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352章

第352章

张御史说着,面容带笑,很有风度,“只是这边的妖怪却也没有那么容易对付,其中有些厉害的,即使是我等常年行走于此的朝廷命官,也不得不避开。” “怎么说呢?” “看来先生是第一次来这边了?” “生平第一次。” “先生真是好胆气啊!” 张御史不禁笑了笑,随即又问他从哪个方向来,要往哪边去,确定同路后才说:“本官是信道之人,在这边遇到大晏的道人不容易,不若先生与我同行一段,路上也好有个伴。” “在下还得在这里睡个午觉。” “我们也正好休息一番,让马吃吃草。” “那便正好。” 宋游微微笑,没再拒绝。 这名监察御史兼绣衣中郎将便同在树下坐了下来,两名侍从与另一名年轻文人则将马儿放下,带着他们吃草,同时看好马儿,免得他们进入油菜花田将人家的庄稼给吃了。 宋游也重新背靠着树躺下,眼睛半眯半睁,眼前是一枝树叶,耳边则是张御史的声音。 “这地方倒确实惬意,景致好,阳光好,微风不燥,还得是修道之人会享受。”张御史说,“若是没有这么多妖怪,倒确是个好地方。” “御史不怕妖怪吗?” “妖怪而已,有何惧之?朝廷派我等出来,本就是往刀山火海、蛮荒之地去,若怕的话,就不会来了。”张御史平静说道,“何况我等出使便是代表整个大晏,腰挂三尺青锋,身负朝廷使命,无论是妖怪还是番人,若敢作乱,便令他血溅五步。” 言语间颇有气势。 宋游点了点头。 这个年代的外交官,往往是文武双全,能言善辩,胆气过人,都是时代最有风采的一群人之一。 “御史经常遇见妖怪吗?” “遇见过一些。这边的妖怪纵使是要害人的,也很少有能直接将人掳去吃掉的,更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害人,多数是变化成人,用一些谎言把人诓骗过去,若非将人骗到它们的陷阱或洞窟里,便是使人走错路,夜晚也走不到目的地,徘徊在大山之间。”张御史说着,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嘲笑,“可惜这边的妖怪过于愚钝,每当化成人形,哄骗大晏人,说大晏话时,口音都很奇怪,还不如这些猴鸟说得好,却又总爱变化成大晏人的模样,真是让人一眼就看穿了。” 说着和身后人都笑了起来。 “先生也不必担忧,我等定然是人。”张御史怕他害怕,又笑着宽慰他,“在这地方,纵使是妖怪,也不敢变化成大晏朝廷命官的。否则前方谷城的两万大军第二天就要来搜山。” “在下也是人。” “我猜也是。这边从未见过道人,那些妖怪想也变不出来。” 张御史一边说着,一边瞄向旁边那匹没有缰绳、背上亦没有任何放过坐鞍的痕迹的马,还有那只躲在草丛后悄悄瞄着自己的三花猫,觉得这名道人多多少少定是有些本事的,只是多少就不知晓了。 “先生可曾听过本朝大军远征委栏国之事?” “似乎听过。” 宋游皱眉露出思索之色:“似乎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正是!”张御史闻言似乎很开心,接着又问,“那先生可知晓当时王师大破委栏国,却为何此后没人回朝受封领赏?” “这就不知了。” 这时猫儿一下从草丛后跳过来,身姿轻巧极了,真当像是一只普通猫一样,疑惑的看看自家道士,又看看正与自家道士交谈的陌生人,随即试探的迈步走来,在道人身边卧伏下来,神情有几分警惕,又有几分疑惑,一声不吭,十分乖巧。 道人也伸手抚摸着她的背。 猫儿的脸慢慢变肿变大,形状变得滑稽,她却浑然不觉,也浑不在意。 “一百多年前,安西大将向朝中进献奇珍异宝,皇帝十分喜欢,但又想起既然西域产出此类珍宝,为何这么多年以来,诸番国却从不曾向朝中进献这些珍宝呢?于是派责让使前往西域,责问诸番国,这才知晓,原来诸番国每年都向朝廷进献了珍宝,只是都被委栏国派兵劫走了。皇帝闻言顿时大怒,随即力排众议,不顾委栏国与长京有万里之遥,依然派兵征讨。” 张御史说着顿了一下: “当时大军逼近委栏国,委栏国君恐惧请罪,将自己劫掠的珍宝全部交出,并承诺每年都向朝中进贡,然而领兵大将不但不答应,反而纵容士兵屠杀委栏国都全城,俘虏数千人,带着奇珍异宝凯旋。 “可是临走之时,有位术士告知他,将军所为太过残暴,加上劫掠珍宝太多,路上有位大妖魔酷爱收集珍宝,回程路上,恐会遇难。 “大将根本不信他的话,也自恃兵多将广,神仙来了也敢杀,根本不怕什么大妖。 “然而走出几百里,天上忽然风云变幻,晴天刹那就布满了乌云,四面狂风大作,雪花大如鸟翅,雷霆有水缸那般粗细,暴风卷起湖泊里的水冻成冰柱又拦腰折断,持续半天,四万名兵将全部被冻死,直到如今,尸骨仍化作冰雕,立在群山之中,不得安息。” 张御史说着前半段时,不禁心生豪气。 大晏的疆域真是前所未有的宽广,世人很难想象委栏国距离大晏有多远,是此前的朝代从未到过甚至想象不到的距离,此后的朝代若是没能继承大晏的威势豪气,恐怕也远远到不了委栏国。可大晏不仅因国君一怒就远征至此,甚至大军刚到,委栏国就出城投降。 如今委栏国更是成了大晏的属国,城中驻有大晏铁甲三千人。 可说到后半段,又不禁无奈。 “不会就是这里吧?” 宋游听完不禁对他问道。 “差得也不远了。” 张御史说着转过头,看向远方,伸手一指,神情唏嘘:“就在那座山的背后。原先要往东走,是从那边过去,可是从那以后,无论是西域人还是大晏人都不敢从那里过了,于是硬生生走出一条新路的。” 宋游随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 那边正是天山,夏日仍有积雪。 自己将要往前的路正通往那个方向,只是走出不远,便偏向了左边,似乎又有另一条路,更准确的通往张御史所指的方向。 “那条路已经一百多年没人走了,先生可知它为何没有被杂草覆盖?” “请足下赐教。” “皆因山上妖怪太多,来往下山,都走那条路,也因山中将士尸骨未寒,魂魄不得安息,有的便化作鬼,也常常沿着那条路下山而来。” “朝廷不曾派人来安葬吗?” “朝中曾派两名中使前来查探,然而走到那里就被吓了个半死,仓皇离去。” “原来如此。” 宋游也不禁叹息一句。 张御史默默打量着他。 猫儿则缩在道人身边,一张猫脸已经肿成了窝窝头,此时的她无比老实,一点也不想去捉蜜蜂玩了。 “既是游历天下,此等奇事,在下应当去看看才是。”宋游半眯着眼睛说道。 “先生可有胆气?” “且睡一觉再说。” 长久的旅途跋涉实在劳累,此地无论风景还是阳光都催人慵懒,宋游躺在地上,心中没有别的想法,只眯着眼睛,便沉沉睡了过去。 一睁开眼,便是半下午。 张御史的两名武官侍从和下属正在重新将马车绑上挽马,似乎正准备走,见他刚好醒了,这才眉毛一挑,连忙过来与他赔罪。 说是因为见他睡得很香,既不忍心把他叫醒,几次想来叫醒他,也被他的猫儿给吓阻了,然而太阳逐渐西行,前路又还长,若是天黑之前他们还没有走到前方驿馆,晚上妖鬼猖獗,那便即使是他们也可能有危险了,于是不得不早早做好离去的准备。 正好宋游醒来,便又邀宋游同行。 宋游揉揉眼睛,便也立马起身。 依旧是一辆马车,两名骑马的侍从,多了一名道人和一匹没有约束的枣红马,一只三花猫和天上一只燕子,张御史下来与道人并肩同行。 慢慢走到了前方的岔路口。 