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糖水是个好东西,干活累了喝一碗糖水,还有做糖心蛋。老汉想到那滋味,嘴里就生诞。那还是他小时候过年会吃一回,成人后什么都要顾着家里,庄稼收成又不好,缩衣节食的,偶有钱,也舍不得花,都想攒起来。 现今银子赚多了,便堪堪大方了一些。 郑山辞身后跟着谭和,他来集市看一看,都是下午了,集市还是热闹的。看见卖肉的铺子热闹着,很多人都割肉放进背篓,脸上带着喜意。看衣着便能看出是从乡里来的人,他们喜气洋洋的跟要过年一样。 郑山辞顿下脚步,伫立在一旁。 谭和默然,他是新奉县考的举人,在县衙里已有多年了。起初的县令来时,对新奉县根本就没什么好处,有的反而还要拿民脂民膏。百姓们冤着,有说不出的委屈跟悔恨,他们也不知道去恨谁,也不知父母官把他们只当做猪鸭、耗材、只想把他们榨干,把他们当做草、当成鞋底上的污泥、就是没把他们当成一个人。 新奉县风沙大,位置偏僻,没政绩可捞,连着这些县里的百姓也变得在当官的眼里不讨喜起来,就是低人一等了。 自从郑大人来了以后就大不一样了,谭和是真心钦佩郑山辞的。他让他的家乡变得更好了,让这里的百姓能够在温饱之余对生活有了其他的追求,就凭着这个,谭和愿意一直相信郑山辞,一直拥护郑山辞。 “还要买些海货,我们这儿的海货少,这些都是从岚县运过来的,新鲜着。” 新奉县独立于风沙之中,一条水泥路连通了它跟岚县,更主要的是,新奉县短缺的东西、吃食都可以从岚县获得,通过岚县,新奉县终于跟青州联系上了,回归到了州的管辖内。它从单打独斗通过水泥路、商队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 大燕皇宫,神霄绛阙。宫人们低眉顺眼的走在长廊上,两道宫人都是行走着不同的道,有宫人把御膳房送的参汤送到武明帝的御桌上。 武明帝用一只手撑着脸,拿着朱笔在看奏折。经过内阁筛选后的奏折看着少些,但对武明帝来说还是很多,两个皇子都还小,武明帝还未立太子,不然还能让太子来帮忙看折子。 都是些风声大雨点小的事,只会找出问题来,不给解决的方法。武明帝压了几张折子,打算明日大朝会上让文武百官来想办法。 武明帝拿到一本奏折,目光落在奏折的字上,看着像是年轻人写的,这字迹他没什么印象,能让内阁把奏折呈上来应当有可取之处。 武明帝把奏折目完,撑着脸的手放下来。水泥路,这是何物?这张奏折大抵没说多少事,只跟文官一样客套几句,说了水泥路的好处,就把配方写下来了。 “平整光滑、坚固耐用、排水良好、行车平稳。”武明帝让冯德去传工部尚书进殿。 武明帝念了一下这几个词,目光这才落在写奏折的名字上。 臣郑山辞敬上。 [77]皇帝的关注 工部尚书走进御书房向武明帝见礼,武明帝看了他一眼叫了一声冯德,“你把这奏折拿给杜大人看看。” “是,陛下。”冯德拿着奏折递给杜岳。 杜岳忙不迭双手接过来,打开奏折看起来,看到下面的配方,面露沉思。要说修路的事,杜岳任工部尚书后也修了不少路,外行人看不懂这些,只有内行人才知道,他看着配方眼中一亮。还在御书房便没太露出多少情绪,只拱手道:“陛下,这方子可行。虽说不知什么是水泥路,但我可回去先照着方子试一试,若是可行,便是造福天下黎民的方子。” 武明帝摆手:“你就拿下去试一试吧,有结果了再来回禀朕。” 杜岳恭敬应一声退下去了。 武明帝手里没了奏折,倒又想起了郑山辞这个名字,他说道:“郑山辞,这个名字,朕总觉耳熟。冯德,你说说,你记得吗?” “陛下,奴婢怎地记得”冯德脸上带着笑,心思一转:“只偶尔还记得什么跟长阳侯府有干系。” 他身为太监总管,又是武明帝的心腹,日日在御前,心思还是活络着,这郑山辞他还真知道,跟虞家有干系,可他也不能表现得太聪明了。 “他啊,朕想起来了,李御史还上奏折给他说好话。”武明帝拍了一下桌子,把郑山辞这个人记起来了。 “若那水泥方子真有用,朕该记他一功。”武明帝笑吟吟的喝了一口参汤,眉梢一挑,“冯德,你也记着,朕没记住的人,若是你没记住,你就该讨打了。” 冯德立马苦着脸应下了。 待几日后,杜岳按照方子把水泥做出来,又寻了一块地方铺了一小段的路,这便自己去盘龙殿找武明帝来看。 武明帝一看这一段水泥路,用龙靴在上面踩了踩,果真是坚实的,只是还有些软。 “陛下,若是晾的时日长些,便能硬化了。”杜岳解释道。 他跟工部侍郎和工匠们一起看着成形的,心里也震惊着,这迫不及待就想让武明帝知道。现下的路一般是石子路跟泥土路,石子路不太好修,而且对石头的材质跟圆润程度有所要求。一般这样的路都是修在庭院的,还有一些官道也是用石头修的路,还是碎石路。这碎石路难以达到平整,导致马车行驶时产生颠簸、影响坐马车的安全和舒适;另一方面碎石路在干燥的气候下很容易扬灰尘,容易磨损和松散,维护成本高,噪音也大。 这水泥做的路便没有那些短处了。首先只要有了水泥的方子,这个比例的多少,他们所获得的成本是远远低于石路的,再加上原材料容易得到,而且没噪音、维护成本基本上是没有的。杜岳做了一个猜想,水泥路要是坏了的话,直接再铺上一层就好了,而且这种情况的可能很低。平坦干净,又不容易积灰尘,要是在大燕都修通了,这将大大方便大燕的互来互往。 “陛下,这水泥路不受雨水侵蚀,有了灰尘只要拿扫帚轻轻一扫就成了。陛下,您看。” 有小吏把尘土倒在水泥路上,又快扫帚扫干净了。又提着水桶泼上去,水泥路上干干净净。 武明帝眼中漆黑,手指微动。 杜岳:“水泥的制作方法简单,若是用它来修路,将大大的节省金银,若是大燕都用上这水泥路,对大燕跟陛下来说,就是利国利民的。特别是运输粮草上,有这样的路,以后对前线的将士们也有好处。” 杜岳拿了奏折,知道这折子是新奉县县令郑山辞写的,他对郑山辞产生了一丝好感。这样的人,若是要回到京城来,合该来他们工部做事,去地方做官屈才了。 武明帝并非不知道泥土路跟碎石路的难处,他看向那一截水泥路,一想在大燕的各地都用上水泥路,这样的功绩足以让他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哪个皇帝又不看重名声,武明帝想做一个明君,就更看重了。 “好,杜爱卿,修水泥路这件事就交给你来
相关推荐:
我的美女后宫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毒瘤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壮汉夫郎太宠我
莫求仙缘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浪剑集(H)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