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395章

第395章

那个和尚了。” 宋游说着顿了一下:“三花娘娘须知,从唤妖旗中召出的妖怪再厉害,也是妖怪厉害,是法器厉害,但是请出的山神却是不一样的,这和三花娘娘练习多年的火法一样,是三花娘娘自己厉害。” “知道的!” 猫儿神情认真严肃,一丝不苟。 “来纤凝半个多月了,还没有去爬过苍山,我打算明天去山上那个尼姑庵里吃顿斋饭,三花娘娘要一起去吗?” “三花娘娘要去钓鱼,还要练习法术,保护路人不被那个和尚打死。”猫儿站在桌子上,一丝不苟,沉浸于这个过程,“你自己去吧。” 钓鱼加卖钱,练习法术加一点点慢慢变强,还能保护苍生,实在哪一点都不是她能拒绝的。 诱惑力简直太大了。 可惜湖边那么多海鸥,天天在头上飞,啊啊的叫,自己却因为认识了一只燕子不能捉来吃。 不然的话,该有多快乐。 闲谈了一会儿,一人一猫才下楼去。 道人依然借了客栈的后厨,将三花娘娘带回来的最大的一条鱼刮剖洗净,片成了薄片,又用了大量花椒,做了一锅椒麻鱼。 出了锅后,还要铺上葱姜辣椒,一勺热油浇下去。 “嗤啦!” 整盆菜上都冒着金黄色的油泡,浓浓香味瞬间升腾而起。 “用的油给店家算钱。” “不敢不敢,先生尽管取用,都算小人的,小人还赠先生一碗粗饭。”店家连忙说道,“只要先生不怕小人偷学先生手艺就是了。” 宋游闻言只是笑,并未多说什么。 这有什么好敝帚自珍的呢? 端上菜肴,店家果然赠了他一碗杂粮干饭,摆上桌子,招呼猫儿来同吃。 外面天已经黑了。 客栈白天生意不错,因为店家喜欢钻研厨艺,手艺不错,用料良心,很多人哪怕不在这里住店,也会来这里吃饭,三花娘娘每天钓的鱼基本第二天就会在店中被消耗殆尽,却没想到到了这个时候,楼下大堂中都还有人正在用餐。 是一群商人。 油灯昏昏,商人坐在大堂中间,算是最明亮的位置了,却还是被油灯的光映照得影影绰绰,每个人的五官都变得深邃。 道人也在旁边坐下,取了三花娘娘的御用碗来,给她夹上鱼肉。 身旁商人惊魂未定,讨论不已。 讨论的都是白天湖边之事。 “不是说那无头僧每次遇到人,都会问他的头还在不在他脖子上吗?怎么这次不一样了?” “谁知道呢?” “还好管用……” “吓死了……” 店家听见了,心中好奇,也过去询问。 众人便讨论得更热烈了。 唯有道人坐在旁边,桌角一只三花猫,在油灯下几乎看不太清,一边吃着椒麻鱼与杂粮饭,一边听着他们谈论。 猫儿常常将头低下,几乎是埋进碗中舔食鱼肉,却又不时将头抬起来,一边吧唧着嘴一边扭头看向那群商人,猫脸上没有什么神情,也没人知道她听见别人讨论这些时,心里是什么感觉。 商人们自然也分辨不出她来。 “什么好香……” “是旁边桌。” “店家,敢问那位先生吃的什么?闻起来怎的这么香?” “哎哟客官,对不住,那位先生吃的饭菜是他们自己做的,小店没有这道菜。”店家连忙问道,“也做不出来这道菜。” “那就罢了……” “这年头猫儿也上桌了。” 众多商人都瞄向道人,也瞄向桌上那只格外漂亮的三花猫,猫儿身上花色和白天那名女童穿的三色衣裳十分相近,可即使如此,还是没有人将之与白天那名女童或是无头僧口中的猫联系起来。 猫儿亦是一脸如常,低头吃肉。 谁也不知她心里想些什么。 …… 次日清早。 宋游醒来之时,自家三花娘娘已经不见了,应是出去讨生活顺道降妖除魔了。 道人依然推开窗往外看了看,窗外风景依旧,天气也与前半个月几乎如出一辙,湛蓝的天空与清淡的云,在屋子里面隐隐有些凉意,可以想见的是沐浴在阳光下的温暖。 正适合出游。 可惜只有一个人。 