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砚 民国四年三月廿七日 白小姐: 睽违日久, 拳念殊殷。 我将至外省公干,或许秋后才能返沪,不知行前能否再见你一面?此后几月我无法与人联络,即便收到信件恐怕也无法答复, 在此提前请你原谅。 匆匆不一,万望宽宥。 徐冰砚 民国四年四月十五日 火车轰鸣着向前驶去,窗外的风光飞一样向后退着,此时的白清嘉已经坐上了北去的列车, 只能在安静的车厢内反复去读他送来的几封书信。 这男人实在让人着迷,连最简短的信件都能写到她心坎儿里去,头一封还稍有些晦涩,到后来就渐渐变成易懂的白话了,想来他是还记得之前她在信中的抱怨、因而才有意写得浅显了些;只是这恐怕很不符合他平日行文的习惯,因此写出来的语句大多是半文不白的,文言的习惯仍然留在起承转合之间,就像他端正漂亮的小楷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她真的很喜欢他。 喜欢到开始欣赏他那些谨笃到几乎刻板的措辞,喜欢到迷恋他那温和又处处透着节制的语气,她几乎可以想见他写信时的神情,一定十分严肃认真,会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清楚,不会随随便便下笔。 他妹妹?她早就不在意了,她只喜欢他一个而已,旁的人旁的事她都不想理会,无论是他妹妹还是什么徐振,她都没兴趣去管。 可……她又不得不顾念他的安危。 她是真的怕了,怕父亲说的一一成真,怕凶恶的徐家人会伤害他,怕他为她丢了前程又丢了性命——到时她该怎么弥补挽回?她会后悔一辈子的。 现在她也许只有去北京,先同他分开一段日子,趁着和他妹妹的争吵让徐家相信他们已经决裂,同时指望着父亲的眼光不要出错、能在接下来的政治动荡中为家族争得一席之地,或许这样之后她就能救他出苦海了,把他从徐家拉出来、永远不再回那个泥潭。 可惜她收到他这些信的时间太迟了,如今他已去外省公干,想必再难收到她的信,倘若得知她去了北京会不会误解她的心意?她不知道也没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他会等她,或者……了解她的真心。 她不断叹着气,忍不住反复想他们之间的缘分会不会就这样断了,一下子觉得不会一下子又觉得会,来来回回将自己的心扯得七零八落;到最后她还是选择在那趟摇摇摆摆的火车上给他写了一封信,尽管她并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把它寄出去、而身在远方的那个人又到何时才能收到。 她写道—— 徐先生: 很抱歉没有及时回复你的来信,我看到它们已是五月,其中辗转有些复杂,你那么聪明,想必也能猜到是怎么一回事吧。 上次的事我也有错,终归是不应当那样同令妹说话的,你夹在中间一定也十分为难吧?我很感激那天你能来找我解释,更感激你之后能给我写信,我这人的脾气有些不好,有时冲动会说些难听的狠话,其实很多都做不得真,希望你不要往心里去,要是能全忘记就再好不过了。 我家中有事要到北京去,何时归沪暂且不定,也许在你之前就回了,也或许会迟一些;总之等我们都回去了就见面吧,我很愿意去吃你说的宴席,也很愿意去看你说的电影。 …… 写到这里她的笔顿住了,抬头看向窗外,见春日的原野已经恢复了生机,葱郁的翠色布满了视线之内的所有角落,那一刻她的心很柔软又很怯懦,有一瞬间想直接给信落款,可强烈的思念却又充斥在她心间,又卑鄙地鼓动着她继续写了下去: …… 我其实已经厌倦了要费尽心思找机会才能见到你的现状,更不喜欢看到你为此承担风险,当然我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光明正大坦坦荡荡地见面,甚至都不知道我父亲那些糟糕的预言是否都会一一成真——可是就算这样我也还是很想见你,你能明白我的心么? …… 到此她忽而停笔了,匆忙得连一个像样的收尾都没有,甚至连最后的问号都写得异常潦草,好像执笔者受到了莫大的惊扰。 她的心躁动又酸涩,信纸被折好收起,就像一篇永远不会被人看到的秘密日记。 白家人到北京的日子是五月十八,白清平夫妇一齐到车站来接人了,还一并带上了润熙和润崇;一年不见,两个孩子都长大了许多,如今亦已在北京上了学,见到白清嘉时仍然很亲,拥到她身边一直叫着“小姑姑”,哄得她郁闷的心情难得有了些许好转。 陆芸芸是彻头彻尾的容光焕发了,也不知是这北京城的风水特别好还是与她的八字特别合,让她一来就满面春风,甚至连住北京饭店都不抵触,一下火车不用人说就自发跟白家人告了别,甩着一头摩登的大波浪卷发扬长而去,那潇洒自如的模样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接下去的日子便都很无趣了。 父亲和大哥终日忙于交际,家里无论何时都有许多进进出出的人,约莫都是大总统一系,气氛有种难以言喻的躁动和紧张;报刊上也一直是热闹的,尤其等到了八月就更是如此,全因大总统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拟为《共和与君主论》,在文中声称中国国民的知识太过匮乏,因而并无参与政治之能力,只能重建君主制。 此论一出举国哗然,政府的动作也是又快又漂亮,大哥所在的文官处可不清闲,一直撺掇着社会名流成立什么“筹安会”,杨度、孙毓筠、李燮和、胡锳、刘师培和严复等人皆在其列,开始公开进行□□的活动,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公开宣言”,简直热闹极了。 大总统却比这几人爱惜羽毛,也或许只是唱戏的手段更高明些,被人三催四请要推上帝位还连称不肯,说什么改行帝制是“不合时宜”,其实心里怕是早就乐开了花,对那什么筹安会是欣赏不已呵护有加了。 这件事在社会上炒得十分热闹,家里也不可避免地起了讨论,尤其后来程故秋程先生还专门登了一次白家的门,就是特意要同白清平论一论□□的荒谬、希望他能凭借自己的官员身份给大总统谏言。 白清平哪能接这等要命的官司?复辟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明眼人都晓得上面已然打定了主意,他又怎能上赶着去触霉头?是以避程故秋唯恐不及,一听佣人说他来了便匆匆从后门离开了家,不等到人走是绝不会回来的。 白清嘉倒是有许久未见过这位先生了,自去岁一别至今已一年有余,他仍是一副清俊温和的书生模样,一身长衫极有风骨,只是如今眉眼之间少了几分从容而多了几分愤慨,想也是时局动荡所致。 他之前大概还不知道白清嘉回了北京的消息,因此在白家客厅见到她时还有些意外,彼时起伏的情绪尚未平息,连称一声“白小姐”都略有些不平静。 白清嘉也体谅他的难处,深知程故秋一直视他们严校长为楷模,可如今对方的名字却赫然出现在了筹安会的理事名单里,这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想来现下也难免有些张皇吧。 “程先生请坐,”白清嘉客气地同他点了点头,又替自己的大哥遮掩起来,“我大哥外出
相关推荐:
皇嫂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剑来
蛇行天下(H)
有只按摩师
生化之我是丧尸
邻家少妇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