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骗子。”袁璟有点不开心,气鼓鼓的嘟囔个不停,“昂哥说当年黄巾贼作乱的时候有好多好多人,那么多人都被他骗了,难道就没有聪明的人拆穿他吗?” “百姓淳朴,平日里生病熬一熬也就过去了,鲜少有找疾医治病的时候,兴许张角治好了几个把名声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他能画符治病的本事就成真的了。”原焕笑吟吟说了几句就停了下来,小家伙年纪太小,现在把事情掰开了说给他听也不一定能听懂,再过几年才好教他怎么当一个合格的掌权者。 天真又不是坏事,只要别傻乎乎的别人说什么都信,他们家璟儿就还是个聪明的小家伙。 张角创建太平道广收信徒,在百姓处在水深火热的情况下,短短几年时间能招揽那么多信徒并不稀奇。 百姓其实不在意皇帝是谁,高高在上的皇帝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他们平时接触的最多的只是村子里的小吏,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寨,连县城是什么模样都只是听说过。 只要能吃饱肚子,没有人会选择造反。 可是不造反是死路一条,造反是九死一生,为了那一丝的生路,他们只能铤而走险,饿死是死,被杀也是死,死在刀枪之下总比慢悠悠饿死好受。 朝廷不作为,官吏在民间层层摊派、勒索,自古民不与官斗,就算只是个小吏,只要穿上那身衣服,索要贿赂时老百姓也不敢不送。 当官的只收钱不办事,大水之年之后常有大旱,大旱又经常伴着蝗灾,蝗灾之后必有饥荒,饥荒又是瘟疫的温床,再加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打过来的官兵,这么轮流折腾下来,日子能过得下去才有鬼了。 官吏欺压还有战乱是朝廷不作为,水旱蝗虫是老天不作为,他们能推翻皇帝,也能推翻老天。 张角的脑瓜的确好使,人有生老病死,老天自然也逃不出这个规律,现在这个老天不像样,不光对民间各种贪官污吏视若无睹,还助纣为虐降下水灾、旱灾、地震、蝗虫等各种灾难,如此助纣为虐,肯定不是个好老天。 现在这个老天病的要死已经糊涂了,不如换个新的老天来代替它,苍天已经快要病死,即将代替它的是黄色的天,甲子年马上就到,他们只要带上黄色的头巾,就能在大乱之中获得新生。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于是乎,声势浩大的黄巾之乱就这么来了。 只靠传播宗教广收信徒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聚起大批人,但是他没有想到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反正现状已经不能再坏,先把这黑暗的朝廷给推翻了再说。 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袁璟小公子捏着拳头气愤不已,决定回头就找小伙伴把那反贼的骗人路数传出去,他们都是聪明的小孩子,不能被这么简单的骗术骗到。 看来不光天上的神仙不靠谱,民间的神棍也靠不住,以后谁要是在他面前装神弄鬼,他一定拔剑把人赶出去,太气人了。 原焕放任小家伙拿被子当假想敌吼吼哈嘿出气,拿起他写好的作业继续检查,一边看一边感叹小家伙那聪明的脑袋瓜。 郑玄老爷子说这是放慢了进度,他怎么觉得放慢了进度也和正常孩童的进度不太一样,小家伙大概继承了他亲爹的聪慧,总之将来肯定比他强。 他也不用挑毛病,对这个年纪的小家伙来说,能独立写文章已经很不错,只要没有错别字,这就是一份值得收藏的作业。 袁璟在床上打了个滚儿,再起来的时候小脸红扑扑的,感觉自己过来的时间不短了,下床穿鞋一气呵成,然后把他爹手边的书和纸全部收起来,“阿爹该休息了。” 原焕:…… 倒也不用看那么严。 第130章 众生皆苦 袁璟小公子对父亲的身体比什么都上心,生病的人不能累着,看书和看公文一样都很费神,阿爹还在病中,需要做的是好好休息,而不是操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疾医说阿爹是操劳过度才会生病,荀先生也说前些天太忙,忙到他爹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甚至晚上熬到三更天才睡觉,疾医怎么说来着,不能累着不能累着,这下可好,又生病了吧。 看看这都是什么书? 《春秋》诶! 那么难懂,丢掉丢掉! 小家伙嫌弃的把他看不懂的书扔到一边,正好这时候侍女端着药碗过来,身为一个孝敬爹爹的好儿子,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尽孝机会。 原焕好笑的看着小家伙跑来跑去,看到他要朝药碗下手立刻笑不出来了,如果这小子要拿勺子一口一口的喂他喝,他们两个的父子之情今天就能画上句号。 袁璟小公子小心翼翼接过托盘,目不转睛将药碗端到床头,正想让他亲爱的爹爹感受到来自儿子的关怀,就对上了他爹那双似笑非笑的漂亮眸子。 