道人抿了抿嘴,关了窗户,稍作洗漱,拿了竹杖,便下楼了。 吃一碗耙肉米线,顺便问问店家去山上怎么走,又多带了一个饼子,便出门而去。 客栈门口这条街连通着纤凝的西城门与东城门,便是山门与海门,因为下方这片湖挺大,当地常有人管它叫海。 一路往上,出西城门。 明显感觉到了变陡的坡度。 出了西城门,继续往上,便是山脚。 山脚下有不少村落。 宋游慢慢走着,一一看过这些村落。 在画中世界时,他也曾来过山脚,山脚下同样许多山村,可如今看来,只是大致相同,远看相同,走近之后,其实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 住的人更是完全不一样。 倒是上山的路仍旧在差不多的位置。 道人穿过村落,沿着小路上行。 坡度越来越陡了。 偶尔停下脚步,回首望去,才知自己已经爬了很高了。 山下金黄色的原野,方方正正的纤凝,还有长条的湖泊以及湖对面的山,全都清晰可见。甚至明明没有下雨,却也有一条彩虹横挂天际。 是一片令人内心开阔又震撼的美景。 “……” 宋游下意识转头看了看身边,却发现今天只有自己一个人来。 难怪旅途这般枯燥。 “可惜……” 想找个人分享都不成。 看来是早已经习惯与三花娘娘同行了。 宋游摇了摇头,继续往上。 这趟爬山之旅确实格外枯燥。 比在画中爬山还更枯燥。 虽然回首望去,风景都差不多,都是深秋,可是少了一只跑前跑后、跳来蹦去的小东西,少了许多声音,便总觉得不太习惯。 “……” 宋游却是露出微笑,居然从另一个角度略微的体会到了一点寻常人当了父母将孩子慢慢养大、习惯了孩子的存在又慢慢与之远去的感觉。 真是一点不习惯。 所幸尼姑庵只在山腰,并不算远。 道人走近寺院,扭头观看。 画中其实也在差不多的位置,不过却是一个道观,而非佛寺。 可能是在很多年前,窦大家成画之时,山上便是一个道观,可能是窦大家也不清楚山上究竟是道观还是寺庙,也可能窦大家画的寺庙,但由于他没有来过这间寺庙,寺庙便也徒有外形,而后来有个道士去了画中,便将它改成了道观。 道人此时看来,双方其实差别很大。 除了都在半山腰上,密林半掩间,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很快到了山门口。 “静照庵……” 道人依旧停在门口,看向两旁门联。 上边写的是—— 小善不积,难成大德; 小恶不止,终成大错。 字倒是不错。 由于寺院地处山上,离城有些远,山下又有更出名的三塔寺,香客倒是不多,不过由于风景好,里头也有一些人。 宋游穿着道袍,一走进去,便受到了庵中师父的重点关照,一路陪行,问他从哪里来,来这里做什么之类的,大抵是对同行的关照,听说他只是来看看风景上个香,顺便吃顿斋饭,陪行的师父才松了口气。 依然送了他三炷香,在他问过斋饭想投香油钱的时候,尼姑还阻止了他,说同为出家人,不收他的钱。 如此也好,省了点钱。 三花娘娘知晓了定然高兴。 可惜她也不在。 “……” 道人摇了摇头,逛了一圈寺院,等到午时钟声响了,这才来到五观堂,准备吃饭。 不大的一间屋子,倒是明亮,阳光从窗口照进来,灰尘泛着金光,里头几张方桌,都配板凳,涂着黑漆,坐了十来个人。 宋游竟然还看见了一位熟人。 “柴娘怎么也在这里?” “先生!你也在?” 小柴娘坐在靠内的一张桌子,正好被阳光照着,看起来似乎是这里的常客,身边除了有个丫鬟,还有一名尼姑陪同着她。 “来看看风景,也来看看寺院。” “先生请来与妾身同坐。” “恭敬不如从命。” 寺院之中没有那么多讲究,斋饭本就是大家一起吃,人多的时候,都得坐在一起,何况宋游穿着道袍,又是她的故人,便更无需讲究了。 