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414章

第414章

想要命令他们与人道巅峰的伏龙观为敌,自己还不占正理,很多上古神灵怕都不会愿意。 但这样一来就难说了。 很多上古神灵都很了不得,他们在上古时期就是大能,甚至极少数有着不亚于伏龙观祖师的名声与道行,后来为了长生转投香火神道,不好说是一种出路还是一种堕落,也不知道如今是又有进展还是逐渐衰老了,总之万万不可小觑他们。 宋游记得还有上古末期,伏龙观还没有建道观的时候,乃至于之后,某些祖师的老友后来也走上了香火神道,在天上做着清闲神灵。 一人之力,实在不易。 宋游闭目宛如坐定,默默思索着。 直到感觉到有人为自己披上了一件纸裘,肩膀上传来的触感是一只小手,当他睁开眼睛时,仙鹤已然落了地,就在一片高山的山腰,远处竹林之间隐隐可见村舍的影子。 三花娘娘给他披好纸裘,还系好了束带,系得紧紧的,严肃的一张小脸像是很会照顾人的样子,见他睁眼,则对他说: “天上太冷了,你穿厚一点,暖和,暖和舒服。” “多谢三花娘娘。” “不客气。” “到了吗?” “没有到。”三花娘娘说道,“是白鹤不聪明,分不清方向,飞着飞着,就要落下去,找人问一下到哪里了。” “……” 宋游又闭上了眼睛。 此后半天行程,几乎都是这样。 三花娘娘已然今非昔比,知道平州在哪个方向,然而一州之大,想找一座山何其容易,而且飞在天上看见的东西还和地面上不一样,同一座城在地上和在天上长得都不一样,没有官道指引,也没有路牌,飞得还快,稍不留神就容易走歪走过。因此三花娘娘经常会停下来,避开城池和居民聚集以及视线开阔之地,在离村舍远远的地方停下来,变成猫儿飞跑过去,再化成人形问路,或者让燕子去问路,问清再回来,继续骑着仙鹤向着长生县云顶山的方向飞去。 饶是如此,地面上也有很多人看见了天上飞过的仙鹤。 仙鹤实在太大了。 哪怕是在尊者山时,天宫接引新神,所用的仙鹤比起它来,也只像是一只小麻雀,即使飞在云中,身影也会时隐时现,稍稍低一点,就会在地面上投下巨大的影子。哪怕尽力绕着村城,也常常被人所看见。 平州本来就多仙神妖鬼传说,民间此类氛围也重,百姓都很喜欢谈论这些,如此一来,恐怕又要多一些传说了。 次日清早,云顶山被雾笼罩。 镜岛湖平静无波,倒映着天上细小如鱼鳞一样的积云,也倒映着鳞云之上飞过的一只巨大仙鹤。 只有少许泛舟湖上、亦或是乘舟穿过镜岛湖前往云顶山下,又低头赏湖或是抬头观云的人才得以看见,一时不免惊呼。 云顶山上正是雾重重,铁索随风晃动,传来清脆的声响,山顶没有雾,也没有人,兴许昨夜有人到了这里,清早已下山去,也许昨日并没有不惧山高路险的登山者到达这里,自然也无缘得见仙鹤的风采。 仙鹤乘风而来,直达云顶山巅。 山巅清明,没有雾瘴,也不长草,唯有无数被风侵蚀的摩崖石刻,记录着曾经在此居住的古老仙人。 尤记得当时宋游初到这里,天时地利与人和,处处精妙至极,玄妙之间他与天地相通,与山水感应,与古老的灵韵对谈,一夜便是一年。 这里对他而言无疑是离天最近的地方。 如今要与天长谈,自该选到这里。 …… 山下不断有人登山。 一个遇仙的传说,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一篇《云顶遇仙记》,让本就名声在外的云顶仙山又添一层仙气盛名,不知多少人慕名前来。 不断有人沿着小路往上,怀揣着寻仙问道的虔诚与心情,十几年间,将小路也踩得宽了不少。崔南溪的《云顶遇仙记》中的梨树仍在,当地官民甚至在这里修了一间亭舍,给登山人休息,过往之人无不在此驻足,朝它投去目光,甚至有人伸手去摸,将枝干摸得光滑透亮。 