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重回校园 > 第103章

第103章

落,这是李意清的心血与愿望,却不能亲眼见证,怎能不说可惜。 但是他也在宦海沉浮,知道一旦卷入官场,万般不由人。 周太傅:“也罢也罢,你虽然闹腾,但是一腔真心实意,不管走到哪里,都能为民做好事。” 李意清的眸子立刻变得圆溜溜亮晶晶,明知故问道:“太傅,你在夸我吗。” 周太傅本以为经此一遭李意清好歹变得成熟懂事起来,可是看李意清进门以来的表现,喊她一声猢狲,也不算过分。 他没好气地瞪了李意清一眼,自言自语般低声道:“好不容易回来了,却留不长久……什么时候走?” 后半句话,他微微抬高了声音。 李意清实话实说:“明年开春。” “到明年开春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周太傅点点头,语气平静地道,“这段时日,你就帮我编书吧。” 李意清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周太傅看她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语气加重道:“你不愿意?李意清,这是你一手主张开办的书院,我一把老骨头被你喊过来,你要是不做事,我还留个什么劲儿。” 他语速快,一个晃神的功夫,像弹珠一样冒出一堆话。 李意清回过神,哭笑不得地看着周太傅严肃的神情,认真道:“太傅说到哪里去了,我什么时候说了不愿意。编书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我自然愿意出一份力……只是我怕我做不好编书这样的活。” 第97章 “辰时?学生不成的……” 周太傅看清她脸上的忧虑, 想了想,换上一张干净的白纸, 默默提笔书写。 他的神色太过于专注,李意清在对面安静地坐着,不敢出声惊扰。 周太傅洋洋洒洒写了一页纸,而后轻轻吹了吹,将纸递给李意清。 李意清双手接过,本以为是编书相关,没想到是一页墨贴和三道策问。 她不明所以地看向周太傅。 周太傅言辞简单:“写。” 李意清便不再多问, 接过周太傅推来的笔墨,认真作答。 曾在书院时, 月底也会有这样的小考, 可自离开学堂, 李意清已经很久不再看书。 李意清写写停停, 偶有卡顿,便开始在心底默背。 她算不上绝佳聪颖, 好在记性好,用了将近半个时辰, 将墨贴全部答完。 三道策论,分别是“周,外重而内轻,秦,外轻而内重, 各有得论”、“中立而不倚, 强哉矫义”和“试陈教农之策。” 三题各有所侧重。 第一道问的是史论, 讲求论述综合史料记载,由史陈情, 言藩镇之利弊; 第二道出自四书五经,凭靠学生所学知识和领悟,作答工整而立意明确深远则可为上品; 最后一题关于民生农桑,宽泛宏大,书写时虚粗中有细,有总览亦有独到角度。 李意清将三题看完,心中稍定。 周太傅在旁默默看着她的反应,见她神色不骄不躁,脸上不自觉展现出几分满意之色。 他站起身,佯装不经意地走到李意清的身后,看着她落笔。 李意清的字师从当世书法大家席书之,一撇一捺,规整中又不失灵动。 一列列字舒展地呈现在纸上,赏心悦目。 李意清作答认真,丝毫没有在意身后头越垂越低的周太傅。 最后一个字写完,李意清将笔搁在笔山上,后知后觉揉了揉自己酸胀的手腕。 方才下笔如有神助,能一气呵成,她不舍得停下休息。 站在后面的周太傅伸手抽走她桌上墨迹未干的长宣,仔仔细细看完李意清的作答,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周太傅道:“你的眼界学识,比起我朝进士,不遑多让。意清,你完全有资格编书。” 他说的诚恳,铿锵有力,仿佛本该如此。 李意清看着周太傅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样,忍不住道:“太傅,过了,过了。” “不过不过,这篇《择晴雨而行,夫争天时,以求人和》,怎么夸都不为过。”周太傅摇头晃脑,爱不释手地摸着手中的纸张,“这样好的文章,就应该录在书中,录在书中!” 庙堂之高者,早就习惯大而宏观的题目,比如《教农之策,以固国本》、又比如《农以兴邦》,陈农之重要,却不讲万物相生,自然道理。 光脚踩在农田的庄稼汉,哪里听得懂动辄“国之根本、民之生计”这样的句子。 李意清不讲高屋建瓴,只谈四时风雨,行云变化,清明种豆,芒种胡瓜,顺应天时,不违农时,勤农而可至人和,人和而民安,民安而国泰。 周太傅将这张纸细致的收好,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已然夕阳斜照。 “往后每日辰时正,到书院,编撰蒙童书。” 