过去坐下,问她为何来此。 “先生有所不知,原先在家乡时,先生走后,我和姐姐弟弟就常去山上道观玩耍,如今到了这里,虽然没了道观,却也总想来看看,起码这半山上看到的东西是差不多的。”小柴娘叹息着说,“近些天来,我家官人忙于学业,常不好好吃饭,生了病,也来这里拜拜佛,希望佛主可以保佑我家官人身体安康,早点考中。” “不好好吃饭确实不行。” “唉……” 小柴娘又叹了口气,无奈说道:“也怪他太沉迷学业,常在阁楼中闭门读书,不然就去下方湖心亭中读书,辛苦得很,得送饭过去。可他读起书来又常常忘了吃,等吃的时候饭都凉了,若是送的米缆,更是早都冷了,米缆也泡得耙软,吃不好饭,又辛苦,本身身体就弱……” “这倒也是。” 宋游坐着想了想,开口说道:“在下倒是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 “也是在别地听说的。”宋游对她笑着说道,“别地有鸡汤米缆,鲜美滋补。但是又有人灵机一动,将鸡汤熬好后,不撇开油,反而任由汤上那一层油飘在碗里,越厚越好,把米缆烫熟,却不放进去,而是另找小碗装着。那一层鸡油飘在碗上可以阻止汤变冷,很久都是烫的,等到要吃的时候再将米缆放进去,很快就能烫热,甚至还可以先加点鸡蛋和别的小菜进去,颇为便利,而且滋味很足。” 小柴娘听后想了想,好像切实可行,顿时就露出了笑意。 “妾身来这山上拜佛,想求佛主保佑,却没想到遇到了先生,也算是幸事。”小柴娘起身对宋游行礼,“回去便试一试。” “也是别地听的。” “不管怎么,都多谢先生。” “若能发扬光大就更好了。” 两人闲聊之际,尼姑已端了斋饭来。 第六百一十三章 怎么又有一根甘蔗 静照庵的斋饭也简单,粗粮杂米饭,是今年的新米,还能闻到浓浓的米香,一小碗的腌萝卜,清爽嫩脆,一小盘水腌菜,回味不错,是很简单清淡但又开胃舒爽的斋饭,配上一杯粗茶,便是这山中修行的日子。 宋游将萝卜条嚼出清脆的响声。 再刨一口松软的米饭,热气腾腾的饭菜下肚,身体也暖和起来。 小柴娘则一直低头吃饭不说话。 看来来了这里,她学了不少东西。 宋游有时已经难以将此时的她与当初那名身着粗布衣裳、皮肤也粗糙、虽有些娇羞却也放肆外向的农家小姑娘联系起来了。 直到吃完饭后,小柴娘掏出手绢来,擦了擦嘴,才看向道人:“先生游玩天下,这次又要在纤凝停留多久呢?” “这边天气好就多停留一些天,等得天冷了,待不住了,就走了。” “此后又去哪里呢?” “往云州南边走。”宋游如实回答着,“听说云州南边有个地方,被当地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那里生机无限,山水也好,还听说有人见到过山谷的后面有真龙腾起,沐浴在山间云海之中,不知真假,总之要过去寻一寻。” “真龙?” 小柴娘皱起了眉。 “怎么了?” “妾身嫁到杨家几年来,经常有别的客人来家中拜访,有些身份很尊贵,有些也喜欢游山玩水、寻找神仙和奇异的事,每逢他们来,都会想要听妾身讲一讲故乡的事情。”小柴娘皱着眉说道,面露思索,“好像也听他们讲过哪座山里有真龙,好像还有什么红色的河。” “那便是了。”宋游点头,“在下也听说过红色的河。” “只是似乎很不好找,有些客人是商人,本身每年就要去那边,有些客人是士人,也会去那边游玩,但哪怕刻意去找,有时也找不见。” “是找不见真龙还是找不见路?” “都有。既有去了那里,在山上苦等日出日落,也见不到龙的,也有到了那里,却发现全部是山,找不到上山的路的。” “山路确实难找……” “而且那边很多山人都不说我们的话,甚至钱都用不出去,如果没有人带着,实在很难走得进去。” “有理……” 宋游点着头附和,也思索着。 