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399章

第399章

猫儿神情自然,站在原地,等了一下,没有任何感觉,还疑惑的抬头看了眼道士,这才扭头,发现线香已熄,青烟已断。 “……” 猫儿不禁一愣。 怎么回事? 随即原地掉头,面朝香炉,吹一口气,将之重新点燃,这次一边问,一边盯着香炉:“镜台啊镜台,说你可知过去未来,那你觉得三花娘娘要多久才能变得像是道士一样厉害呢?” “……” 线香熄灭,青烟断绝。 这次可是看得清楚明白。 “?” 猫儿不禁又一愣,疑惑了一下,看看香炉,看看镜台,又看看道人。 平常面对道人时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此时也依然发挥了作用,便见她又吹一口气,将线香点燃,继续盯着镜台问道: “嗯?要多久?” “……” 线香再度熄灭了。 “?” 猫儿不禁疑惑的看向道士。 这个镜台好像不聪明。 “……” 道人也沉默了一下,就在她扭过头,准备再度点燃线香时,他才开口:“可能是三花娘娘问得太笼统了,镜台不好回答。” “太龙桶了?” “镜台虽然厉害,从它能知道我们到来一事上,便知其风采不输于阴间鬼城那面业镜,可毕竟是死物,三花娘娘的问题笼统而复杂,镜台恐怕是回答不了的。”宋游抿了抿嘴,“好比三花娘娘说的和我一样厉害,那究竟是什么地方和我一样厉害呢?在很多地方,想必你我都清楚三花娘娘是比我更厉害的,不仅已经比我厉害了,而且早就、甚至天生就比我厉害,而又有些地方,三花娘娘暂时还不如我,这么笼统的问,镜台怎么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又该如何回答呢?” “是哦……” 猫儿想了想,点头赞同:“三花娘娘觉得你说得是有道理的。” 随即摇头晃脑,吹气点燃线香。 “镜台镜台,三花娘娘的道行要多久才能和道士一样高呢?” “咳咳!” 道人咳嗽了两声,对她问道:“三花娘娘不妨问一问自己要多久才能称得上是大妖?” “喵?” 猫儿扭过头来,盯着他说道:“你突然讲话,三花娘娘还以为是镜台在说。” “试试吧。” “……” “那好吧。” 猫儿采纳了他的建议,趁着线香还没熄灭,终于问道: “镜台啊镜台,你重新说,三花娘娘要多久才能称得上是大妖呢?那时候三花娘娘长高了喵?长得什么样子呢?” “呼……” 有风进来,线香燃尽。 宋游倒是有些意外—— 本以为这个问题也足够复杂,指向太过于明确,镜台回答不上来的,现在看来,这个镜台的本领比他想得还要高一些。 想想倒也不意外。 当年盘踞云州的国度算不得小,地盘除了云州,还有云州附近包括逸州在内的其它几州的部分土地,甚至包括如今大晏境外的一些领土,当时这个国家举国信佛,所带来的信仰不可小觑,三塔寺若真汇聚全国高僧,凝聚全国愿力,代代灵韵蕴养下来,也许也会有惊人的变化。 而天地奇物常生于寻常土壤,由机缘巧合造就,镜台诞生于代代高僧而高于代代高僧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猫儿站在原地等着,却仍然懵逼,左看右看,越发疑惑。 “……” 就在她觉得这个镜台又扯拐了,又取了三支线香来,准备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继续追问,又听见了道人的声音: “三花娘娘莫要浪费香了,镜台已经有了答案,只是既然现在没有得到答案,便可能要等回去后,在梦里才能得知。” “你怎么知道?” “刚刚无为法师说的。” “对哦……” “你不聪明。” “!” 