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上只有我能解,游仙都不行。” 尘埃落定,屋里的游仙在床铺上转了个身,重新合上眼睛。 陶枝在如此偏僻的宅院里,拥有一间满是医书和药材的屋子。 里面的医书种类繁多全面,从基础医理到制作长生不老药、养药人,应有尽有。 可陶枝从不踏入这里一步,连找游仙时都是站在门口喊她出来,这里对她来说像是什么禁地。 处处都不寻常,游仙也没主动问起,知道她对自己暂时没有恶意就可以。 游仙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药房。 体质问题,她连强身健体都做不到,而处于弱势低谷时,多学能学的东西总没错,在适当的时候会有大用。 游仙没有记忆,做事没有了束缚,被经验和时间隐藏起来的部分显露了出来。 她没有选择正常进食,而是继续用药。药人养的越久,效用越大。 人心贪婪,她无依无靠,自己就是最大的砝码。 她这朵随手可以捻来的花,可是要长在血肉尸骨之上的。 萧正则给她用的药是催熟的,她自己再开药则是根据现有药材,以温养滋补为主。 褚昼看她不吃饭也不多说,只是换着花样给她用鲜花做糕点。 陶枝则是反反复复,时而激烈的阻止游仙。 “虽然不能一直这样安静生活,但能平静度日的时候就好好享受不好吗?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 时而又好像想开了,理解游仙。 “随你折腾吧,反正几十年以后他们就死了,你的日子还长着,总不能留下心结。” 游仙该做什么做什么,看书的速度丝毫不受影响,显然陶枝的话她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陶枝退步。 褚昼熬药,陶枝就扒拉药渣子。 她成天吊儿郎当,却又对药房里的东西了如指掌,缺了什么,扒拉扒拉药渣子就知道。 山上有她就上山采,山上没有,她就下山买。 陶枝的情绪总是大起大落,影响着行为多变。 某几天背着背筐进山,兴致勃勃的去采药,一连几天都不回来,回来时满身狼狈却也开开心心。 可有时又会窝在房里,连床都不起,成日懒洋洋的,随便盯着什么发呆。 三人中,陶枝和褚昼有回不去的家和过去,可他们时有浑噩,总有些心事重重。 游仙这个没有来处的人反而是最规律生活,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 怎么看,这都是一段平和温馨的日子。 三人对自己的过去只字不提,彼此不谈信任,生活起来意外合拍。 ...... 总想写出脑海里想象的意境,但自己描写又太白,只好疯狂搜诗句。 (2)王维《终南山》 补上上章结尾忘记写出的引用:(1)京剧《春闺梦》 常相见9 整个春天,只要天色不对,褚昼就会把自己的手脚捆住睡觉。不知是运气好还是不好,整个春天绵绵细雨不少,却从未打过雷。 山中气温低,花开的却早。 褚昼惊奇的看到游仙有了活力,整个人仿佛随着山花一同开放般,一夜间舒展了起来。 她从那个不允许他进入打扫的书房中走出来,身上紧绷的弦松弛了几分。 游仙甚至好心情的向他报备自己的去处。 “我去游湖,天黑前回来。” 游仙去的是陶枝所说捡到她的那片湖,离居所不算远,只隔着一片不大的林子。 远远就能看到湖岸边停着一只小舟,一只最多只供两人乘坐,适合共度私密时光的小舟。 下午的阳光暖洋洋照在身上,游仙没遮没挡没有目的地,只专心感受水流的柔软放松。 等小舟飘到中央,游仙拿出一个小瓶子,本想直接扔进湖里,可松手的前一刻又收了回来。 游仙打开瓶子,从里面倒出了几颗透明玉质水滴形的东西,在阳光下仔细观察。 无色的阳光通过其表面,变成了红色的墨水般,滴入其中却聚而不散缓慢移动,发着光。 无数人会为之丧失理智的长生不老药此刻就在她的手中。 游仙观察半响,像是终于满意了,把它重新装瓶毫不犹豫扔入湖中。 一声微不可查的涟漪轻响,紧跟着岸边响起了扑通的入水声。 一条名叫褚昼的鱼被钓了出来。 游仙露出微不可查的笑意,划桨离开,给褚昼空出地方。 没漂多远,她看到岸边有一堵突兀的竹墙,墙上还坐着一个看起来十岁左右的半大小孩。 墙高目测三米,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爬上去的。 游仙上岸走近,发现自己这边墙下竟然有准备好的梯子,拎着衣摆爬上去。 向下望去,墙的另一边不是林子,而是一方庭院,和他们的居所修建的别无二致。 很明显了,墙是对面建的,陶枝完全没必要再离居所这么远的地方立堵墙。 对面筑高墙,陶枝又放梯子。 游仙突然想起自己在医书中看到的小纸条,上面写: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3) 情郎吗?陶枝纠缠人家,把家建的和人家一样,吓得人家建墙,她还要放个梯子。 想到陶枝平常无所顾忌的样子,竟然有些合理。 游仙忍下笑意,问墙上的小孩:“你怎么在这么高的地方看书?” 小孩的目光移向庭院空地前向林子里延伸的一条小路。 “因为这里可以看见夫子过来。” 就在游仙以为他是在盼望着有个人过来时,他
相关推荐:
小白杨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蔡姬传
总统(H)
醉情计(第二、三卷)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云翻雨覆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