正是梨儿熟的时节,树上硕果累累。 石足县的新任知县也是慕名而来。 当年那位崔南溪来此登山、在此遇仙时也正是石足县的知县,这让他颇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一路往上,四季轮转。 山势越来越陡,越来越难爬,时而碰见从上方折返回来的人,摆手告诉他,山上的路被夏末的雨冲断了,时而又有人惊慌失措的往回跑,告知他在山上遇见了豺狼虎豹,走到后边,甚至有人遇见了山魈鬼怪,虽未伤人,也把人吓得不轻。 知县心中一再打鼓,犹豫了又犹豫,几次心中都起了放弃的念头,终于是坚持了下来。 之所以坚持下来,一是因为读过崔南溪的那篇文章,知晓崔南溪也曾遇到过诸多困难,心中也曾好几次想过放弃,最后都坚持了下来,这才得以在云顶山上遇到真仙。同时崔南溪文中所说,自己历经磨难,坚持到底,到了云顶彼岸过后,那般畅快自在、仿佛自己胜了自己的豪迈感觉也深深令他为之动容。二是因为自己与他同为石足县的知县,若崔南溪能去,自己不能去,便显得自己弱于了他,实在丢不起脸。 于是一路往上。 中间真的遇到了山魈鬼怪,不过这些山魈鬼怪都不伤人,只是虚惊一场。 知县知晓,这是被那位真仙点化的妖怪。 因此才不伤人。 这条路终究是没有以前凶险了。 原先崔南溪的文章中写,山中可是正儿八经有妖怪,也是正儿八经要吃人伤人的,那时路上也远远没有这般热闹,甚至几乎是独行,更容易受到山间妖怪以及豺狼虎豹的袭击,更考验人的意志。如今路上人多了,无论是山间妖怪还是豺狼虎豹,都不敢轻易出来伤人。 如此多半是寻不到仙人了。 等到知县抵达铁索悬崖旁时,却见又有人往回走,面容兴奋,一见他就对他说道: “足下还不走快一些!云顶山上又有仙人来了!” “啊?当真?” “难道足下昨日登山之前,没有看见天上有仙鹤飞过吗?” “没有注意!” “总之又有仙人来了,此时就在云顶山巅盘坐,隔着一层雾,有时能看得见!”那人说着顿了一下,“只是今日神仙来了之后,山上起的这层雾好似颇有些玄异,铁索怎么也爬不过去了,只能远远的看。” “竟有此事!” 知县心中大喜,也不顾腿脚酸软,连忙往前跑去。 走到铁索悬崖边时,果真见到前方悬崖之中浓雾重重,浓雾随风而走,浓淡也有变化,等到雾淡之时,隐约可见对面山顶的景象—— 山顶寸草不生,却有一张石台,正有一人盘坐于石台之前,一动不动,像是与天对饮,又像与谁长谈。 那是一个道人的模样。 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见当年山妖 云顶山上果然有真仙。 此刻云顶仙山与山上仙人都在对面云雾之上,双方只隔着一道悬崖。 悬崖之中蓄积着浓浓雾气,比崔南溪文章中描述的要浓重许久,雾气升腾,不仅遮住了唯一一条通往悬崖另一边的铁索,也使得云顶山头的风景与山上那道身影都若隐若现,好似一切皆是幻景。 山风激荡,雾气流转。 铁索隐隐晃荡,发出清脆声音。 山雾这头站着十几个登山人,大抵也是寻仙问道人,都很兴奋,却没有人试着通过铁索,只眼巴巴的望着铁索的前方,山雾的深处,好似在盼望着什么结果,不时往山顶雾上看一眼。 若雾散开,便齐声提醒身边人。 若雾合拢,便一阵遗憾声。 倒像是爬山人在等日出。 那名坐在云顶山头的身影,好似就是他们不辞辛劳、千山万水也要来观看的奇景。 “叮叮……” 铁索晃荡之声再度响起。 雾中隐隐有人影,在往回爬。 知县看见神仙,心痒得很,见那人越爬越近,也像其他人一样,连忙过去迎,接他下来,随即与其他人一同问道: “怎么样?” 那人只是摇头说道: “还是过不去。” 