猫儿扭头直盯着他,片刻之后,这才从台上跳下来,轻巧落地。 “走吧。” 道人转身走了出去。 猫儿小碎步跟上。 “斋饭已经备好,请二位贵客移步五观堂,用完斋饭后,便在本寺歇息一日吧,也好让本寺好好招待一番。”无为法师平静的说道,像是完全没有听见他们刚刚在里面说了什么。 “多谢法师好意,只是我们早上才从纤凝出发,走到这里,也没走多远,就不必停下歇息了。”宋游顿了一下,“我们还得继续环湖,环湖一圈后多半还会从这里过,到时若是方便,再来贵寺打扰借宿。” “房间为道长留着。” “感激不尽。” 宋游随他前去,享用斋饭。 三塔寺自然远比苍山上的静照庵富裕,斋饭虽是素食,却依然称得上是丰盛,甚至在这深秋时节也能吃上菌子,不知几百年前这片土地上的皇帝在此出家是不是吃的这样的斋饭,但是宋游也着实没有吃过更好的了。 饭后正是下午,阳光灿烂。 宋游道别了众位法师,带马启程。 沿着湖畔往西,有一小城,现烤的红糖粑粑颇为有名,很大一个,一两个就能吃饱,道人路过时也买了几个带上,当做干粮。 环湖一圈两百多里,大多都是平路,偶尔翻座小山,便可俯瞰湖面和湖畔的渔村,湖边也有几座小城,各有特色。 三花娘娘放心不下自己的问题,思绪了一路,常常回头,寻找那三塔寺,生怕自己离得太远,那镜台无法告知自己答案。 她对此可是相当的好奇。 也许确实是离得太远了—— 当天晚上他们住在湖泊的另一端,由于湖泊是长条形,这里大抵是整个湖畔离三塔寺最远的地方,远得已经看不见那三座参天高塔,三花娘娘饱含着期待的睡去,一夜醒来,却是什么也没梦见。 早晨抛给宋游好多问题。 随即又是不解,又是疑虑,一下觉得镜台坏掉了,一下又想是不是要在那里过夜,一下又想是不是自己是猫,和人不同,或者是妖怪,所以镜台不想或者是没有办法回答自己的问题。 乱七八糟,想法很多。 好在三花娘娘终究是小,等到吃个早饭,继续启程后,这些不解与疑虑便都逐渐抛到了脑后去。 直到次日的黄昏。 此时他们已经到了湖泊的对面,与三塔寺的直线距离其实也只有二十几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湖对面那一大二小三座高塔。 道人爬上一座小山,坐下歇息。 眺望远方,满眼惊叹。 这里是湖的东边,夕阳就从正对面的苍山背后落下去,湖边水汽重,傍晚容易起云彩,每到黄昏,总被夕阳照成桃红色,而从这个角度看去的不同之处便是蓝天、彩云、高山与高塔都映入湖中。 身下的湖中又有一座小岛,小岛只有一间房屋寺院那么大,岛上也刚好建了一座寺院,白墙青瓦,全都倒映在碧水中。 海鸟成群的飞过,吸引着三花猫的目光。 “今晚我们在哪里困觉呢?” 待得海鸟飞走,三花猫终于收回目光,转而伸长脖子,扫视着下方村落,按着道人的习惯寻找:“那边好像有些村子,还有庙子。” “好久没有露宿过了,今晚就在这里睡吧,免得去麻烦别人。”宋游说道,“正好这里风景也好。” “可是现在很冷!” “前面也冷。” “那好吧……” 三花猫摇头晃脑,只好晚上多准备一些柴,给他烧一晚上的火了。 随即一行人分工合作—— 道人从行囊中取出毛毡毛毯,寻找平坦避风处铺好,三花猫和燕子都化作人形,先端着锅儿水囊去湖边打水,用三花娘娘的分水刀,每到打水的时候她就管它叫做打水刀,随即又一同去山上砍柴,用燕子的斩首剑,每到这时候三花娘娘就叫它砍柴剑。 三个月的练习,不止三花娘娘的点石成兵与点石成金两门法术进展迅速,且配合默契,燕子也已经彻底驯服了斩首剑。 如今斩首剑已经较为听话。 以前用它砍柴,必须得用手拿着,像是寻常刀剑一样砍,只是锋利无比,无论树干多粗多硬都挥之即断,如今只需将之放出来指挥好,它便可以自己旋转飞行着将柴砍下来,只需去捡就可以了。 