要不……还是让阿爹自己喝吧…… 小家伙敏锐的察觉到危险,把药碗端到父亲面前,然后露出一个乖巧可爱的笑容。 原焕被他这反应逗笑了,碗里的苦药刚刚喝完,蜜水紧跟着来到手边,贴心的不能再贴心,“乖,去找奕儿他们玩吧,别在家里闷坏了。” “不会闷,老师让我在家看书,年后到书院还有考校,要做的事情多着呢。”袁璟小公子趴在床边,用老气横秋的语气说他有多忙。 不光他,隔壁奕哥也一样,能天天出去玩的只有孙家几个哥哥。 “孙家几位小郎君,的确是有点闲。”原焕轻咳几声,抿了口蜜水想了想,觉得邺城只有教习四书五经的书院还不够,武将也要从小开始培养。 科举考试还有武举,他现在不好推广科举,在邺城书院增设偏重骑射技勇的学科却没问题。 以骑射技勇为根本,再学着如何利用山川形势来退敌,将帅之才可遇不可求,能教出来几个是几个。 君子六艺之中射御和礼乐书数并重,世家培养出来的子弟大多文武双全,除了身体原因之外,偏文和偏武的都不常见,像荀彧、荀攸、沮授这样能打仗也能打嘴仗的才是正常。 原焕想到这里,下意识要拿纸笔把事情记下来,只是现在手边没有笔墨,只好有劳他们家忙得不行小公子帮他从外间的书案下面拿支炭笔过来。 “不可以,疾医说了让阿爹多歇歇,不可以写东西。”小家伙摇头摇的像是拨浪鼓,蹬蹬蹬跑去找了纸笔,还让侍女帮他搬了个案几过来,“阿爹歇着,我来写。” 原焕看着小家伙坐在案前煞有其事的摆好架势,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只是三两句话而已,何必这么麻烦?” 袁璟小公子一本正经抬起头,“为阿爹做事,不麻烦。” 老父亲因为懂事的儿子欣慰不已,小家伙才这么大一点儿就知道要为父亲分忧,想来将来十几岁接收家业也不成问题,他真是太感动了。 袁璟认认真真的在纸上写下“武举射御”几个字,小家伙的字体还很稚嫩,圆滚滚一看就知道出自小孩子之手,“阿爹,武举射御是干什么的?” “书院里教习君子六艺,身体不好的学子可以免去射御二科,若有不爱读书的学子,也可专精射御。”原焕看了眼纸上的字迹,让小家伙把东西收拾好放去外间,然后继续解释道,“孙家几位小郎君不爱读书,乌程侯平日里不在家,只靠他们的母亲来教导可能有些地方顾及不到,开春后让他们和你们一起去书院,专注射御两科。” “不用学四书五经吗?”小家伙震惊的睁大了眼睛。 原焕笑着摇摇头,“当然不是,如果最基础的都不肯学,书院只怕不会收。” 邺城书院是官学,郑玄老爷子治学严谨,到现在为止不少人都想往书院塞人,但是成功的寥寥无几,老爷子自己笑呵呵不得罪人,可他身边有个能干的好学生,崔琰崔季珪出面,什么甜言蜜语明枪暗箭都能挡回去。 袁璟在书院待的时间比在家多,听出他爹话里的意思后也眉眼弯弯开始偷笑,“翊哥不爱看书,但是权哥还行,如果权哥去了书院而翊哥没有去,吴夫人肯定要拧他的耳朵。” 原焕揉揉儿子的脑袋瓜,想着孙策差不多也该到邺城了。 周瑜要回庐江和家人一起过年,小霸王还没有成亲,留在江东也没什么,不过到底有些孤单,少年郎正是爱热闹的年纪,大过年的不和家人在一起只怕也不习惯。 正想着,外面就有人来通报说孙家郎君回来了,这会儿正在门口等着。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哦,不对,曹操就在身边,不能随随便便拿曹老板开玩笑。 孙策一路从丹阳回到邺城,身边只带了几个人,越往北走天越冷,还没过黄河就开始下雪,要不是他舅给他准备的行囊足够厚实,半路还得去城里买衣服穿。 风卷残云,雪花打着旋儿落到地上,连他这种自诩火气重的年轻人也有点受不了,今年冬天那么冷,明年应该不会再有蝗灾了。 人都冻得受不了了,地底下的蝗虫卵还不得冻死完。 小霸王一路回到邺城,回家之后和家里人打声招呼换身衣服就立刻跑了出来,趁天还亮着赶紧找主公汇报汇报,他和公瑾在江东可没有闲着,干的事情可多了。 吴夫人许久没见儿子,还没来得及高兴,臭小子就风一般的跑了出去,只能看着飘着雪花的院子摇头叹气。 这火急火燎的性子,和他爹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司徒大人还在病中,这时候过去打扰多不好。 原焕身边,袁璟小公子也是这么想的,说好的只要天不塌下来就不能打扰阿爹养病,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孙家大哥不听话,该骂! 小家伙竖起眉头,板着小脸走出去,仰起头看着比他高一大截的孙家小霸王,感觉这个姿势不太利于发挥,数着步子后退几步,又觉得距离有点远,话还没说出来自己先急了。 孙策不明所以的看着走来走去的小公子,索性蹲下来让小家伙别那么费劲,“怎……” “早这样不就好了嘛。”袁璟松了一口气埋怨道,他平时和孙翊一起玩的多,孙家大哥比他们大太多,相处的时间不长,不过从小伙伴口中知道这是个好哥哥心里也不害怕,板着脸说话的时候还挺像那么回事儿,“阿爹生病了,疾医说不可以劳心费力处理公务,孙小将军有事的话,去官署找荀别驾就好。” 孙策:??? 怎么感觉怪怪的? 