,“不知那位享乐神是否还在。” 如船家所说,到了山脚,方知山大。 此时仰起头,树林茂盛,透出的天空只剩可怜的一丁点儿,而无论是旁边的岩石峭壁,还是正前方的山顶,都有种看不到头的感觉。 燕子早已飞入深山,找庙去了。 宋游也迈开步,往山中而去。 此处灵气浓郁,端的是个好山好水,时有鸟鸣,使山更幽,深秋凉爽,可山中草木凋敝得也不多,依旧青葱,面前有小路,不知通何方。 在燕子的指引下,宋游很快找到了享乐神的神庙。 不过这间神庙已经破败。本就是山下一间小庙,如今神像破碎,神台崩塌,庙前散落着一些破碗碎瓦,险些被杂草淹没。 也早已经没了香火的气息。 “庙子好像烂了……” 三花猫回过头对道人说道。 “看见了。” 宋游点了点头,却继续看向山上。 山中灵气比山下更浓郁。 宋游又迈开了脚步,没有进庙一探究竟的意思,而是继续往山上走。 此山好,正适合登高。 隐隐听到樵夫在山中自在高歌,声音回荡不绝,韵味十足,又见山中鸟雀贪嘴,吃了落地发酵的浆果,竟也醉倒在了路边。 “想松风、吹断茶烟,著我白云堆里,安知不是神仙…… “月下风前,逍遥自在…… “兴则高歌困则眠……” 歌声似唱似念,回味悠长。 宋游循着声音,碰见了一位樵夫。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三花娘娘山间得宝 “有礼了。” “哎哟!是位道长!”樵夫立马停下了口中歌声,好奇的看向宋游,问道,“道长这是去哪?莫非是来游玩这蛩山的?怎的还带只猫?” “也差不多。”宋游对他行礼,“在下姓宋名游,从逸州来,本是游历天下,听说此地有座蛩山,有一幅阳州难得的好风景,又听说蛩山脚下有位享乐神颇为特别,所以来游访一下。只是享乐神的庙宇似乎已经破败很久了。” “早破了!去年就破了!”樵夫闻言放下了肩上挑的一大捆柴,上下打量着宋游,“听道长的自称,不太像是道长啊?” “习惯使然。”宋游微微一笑,“足下唱的词亦不像樵夫。” “小人就是个打柴的。”樵夫摆手擦汗,“只是年轻时候,山下庙子里住了位从郡城来的道长,那道长孤身住在这里,也没个人说话,小人每日从这庙前经过便与他说几句话,时间长了,便也学得几句。” “那位道长还喜爱诗词啊?” “那位道长可有文采着呢!”樵夫闻言顿时瞪眼,随即又有些感叹,“只是也许多年不曾见到过了,也不知他过得可好……” “在下昨日才去了青云宫,听青云宫的清怀子道长、也就是足下口中那位道长的师弟说,那位道长如今道法精深,隐隐要接手青云宫,想来也是过得很不错了吧。”宋游笑着说道。 “那就好!” 樵夫顿时笑了,摆着手说:“当初山上砍柴,没少受他的恩。” “哦?什么恩呢?” “还能有什么恩?我们这些苦哈哈,下苦力的,天天在山中受累,能有个地方讨口水喝,便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有时候被蛇虫咬伤,或是不小心摔下山坎扭到了筋骨,那位道长也懂些草药医术,若非是他,小人现在怕早都上不了山了。” “真是个善人啊。” “谁说不是呢?要真能当个观主,也算他应得的了!” “呵呵……” 宋游笑了两声以作回应,从樵夫脸上收回了目光,这才问道:“足下每日上山砍柴,不知是否知晓,那山下神庙中的神像是何时破碎的呢?” “神庙神像?” “正是。” “这说来可就长了……” 樵夫趁此歇息,也和他闲聊:“以前官府突然在这里修了个庙子,说给我们这里封了个神仙,以后保佑我们。不过没有保佑到谁,反倒是有时候进山的人被神仙吓着,小人都有几年不太敢上山砍柴。尤其是后头几年,但凡山下百姓上香上供不够

相关推荐: 蔡姬传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数风流人物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突然暧昧到太后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一个小结巴   痞子修仙传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