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459章

第459章

如今已为阴间鬼帝,神位极高,自然也得往更中间挪动。 离龙神君该从偏殿移到正殿来。 火阳神君也该移过来。 如今沿海几州的百姓喜欢供奉白犀神,逸州虽然离海颇远,也可以赶个潮流,反正拜不拜都由百姓自己来定。 “……” 宋游一边盘算思索,一边操作。 于此同时,三花娘娘与燕安也在后院忙碌着。 米面油盐酱醋茶,瓜果蔬菜与猪肉,辣椒香料和蜜糖,样样都要放进厨房,样样都有自己该放的位置,因此两人时不时抱着一个瓶瓶罐罐跑到前院来,询问道人这个是用来装什么的,那样东西又该放哪里; 之前行走天下带的东西,灯笼油灯、锅碗瓢盆、毛毡被褥、笔墨纸砚,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得放到该放的位置去; 殿中的明德大典得存入藏书阁; 就连三花娘娘的耗子干、小鱼干和泥鳅干,她都取了小绳子来,挂在了灶屋房梁上,烟熏着不容易坏; 捉来的兔子和虫子得放到山上去; 客房也得一间间的清扫擦灰。 一通缺乏条理的忙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可不知不觉的,原本空空荡荡几乎只余清风的道观也慢慢充实起来。 说来也妙,只是米缸中多了米,面缸中多了面,水缸中多了水,灶孔前多了柴,瓶瓶罐罐中多了油盐酱醋香料,这间道观立马就有了一种可以养活人、人可以在其中安静生活下去的感觉了。光是这种感觉就已经让三花娘娘感到了安定与享受,可加上她随便插在门口墙上挂着的灯笼、随便摆放在屋里的小物件、挂在墙上几幅画、桌上装着蜂蜜水的小碗,就立马又多了一种可以在这里生活得很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更使三花娘娘喜欢。 再想到这些都是自己忙碌的结果,心里更是有一种成就感升起。 不知不觉,天也黑了。 许多萤火虫飘荡在山间,散发着不易察觉的细小光芒,不知其中有没有三花娘娘放生的某一只,道观中也亮起了火光,除了三花娘娘门口的小马儿灯笼、灶台上点着的油灯,更亮的还是灶孔前的火光。 烟气在黑夜中升起,直上云霄。 灶中噼啪的响,火光照亮三花娘娘的面容,闪耀在她的眼中,虽然有些疲累,更多的却是满足。 第七百零八章 犹记当时 道人掌灶,女童烧火。 锅中是一锅丝瓜滑肉汤。 灶台上只有一盏油灯,投下昏黄的光,宋游借着灯光,正将一块块滑肉放进锅里,锅边不断冒着小泡。 裹着一层淀粉的肉,下锅之后,在高温烹煮之下很快泛出藕红色泽,外层的淀粉开始变得晶莹半透,能想象出细滑的口感。 丝瓜也是才从外域引进不久,正是夏秋时节出产的食材,因为它种起来不占土地,只要靠着树就能往树上爬,除了吃,里面的丝瓜瓤干了还可以用作刷碗布,逸州很多地方都种得有。 昨日在灵泉城中闲逛,看见有人在卖,价钱也很便宜,宋游想也没想就买了一根。 如今它已被切成了小块,在锅中漂浮起沉,散发着清香。 下完所有滑肉,道人也没闲着,将锅盖盖上后,便又拿起几颗鸡蛋,打在碗里,加一勺盐,迅速搅拌。 筷子与碗碰撞,发出叮叮声响。 三花娘娘的脸被火光映照着,而她正高高抬起头,盯着道人的一举一动。 鸡蛋打散之后,锅中的肉汤也差不多煮开了,道人将锅盖揭开,水蒸气顿时升腾而起,油灯的光立马变得朦胧,水汽升腾间满是丝瓜和肉汤的鲜香味,融合得很完美。 三花娘娘站起身来,盯着锅中。 道人用锅铲舀起一点汤,放到嘴边吸溜一声,不用接触嘴,也将汤吸进了嘴。 鲜香浓郁,咸淡正好合适。 “……” 道人又略微俯下身,盯着锅中,找到一块最小的滑肉,用锅铲将之舀起,递到三花娘娘的面前: “在我们老家,在灶屋忙活的人,尤其是小孩子,向来是有吃第一口肉的权利的,三花娘娘有功,便给三花娘娘先尝。” “!” 女童伸出手,小心捻过滑肉,迅速吹一下,便塞进了嘴。 “吧唧吧唧……” “好吃!” 三花娘娘表情严肃,又坐下了。 这一块肉最小,自然熟了,别的肉更大一块,却得多煮一下,道人拿着锅铲等了一会儿,才用一个盆将之盛起。 三花娘娘坐着不动,时刻留意着灶中的火,又不禁到处扭头,看着这间灶屋。 过去二十年间,尤其是前半段时间,常常是道人做饭,而她烧火,可除了在长京和逸都时,他们有自己的灶屋,其余大多时候都是在荒山野外临时搭个小灶,用小锅做饭——也不是说那样不好,只是像是现在这样,却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耳中传来道人刷洗铁锅的声音。 沙沙沙的。 锅中残余的水分不多,在大火下迅速蒸发,声音同样传进女童的耳朵,铁锅被烧热后,猪油下去,迅速化开,再下鸡蛋,顿时发出明显的一道声响—— “嗤……” 就连这些声音听起来也觉得悦耳。 加上火焰的噼啪声、传来的温暖,前方食物的香气,还有这个地方传来的安心感觉…… 三花娘娘又往灶里送了一根柴,随即便再仰起头,继续盯着道人和锅中,眼光闪烁之间,只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也很好。 香气又再度飘了过来。 “火小一点。” “哦哦……” 三花娘娘这才回过神来,眼神迅速恢复清醒,依旧面无表情,却是朝着灶中一指,火焰就被陡然压低。 两刻钟后,堂屋之中。 油灯被挪到了这里,堪堪照亮一张八仙桌,将几道人影全部打在四面墙壁上。 桌上好几道菜。 中间是用盆装的丝瓜滑肉汤,一盆酸菜鱼,旁边一盘酸茄炒蛋,一盘凉拌皮蛋,以及一道田螺酿肉,香气四溢,颇为丰盛,用来告别二十年的游历之旅,也用来纪念回到道观的第一天。 三花娘娘拿着她的御用小碗,乃是名贵的玲珑青花瓷,宋游、燕子和小江寒则用寻常粗碗,一人先舀一碗汤。 “今天你们辛苦了。” 宋游挨着给他们盛汤,递给他们。 三花娘娘正用筷子夹起一颗田螺,夹到眼前仔细看着田螺里的肉,惊奇居然还有这种做法,也思索着耗子是不是太瘦了,因为她看道人用的是三肥七瘦的馅,且他寻常做菜用肉末时,也都有着严格的肥瘦比例,这对于耗子肉来说十分不好操作,突然听见道人说话的声音,她立马就收起了心思,回答着道: “不客气!明天又做什么?” “明天三花娘娘开门迎接香客,若有人来上香拜神,须得将他们招待妥当。”宋游说道,“在下去修缮马厩。” “然后呢?” “黄昏若有时间,可以去烧一烧道观左右几块地里的杂草。” “之后呢?” “之后需得把地开垦出来,入了秋后,山下百姓收割完了,我们便得去山下收割百姓田里留下的粮食。在下得去城中一趟,得找工匠重新定制几座神像,也得取回我们订的被褥,得买些小鸡崽子来养。” 三花娘娘听得专注认真,脑中不由得想到了那般场景。 今天收拾了屋子,这里就已经变得很好了,让三花娘娘开心极了,若是之后再把小湖里的鱼儿养大,再等山上长满兔子,再在道观两边种上果子和粮食,山上喂了小鸡,不断下蛋,那不是神仙日子什么是神仙日子? “还有吗还有吗?” “暂时只想到这些了。” “就这么一点吗?好少!” “你呀……” 宋游看着她充满了精神劲头的模样,无奈摇头,只得对她说:“先吃饭吧。” “!” 女童一声不吭,低头猛吃起来。 今日本是一个好天气,山上的黄昏总要比山下留得长些,远处正是绚烂的霞光,夜空中满是飞舞的虫子和来回穿梭的蝙蝠,头顶则是逐渐冒出的一颗颗星星,盛夏的感觉在此时浓郁到了极点。 饭吃完后,道人到了阁楼之上。 