甚至两只小妖怪的隔空取物之法都在你追我赶中进展神速,有时身处无人之地,捡柴都不用手,整个捡柴过程亦是暗中比拼的现场。 道人也挖好了灶坑。 唯有马儿悠闲吃草。 等到篝火燃起来时,天色已经暗了许多,远处的山影与霞光依旧倒映在湖中,明明风变大了,却显得湖面越发平滑如镜,依稀可以见到对岸三座高塔的身影,既在对岸,也在湖中,互相拱卫,交相呼应。 道人盘坐于地,烤火烹煮食物,看着天边与湖中的霞光越发梦幻,逐渐黯淡,繁星出来,还与两只小妖怪讲解修行法术之事。 火焰噼啪响,天地空旷而安静。 直到夜深,道人这才躺下,面朝火堆,裹着毛毯,感受着温暖入眠。 “噼啪……” 火堆时而炸开一点火星。 道人的面容被火焰映得明晃晃的一片。 旁边堆着不少木柴,都很大块。 猫儿也趴在羊毛毡上,趴在道人的脚边入睡,不时睁开眼睛,看一眼火堆,又扭头看一眼道士,待得火光明显黯淡时,她就伸出爪子,隔空挑选一根木柴取来,小心且讲究的放进火堆中。 烧火是艺术,也是生活。 迷迷糊糊,半梦半醒,不知睡了几次,又不知清醒几道。 这倒也正常。 猫儿总这样。 三花娘娘是习惯了的。 直到过了五更,寒意愈浓,天边仍然没有丝毫变亮的意思,倒是头顶的星辰越发璀璨清晰,密密麻麻,挂在天上,又倒映在湖泊中,三花娘娘修习的是阴阳灵法,阴阳同修,能从天地间阴阳灵力的变化中察觉得出可能离天亮不远了。 这时候最黑,也最冷。 三花娘娘放了最后几根比较粗的木柴进火堆,凭着经验估摸着能够烧到天亮,这才挪动了下身子,调整到最舒服的姿势,安心睡去。 恍惚之间好像做了一个梦。 梦境实在太模糊,不止是梦中内容过于模糊,就连梦本身也模糊得不得了,以至于分不清究竟是做了梦,还是没有做,究竟是梦,还是睡觉之前本就要进行的胡思乱想中不经意想到的一个画面。 好像有个人,长得高挑。 穿着怪模怪样的衣服,头上戴着有个什么东西,手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走啊走的。 周围房子修得很高。 像是只有一瞬,又像走了很久。 一切都不清楚。 “……” 三花娘娘如往常一样醒来,迷迷糊糊,只觉知道了什么,又像不知道,脑子里有东西正在飞速离开,那是本不属于白天和清醒的回忆,稍微一不留神没有立马把它抓住,它就走得很远了,几乎什么也没有剩下,只记得有东西离开了,而离开的是什么,大致是什么,却不知道。 此时天早已经亮了。 大亮。 旁边的火堆剩下焦黑的炭灰,中间还有几根猩红的,还有小火不舍消逝。 道人早已起床,坐在前边大石头上,感悟山水灵韵,吸取天地精华,道人前方的湖泊静谧如镜,湖上萦绕着淡淡的雾气,恍如仙境,而对面的苍山上也有山雾为它披上衣衫,山雾蓄积之间,有三座高塔矗立,塔身穿出了晨雾。 这些风景也倒映在湖水中。 猫儿看着愣了一下,随即抬头—— 天上有云,不知为何,在晨光下竟散发着七彩的光,像是寻常又不寻常。 第六百一十九章 直去路川 环湖一圈,再次路过纤凝,却不停留,只在三塔寺借宿一夜,随即便往西走。 前面三百里还是常见的风景,听得懂官话的人也相对多些,温度比纤凝略低但是相差不多,路上行人也不少。三百里后,风景便开始向着高原高山的景色转变,寒冬时节,草地枯黄,树林萧瑟,湖水蓝得像是假的,雪山又倒映其中。与此同时,听得懂官话的人的比例明显变少,百姓以当地牧民居多,甚至只有少数贵族官员才听得懂官话,温度骤降,行人也明显变少。 一直走到云州和大晏的边界。 这里靠近雪域和逸州。 一路走来,印象最深的便是湖泊。 各种各样的高原湖泊、溪流,无论大小,都像是高原上的宝石与玉带,每个颜色都不一样,无论剔透、深邃都美得不真实。 