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远,比长安到姑臧还要远,鬼知道那边为什么闲着没事插手他们的事情,大老远的跑过去打仗是吃力不讨好,架不住车师本就分为前车师和后车师,派大部队过去教训他们划不来,派几个人过去搅乱他们的政局总不难。 中原人到西凉一眼就能认出是外来者,凉州本地胡汉混杂,各族人都有,会说外族语的人不在少数,挑几个能够混进车师煽风点火的人才完全不是事儿。 背后黑手解决了,马超也没有闲着,他年纪小,正是缺战功的时候,父亲他们没打算再去中原施展拳脚,说是那地方水太深,他们去了容易淹死,但是他年纪小,不去中原闯闯实在可惜。 他也觉得可惜,中原那么好的地方,怎么能不留下他马孟起的威名? 传下威名第一步,先立战功,最好是以少胜多智勇双全的那种,羌胡作乱正好给了他一个好机会,不怕那些闹事的胡人揍到不敢吭声,他还真没脸去中原闯荡。 打仗就要生乱,尤其是凉州这种地方,只羌人的部落就有几十个,他们都是羌人,但是不同的部落之间没有共同的首领,不像匈奴鲜卑那样有个大首领管着底下所有的小部落,打羌人就要挨个儿打过来一遍儿才行。 卫觊和吕布来到姑臧城的时候,马超正带着他的骑兵单挑各路羌人部落,走在路上时不时能看到落荒而逃的羌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走的不是官道,而是贼匪横行的山野小路。 原本半个月能走到的路程,在层出不穷的意外之下生生走了一个半月,吕布憋屈的不行,要不是他得留下来护卫商队里那个身体不甚强健的卫伯觎,他早就亲自带兵清道了。 西凉这边怎么搞的,乱成这样还好意思说他们治理的好,哪只眼睛看出他们治理的好了? 去的路上意外频发,到了姑臧城之后,马腾和韩遂看到来的是吕布吕温侯大喜过望,把旁边主事的河东卫氏之主忘的一干二净,立刻自来熟的拉着吕布要较量。 贾诩已经习惯两个将军的不靠谱,连叹气的欲望都没有了,任几个武将出去摔跤比斗,自己艰难的撑起笑容和卫觊打机锋。 最后几天,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等熬过这段日子他就解放了,以后再也不用整天担心又有什么烂摊子需要收拾,他梦寐以求的清闲日子近在咫尺,熬过困难就是胜利。 武将们的感情都是打出来的,他们不是敌对阵营,打几架就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希望两位将军不要离谱的过分,好歹知道从吕布哪儿下手打听冀州牧的喜好。 贾诩心里想的好,架不住马腾和韩遂不往那边想,吕布因为平日里和郭嘉斗智斗勇机灵了不少,反而从他们俩口中套出了不少消息。 卫觊本来对这位在马腾韩遂手下颇受重用的文士很是忌惮,他出发之前接连收到好几封信,都是让他小心贾诩贾文和,千万不要掉进坑里,西凉天高黄帝远,什么事情都只能靠他们自己,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关中那边反应再快也来不及救援。 他们家主公能派出心腹爱将吕温侯来和他同行,可见对这人的忌惮有多深。 卫觊已经做好贾诩笑里藏刀走一步挖十个坑的准备,结果等到见面才发现,这人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他主动提起各种条件,只看这人的反应,更像是想直接把凉州团巴团巴塞到他们手里。 凉州怎么说也是大汉的边境,是他贾文和的故乡,怎么感觉出了丝丝嫌弃? 不管怎么说,事情总归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卫觊警惕了好些天,直到明面上的交易做完,暗地里的交易也完成,商队准备离开姑臧城回河东,贾诩依旧没有改口的意思,这才敢相信这人是真的改邪归正不给人挖坑了。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启程的时候,蝗灾来了,从关中飞过来的蝗虫铺天盖地,一下子让他们想走都没法走。 凉州本来就贫瘠,只靠种地生活早八百年就饿死完了,粮食主要是牛马皮毛等东西交易换来的,蝗灾多发生在中原,他们这地方虽然有过,但是并不多见。 马腾和韩遂是打仗的好手,但是让他们来处理赈灾的事情,他们还真处理不来,整个姑臧城靠得住的只有贾诩一个。 贾文和得知他们这儿也开始闹蝗灾后眼前一黑,缓过来劲儿后想着今后和卫觊等人都是同僚,同僚有难不能不帮,关中那边肯定有人赈灾,现在需要帮忙的是凉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伯觎兄不能急着走。 蝗虫飞过,百姓人心惶惶,现在回去也不安全,卫觊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派人往邺城送了封信没有回去。 贾文和盼了许久的清闲日子,在有了一个踏实能干的同僚之后终于看到了曙光,然而他还没高兴两天,就被从被窝里挖出来抬进了官署。 卫觊是个实在人,他自己经历过蝗灾,有处理蝗灾的经验,看到凉州官署上上下下对蝗灾束手无措很是诧异,觉得不能让他们自责下去,谁还没见过不会干的事情,多学学就会了。 贾诩没想到还能这样,如果不是卫伯觎的表情过于真诚,他甚至怀疑这人是在故意针对他。 