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441章

第441章

了远近闻名、据说新上任的郡守知州都要特地来吃不说,就连曾经住过的房间都变成了神仙房,反倒自己想旧地重游得彻底一些时,还住不进去了。 倒也是有些奇妙。 放下锦袋褡裢,任由猫儿跑出来,道人对她说自己下去端汤饼,让她在房中莫要乱跑,便又下楼去了。 木质楼梯,不知修没修,走起来也嘎吱响。 隐隐听见下方有说话声。 “整个南画县谁都知晓那位神仙,当时城中这位李大官人,便是在神仙的劝解惩戒下,这才弃恶从善,有了如今的李大善人。后来听说,这位神仙在别处也多有神仙事迹,是很了不得的神仙,因此平州新的郡守知州上任,都得绕到这里走一圈。这却是骗不了人的。” 是那店家在与那一桌客人讲说。 “神仙模样?那小人可就记不清了,那时小人还小,店铺乃是家父家母在操持,只听家父说,神仙是个道人,长得年轻,生得不凡,带了一只花猫和一匹枣红马,那三花猫十分机灵,枣红马更是不凡,连缰绳也不需要,怕也是有灵性的。别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位神仙的传说,也都带着一只花猫和红马,也有的地方传成别的颜色的猫和马,多半也是会变化的。” 店家讲得认真而熟练,怕是不知讲了多少遍了。 店中客人却是第一次听,听得专注,不时好奇询问两句,眼中尽是向往。 直到道人走下来。 “先生莫要着急,多等一下,内人正在给先生煮汤饼,那面得现扯。”店家扭头笑呵呵对道人说,“要是觉得外面冷的话,回房也行,等好了小人给先生端上来就是。” “无妨。” 道人亦是一脸微笑。 这位店家的热情好客倒是与他的父亲一脉相承。 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觉变化甚大 店家与大堂中几位住客讲了一会儿,宋游也坐在旁边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待得店家将过往神仙与汤饼之事讲得差不多了,几位住客面前的汤饼也吃得七七八八了,进入了低头喝汤的阶段。 店家又去后厨看了眼,回来告知道人,还得再等一等。 “无妨,无妨。” 道人仍是如此说道,十分和气,随即顺势对他请教:“方才听店家讲起城中有位李大善人,当年是个恶人,与神仙有些渊源,却不知如今传说中的神仙已离开南画十七八年,那位李大善人又如何了?” “哈哈哈哈,先生听小人称他为李大善人,便知结局了。”店家笑着说道,权当给客人们下饭消磨,“善人善人,便是为善心善之人。” 说着稍稍顿了一下: “自从遇了神仙,李大官人便改过自新,既悔过又弥补。说来也妙,自打这位李大官人不再欺行霸市,巧取豪夺之后,反倒更加富有,原先李大官人在衙门买了个闲职小官,如今也升到了提刑千户。” “升官发财了?” “是这个意思。”店家说道,“咱们南画的布本就出名,对了,诸位客官若是第一次来,除了尝尝咱们南画的神仙汤饼,若是有空得闲,也得去城中买上二尺布做件衣裳,咱们南画的布,向来柔软舒适,坚固耐用……说到哪里了?” “南画的布。” “哦哦,南画的布。” 店家连连点头,继续说道: “如今城中最大的布庄便是李大善人家中的,他专请城中城外穷苦人家的妇女去做工,薪资开得很好,每天中午还包一顿饱饭,很多妇人都愿意去他家做工。听说连带着整个城中的布庄布坊给工人开的薪资都要比以前高些了。妇人们也知恩图报,做的布在城中也算很好的,加上别地商人听说此事,也都愿意来他家买布,渐渐一来,这布庄竟是越做越大。 “至于赚取来的钱财,很多都用来接济穷人,在城中修路,建设义塾了。 “十几年间一直如此,我们才称他为李大善人,就连县官也对他青睐有加,官职也一加再加。” “原来如此。” 宋游听完点了点头。 这位店家说的,与当年舒一凡从平州借山路过南画,回到禾州禾原时对他说的差不多。 如今世道将乱,即使不做什么大事,没有任何图谋,能在当地有个好名声,怎么也是一件好事,也许有时还能藉此安身。 乱世中除了嗜杀成性的魔头,别的讲究仁义礼法的枭雄,不管是正统还是诸侯,亦或是义军,到了一地,对于当地远近有名的善人,大多掌权者也会对之多几分敬意,甚至屈身拜访的故事也不少。 算是将一种财富换成了另一种财富。 “店家方才说,城外原本还有一个尼姑庵,也似与那李大官人有关,却不知现在如何了?” “先生对此倒是格外关切。” 店家听闻笑了笑,擦了擦手。 大堂中几位客人也朝宋游投来目光。 这位道人的好奇心确实有些重了。 寻常人爱听神仙故事是正常的,可大多人来此,询问店家,或是去城中茶楼听说书先生讲当年之事,也只是听一听与神仙有关的内容,最多对那李大官人稍稍关心一些,极少有人会如此细致的问起其他人的结局。 “那尼姑庵早就没有了,如今改成了城外的义塾,又扩大了一些,请了教书先生,附近十里八乡穷苦人家的孩童只要带上中午饭食,就可以去义塾中读书学字。也是李大官人出资。” “那些尼姑呢?” “小人倒不是很清楚,家父也许更清楚些。只听说她们大多都有了田产,有的在义塾附近务农,有的在义塾中当个煮饭婆,有的在李大官人开的布坊里面做工,还有的在城中做点小生意,卖些腌菜小食。”店家顿了一下,忽然想起,指着旁边,“对对对,先生若是有意,明早出门直往右手边拐,有个巷子,早晨颇为热闹,有许多卖腌菜的,先生前去问问,说不定其中有位就是以前尼姑庵里的尼姑。” 这时从后厨传来声音,叫他去端汤饼,店家乐呵呵的,对道人说了句汤饼有了,便往后厨走去。 “来咯!” 两个大斗碗,店家一手端了一个,侧身撞开帘子,稳稳当当走出来:“南画最正宗最有名的神仙汤饼,当年神仙所吃的,就是这一碗。” “足下刚才不是对客人说,当年神仙吃的,是令尊令堂做的吗?”宋游笑着问了一句。 “是我家老母做的,如今是我内人做,不过先生敬请放心,这配料手艺都是一脉相传,与当年神仙赞不绝口的那一碗,一点不差。” “敢问令尊令堂如今可好?” “哎哟,有劳先生关切,我家老父老母还在人世,只是劳累多年,前两年身体不太好了,恰逢老家那边有位大夫,很懂调理腰背的法子,去年他们就回老家调养去了。” “是这样啊……” “先生是在这里吃还是上楼去吃?”店家站在原地回头看了眼楼上,“若要上楼去吃,还是小人端着熟练方便一点。” “那便麻烦足下,替我端上去。” “请先生替我掌灯照路,要是打倒了,还得重新费时为先生再煮一碗。” “好……” 道人便举着灯走在前面。 店家稳稳端碗,跟在后头。 “吱呀……” 楼上房门被打开了。 店家隐隐看见房中有道花影一闪而过,定睛一看,又什么也没看见,只得愣了一下,继续端着汤饼跨门进去。 里头有张旧木桌子。 “先生慢慢吃,不必着急,吃完放在桌上就是,明早先生退房了,小人再上来收拾碗筷。” “好。” “这就不打扰了。” 店家说了一声,便离去了。 “吱呀……” 道人关上了门,并将之别上。 角落里这才慢吞吞爬出一只猫儿。 “怎么这么久?” 猫儿压低声音,小声抱怨。 “现扯的面。” “唔……” 猫儿轻巧一跳,跳上板凳,一下变成女童,再转身对着外面招了招手,窗外燕子也飞进来。 道人拿出三花娘娘的小碗,将其中一碗分成两份,投喂两只小妖怪,另一碗拉到自己面前,稍微和了和,便夹上一筷子,送进嘴中。 