十几年没有人进来,阁楼之上不染丝毫尘埃,宋游端着油灯来此,在不知多少年的桌案上铺开纸笔,三花娘娘化成人形,仍旧如多年前一样为他研墨,随即变回猫儿,在阁楼上到处走到处嗅。 窗户打开着,山风满楼。 道人低着头,沉吟许久,这才落笔,书写着游记的最后一篇。 “大安十年夏末……” 纸张上出现一个个小字。 期间三花猫假装跑酷,跳到桌案上,歪着头和眼睛朝他纸上瞄了好几眼,可今天又是赶路又是采买,又是收拾道观房间,猫儿的精力再充沛也会感到疲累,高度兴奋之后的疲惫更加难以抵挡,三花娘娘跑着跑着,终究是感到累了,慢慢安静下来。 等到道人写到一半,她已经趴在桌案前不动了,只睁着眼睛看着外面,不知是在看霞光还是在看星空,亦或是天上的蝙蝠,等到道人将这最后一篇游记写完,放下笔时,她已经闭上眼睛睡着了。 宋游能感觉到她的呼吸声,也能看到她的腹部均匀的起伏着。 安静的模样让人不忍打扰。 宋游就这么看了她许久。 而其实他知晓这小东西心中的想法—— 三花娘娘虽是一只猫,却一直有很强的领地性,这大抵与她的出身有关、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也可能与猫儿庙有关。陪同他游历天下的这二十年间,每到一处陌生地方,她都会警惕不安,每到一处待得久了,她都会舍不得离开,在内心里,她其实更喜欢有一个固定的稳定的安全的熟悉的居所,而不是随他一同漂泊天下,游走人间。 如今终于有了,她自然很兴奋。 兴奋过了,便是疲惫。 “……” 宋游收回目光时,纸上墨迹已经干了,散出阵阵清香。 宋游小心站起身。 期间不知是不是察觉到动静,这小东西还扭动了一下,用爪子捂着眼睛,发出嗯的一声,煞是可爱,却吓得他连忙定住,等一会儿后他才继续站起,走到旁边,拿出厚厚几沓纸。 这是二十年来他写的所有游记。 不觉竟已攒了这么多了。 最下面的纸张已经泛黄了,若非他用灵力护持,恐怕已经变得又干又脆。 看见这厚厚的几沓纸,看见这最早一张泛黄的纸,这才能够体会到,这二十年时间当真一点也不短。 道人将最新的一张放在最上面,却又忍不住拿起最早一张,对着灯油的光,查看起来。 “明德元年秋,行至逸州……” 道人眼前浮现出了当年那个性情颇有些冷淡的年轻道人,还有那只与他还不太熟却又努力和他拉近距离、努力想为一人一猫的小团队做一些贡献的纯真懵懂的三花猫,以及逸都那间小院。 “明德二年二月初,行至栩州拢郡……” 道人眼前最先浮现出的却不是栩州拢郡的山水,也不是柳江大会,不是写下这篇游记的走蛟观和观中老观主,而是那名跳上桌子仰头与他疑惑对视的猫儿,问他这是什么东西,又凑近纸张看。 解释她也不懂,明明不识字,还是要凑近看,看就罢了,还要用爪子扒拉他的手,免得挡着她,弄得他难以书写下去。 甚至于这张纸上还有她扒拉留下的痕迹与半个猫爪印。 回过神来,猫儿依然躺在桌案上,睡得正香。 “明德四年春,行至长京…… “明德六年冬,越州以北,青桐树林,未见神鸟,先得黑羽道爷来信…… “明德七年底,与吴女侠相别于长京…… “……” 宋游一点一点的翻看着,不知不觉窗外已是星河移转,夜逐渐深,又从上半夜到了下半夜。 看着这些文字,当时的画面好像浮现在了眼前,当时的感受也被重新拾起,油灯中的油丝毫没有减少,而他从头到尾,好似将这二十年的经历重新走了一遍。 几乎同时,猫儿也入了梦。 只是猫儿梦见的却不是这二十年间的山水与故事,而是这二十年刚刚开始、尚未开始的时候—— 别神的小庙之中,神灵一身彩衣,满身神光,是她一只猫儿不具备的神灵威严,沉声说话,说要将她拿下,按天条处置。 而她区区一只猫儿,力量弱小,也无法力可言,只好缩在刚刚认识不久的道人脚边,将自己的安全和信任一并托付于他,并努力显得自己不那么无助的样子。 