听说那边都是大山,一重又一重,树林茂密,寻常一个人身处这样的山林中实在过于渺小,要找一条上山的路确实艰难。 不过自家有燕儿同行,燕儿向来机敏,又有空中优势,如果只是上山的路的话,倒是不至于找不到。主要问题在于大山之大,他既不知晓传说中的龙腾之地究竟在哪里,就算知晓了,那些村落散布于群山之间,不成城池,没有地标性建筑,燕子飞在天上也分不清哪是哪。 语言不通,意味着难以问路。 用不了钱倒是还好—— 自家三花娘娘绝不会让自己饿死在山林之中,燕子也不会让自己渴死在群山之间。 行走天下,主打一个吃喝不愁。 “先生既然想去,妾身回去之后,就替先生问一问那地方究竟在哪,该怎么找,问到了就来拜访告知先生。” “那就多谢了。” “不敢不敢,今日遇到,应该妾身谢谢先生。”小柴娘起身行礼,说着稍稍顿了顿,又看向他,“若是,若是先生什么时候回了那里,看见我家爹娘翁翁的话,他们还在的话,请先生替我说一句,我在外面一切都好,生了个儿子,取名杨青。” “一定一定……” 宋游与她又闲谈片刻,这才分别。 小柴娘要在庵中念经礼佛,这是他们这等心诚的香客常有的步骤,宋游则要趁着刚吃饱了饭,肚子有底,身体暖和,继续往山上爬。 大约半下午,就到了山顶。 此时已是深秋,山下烈日光照之下宛如初夏,山顶寒风凛冽之中又宛如寒冬,倒是下方景色依旧开阔,一眼能看到很远。 那座曾为当地国都、规模不小的纤凝城在此时看来,只是一个镶嵌在大地上的正方形小方块儿,被当地人称为海的湖泊也成了一个小湖,湖对面原本看来挺高挺大的山也变得扁平温柔了许多,大地仍是金色的,云与自己齐平,在地上投下阴影。 宋游坐着吹风,试着找了找自家童儿,无论是她在湖边垂钓,还是在湖岸边与妖僧相斗,在他这个角度看过去都看不清楚。 寻找一通,也只是看了一遍风景。 渐渐地身体变冷了。 “唉……” 道人本来还想在山上睡个午觉,过个半天的神仙日子,可惜太冷,便也只得起身,在山上走走。 画中世界的人多是从湖边或南北两端的边界走出来的,西边是苍山,苍山高大,没事往上爬的人本来就少,山顶边缘又惊险,寻常人即使到了山顶也不会无缘无故走到山顶已有坡度的边缘去——倒是当时三花娘娘钻过了栅栏,已到了画中世界的边缘,若是时机对的话,她一不小心就可能从画中世界走出来,若是走出来,应该就在这里。 道人拄着竹杖,却是走到了悬崖边缘,踏着山上枯草,缓步行走,细心感受。 冥冥中好似有一条线。 却又看不见摸不着。 在画中世界,这条线是分明的,任何人都能摸得到,无法逾越。 这条线好似也与现实有了一定影响。 道人几乎是沿着这条线行走。 不知不觉间,这条线在他的感受中好似变得清晰,自己似乎真的触及到了现实世界与画中世界的交错之处,甚至恍惚之间,有些难以分清自己究竟走在现实世界还是画中世界,有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远方,景色也有些恍惚,不知属于今时今日,还是数百年前。 可惜稍作站定,心神稍一清晰,一切便又回到了现实。 即使如此,道人也知足了。 这不得不感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蔡姬传   云翻雨覆   凄子开发日志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盛爱小萝莉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