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 苏晋却道:“倘若没有殿下帮忙拖的那半刻,时雨不被打死也是重伤。” 她说着,抬起眸子来看他,眼里有十分浅淡的笑意。 其实外人眼中的苏御史是不苟言笑的,是和气而疏离的,虽不及左都御史沉潜刚克,却自带一股清冽。 而此时此刻,苏晋眼中的笑意真真切切得像一夜春来,蛱蝶振翅一般轻微,又令人动容。 朱南羡的耳根蹭一下就红了,五内空空,似是这寂无声的雪色世界。 那种感觉又来了,那种,他若再不走,便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甚么的感觉。 可这回他走不了。 这一抹浅淡的笑意仿佛一簇烈火,转瞬之间铭于心头流入血脉,滋生出疯长的藤蔓,将他牢牢困于方寸之间。 朱南羡被这藤蔓搅扰着,被烈火灼然焚烧着,不自觉张了张口,唤出的名字竟是一声:“阿雨。” 然后他眼睁睁地看着苏晋眸中笑意渐次褪去,她有有些错愕,片刻,分外沉静地垂下眼帘,轻轻“嗯”了一声。 朱南羡简直要崩溃。 他再一次自暴自弃地想,择日不如撞日,要不就趁现在把自己的心意挑明吧。 反正她这么聪明,一定是知道了,反正满世界都聪明人都知道了。 朱南羡垂在身侧的手握紧成拳青筋毕现,鼓足勇气终于道:“阿雨,其实我——” “皇兄!” 墀台远处,忽有人高声唤了他一声。 像是淬火而出的利剑有了豁口,或是拨到一半的琵琶曲忽然弦断。 朱南羡脑中的嗡鸣之声就像烧红的豁口剑浸于水时的杀气腾腾。 他木然转过头,看着尚还站在老远老远的墀台上,就非要叫自己一声的朱十七,忍了许久,才忍住自腰间拔刀的冲动。 朱十七见他看到自己了,颇兴奋地招招手,像是有甚么事,疾步拾级而下,朝他走来。 一鼓作气,再而竭。 等到朱南羡收回目光再看向苏晋时,方才蓄满力气就要脱口而出的那句话已随着淬剑时的雾气发散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思量许久,正琢磨这该怎么找回场子,没想到这回苏晋竟不依不饶了。 她问:“其实甚么?” 朱南羡愣怔了半晌,看着苏晋清透而认真的目光,不知怎么,忽然自魂灵深处攫了一把力气道:“其实我一直很——” “苏御史。” 朱南羡将手放在了刀柄上。 朱十七的人还在七丈开外便向苏晋遥遥作揖。他方才也在朝堂上,见识到了御史着绯袍,悬明镜于天下的气魄,心中不是不佩服的。 等朱十七走近了,苏晋回揖道:“二位殿下既有事,臣便先告退了。” 朱南羡没答话。 朱十七看了他十三皇兄一眼,唔,脸色似乎不大好? 于是他后知后觉地问:“苏御史,本王方才是不是打扰你与十三哥说话了?” 苏晋道:“殿下哪里的话。” 朱十七撑着下颌,若有所思道:“本王方才听皇兄说甚么‘其实’。”他转头问朱南羡,“皇兄,其实甚么?” 朱南羡握紧刀柄。 朱十七福至心灵:“啊,本王知道了!”他十万分和气地对苏晋道:“其实皇嫂昨日还提过这事,年关宴后,东宫会再过一次年,让我皇兄邀苏御史一起来。” 其实东宫自家过年,等闲不邀外人,但苏晋并不知这因果,还以为是寻常宴客,可寻常宴客,怎么由太子妃来请? 她不明所以:“太子妃命邀臣去东宫,是有事吗?” 朱十七想了想:“大约是年关过后,本王即将满十七岁,需要赐字罢?” 这是景元帝定的祖制,大随皇子年满十七前只有名没有字,将满十七之时,由翰林取字数个,皇上亲自择选。 朱十七续道:“翰林院前阵子拟过几个送来东宫,大皇兄看了不甚满意,说要请个学富五车的来拟字,皇嫂当时还提了苏御史一句呢。” 