两名骑马的侍从和赶马的年轻官员都不知不觉的放缓了速度。 道人则停下了脚步。 岔路一左一右,都在万亩金黄的油菜地里,一条是如今的路,布满车辙,一条是百年前的老路,多是妖鬼在走,少有车辙。 宋游微微笑着,转头看向张御史:“在下喜欢看稀奇,便往这边走了。” 张御史一听,立马一愣:“先生莫要开玩笑!那边可危险!” “在下从不怕妖鬼。” 宋游拱手行礼,还是这一句。 “当年那支大军也这么觉得,可是山中妖魔,却远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张御史连忙劝道,“先生还是沿着正道走吧。” “在下心意已决。”宋游说完依旧看着他,又问道,“御史可要同行?” “嗯?” 张御史愣了一下,不禁打量着他。 一声“罢了”,御史摆手。 一辆晃晃悠悠的马车,两名武官侍从,一名道人和一名官员,一匹驮重的枣红马和一只猫儿,慢悠悠的往右边古路行去。 大山已近在眼前,落日已然金黄。 第五百四十六章 使者风采 这条路果真是妖鬼常走的,阳气明显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妖气鬼气、阴邪之气,甚至于阳光都好像弱了些,恍然间还以为又走入了某个妖国。 这还是白天,阳光正盛。 若是天黑之后,阴气最盛之时,还不知道走在这条路上会有多么渗人。 若是寻常人被妖鬼哄骗,误入这里,白天还好一些,等到晚上还找不到住处的话,便真成了妖鬼砧板上的鱼肉了。 张御史不禁瞄向道人。 却见道人面色淡然依旧,拄着竹子,步伐悠然而不停,竟似乎毫无惧意。 而他脚边那只三花猫的脸已经肿成了猪头,却还是要在地上走,小碎步迈得滴溜溜的,一边紧跟在道人脚边,一边歪着头把张御史盯着。 张御史也很有气度,按剑前行。 像是文人,又像是武人。 金黄色的油菜花被夕阳映得发红,身旁的油壁马车也在夕阳光下闪烁着几分光彩。 前方的山看似很近,走起来却很远,这条土路几乎笔直,横穿万亩油菜地,越走天光越暗。 等走到山脚下时,太阳已经落到了大山背后,虽然照出万道金光,布满了半边天,却也不过是白昼最后的挣扎,这里已经明显起了寒意。 “天要黑了,不能再走了。”张御史停下脚步,依旧按剑而立,环顾四周,十分警惕,也十分肯定的说道,“已经到了这片山的脚下,同为山脚却要比那方阴冷许多,晚上定有妖鬼来访,若要安全,便得点一堆篝火。” 说完便吩咐两名武官侍从去找柴。 身后高山平原没有树木,面前的山上植被却不少,以某种落叶松为主,无论干掉的松枝还是掉落的松果都是很好的燃料。 张御史这才对宋游解释道: “这边妖鬼虽多,虽然猖獗,却也多是些小妖小鬼,寻常商旅行人一时贪心、不慎或许会着了他们的道,可对于那些有胆气、有本事、不轻易受他们蒙骗又准备充分的人来说,便是搅扰多过于危险了。像是这些小妖小鬼,白天定然是不敢轻易害人的,也只敢晚上才出来了,可只要在身边点上一堆火,保证它彻夜不灭,有火光火气,再让人彻夜轮守,便可防止它们来骚扰了。” 宋游听完微笑点头,说了一句: “修的是阴法。” 就这一句,便让张御史肃然起敬。 自古以来,能代表朝廷出使的人,必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得仪表堂堂,内有风采外有气度,方能不落了天朝颜面。 张御史也曾在某本古书上看到过,天下妖鬼修行,大多是吸取日月精华,便是阴阳之力。其中又属晚上对月修行的居多,所以民间常常有某种动物即将成精或成精后深夜拜月的传说。 当时的他半信半疑,直到多年以后,才确定这是真的。 