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神秘复苏:我为姜尚,敕鬼封神 > 第151章

第151章

,三公换一拨,关中大旱,三公换一拨,蝗灾肆虐,三公还要换一拨。 小皇帝在长安的时候王允掌权,肯定不会把自己换了,能换的只有其他两个,被折腾的最狠的就是杨彪,朝中只有他资历足够,撤了再上、上了再撤,来来回回折腾了好些次,也难怪老爷子现在对什么官都提不起兴致。 九卿缺人已经有些日子,他也不想再琢磨人选,左右官职是人定的,论起权利制衡,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三省六部比之现在要更胜一筹。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能够代替先前九卿的职务,免去重复冗杂的部分,分别掌管各项事务,既能提高效率还能节约人手,何乐而不为。 他已经把具体的官职改动写到纸上,包括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的优劣,厚厚一摞纸放在桌上,可见之前已经准备了很久。 议政厅里都是亲信,这不是一个人能拿主意的事情,从头说到尾又实在费劲,原焕便躲了个懒,事先把他写好的说辞印出来装订好,一人发一份让他们先看着,有什么意见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再在议政厅里商量。 郭嘉笑眯眯的看着他们家主公,托着脸等待其他人发表意见。 比起讨论这种令人头脑发昏的事情,他更喜欢随军出谋划策,昨儿晚上把他们家主公派人送到府上的东西看完,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他们家主公大概是缺人缺疯了,三公九卿加起来十二个人,三省六部长官加起来九个人,为了省下三个人的名额竟然不惜作出那么大的改动,不愧是他们家主公。 郭祭酒知道他这想法说不出口,识相的没在荀彧沮授等人面前说,不然可能就是一群人谴责他自己,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不该出的风头坚决不能出。 外面的天气已经有些燥热,房间里还算清凉,几人不紧不慢的查漏补缺顺便讨论人事安排,不知不觉就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 沙漏里的细沙快要漏完,门外的下人轻手轻脚进来,走到主位处小声说了句什么,原焕揉揉手腕,让他先出去回话,然后让屋里众人回家休息,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讨论,不急这一天两天。 荀彧笑着应了一声,“主公稍后要去承平宫?” “陛下派人来请,岂能不去。”原焕无奈点头,“兴许刘备先一步成为徐州牧的消息传到了陛下耳中,正好这件事情也要让陛下知道,即便陛下不说也要过去一趟。” 士孙瑞在青州几年,那边一直没什么乱子,张郃和太史慈麾下好几万的大军,还有张辽在渤海,臧霸在泰山,他手下的军队把青州围的严严实实,士孙瑞想有小心思也不敢轻举妄动。 除非他能渡海去辽东和公孙氏合作,不然整个青州都翻不起风浪。 州牧地位高,但是没有兵权的州牧算不得真正的州牧,刘备在平原国经营数年,有关羽和张飞辅佐在侧,手下兵马不多,但是和士孙瑞相比还算说得过去。 他想着青州那边已经被围成铁桶,不管是士孙瑞还是刘备都不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没想到这俩人悄无声息的达成了合作,徐州正乱,士孙瑞身为州牧不能随便离开青州,刘备只是个平原国相,带上亲信前去徐州走马上任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跨过太守直接升为州牧,刘皇叔这运道着实不错。 “文若可要陪主公一同前去?”郭嘉伸了个懒腰,眨了眨眼睛凑上前来,在荀彧肩膀上拍了拍,明显话中有话。 荀彧挑了挑眉,“奉孝闲着没事儿?” “当然不,嘉身负重任,无暇顾及其他。”郭嘉顿了一下,扯了扯嘴角笑的有些咬牙切齿,“且等着瞧,这兵部尚书一职,嘉志在必得。” 吕大傻子能打不假,可是他傻啊,兵部掌军事,理应交给他郭奉孝这等聪明人,吕大傻子适合给他打下手,主公三思! 荀彧:??? 不等他再开口,郭嘉已经气势汹汹转身离去,沮授收拾好桌上的东西,拍拍衣服状似无意,“听闻主公前些天与奉孝彻夜长谈,奉孝还去温侯府上好几回,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荀彧:…… 这个奉孝,还是小孩子不成,怎么什么都要抢? 马车停在门口,他们家主公已经上车,荀彧站了一会儿,让人先把没处理完的公务送去他府上,他今儿晚些回去,先去和郭祭酒联络联络感情。 主公也是,白日里诸事缠身已经很耗费心神,晚上还和奉孝那家伙彻夜长谈,身体刚养好没多久就开始胡闹,生病难受又惹人担心,一个二个都不让人省心。 他管不住主公,管个郭奉孝绰绰有余。 第141章 龙战于野 承平宫,刘协托着脸坐在书房,怎么看怎么不开心。 他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好,不需要有什么改变,更不需要别人逼着他改变。 他自己有多大本事他自己清楚,天下那么乱,大权掌握在他手里不如留给袁卿家,袁卿家有本事有能力,蝗灾旱灾那么可怕的事情都能从容解决,去岁祭天他没有亲自前去,但是听到的不少,他不觉得袁卿家掌权有什么不妥。 ——若蝗虫为天谴,当使其蚀我心,勿害百姓。 袁卿家能在祭天的时候说出这种话,甚至以身犯险亲自食用蝗虫来安定民心,如果当时掌权的是他,他肯定没办法像袁卿家那样决策果断。 先以祭天来安定民心,再发布政令来赈济灾民处理后事,一点时间都没有耽搁,险而又险的让天下在蝗虫之后没有饥荒,他不觉得他自己能做到这些,甚至他皇兄、父皇、皇祖父,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样。 不是他妄自菲薄,这是实话实说,他又不瞎,这些年在洛阳在长安在邺城见到的事情不少,他是皇帝不假,可是像他这样流利失所无处可去的皇帝,古往今来估计也只有这一个。 如果他是百姓,他肯定更乐意跟着袁卿家,而不是跟着能把百姓逼到造反的坏朝廷,袁卿家心怀百姓,遇到天灾能妥善处理,身边文臣武将本领不俗,内能治理郡县,外能守家保民,这么好的人还不上赶着追随,除非脑袋被门夹了。 小皇帝撇撇嘴,要不是身份不合适,他也想追随袁卿家,说句对不起老祖宗的话,他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袁卿家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那一个。 算了算了,现在想这些伤人伤己,他乖乖干自己的事情不给袁卿家找麻烦就好,真是的,他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想不明白? 早知道会是这样,他身边就只留杨太尉一个人,其他人继续留在长安当官得了,反正他们什么都不用干,比他这个皇帝还像摆设。 就算他已经到了能掌权的年纪,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突然间让他来接手朝政也不合适,董将军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小皇帝叹了口气,烦躁的趴在书案上拿书盖住头,他知道他的处境很危险,以他的身份不该对袁卿家过于信任,君臣有别,袁卿家权势过大对他这个天子来说不是好事,可是他从登基到现在一直不曾掌权,比起董卓和王允,他更乐意当袁卿家手中的傀儡。 反正跟在谁身边都是当摆设,董卓残暴,王允伪善,至少袁卿家温和有礼干什么都让人无可指摘。 算了,左右掌权的不是他,待会儿袁卿家来了他如实说就是,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但凭袁卿家做主,现在事情还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袁卿家或许能留他们一命,如果他们执迷不悟,十有八九要连累全族。 刘协趴在书案上一动不动,大概能猜到董承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今年已经十五岁,登基时年岁虽小,董卓也没忘了往他后宫塞人,后来到了长安,王允也隔三差五给他送美人,他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每个送到后宫的美人都和前朝有关系。 前些年外戚和宦官斗得不可开交,现在能和外戚抗争的宦官尽数死在袁绍手中,只要他这个皇帝还在,外戚就永远不会消失,一个二个估计都想和何进一样以外戚的身份染指朝政,如果这一点都看不明白,他也白活到现在了。 袁卿家待他们这些自长安而来的“难民”极好,不光给他修建行宫,还对他身边那些对朝廷有几分忠心的人大加封赏,杨太尉已至三公,官位已经升无可升,也拒绝了再增加食邑,可董承、伏完等人都接受了“列侯”的爵位,官职也升了不少,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 非得和何进一样当没有名义的皇帝才肯罢休吗? 书房里一片寂静,不多时,外面的小黄门小跑着进来回话,趴在书案上的小皇帝这才揉着脸打起精神,身边不靠谱的人已经够多,他要是再靠不住,连累杨太尉可怎么办。 原焕跟着带路的小黄门进来,行礼之后看着欲言又止的小皇帝,扬起唇角温声道,“陛下,青州牧士孙君荣推举刘备刘玄德为徐州牧,那刘玄德如今已经走马上任,陛下这里可曾得到消息?” 眼前之人看上去分明和以前一样温柔可亲,但是刘协愣是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袁卿家会不会以为他和董承等人一样刚过上安稳日子就得寸进尺奢求更多? 小皇帝抿了抿唇,捏着拳头没有说话,只是眼眶有些发红。 “陛下,臣没有恶意,只是询问一二,若陛下身边有不妥之人,总得将人寻出来。”原焕轻叹一声,缓步上前揉揉小皇帝的脑袋,将人牵到窗边坐下,“陛下想学着处理朝政臣不会不放手,只是如今情况特殊,循序渐进方是正理。” 不管心里怎么想,漂亮话不能少,原老板仗着自己长得好,哄起小孩儿来毫无压力。 小皇帝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低头讷讷出声,“朕只想研究学问,不想给袁卿家添乱,刘玄德是什么人朕不清楚,他说他是汉室宗亲,宗正府又没有人前去确认,士孙州牧如此轻信他人,这样不好。” 刘协本来就有些愧疚,听到原焕的话后更加不好受,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对朝政也是真的没有兴趣,如果他自己可以选择,他宁愿当一辈子的陈留王。 