苏晋默了默,看向朱南羡:“殿下是要说这事吗?” 朱南羡看着睁着一双闪忽的大眼,满脸期待地望着自己的朱十七,深深觉得这年来岁月,十七虽长得挺拔了一些,可惜光长了个子没长脑子。 而朱南羡活了二十三年,头一回觉得脑子可真是个好东西。 十七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能说甚么,还能说甚么? 于是他“嗯”了一声:“是吧。” 苏晋点了点头,与朱十七一揖:“冒昧问一句殿下的生辰八字。” 朱十七见她应了,满心兴奋道:“我是丁酉年九月十九生的,深秋时节,桂子都谢了。当年北有蛮夷犯境,东有海祸,父皇御驾亲征前,母后刚怀上我不久,等父皇回来,我已一岁了。父皇曾说,我是他凯旋归来后,上苍赐给他最好的厚礼。” 他一股脑儿说了这许多,苏晋安静听完,回道:“好,臣便趁着这几日为殿下仔细拟几个。” 朱南羡知她是一个诸事都认真以待的人,怕她费心操劳,忙道:“随便拟一个便好,十七就是个毛头小子,拟个字哪有这么多讲究,凑合着念出来舌头不打结的就行。” 朱十七心中一凉,满腹委屈地瞪大眼:“皇兄,你还是我亲皇兄吗——” 苏晋淡淡一笑:“殿下说笑了,能为十七殿下拟字,是臣之幸事。” 她说完,再度朝二人揖了个辞行礼,退了几步,折身走了。 满地都是积雪,苏晋走得并不快,倏忽间,又听朱十七将朱南羡方才待他的那份薄情抛诸脑后,催促道:“皇兄,今日已有许多画像送来宗人府了,十皇兄让我来与你说一声,我随你去挑罢。” 朱南羡怔了一下,看着苏晋并未走远的身影,不由道:“说甚么呢。” 朱十七道:“便是各臣工家女儿的画像,不是急着给你选皇妃么?” 他一边说,竟一边看出朱南羡眼底的恼色。 朱十七以为他十三哥这份气恼是对自己,委屈道:“年关宴臣女进宫,你身为宗人府左宗正,左右也是要一个一个见的,眼下先挑几个看得上眼的怎么了?” 宗人府是掌管皇家及后宫事宜的官署,其堂官宗人令,左右宗正由皇子担任。自各皇子就藩后,宗人府堂官出缺,许多事宜已由礼部代劳。 今年因年关宴与万寿宴一起办,是个天大的盛事,一日前便有旨意下来,命十殿下朱弈珩暂领宗人令,朱南羡与朱沢微分任左右宗正。 苏晋昨日还想,既然要命几位殿下暂领宗人府,为何这旨意要等年关将近,诸事已定了才下来。 听朱十七这么一说,她明白过来,原来旨意是个幌子,让朱南羡任左宗正,不过是为了让他有个名正言顺的由头,在年关宴上挑一个自己心仪的皇妃。 都说景元帝最宠十三子,如今看来,还真是。 朱南羡看着苏晋的背影微微一顿,待走到扫开雪的路径上,便加快脚步往都察院的方向走了。 朱南羡自原地默立了片刻,负手回身,往奉天门的方向而去。 朱十七追着朱南羡走了几步,看他竟是要出宫的样子,不由道:“皇兄,宗人府那头还等您回话呢,您不看画像了?” 朱南羡道:“不看,你去给胡主事带句话,让他放把火把画像烧了。” 奉天门的侍卫明白十三殿下这是要去北大营了,连忙牵来一匹快马。 朱十七道:“那纳妃的事怎么办呢?您到时现挑一个么?” 朱南羡翻身上马,看着奉天门侍卫手中长矛,矛头缠着红缨,就像方才煌煌大殿上的那抹明艳绯袍。 心中催开的烈火是要焚这一生一世了。 他笑了一下:“不纳,本王这辈子都不纳妃。” 然后他扬唇再一笑,又道:“自明日起,你搬去沈府住。” 朱十七一头雾水:“为何?” 朱南羡扬鞭一挥,纵马而去,抛下一句:“你去跟着沈青樾,让他教你怎么长脑子!” 