随后道人与神灵说,要将她带在身边,好好教导感化。 道人很厉害。 神灵答应了。 走出庙宇,猫儿依旧忐忑,迈着小碎步跟在后头,仰头问他: “什么是感化?” 道人用温和淡然的声音答道:“就是影响你,使你产生好的变化。” “怎么影响?” “慢慢影响。” “怎么变化?” “话说多了,路上会很渴的。” “怎么变化?” “慢慢变化。” “……” 半梦半醒之间,三花娘娘也觉得惊讶,那么久之前的话,自己竟然都还记得。 天边渐渐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启明星放着亮眼的光。 不知何时油灯已经熄灭了,道人仍旧躺在阁楼上,转头看着窗外天光,静静回想从前。 第七百零九章 天地之间往事去,阴阳山上故人来 是金阳道上的山雨和雾鬼,是手爬岩上的石刻与黄昏,是第一眼看见的逸都城,小院中的歌声舞影,斜对门正直的捕头,还有瓦舍之中假装与他偶遇询问长生的知州。 当时谁又能想到,那名捕头会走上周雷公的老路,知州也能成为一代贤相与阴间的殿君呢? 栩州柳江,小舟几日穿过千里画卷。 凌波送信,同样守信的江湖女子第一次与他拱手: “江湖中人,先报名号,我本姓吴,取名所为二字,逸州西山派弟子,先生如何称呼?” 烟雨下的安清如今想来仍是世间绝景,柳江大会也丝毫不愧是江湖盛会,那些武人似舞似斗的身影如今仍在他的眼前,与老燕仙小燕仙的相遇也恍如昨日。 义庄之中偶遇绝世剑客,大山之中拜访先天山神,此时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仍是那满山的姜朴花。 南画夜雨停留,云顶悟道求仙。 镜岛湖畔与周雷公初见,当时的他还没担任雷部主官。 长京城外昏昏,故人仍在坚守诺言。 瘸腿的国师亲来拜访,自有一番气度,年迈的帝王恳问长生,也有满身威严,长山之上杏花如画,东城门口将军归来。 当时谁又知晓他们的结局。 清明时节,鹤仙楼上,一曲技艺通神的古琴,一身白衣的女子,轻松瞒过了道人。 现在想来,仍是奇妙。 道人不禁摇头笑着。 想到北方战乱,道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禾州一年的风雨,可记得最深的,却是归郡寒冬大雪、舀疫横行中逆行的身影。 雪原融化,胭脂一样的太阳从借来山上升起,边疆大捷,三军将士就地丢枪欢庆,却不知千百年后,那座曾装满了鬼兵鬼将的草原龟城还是否能留下遗址,那连绵成线的雪庙,又能留下多少,蔡神医除疫的传闻,可还会在世间流传? 道人眼前一阵恍惚,又好像回到了当年越州青桐树林,神鸟划过夜空的震撼场景。 那日得知,师父离他而去。 北钦山上,当蔡神医决定再著医经,显而易见的,整个世界与无数人的命运都将随之改变,丰州业山,惊天一战,如今在道人的记忆中也只成了无足轻重的一幕画面,反倒是海外的经历与阳都的繁华更让人回味一些。 “世道变了……” “可有胆量与这妖邪一斗?” “足下为何窃我竹杖?” “天下要乱了……” “想问陛下,此时命还贵否?” “……” 一幅幅画面串联成线。 记忆如

相关推荐: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绝对占有(H)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取向狙击   痞子修仙传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总统(H)   凄子开发日志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