四周人便是一阵叹息声,叹息之间又不断瞄向对面山头。 唯有知县不解,连忙询问身边之人:“敢问诸公,这铁索怎的了,是怎么个过不去法呢?” “足下刚来?” “刚到刚到。” “这铁索啊,从昨天早晨,仙人到了,山雾升起开始,就过不去了。在下昨天就到了,也去爬了一趟,这两天陆陆续续又有人去爬,可都和在下昨天早晨遇见的情况一样。”那人对知县说道,“这铁索本身没有多长,山雾淡了时,足下都看得见,悬崖对岸也没有那么远,可爬起来这铁索却像是永远也爬不到头一样。尤其是在雾中间时,往前看不到对岸,往后看不到来处,任你怎么爬,也依旧如此,依旧在雾中。” “竟是如此!” 知县不由得大惊。 “更神奇的是,甭管你往前爬了多远,听说今日爬得最远的,乃是一个江湖武人,手脚灵敏有力,往前足足爬了半个时辰,也没到头。但是只要你折身往回走,却是没有两步,就出了山雾,看得到来处了。” “这……” 知县愣了一下,摇头说道,看向上方:“看来神仙不愿让我们过去啊!” “可不是嘛!不过也有人觉得,许是神仙给我们的考验,唯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到达对岸,因此不断有人尝试,却也没人坚持到底。至少没人敢爬到自己连回来的力气都没有。” “唉……” 知县遥望山顶,叹息不已。 仙山就在面前,神仙就在对岸,却只可远观,不可近前拜访,实乃一件憾事。 “足下也是喜欢寻仙问道之人?” “正是!” 知县礼貌答道。 “既然如此,足下可有去过平州与栩州相交的那几百里无人大山?”那人像是遇到了知己般,对知县拱手问道。 “倒是没有去过。” “那真是遗憾。” “足下想去看看?” “在下本是禾州人,多年前禾州大乱,妖魔鬼怪层出不穷,更是有大妖建立人间妖国,传播妖疫,豢养凡人,有位神仙行走于禾州,一地一地将禾州的妖魔鬼怪除了个干净,又从平州借来大山,镇压了那只大妖王。那座大山至今仍在禾州矗立,整片禾原,唯有那一座山。”这人讲起来也忍不住眉飞色舞,震撼之色溢于言表,“据说那座山就是从平州与栩州相交的那片几百里的大山中借来的,在下一直想去看看。” “在下也曾听说,那片大山颇多妖鬼,颇为奇异,以前是平州与栩州的必经之路,如今已被废弃,只偶尔才有人走。” “确实如此。” 那人继续对知县说道:“昨天我也遇到有志趣相投之人,同样喜欢寻仙问道,此公胆大,就从那片山中走来。听他说在山间夜宿之时,曾遇到有提着灯笼的妖鬼路过,看起来像是去赶集。那些妖鬼看着凶恶,其实与这座云顶山上的妖鬼一样,并不害人,反倒本性淳朴善良。此公壮着胆子与他们对谈,问及神仙之事,这些妖鬼居然也真的回答了他,言谈举止颇为有礼。” “哦?”知县顿时来了兴趣,对他问道,“那些妖鬼怎么说?” “说是山中确实有山神,十多年前,山中也确实少了一座陡峭险峻的山。还说近些年来天下不太平,本来他们深山之中是很太平的,然而天上的神仙似乎对山神不太满意,今年夏天山中常常打雷,他们也有些担忧,怕山神今后不能再庇护他们。”这人说道,“听来不像假的。” “如此详实,确实不像假的。” “因此在下想去拜访一次。”那人说着看向知县,“足下既也是喜好寻仙问道之人,可要通往,结一善缘?” “……” 知县还真有些心动。 这些喜好寻仙问道之人,往往性情潇洒不羁,有任何想法,立马就能付诸实地,只要投缘之人,很快就能结交成好友,饮酒高歌同行,此般性情真当令知县心生向往。 加上他也是喜好寻仙问道的人。 只可惜…… “只可惜朱某有公务在身,此般例休已是难得,却不可擅离职守。” “原来是位官人,失敬失敬。”