也是后来才知晓,白日阳气重晚上阴气重,主修阴法的妖鬼便在晚上更厉害,也更喜欢晚上,白天则相反,所以很多妖鬼都活跃在夜间。 这位先生却是一句就道破了玄机。 而看他神情,则依旧淡然。 此时两名武官侍从已经结伴进了森林找柴,年轻文官则像是仆从一般,拴好马儿,也将马车的挽马解下,又趁着天没黑在附近割草。 只是这边的草颜色要更深一些,不知为何,三匹马儿也不爱吃。 反倒是道人那匹枣红马吃得很香。 更有意思的是,跟随道人身旁的那只三花猫脸已经肿得跟蒸饼馒头差不多了,一只爪子也发泡了,却还是要走进森林,叼松果回来。 待到天黑时,众人已经找了一个背风处坐下来,旁边放着足够烧一整晚的柴。 其中好几颗松果都来自猫儿。 其中一名武官侍从将柴堆成了一堆,伸手一摸怀中,却是一愣,随即看向张御史: “火石掉了!” “不争气!” 张御史的语气颇为无奈。 “……” 道人却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只抬起竹杖往火堆里一点。 “篷……” 一堆篝火顿时燃了起来。 几人围着篝火坐着,各自拿出食物来分吃。 宋游带了烤馕,三花娘娘带了泥鳅干和老鼠干,张御史带的则是蒸饼,软和多了,还有一些肉干和蜂蜜,宋游向他们讨了一些蜂蜜来吃。 菜花蜜,满是菜花香。 吃完饭后,一名武官侍从便睡了,应是准备下半夜接班的,另一名武官侍从则时刻照顾着柴火。 年轻的文官也没闲着,而是从车里拿出一本册子和笔,借着火光低头仔细翻看,不时用笔在册子上勾勒两笔。听他有时的喃喃念叨,还有偶尔侧身对张御史的小声请教,这本册子上记的应是他们对这边军镇驻守军将的察访结果。 对皇帝是否尊敬; 与当地番国交际如何; 有没有贪污受贿。 这年头的官员也挺辛苦,尤其是这种缺乏背景、官职也不高的底层文官。 张御史则与宋游闲聊。 在这个过程中,那只三花猫便一直老老实实的坐在道人身边,面朝火堆,时不时抬起爪子来舔一舔——虽然脸肿得有些滑稽,原本圆溜溜的大眼睛也因为脸肿后的挤压而不由自主的半眯了起来,显得有些懒散,可看她的表情,分明对此一点感觉也没有,一直盯着几人看。 渐渐夜深了,山脚下漆黑一片。 篝火只能照亮有限的范围,出了这片范围,整片山林都是黑漆漆的一片,又影影绰绰,远处常有鬼哭狼嚎声,近处又有窃窃私语声,给人一种这片山林藏着不少妖魔鬼怪、全都在窥探着他们、议论着他们的感觉。甚至就连站在旁边悠闲吃草的枣红马后方投下的阴影里都像是能藏不少妖魔鬼怪。 黑暗中的谈论声越来越大,逐渐变得清晰,这才发现,那不是错觉。 这些妖鬼也变得胆大。 有时有风从远处划过。 有时有鬼来解马儿缰绳。 有时朦胧间,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 若是常人,恐怕早吓死了。 张御史也有些受不了了,却并不惧怕,而是一下站起来,沧啷一声拔出腰间宝剑,一抹剑光如月下秋水,而他冷眼环视四周: “我乃大晏监察御史兼绣衣中郎将,张忘川是也,都给我闭嘴,否则今日斩尔等于剑下,明日便是大军烧山!” 声音沉如泰山,气魄无两。 一时竟连山间妖鬼也被骇住了。 四周竟真的安静了几分。 这便是大晏使臣的气魄,亦是大晏二字在这片土地上的威慑力。 过了许久,才又有几声窃语响起,说着蹩脚的大晏话,嘲讽他们,若是真有那么厉害,为何山中还冻着四万具将士的尸首? 张御史一听勃然大怒,刷一下从武官侍从身边拿起弓箭,搭箭上弦,轻松开弓,对准那声音传来的方向便射去。 “倏!” 白羽瞬间没入黑暗中。 只传出一声惊叫,有一连

相关推荐: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