仍然是又宽又薄的扯面,像是铺盖面和裤带面,厚薄形状与口感大抵在二者之间,很容易入味。其实没有好和的,因为也没什么调料,只是一碗熬煮得浓郁的高汤,加上汤饼和葱花罢了,所谓和面,也只是将表面上撒的几颗葱花摁进汤里。 “吸溜……” 汤应是一直放小灶里热着的,和汤饼一样,入嘴滚烫。 细细一品,有滋有味有油水。 骨头汤自有鲜美,熟悉的味道在舌尖绽放开来,热腾腾的,又足够清淡,在这早冬寒夜,真是从喉咙暖到肚里,舒服极了。 “还是以前的味道啊。” 比起当年,似乎味道浓了一点。 这倒也是正常的—— 此时已然入夜,到打烊的时候了,这般骨头汤若是不过夜不掺水,便是大清早天亮之前就要爬起来熬煮的,滋味随着时间而越来越浓郁,晚上吃通常要比早上更油更咸也更鲜一点。 “还是以前的味道啊!” 对面的女童也夹着汤饼送入嘴中,学着他感慨的说道。 道人不用问都知晓,她压根不记得将近十九年前在这里吃过的汤饼是什么味道了。 随即慢慢吃完这碗汤饼。 “这个饭很简单,三花娘娘也会做。”三花娘娘看着空碗里的油花对他说道。 “那今后就麻烦三花娘娘了。” “没有问题!” “篷……” 一声轻响。 三花娘娘变成了一只大肚猫儿,颇有些滑稽,燕子则是变成了很多只燕子,从窗口齐刷刷飞了出去。 逐渐夜深。 逐渐寒冷。 客栈二楼的窗户却始终没关,三花猫站在窗台上,低头看着下方,神情专注。 这间稍房在最右边,和左边那间布局一样,只是一个床在右边,桌子在左边,另一个则是反了过来。 下方街道也差不多相同。 仍然是记忆里的样子。 恍惚之间,眼前好像出现了一道矮小的身影,贴着墙走,时不时抬头往客栈二楼看一眼——哪怕仅仅只是想到这样的画面,猫儿也忍不住微微将身子往后面仰一点,把头也缩回去,好避开那道身影的视线。 三花娘娘记得这里。 记得这里的灵敏大仙。 三花娘娘也记得这里的布。 当年正是在这座以布出名的小城,道士带着她出去,买了三种颜色的布,给她做了一身三色小衣裳,既合身,也合意,她十分喜欢。 直到穿了两年衣裳,布料随时间而褪色,也变得更柔软贴身,好似从量身定制的,变成了从身上长出来的,待得三花娘娘神通长进,可以自己变出衣裳来了,也仿照了那身衣裳的样式,仿照了穿了两年后布料的褪色,直至如今。 猫儿确实已经忘记多年前在这里吃过的汤饼是什么味道了,可怎能不记得从前呢? 只是多年已去,变化甚大罢了。 第六百八十二章 乾坤也大,草木也青 冬日清晨,空气冷而清晰。 道人挎着一个褡裢,将之扯开,对桌上猫儿说:“三花娘娘请进来吧,去逛逛这座小城,也许能偶遇故人。” “燕子呢?” “燕子替我去山中拜访山神了。” “拜访山神!” “我们远道而来,登门之前自然要先去告知山神,才不显得冒昧。” “猫妹!” “进来吧。” “好的!” 猫儿纵身一跳,化作一道花影,便已进了道人扯开的褡裢中。 随即从褡裢中探出头来。 道人则开门往下走去。 走到楼梯半道,伸手拍拍褡裢。 “唔……” 猫儿只好又把头缩了回去。 早晨的静福客栈要比晚上热闹许多,大堂中坐了不少人在用餐,定然不全是客栈的住客,大多只是来吃饭的,十有八九吃的都是汤饼,一边吃着一边小声谈论事情,或是点评店中汤饼味道,或是议论东边又起的叛乱,朝廷越来越苛重的税收。 外头街上也是人来人往。 “先生起得真早,天才刚亮!”店家刚好穿梭于大堂之间,看见道人,便笑着向他打招呼,“可要吃点什么?” “先出去转一圈,回来再吃。” “也好。现在正是城中最热闹的时候。”店家笑道,“咱这小地方,没多少人,热闹不了多久,等到太阳稍微高一点,人就都散了。” “是……” 道人挎着胀鼓鼓的褡裢,走出客栈。 “轰隆隆……” 头顶隐隐传出闷响。 许多行人都被其所惊,抬头望去。 “哦呀……” “怎么冬天还打雷?” “这天也不阴啊。” “怪事!” “怪哉!” 道人也抬起头,凝视苍穹。 片刻之后,收回目光,继续拄杖往前,慢悠悠的,不急不忙。 青石板路,仍旧凹凸不平,最显眼的坑陷在街道左右两边,与两旁楼店房屋雨檐平行,是积年累月雨水冲刷出来的小坑,此外道路上也多有大大小小的不平之处,不知是雨水冲刷出来的,还是行人马蹄踩出来的,皆是岁月的磨洗痕迹。 猫儿的头又钻了出来。 先是仰起头,好奇的看看天上,又低下头,看看熟悉的街道。 恍惚间好似看到一名身着三色衣裳的女童倒着走,就在这条路上,摔了一跤。 “轰隆隆……” 刷的一下,猫儿又看向天上。 道人的脚步却没有停。 手中竹杖与街道石板相碰,发出轻微的声响,走起路来褡裢晃荡,里头的猫儿随之摇晃,一双眼睛如琉璃如湖泊,倒映着漫天的云。 直到道人走入一条相对寂静的小巷,闹市繁华之声迅速远去,她才开口说道: “天上在打雷!” “不必管它。” “不是打雷!” “三花娘娘如何知晓?” “冬天不会打雷,晴天也不打雷。”猫儿说道,“而且感觉怪怪的,有些害怕。” “三花娘娘智慧超群。” “说对了喵?那这是什么?” “是好事。” “好事?” 不等道人回答,天上又是一阵轰隆声。 低沉震耳,如战车滚过。 天地间有一种气势在酝酿,好似是某种威压,寻常人感觉不到,只觉得晴冬雷声奇怪,可若是超凡脱俗之人,便会感到惊悸与压迫,若是感知敏锐的妖精鬼怪地神修士,亦或是曾经做过恶的,甚至可能会感到喘不过气来。 这勉强算是好事—— 如今五条登天路都已重整,宋游的正当理由已经完成,无德之神与来自天上的阻力却还剩一半,宋游正打算罢黜他们呢。 若是罢黜神灵,还得挑个时间特地去宫观一趟,还得费心想说辞,还得得到人间朝廷同意,之后才可能激怒他们,或是亲自找上门去,与这些神灵们斗上一场,总归是件麻烦事。 如今他们率先出击,主动找上来,便省却了前面的麻烦功夫。 不好的地方也是有的—— 四方四圣与天宫天帝主动出击,目的是占个先机,他们确实也占了。 至于天上的滚滚雷声,说是雷声也是雷声,说不是也不是。它既是四方四圣对于道人的战书,催促他赶快应战,算是神灵的礼节操守,毕竟大晏腹地到处都是村庄农户,几十里就有一座县城,神灵不为百姓谋善,已然不配为神,若还随意下界斗法,那称之为魔也不为过了,同时它也是天宫诸多大能古神同时下界、自然而然引发的天地异象。 道人并不理睬,继续行走。 穿过这条寂静小巷,巷子的另一头又变得热闹起来,人声重新传入他们耳中。 只是这条街不是城中主街,没有那么多小商小贩,相对要安静一些。 道人就这么慢悠悠的闲逛。 直到接近中午时分。 道人走到一条熟悉的街道前。 此时路上人已少了大半,城外的人早已出城归家,城中的人也忙于午饭,仅仅一个时辰的差距,竟已从热闹变得冷清。 “扑扑扑……” 天上有只燕子飞来。 本不该在这个季节出现的燕子停留在街旁雨檐上

相关推荐: 致重峦(高干)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突然暧昧到太后   云翻雨覆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屌丝的四次艳遇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盛爱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