这人朝他笑着拱手,倒是没有别的想法,只是遗憾着道,“那注定无法同行了,在下只能再去寻别人。” “唉……” 知县同样有些遗憾。 禾州之事他也是听说过的,对于山中的山神、向山神借山去到万里之外镇压妖魔的神仙,他也向往仰慕不已,很想亲眼去见识一回,以这般仙神不凡之事来告慰自己庸碌失意的人生,可是终究是不行。 这人讲的是也让他向往。 山中与妖鬼邂逅长谈,妖鬼非但不伤人命,反倒如人一般有礼。 真是故事中的场景啊…… 只是知县却也不禁疑惑—— 传闻云顶山上常有山魈鬼怪,却都从不伤人,是因为当年神仙在此修行,这些山魈鬼怪受了神仙的点化,也受了神仙的训诫,这才安分,难不成那几百里大山中的山神也会约束妖鬼不成?若是如此,倒也是一方好神。 忽听下方云雾中一阵晃动,雾气流转薄淡之时,隐隐可见树枝抖动,有身形巨大的妖怪在穿行。 知县惊惧也疑惑。 却听身边人告知他,是那些山中的山魈鬼怪,原先就受过神仙点化,如今神仙再来,多半就是十几年前那一位,它们也是去拜见神仙的。 …… 山顶确实多了一面石台。 道人盘坐石台面前,一动不动。 与天对谈,自是无需言语,需要的是天人感应,与天相通,于冥冥中知会天道,天道也于冥冥中给他启示,如是交会。 这个过程就已经是绝大多数人间修士、诸天神佛与妖精鬼怪完不成的了。 不是谁都能与天相通的。 宋游出身伏龙观,伏龙观受天道眷顾,此后下山修行,修为深厚,与天道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数次与天相通,还曾在此地与天相通,如今重新来到这个地方,仍旧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到这一点。 这次没有一夜一年。 时间照常流转。 起码道人与天相通没有再影响外界,这座山头的时间照常流转。 三花猫坐在他旁边,并不打扰他,却常常缩进他的怀里过夜避寒,白天也常常出去捕食,给他带些水果回来,等他醒来吃。 与业山鬼城相似的是,道人始终盘坐不动,没有睁开眼睛,如此不吃不喝,只饮山风而沐朝露。与业山鬼城不同的是,三花娘娘总会在果子烂掉食物臭掉之前把它们扔掉或者吃掉,再换上新的。 燕子也常常来去,绕山飞舞。 两只小妖怪常常离远一些去讲话,打坐修行、练习法术也都没有落下,甚至互相比拼之下,进展还要更快些。 山下有来客,皆是山中妖。 若是十几年前,三花娘娘定会惊惧,如临大敌,如今却根本不在意它们,只时不时瞄它们一眼,确保它们没有靠近就是。 日复一日,山景也在变化。 山中树叶黄了又红,红了又落,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又落上了白雪。 如此一坐,便是一秋又一冬。 对岸山头人来人往,来了一拨又换了一拨,都来此观神仙,却都无人能跨过铁索,去往山的另一边近距离观看神仙真容。 一日正午,道人终于睁眼。 此时眼神平静,神清气明。 猫儿就在他旁边仰躺,无聊的玩着已有十几年的布球,四只脚将之蹬起来又接住,又或是无聊的使之旋转着。 燕子停在远一些的地方梳理羽毛。 山头倒是清净,草都不长,只落了一些雪,山头之下,陡峭的崖壁上,却是无数山妖精怪,挤在一起,或是趴着不动,或是抬头盯着他。 最前面的是一只人形妖怪,人身豹首,如山下的修行人一样,盘坐在崖壁上探出来的一棵古松枝上,一只面部斑斓的山魈,体

相关推荐: 总统(H)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绝对占有(H)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