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两面之缘,这些年过去了,还或许连他姓甚名谁模样如何都忘了!” 林如海只顾低头看条陈。 林黛玉小声笑了一会,又说:“何况柳指挥虽是青年英才,与爹爹又不能相较——” 林如海:“还不住口?这也是你好议论的?” 可他的语气着实不甚严厉。 林黛玉听了,不但一点不怕,还顺着“爹爹前面都装听不见,只对这句有反应”往下想,想到:“只有一样柳指挥比爹爹……那就是……” 犹豫一瞬,她说出口:“比爹爹,年轻?” 林如海抬起头,看女儿。 “时辰差不多了,”他面色未改,平静道,“你回去用饭,还是在这用?” “自然是在这一起用!”林黛玉笑道。 她命人摆饭,却见爹爹又要先看完条陈再吃饭,那时饭就冷了,又吃不多少,心中一转,便想出一计,笑道:“爹爹既知柳指挥年轻,怎么不知妥善保养?爹爹本便与太太相差许多年华,再如此下去,待得胜回家,就不怕……真和太太是两辈的人了?” 林如海……放下了条陈。 他说:“先用饭吧。” 这日的晚饭,林如海比前一日多用了一倍的量。 …… 松原的回信在三月初到。 这次林如海的信竟和黛玉的差不多厚,都有半寸。江洛没忍住好奇,先拆了林如海的看。 他的正经信还是不多,只有四页。余下半寸厚,都是黛玉在边关数月,亲历战争亲处战局,做出的诗赋。 江洛又把林如海的正经信放在一边,先看黛玉的十首诗、十首词和十篇赋。 读这三十篇诗赋,她只用了一个时辰。 但再回看品味数次,却从午饭后直到华灯初上,当用晚饭,她才不舍放下。 文法清隽,简练含蓄,辞采华美,句句用典,叙事节奏分明,记叙松原之战的初始、经过和现状,赞颂大齐将士守疆卫土的坚决勇气和勇悍精神,精绘军中威武面貌,历数诸人功绩——突出者单独有诗记述赞美,又描写大齐东北疆土的秀美风光,还细述夺回三城后边境百姓对天恩的感念,以及罗刹军民对大齐之威的恐惧…… 简直是一部战争记叙史诗! 江洛连夜亲手誊抄一份,又令正院丫鬟誊抄出六份,第二日一早,便亲去面圣,将这份文章呈上。 ——这般清新自然赞颂功绩的文章,哪一位掌权之人能拒绝?或许黛玉的机缘就在此处……叫她去军中果然没错! 皇帝当场阅遍,果然大喜! 他命:“速将这些诗赋刻印出来,集合成册,发与百官!”又笑令江洛:“师母回家,也请快命书斋刻印此书售卖,别叫师妹的才华埋没了才是。” 江洛心中安定,一礼领命:“是!” 她一早已命云舒斋掌柜提前到林府等候,只待从皇帝这里听到准话,不与林家争利,回去便命刻印售卖。 有皇帝亲自推动,不出三日,全京皆在抄写传阅“山青君”的诗词文章。 又四五日,甚至隐隐有了“京城纸贵”之态。 送走前来恭贺的沈自安等人,江洛才慢悠悠开始给林如海回信。 她先写皇帝的态度和京中对黛玉文章的评价——赞颂、吹捧和批评、贬低皆照实写,又写过她和昭昭,最后才看着他上次信中最末一句笑,提笔半日未落,却笑得墨汁飞出一滴。 他写: “只恐边关风霜,人见沧桑,不如少年人多矣。” 她回: “恰今岁又逢秋闱,若你迟迟不归,新科举子之姿容,的确只我一人可赏了。” ——他都不怕这样的话被皇帝看见……她还怕什么! 四月初。 山青君之十赋、十诗、十词,已随邸报远传天下。 林如海回信中写: “或请夫人亲自来观,我果真已沧桑否?” 早朝上。 皇帝望着百官,问道:“罗刹意欲和谈,你等如何看?” 含元殿内私语商议之声渐起。 江洛手持牙笏,端然而立。 明全与温驸马互换几个眼神,又皆看江少卿。 若真要和谈,必不可能使罗刹人来京,鸿胪寺大约要出一人为使。 边关苦远。明全年老,温驸马……不愿吃苦,只是江少卿家中尚有幼女…… 林二姑娘年初方能开口,又是江少卿唯一亲生的孩子,她如何舍得? 明全与温少卿各有权衡间,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左侍郎等已先后出列,言失地俱已收复,还新攻下数十万里密林沃土,战事四个月余僵持无进展,钱粮消耗甚众,罗刹余地苦寒,即便全然攻下,亦不能开垦耕种繁育人口云云……的确可以和谈。 皇帝便道:
相关推荐:
失身酒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召唤之绝世帝王
薄情怀(1v1)
我在末世养男宠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挚爱
双凤求凰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游戏王之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