他不想知道中原那边是怎么防治蝗虫的,也不想知道中原的赈灾流程是什么,真要关心的话他脑子里面也能翻出来点有用的东西,问题是他不关心。 他只是想躲个懒而已,怎么就那么难? 第124章 众生皆苦 贾诩很绝望,可是在卫觊义正言辞的监视之下,他连辞官都办不到,先不说那卫伯觎愿不愿意放他走,临阵脱逃这种事情传出去,官署里的同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他贾文和自在惯了,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左右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说三道四,背后骂他的他也听不见,听不见就等于没有骂,不痛不痒随他们去就是。 可是卫觊不肯放人,他纵然有千百种计策也施展不出来。 按理说卫伯觎是外来人,就算身边跟着勇冠天下的吕温侯,只他们那几个人也没法插手凉州的事情,奈何他们刚刚在私底下达成协议,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蝗灾,他们已经带着使团一起去邺城拜山头了。 天灾难防,有个能办实事的同僚在的确能省心很多,马腾和韩遂不是傻子,如果不是下定决心投靠冀州,他们也不敢随随便便让一个外人来处理凉州的政务。 卫觊是个好人,可他操心的着实有点过了头,官署里的同僚人数不少,大把大把的人给他使唤,为什么还要把一个快要到知天命岁数的老人家从被窝里挖出来干活? 天理何在?公道何存? 贾文和怎么也没想到抱了大腿之后会更忙,但是他是个乐观的人,现在到处都有蝗灾,冀州那边只是暂时分不出人手过来帮忙,等到那边缓过劲儿来,肯定不会放任卫伯觎在凉州为所欲为。 再不把人弄走,他的宝贝头发就要掉光了。 乐观的贾文和含泪早起晚睡干活,一不小心就干到了夏天,卫伯觎终于要走了,凉州蝗灾之后的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的活儿也干完了。 吕温侯在城里闲不住,看他们少将军马超是个可塑之才,几个月的时间愣是带着他把周边的羌族部落揍了个老实,一个都没有落下,全都挨了顿教训才算完。 往年遇到天灾最先乱起来的就是诸部羌,今年可好,还没等他们乱,西凉大马的铁蹄就踩到了他们头上。 要不是前车师后车师离的太远,他们甚至能千里迢迢跑过去把那边沉迷给他们找事儿的混账玩意儿也揍到爬不起来。 这都什么事儿啊? 不管怎么说,总之卫觊和吕布在凉州的这些日子过的非常充实,直到把能干的事情全都干了才启程离开姑臧城。 西凉和中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边塞苦寒,种地收成比不过中原,专注畜牧和经商又不稳定,接下来要怎么发展还得看冀州那边的意思,书信里说不清楚,等两边的主事者亲自见了面才好商量接下来的事情。 卫氏的商队一路从凉州返回,看到蝗虫肆虐后的关中大地忍不住叹息,卫觊本来想回河东修整一天,然后再和吕布一起去邺城,只是人刚回来就被曹操给拦了下来。 曹孟德等他等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把人等着了,二话不说立刻拉着他一起干活,蝗灾最严重的不是凉州是关中,他卫伯觎身为河东人,在凉州待那么多天他好意思吗? 凉州又不是他们的地盘,马腾和韩遂想要投靠兄长总得拿出点本事,现在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拉着他们的人留下来干活,那俩人的如意算盘打的妙,他卫觊也是个傻的吗? 没有好处就给人家干活,怎么就不想想自己老家乱成了什么模样? 卫觊还没弄清楚情况就被风风火火的曹操拉去视察民情,吕布险险躲过去,让商队自个儿回河东待命,看卫觊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这才策马狂奔来到长安城。 商队当家做主的不是他,虽然他官最大,但是下命令的是卫觊不是他,他只是个跟着过去长见识的小小护卫,拖了几个月才回来这种事情怎么能怪到他头上。 吕大将军忘了自己带着别人家的小崽子扫荡羌人部落时有多爽快,总之千错万错不是他的错,现在卫觊被曹操拽走也和他没有关系,他只是听命行事,什么时候都不主动搞事。 赤红色的骏马载着身材高大的武将一路狂奔,身边只带了几个亲兵,直到来到城门处才慢下速度。 吕布握紧马鞭,看到城门处面无表情的郭嘉挑了挑眉,“你怎么在这儿?” 郭嘉幽幽抬眸,“关中闹飞蝗,我不在这儿还能在哪儿?” “这儿不是有曹孟德吗,我还以为你在主公身边待着不肯走。”吕布咧了咧嘴,居高临下说道,“郭祭酒向来不爱处理杂事,难不成是来这儿添乱的?” 郭嘉:…… 这人怎么没战死在外面? 郭祭酒在长安城干了那么多天的活儿,早就不是那个喜欢和人斗嘴的郭祭酒了,被老对头嘲讽了也懒得反驳,摆摆手让城门下面站着的士兵放行,然后踱着步子回到马车里晃晃悠悠回住处。 吵架能有什么用? 吵架要是能让地里的庄稼一夜之间全部长回来,他能立刻把吕大傻子骂的找不着北。 吕布乐颠颠的还想再说什么,结果老对头只是看了他一眼转身就走了,拳头打到空气上没有一点儿回应,感觉还挺不对劲儿。 