第72章 七二章 柳朝明自奉天殿出来,刚好看到苏晋往都察院的方向走去,一片绯色衣角折入拱门,带起半斛明媚春光。 拱门也是朱色的,唯墙上青瓦已覆上白雪。 他沉默地看了一阵,片刻,文远侯也自奉天殿出来,两人合手对揖。 齐帛远无声地比了个请姿,柳朝明点了一下头,二人并肩自墀台下,一路往宫外走去。 穿过奉天门,宫前苑,行至广袤无人的轩辕台,齐帛远这才问了一句,“陛下最后说的那句话,你怎么看?” 那句话是,帛远,柳卿,倘若朕现在下令削藩,还来得及吗? 其实这话看似在问,实是在叹。 朱景元心中知道答案,因此不等这二人作答,便道:“柳卿,你退下罢。” 柳朝明淡淡道:“侯爷明白,陛下这话并不是问我,我在大殿上不过是个影子,他想问的人是影子背后含恨而终的先师。” 齐帛远道:“因此本侯现在要问你。” 柳朝明勾起嘴角笑了笑,目中讥讽之意毕现,吐出四个字:“昏聩无能。”他道,“当初下旨要封藩,多少臣工,多少书生义士进言相劝,他杀了多少,堵了多少人的嘴?现在后悔了想要弥补?我平生最恨一事,亡羊补牢。” 齐帛远看了柳朝明一眼,心中喟叹。 多少年了,他还是这样。 旁人只道这位年轻的左都御史沉潜刚克,铁面无私,正如老御史一般,但齐帛远知道,这其实是自雾里看花的表象。 当初柳昀拜入孟良门下,还不到十二岁,只是个半大的孩子。 其实孟良一度是不收门生的,柳朝明能拜他为师,据说还是受人所托,然而孟良收下他后,竟意外发现此子天资极佳,是百十年难得一见的好苗子。 那已是大随开国十年间的旧事了。 齐帛远记得那一年江南桃花汛,入秋后,浙北一带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加之中原腹地流寇四起,东海倭寇扰境,孟良忙得几乎衣不解带,却还要将柳朝明带在身边,宁肯少睡乃或是不睡,也要日日教他一个时辰学问。 少时的柳朝明个头长得慢,十二岁的少年,有的已挺拔如竹,柳朝明却慢条斯理一年窜半寸诚如他寡淡的性情一般。 有回他得了寒症,身子怎么也暖不起来,孟良只好一边批改公文,一边将他抱在怀里暖着。 孟良说,后来柳昀醒来,就自怀里默默看着他,本以为这孩子要说些甚么,谁知就说了一句“我会好的”,闭上眼又睡了。 奈何就是这性情。 明明是个孩子,却无波无澜得像一汪深不见底的江水。 孟良是个耿介脾气,以为言传身教不得当,将原因归咎于自己。 柳昀十三岁时,孟老御史觉得他太过孤僻,想让他去翰林进学,学会与人相交。 恰好那年湖广闹匪盗,据说是官盗勾结,孟良作为御史前往巡按,走得那一日,便将柳昀放在了时任翰林院掌院的齐帛远府上。 老御史是一个事若关己不愿多说的人,把柳昀交给齐帛远时,只交代了一句:“这是为师至交,你在他府上住一阵子。” 齐帛远记得,当时十三岁的柳朝明站在府内中庭,十分安静地看着孟良离开。他面上似乎没甚么表情,一双十分好看的眼深如古井,眸底像蓄了一团雾气,整个人动也不动。 齐帛远走上前去,温声道:“我听说,你叫柳朝明,是柳家后人。” 然而这话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 过了好一阵,柳朝明才回转身来。
相关推荐:
人妻卖春物语
修仙有劫
御用兵王
角色扮演家(高H)
寡妇门前桃花多
阴影帝国
偏执狂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倒刺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