同时气温也降得厉害,路上偶尔遇到茶马商人,也都裹着像熊一样。 几乎找到了之前冬日行走西域的感觉。 看完风景,这才回来,转而往南。 冬季越来越深。 然而往南一行,却与往西截然不同。 往西越走越高,越走越冷,往南越走越低,越走越暖。 路旁的风景同样有着明显的变化。 开始是从高原景色到正常山水的转变,等到转变回来,往南边走,又是正常山水向热带雨林的转变——山间路旁的草木植物肉眼可见的变得丰富且陌生,有着相当多的种类,并且在任何高度上都有植被存在,分层很不明显,不像别地常见的山林中,除了几样高大的树,便是长在地上的草,中间几乎没有,是空着的。 路旁常有很多蕨类植物。 大树常有板状根、气生根。 就连宋游都觉得新奇,更别说好奇心向来很重的三花娘娘了。 三花猫走在路上,但凡遇到以前没有见过又长得奇奇怪怪的草,便要凑过去闻一闻看一看,但凡遇到有高大且奇异的树,路过之时也要扭过头睁大眼睛盯着它,直到头扭到艰难,才收回来,又看向前边新的树。 天气越来越暖和,认识的树越来越少。 好像走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不过也不是全无认识的。 常见的树三花娘娘至少就认识三种。 竹子,芭蕉,甘蔗。 虽然这三种好像都不是树。 是的,这边种得有很多芭蕉,并且很多看起来都像是野生的,长在山顶或者路边。离路近些的基本见不到成熟的,多半是被路人摘来充饥解馋了,可离得远些的山顶上便常有成熟的芭蕉,每日歇脚露宿,只要看得见,三花娘娘都会过去摘,或是自己去或是叫上枣红马一起去,摘来投喂道人。 这边又有人种甘蔗的。 并且种得不少,常有人一种一大片。 三花娘娘可是高兴坏了。 很多时候道人拄着竹杖走在前面,她也变成人形,拄着一根拐杖走在后头,却不是她那根小竹杖,而是一根长长的甘蔗。 一边走一边吃。 每次撕下甘蔗皮来,也不随意丢在路边,而是将之当作飞镖,随便找一个目标,瞄准投掷出去。 此行往南,也暖和了,又有零食吃,又能边走边玩耍,路旁的小动物也变得丰富,不管是树上的鸟儿,松鼠,地上的蛇、四脚蛇乃至于老鼠都变得很多,虫子也变得很多,轻轻松松就能找到吃的,对于三花娘娘而言,此间乐,仅次于海边和兰墨。 “我们已经走到云州最南边的郡了,也快接近大晏陆地最南边了。” 道人翻看着《舆地纪胜》,又抬头看着四周的景色,能大致确定方位,却不知具体走到了哪里。 其实走出大晏恐怕都不知道。 “咻!” 女童拿着甘蔗皮,瞄准一棵奇怪野草,刷的一下就丢了过去。 并且嘴上还要发出声音。 甘蔗皮旋转着,打中野草,野草顿时被打得弯下了腰,弹上来后又摇晃不停。 女童顿时默默点头,似乎心满意足,并在心中将那棵野草想象成了一只了不得的妖怪,自己掷出的甘蔗皮则成了神兵利器,已然在旋转中斩下了这妖怪的头颅。 随即拿着甘蔗,凑近嘴边。 “咵嗤!” 再次咬下一口,手与头一同用力,再次撕下一块甘蔗皮,重复之前的事。 对于道人的话,她像是没有听见。 “……” 道人又抬头看了看天上。 风轻云淡,明明已是寒冬,气候却与逸州的夏天差不多,却又比酷暑要凉快许多,一只燕子在空中左右乱飞,随性洒脱。 其实是在吃饭。 因为气候原因,即使是寒冬,这边蚊虫也很多,空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快穿]那些女配们   鉴昭行   取向狙击   捉鬼大师   突然暧昧到太后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天下男修皆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