李意清被周太傅夸赞,心底正高兴着,听到周太傅的安排,脸色立刻耷拉下来。 “辰时?学生不成的……” “城南书院七岁蒙童尚可做到,你身在此位,怎能不做好表率。”周太傅一脸我意已决的表情,将此事敲定。 李意清在心底叹气,知道此事没了转圜余地,不再多说。 两人走出思明轩,外头的竹林边染上一层金黄色的余晖。几个蒙童扒拉着竹叶,晃得沙沙作响。 李意清看着几人自以为精妙绝伦的伪装,想起自己年少无知时的小聪明,有些不自在地咳嗽一声。 她好心想给那几个蒙童提个醒,一旁的周太傅却早已经注意到。 周太傅沉了脸色,严厉道:“听课时间,跑到此处作甚!” 几个蒙童你推我攘,从竹林后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 周太傅目光缓慢从小童身上一一扫过,眼神威严,可站成一排的小童却并不害怕。 其中个头最高的一个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夫子说於光公主来了城南书院,送来凉茶,我们……我们想送一碗给周学正您。” 他一边说,一边从背后端出一碗浅褐色的茶水。 方才推攘之间,粗瓷碗中的凉茶洒出去不少,只剩下不到一半。 周太傅忽然怔在了原地。 李意清离得近,能看见周太傅背在身后的手在微微颤抖。 她主动出声解围:“学子一番心意,先生请喝。” 周太傅走到小童面前,伸手接过那一碗凉茶,不知怎地,眼眶忽然有些湿润。 他鼻子哼气,板着脸道:“胡闹,若下次不好好听课,我定要重重责罚你们。” 小童笑着点头,看着周太傅端着凉茶一饮而尽。 不过寻常散茶糖水,却让人觉得沙子迷了眼睛。 小童接过空荡荡的碗,眼神既畏惧又钦佩地看着李意清,“我们,我们以为於光公主送来茶水就走了,没有准备,还请公主不要见怪。” 他带头行了一个蹩脚的礼,一排蒙童有样学样,朝着李意清作揖。 李意清第一次赤裸地感受到他们眼底的光亮与向往。 一个个子矮些的小孩嗓音稚嫩,探出半个脑袋瓮声瓮气道:“我娘说,我们能有学上,要多亏公主,娘教我若是见到了公主,一定要好生道谢,将来听圣人言,行君子事,不负公主的一番心意。” 李意清心像是被什么的东西击中一般。 如果说刚刚李意清还能坦然笑周太傅被稚子自发的举动感动,而这一刻,她却感受到了那一种来自最原初的信任。 被毫无保留的憧憬与期待。 稚子的话语,纯粹而简单,不慷慨悲歌,不倔强赌气,只说心中所想,只行心中所念。 李意清上前两步,半蹲着站在说话的孩童面前,面带微笑。 “好啊,等你长大,我要看你成为千古名臣。” 后面的一排小童立刻活泛起来,“还有我还有我,等我长大,大夏休想入侵大庆山河一寸!” “等我长大,我要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饱肚子!” “……” 他们叽叽喳喳,李意清认真地聆听,丝毫没有轻视的笑。 这些看着“狂妄”的话语,未必不能变作现实。 等最后一个人说完,李意清拍了拍手掌道:“好,各位日后的小栋梁们,都先回书堂吧。” 小童们嘻嘻哈哈地跑远了。 周太傅走到她的身边,看着向着夕阳方向奔跑的背影,叹了口气。 “他们讲话虽然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可是也天真可爱。” 李意清默默在心中赞同。 到了散学时间,书院里差不多八十多个小孩,从不同的书堂冒了出来,朝着门口而去。 不比国子学的月休时府门外接送的小厮人山人海,城南书院外并没有亲自来接的大人,只有三两同巷子的小童斜挎着包,并肩往家走。 等最后一个小童离开,周太傅先上了回府的马车,朝李意清道:“天色渐晚,你也早些回去……别忘了明早辰时。” 一听到辰时,李意清的精神气立刻消散大半。 她有气无力地点点头,慢吞吞爬上了自己的马车。 夜间的气温已经降下来,李意清坐在外侧,吹着黄昏时分的风。 路过一棵树的时候,她微微有些愣神,。 搓麻老汉的身影犹在脑海,可是小屋早已变了模样。 洛石注意到李意清的失神,关切道:“殿下?” 李意清回神,摇了摇头:“无妨,走吧。” 洛石早已经提过,老汉年初去世,没能看到自己孩儿沉冤昭雪。但苍天不负,纵使身归黄泉,也可瞑目了。 那间被虫蛀腐朽的小木屋,已经被夷为平地,空地被木桩围起,里面摆了不少筑房

相关推荐: 她太投入(骨科gl)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军师威武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赘婿   小怂包重生记(1v2)   高达之染血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