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对日日在太后身边服侍的女官钟情了? 江洛期望林如海能解惑,但林如海也并不清楚全部内情。 他知道的是:“封妃的旨意是老圣人的意思。老圣人看贤德妃娘娘在宫内服侍多年,又是开国功勋之后,才特赐与陛下为妃。” 江洛心里立刻脑补了八百回天家父子面和心不和、明争暗斗、你打我起……的小剧场。 话说,有些男人——比如林如海这样的——是不是很不喜欢别人不顾他的意见,强塞女人? 比如五年前的春天,贾敏又给他新添了两个侍妾——便是静雨和盛霜菊。他按贾敏的意思,每人屋里轮流去了半个月就烦了,一日晚上突然带着些许遮掩得很好的烦躁与疲累,来芙蓉院找她睡了一夜素觉后,竟再没迈进过静雨和盛霜菊的房门。 林如海和贾敏还是世间寻常恩爱夫妻。“夫”的权力地位都盖过“妻”,贾敏给的人,林如海真不想去,也就不去了。 而太上皇和皇帝的父子之情,还不知有没有林如海和贾敏夫妻之义的一分真。太上皇如此高调赏赐下去的高位妃嫔,皇帝还怠慢不得,即便真不喜欢,也不能太冷落…… 江洛不算太了解皇帝,只从林如海的描述中,知道他表现出来的是天姿平平,但并不算太愚笨,优点在于很能听进去旁人劝谏的年轻皇帝形象,尤其对太上皇孝敬到了一万分。 可皇帝实际是否真是如此性情? 他被强塞了妃嫔,会在心里一直记恨吗? 贾家将来之败,又是否会与今次之事有些许相关? 林如海不能预知未来,江洛也没想拿这些问题难为他。 但她还是忍不住向他看了一眼。 又看了一眼。 五年过去了,再提起那时的事,他会依然烦恼忧闷,还是会心生眷念? 对他来说,时间可以抚平一切吗? “夫人?”她看过来太多次,林如海不禁开口询问,“是还有什么疑惑?” “嗯——”江洛还是打消了想法,“没有了!” 真问出来,不知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对话。 麻烦。 偶然产生的好奇,也并不必非要满足。 她不肯说,林如海又再看不出什么,也只得罢了。 林、贾两家还算正常亲戚往来,贾元春封妃这样的喜事,林家自然要送礼相贺。 礼单是林如海亲自写。 江洛在旁边给他剥栗子,心里随意回想着原著剧情她还记得多少。 ——是不是贾元春封妃之后,立刻就是省亲了? 贾家是为省亲才盖的大观园,而原著大半重点剧情都发生在大观园里,比如“共读西厢”,比如“滴翠亭”,比如几次诗社,还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王夫人查抄大观园…… 《红楼梦》未完,她不知道大观园众人的真实结局如何,但黛玉既被归在“薄命司”里,又有“还泪”一说,必是薄命早逝的结果。现在情势虽与原著有了很大不同,可如果所谓“警幻仙子”一定要黛玉命运如此,“神仙”的力量,能是凡人可以抗衡的吗? 江洛剥栗子的手不觉停了。 夫人又在发呆。 写礼单的间隙,林如海抬头看了夫人几眼,心中好笑。 方才那般迟疑不定,显然是有话想问他,又不好意思——或者是不敢——问。现在不看他,想的事当是与他无关了,也不知她会不会说。 林如海低下头,继续斟酌这次贺礼的轻重。 江洛却向他笔下看了过去。 送荣国府的礼物。 为贾元春封妃,送荣国府的礼物…… 亲戚朋友间交往,除非有求于人,送礼都讲究有来有回。因黛玉在荣国府住过一年——前后是跨了两年,那两年林家送往贾家的年礼和给贾母的寿礼都比寻常重了快十倍。 认真计算,就是那两年中,林家白给贾家送了快六千银子的东西,平均一年近三千两。 黛玉一个小女孩儿,吃用不多,连发髻都是明年才梳上,六七岁时用的首饰不过就几朵珠花、几对耳坠,伺候的人不到十个,除非天天拿人参当饭吃,不然五年八年也花不了三千两。 这是林如海为了黛玉在荣国府的日子能舒心,别说一年三千两,就是五千两、八千两,只要能起到效果,就不算亏。 可惜,他礼没少送一分,黛玉的委屈也没少受一分。只因黛玉天性纯粹,不会因一人的过错厌极这人全家,又更会记得他人的好处,所以至今还孝敬贾母,也与三春等姊妹要好。 想必原著里的林如海也是如此为黛玉周全。或许是黛玉知道父亲的苦心,不愿父亲再为她劳心,所以林如海对贾宝玉“
相关推荐:
爸与(H)
游戏王之冉冉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我在末世养男宠
挚爱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我有亿万天赋
小寡妇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