士孙瑞先斩后奏,宗正府也没有承认刘备的身份,那些后来从关中找到邺城的朝臣中有几个心怀不轨,袁卿家自己看着办吧,如果不牵扯到其他人,最好还是不要多造杀孽。 他只有这些要求,袁卿家愿意听就听听,不愿意听就当他什么都没有说,反正他都习惯了,一点也不介意被人忽视。 少年人吸吸鼻子,细声细气的说着,怎么看怎么委屈。 原焕:…… 如果不是知道小皇帝不会演戏,他都以为这是特意准备好来试图让他心软的了。 他就说士孙瑞不会随随便便干出推举州牧这种事情,就算刘备是汉室宗亲,士孙君荣也没必要拼着得罪他们的风险来推举一个没兵没粮没家底的中山靖王之后。 刘备的平原相是公孙瓒给的,平原国和冀州兖州接壤,想干什么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青州的兵马尽数掌握在张郃和太史慈手中,刘皇叔手里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千兵马。 这三千兵马还是驻防平原国的守军,粮草军饷从青州府库出,说是刘备的亲兵,但是一旦离开平原国,想养活那么多兵马就只能靠刘皇叔自己。 徐州牧听上去很不错,过去之后直接成为掌握一州大权的长官,徐州富庶,缓个一两年别说三千士兵,就是三万、三十万都能养活。 原焕毫不怀疑刘备的本事,刘皇叔的生命力顽强的超乎他的想象,他原本以为那人能在青州安稳待着,现在看来,心怀大志者岂是小小的平原国能困住的。 董承之女在天子后宫,伏完之女是王允亲自给天子挑的皇后,还有其他几位,家族中都有女儿侄女在后宫之中,一个二个急着让天子掌权,也不知道想的是天子掌权,还是他们能掌外戚之权。 前头那么多外戚的下场还不够让他们长记性吗? 自寻死路真是拦都拦不住。 “陛下安心,邺城不会生乱,此事也不会波及他人。”原焕不紧不慢回着,不过还有另一件事需要让小皇帝有点准备,“只是陛下,刘玄德已经走马上任,此时让他离开徐州有些惹眼,先前笮融在徐州作乱,广陵、彭城、下邳各地太守国相都遭他毒手,官员任命之事,臣便自作主张从别处抽调过去,还望陛下勿怪。” “不怪不怪,袁卿家做主便可。”刘协眼睛一亮,听出眼前人话中深意没忍住带了几分笑容。 士孙瑞自作主张试图帮他夺权,看在那人其实是为他着想的份儿上,这件事暂且放到一边,可那刘备刘玄德和他非亲非故,他可不乐意让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汉室宗亲的刘姓之人借汉室之名在外面胡来。 刘焉、刘表已经很让他头疼了,他不想再来第三个,袁卿家将徐州各郡的太守全部换成他的亲信,这样一来就算那刘玄德有心和刘焉、刘表一样抢占一方也没那个本事占据徐州。 哦,忘了,刘焉年前已经死了,现在的益州牧是刘焉长子刘范,虽然他没册封过,但是人家已经当上州牧了呢。 和他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他只是个可怜的摆设。 小皇帝心里想着,努力表现出自己不在意,面上还是带了些许凶残,“袁卿家,朕觉得朕还是可以说几句的,你觉得温侯遥领个太守怎么样?常山郡那位麹义麹太守,朕听说他特别能打,以前是边郡打胡人出身,或许也可以派去徐州担任太守。” 曹操曹校尉身边的武将好多,可以派出去几个,兖州乌程侯身边的将领也有很多,也可以派出去几个,袁卿家如果舍得,把身边那两个特别能吃特别高特别壮实的护卫头领派出去也不是不可以。 他们兵多将广,根本不带怕的。 小皇帝难得那么多话,把他听过的武将名字提了个遍儿,越能打越凶残越好,他不介意徐州那位汉室宗亲给他们老刘家丢脸,老刘家这些年丢脸的事儿多了去了,不缺这一件两件。 第142章 龙战于野 原焕本来想的是将徐州各郡的太守全部换成他的人,刘备已经被士孙君荣推举为徐州牧,他没有理由就把人扯下来,指不定会被刘皇叔找到机会卖惨,不如直接把人架空成光杆司令。 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人不能小觑,尤其刘皇叔这样名声极好的君主,更是不能掉以轻心,之前觉得把人放在青州应该不会出问题,现在出了问题再后悔也晚了。 好在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管是刘备还是士孙瑞,亦或是小皇帝身边的董承和伏完,基本上手里都没有兵,在这拳头大才能讲道理的年代,只有好名声并没有什么用。 小皇帝对士孙瑞的所作所为不太满意,不过也没有多说,毕竟是忠于汉室的老臣,他也不好对老人家太凶,但是对那从士孙瑞手里忽悠了一个州牧职位的刘备就没那么心软了,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他是名正言顺的天子,教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汉室宗亲一点问题都没有。 徐州那么多郡,把他们的太守全部换成能打又凶残的武将,看看谁敢在徐州造次。 原焕在承平宫

相关推荐: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桃源俏美妇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万古神尊   猛兽博物馆   沉溺NPH   神秘复苏:鬼戏   我的风骚情人   蝴蝶解碼-校園H   婚里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