袁璟小公子逐字逐句说完,看对面这人呆愣愣的没反应,清清嗓子又说道,“孙小将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孙策:…… 明白倒是明白,就是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被一个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小家伙喊小将军什么的,谁站在这儿都得懵。 原焕隐隐约约听到外面的声音,小家伙声音不大,隔着厚厚的帘子他也听不清,等了一会儿看俩人都没有进来,又让人过去催催。 雪天正冷,站在外面容易着凉,家里已经有一个病号,可不兴再来一个。 孙策正被袁璟背着双手数落,一边忍笑一边自责不该来那么急,主公正在养病,他贸然求见只会扰人清净,回头去官署找荀先生也一样,左右他们在江东的功劳没人能抢,早一会儿晚一会儿没有区别。 袁璟板着小脸要把人赶走,听到屋里让他们进去的声音后有些不高兴,可是也没有说什么,阿爹都发话了,他再多嘴岂不是让阿爹面上无光? 他懂,他都懂。 小霸王拍拍衣服站起来,看了一眼踱着步子走进去的袁璟小公子,摸摸鼻子跟着进去。 原焕裹着斗篷站在炉子旁边,在床上躺久了浑身没力气,走几步都感觉累得慌,嫌站着费劲儿又到主位处坐下,“原以为伯符要过些天才能回来,现在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孙策咧嘴笑笑,“舅舅嫌我和公瑾在丹阳只会惹事,刚到腊月就把我们俩赶出来了。” 丹阳郡隔壁就是庐江郡,小伙伴带上行囊回老家,他可不就只能快马加鞭回邺城了吗。 徐州陶谦陶州牧正记恨他们,他也不好从徐州路过,一路从豫州到邺城,中途没有去兖州找他爹,路上花的时间自然不多。 小霸王惦记着袁璟刚才说的话,看他们家主公的脸色的确不太好,长话短说精简的不能再精简,其实也没多少事情,就是扬州现在已经乱了起来,即便今冬没有大战,明年肯定也要乱起来。 不管朝廷派谁去当刺史,都挡不住扬州即将被瓜分的趋势。 原焕耐心的听他说着,心道江东双璧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刚过去就把张昭张子布弄到官署,的确是有能耐。 孙策说完之后就要告辞,这次是他疏忽,下次来之前肯定打听好情况,不过今天情况有些特殊,他还没开口,外面就又来了个人。 袁璟小公子气鼓鼓的看着含笑走来的荀彧,说好的只要天不塌下来就不打扰阿爹休息呢,为什么全都说话不算数? 外面只是下雪,天还没塌呢! 原焕把生气的小家伙哄去一边玩,然后朝荀彧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陛下那边有事?” “主公英明。”荀彧笑了一声,将目光从小家伙的背影中收回来继续说道,“行宫的小黄门到官署传话,说是陛下有意更改年号。” “陛下从长安搬到邺城,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改元换新无甚不妥。”原焕拢了拢斗篷,掩唇咳了一声,抿了口水压下喉中痒意又问道,“不知陛下想要换成什么年号?” 如今的年号“初平”二字乃是董卓改立天子后换的,董仲颖此人说他聪明他有聪明的一面,说他不聪明他也是真的不聪明,将“初平”年号放在灵帝“中平”年号之后,不知道的还以为当今天子在前而灵帝在后。 他隐约记得“初平”之后还有个“兴平”,只是这两年朝廷没有提过更改年号的事情,也就没有在意这些。 荀彧抬眸看向他们家主公,低叹一声回道,“陛下选了‘建安’二字。” 行宫名叫“承平”,年号改成“建安”,他们这位小陛下对太平的期盼那么明显,让人想假装看不到都不行。 第131章 龙战于野 ——建安。 原焕的动作顿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如常,“既然陛下已经将年号定下,过完年就着手昭示天下吧。” 建安,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汉末最精彩的时期,后世妇孺皆知的几场著名战役,什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全都发生在这几十年里。 他总觉得时间还早,没想到不知不觉竟然到了要改元建安的时候。 自汉武帝首创年号形成制度,历代的天子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者内忧外患都要改个年号以示尊敬,打个仗要改年号,打个猎也要改年号,只汉武帝自己就有十多个年号,想凭年号记清现在是哪一年一般人还真记不住。 原焕抚平衣袖上的褶皱,看着欲言又止的荀彧又是一声叹息,他如今已经身在局中,记住和记不住又能有什么区别,左右局势已经变的和史书上记载的完全不同,就算现在把史书放到他面前任他翻阅
相关推荐:
白日烟波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村夜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女奴的等价替换
我的风骚情人
神秘复苏:鬼戏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乡村透视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