如今的长安城和繁华二字完全不沾边,入眼到处都是灰扑扑的,路上的行人脚步匆匆没什么精神,拉车的马也有气无力蔫儿了吧唧,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看不出昔日京城的花天锦地。 吕大将军夹紧马腹快走几步,走到车厢旁边上手敲了敲,他艺高人胆大,斜着身子拉开车帘,仗着自己不会掉下去,趴在窗子外面朝里面露出一个憨兮兮的笑容。 要不是窗子太小容不下高大的他,他甚至想直接钻进去。 “有事回去再说。”郭嘉慢吞吞看了他一眼,扔下一句话后又把车帘拉上。 太阳快要下山,外面比起中午时凉快不少,也只是和中午时比起来好受一点,和真正的凉快还差得远。 路边有小孩子聚在一起玩耍,大人忙着谋生,只有三四岁的小娃娃可以无忧无虑的玩闹,年纪再大一点就要帮着家里干活了。 胡同口几个年轻妇人坐在那里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看着孩子不让他们跑远,世道正乱,长安城里还好些,出了城就是另一番模样,孩子还小,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听说城外接下来要种豆苗,官府给的豆苗,说是养地防蝗虫,也不知道有没有用。”门槛处坐着的妇人小声说着,他们住在城里,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整天提心吊胆没有一天安生日子,官府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也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 旁边,年纪大一点的那位叹了口气,“希望会好一点,我听说现在长安的官是冀州来的,皇帝现在也在冀州,能让皇帝逃过去的地方应该比长安好。” “我姑丈家在冀州,听说那边的百姓过的比长安好多了,冀州的州牧大人对贼寇深恶痛绝,自上任起就派兵清剿贼寇,他们出门都不用害怕被人抓走抢劫。”另一个人跟着说,她们世代都是长安人,没去过别的地方,但是住在其他州郡的亲戚还是有几个的。 如果是以前,亲戚朋友离得远,慢慢也就疏远了,这年头送信不容易,驿站不是他们这些百姓能用的,如果不是要命的大事,谁也不会费劲儿大老远的跑出去送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安城里竟然有了可以给别的州郡的亲朋好友送信的地方,虽然书信只送到府城县城,需要自己上门去取,但是这样已经比以前好太多了。 读书人之间靠书信交往,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家仆送信,有官府的驿站可以帮忙,跑一趟县城比亲自跑去千里之外的友人家中拜访方便得多,也只有家里有读书人的才知道驿站现在不光给官府运送文书。 长安城里的百姓大多小有积蓄,要么家中有人做官,要么家里小有资产,乱起来的时候关紧门窗不出门就能躲开大部分乱民,只要家里的男丁不是太废物,日子总能收拾收拾过下去。 “冀州的州牧大人的确是个好官,不过现在坐镇长安的曹孟德曹大人之前是兖州的州牧大人,听说他刚到兖州的时候兖州和现在的长安差不多,现在兖州的百姓一样能吃饱穿暖,希望我们这里也能赶紧好起来。” “谁说不是呢,可别再乱下去了,别人家能弃官回老家,咱们这又能回哪儿去,离了长安城怕是连那些流民都不如。” 妇人们小声说这话,孩子们那里也没有闲着,他们不关心当官的是谁,只想哪儿有好吃的好玩儿的,“我爹说蝗虫可以当菜吃,这是一个大官说的,敢吃蝗虫的以后也能当大官,我昨天吃了好几个,可好吃了,所以我将来肯定能当大官。” “你吃的没我多,我吃了整整一碗。”旁边的小胖墩儿挺挺小肚腩,骄傲的不要不要的,“当大将军,打坏人。” 两个小孩儿为了争论谁吃的多吵了起来,旁边的几个小孩儿听见之后很快加入进来,这个说他将来当大官那个说他将来当将军,还有胆大包天的说他将来要当皇帝,被年纪稍大的几个孩子捂着嘴教训了好一会儿才眼泪汪汪的改口说他不当皇帝了。 小孩子童言无忌,大人离的远,没听到他们在闹什么,隐约听到有谁家孩子提到吃蝗虫,顺势又开始新的讨论。 飞蝗刚刚开始的时候官府就张贴告示让百姓捉蝗虫保粮食,但是敢真正动手的人并不多,蝗虫数量太多,乌泱泱一大片扑过来,连长了几十年的老树都能吃的干干净净,人暴露在蝗虫眼皮子底下还不得被生吞活剥。 这只是其一,还有就是怕捉蝗虫会遭报应。 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昏庸逼得人活不下去,这个时候不管什么天灾都是皇帝的错,他们没能把皇帝推翻,反而抓了老天派来惩罚皇帝的使者虫
相关推荐: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镇妖博物馆
乡村桃运小神医
沉溺NPH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白日烟波
将军在上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开局成了二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