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国公府都被收归国库, 但皇帝终究还是留了几分情面,于京中专赐下一所四进宅院, 供荣国公夫人居住, 还将贤德妃省亲的“大观园”赐为其亲弟贾宝玉的产业。 ——虽然贾宝玉由其父代笔,一折奉上, 仍将省亲别院献与了宫中。 皇帝便赐了贾宝玉一个工部主事之职,不必将来科举才能入仕。 贾政便自愿上折请致仕了。 皇帝准。 大哥与侄子皆流放在外, 贾政是母亲仅剩之子,他自然要承担起奉养之责,便欲携妻子儿女搬与母亲同住。 但贾母不许:“我自己和凤丫头住还清净,你们一来吵吵闹闹, 凤丫头和她婆婆又搬去哪儿?你嫌家里人多住不开,就把珠儿媳妇和兰小子送过来, 看着他两个我还高兴些。” 贾政被说得灰头土脸:“儿子并不是私心想聒噪母亲!” 贾母道:“那就别叫你媳妇来我面前烦!” 她还有几年好活?可不想天天再与王氏对面!邢氏好歹是丈夫大儿子都流放了,学着老实了不少! 宝玉……她也不管了!左右他有了官儿做, 饿不死就罢了! 挨了一通排揎回家,贾政坐在书房生闷气。 贾宝玉又正来向父亲请教: 他下月便要到工部当差了,不知进了衙门该怎么做?还有工部的诸位大人脾性、喜好皆是如何? 他不愿做在官场上蝇营狗苟的国贼禄蠹, 但圣命不可违。他不必再科考,即便想效仿林姑父、谢大人等能臣,也无那般大才, 将来大约一辈子只是工部主事。可虽做不得什么, 他也不能肆意妄为, 再让贾家雪上加霜, 给外祖母、母亲和姊妹们招祸了。 贾政正对王夫人有气,因儿子来说的是正事,不好张口就骂,便先将他上下打量一回。 贾宝玉正是十七年岁,正当翩翩少年时。他自幼生得美貌夺人目,至今仍色如春晓之花,又因被苦拘着读了几年书,身上少了几分贾政厌烦在男子——尤其是自己亲子——身上见到的闺中脂粉气,站在当地倒有些读书人的样子了,请问的姿态也恭敬,问的又句句在正理上。 思及自己年过五十,一事无成,今后又将赋闲在家,儿子虽从小不爱读书,却得了北静郡王的青眼,时常出入王府,今后至少五年,还将是家里唯一在朝为官的人……贾政便不觉将闷气去了两分。 贾宝玉所问,他尽力教了,又抚须道:“北静王爷倒还看重你,今后走动,不可疏忽无礼开罪了人。” 贾宝玉应是。 贾政又想了想,与儿子竟无甚可说,便道:“去吧。” 贾宝玉竟还是记忆里第一回与父亲这样顺顺当当说完了话,没遭一句斥责。 从父亲书房出来,他与兄弟、侄儿说了会话,向后院找母亲坐了半日,听了王夫人一车“我的儿,你可算出头了”等语,又回自己房中闷坐一时,索性出门去看祖母和姊妹们。 从“贾宅”到“荣国夫人府”不算近,骑马还要近一刻钟。换在几年前,太太和老太太都不放心他骑马出门,定会要他坐车。不过如今京中街上骑马出行的女子都不少,他也大了,老爷不管这些,太太……不想他还叫三妹妹比下去,便没人管他骑马了。 贾宝玉到荣国夫人府时,已近晚饭。 贾母不爱见儿媳妇,心里也想以后不再管贾宝玉了,但孙子过来,她还是乐意和他吃饭。 到底是放在眼前养了十几岁的孙子,又和亡夫那般相像。 现今这家里住着的全是自家人,没有一位外姓姑娘,不必避嫌,三春、巧姐与贾宝玉便和老太太围了一桌坐。 贾母七十五了,牙齿松动,略硬些的东西便嚼不动,胃口也不好,喝了半碗粥、吃了几口菜便停筷,看小辈们吃。 她没受子孙牵连,还是“荣国公夫人”,也还用得起国公夫人的排场。可到底觉得没意思,她已将自己身边八个一等、八个二等丫头裁撤了大半,只留四个大丫鬟贴身服侍,余下有放出去的,也有送与小辈使唤的。荣国公府原本的下人也放的放,卖的卖——其中原本的管家赖大等人,因贪墨过多,被王熙凤带上十几个心腹找官府把家底抄了翻天,净得了近二十万两的家财,贾母自己和王熙凤一人一半分了。 如今她们一家子女人过日子,有钱有闲,还有圣上关照的名头,无人来欺扰,好像是比在那国公府里日夜操心还舒坦。 小辈们也吃完了饭。 贾母便留贾宝玉住下吧:“天快黑了,骑马绊着,明日再走。你到前院睡
相关推荐: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带着儿子嫁豪门
我在末世养男宠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薄情怀(1v1)
深海gl (ABO)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流萤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玩笑(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