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去处?” “想给太太带几盏灯。”林黛玉回头看两位先生,“家里先生们送我们出来的。太太不许我们离先生们太远。” “那我——”谢丹时看松先生和庄先生,一揖笑问,“不知能否同路一段?” “谢四公子请便。”两位女先生也笑。 谢丹时便得以跟在林黛玉身旁,同她们一起择选带给长辈的灯。 女子怀胎十月诞育子女…… 谢丹时分神想着。 再有三个多月,江夫人的孩子就会来到人世。 黛玉……便不再是林家唯一的孩子。 或许——不,应说一定——她并不必非要留在家里招婿了。 若江夫人能得一子,那林家便更不必令女儿招婿! 从古至今,世上应无家中有子,却让女儿招婿的先例吧? 黛玉也对他有意……两家已是通家之好,且起码在谢家长辈处,辈分不算问题,那如无意外,这门亲事—— 看到黛玉罗袖下露出的纤细手腕,谢丹时心如擂鼓。 去岁春日,母亲同他说“林家有意将来给林姑娘招婿”,他恍然惊悟,却觉得并不是毫无机会了。 林家必然舍不得黛玉太早成婚。而男子二十岁不婚……也不算太晚。 他想等。 他也情愿等。 他对母亲说,能否暂且不议他的婚事。 “何况儿子无心,”他说,“纵娶了别家姑娘来,不能真心对待,也不是一桩喜事了。” 母亲答应了他。但警告他,绝不许对林姑娘逾矩。 他自然不敢、更不会逾矩!他怎会不尊重心上人! 可他还是忍不住会向黛玉靠近。 黛玉越是给他回应,他便越舍不得远离。 比如今日,他知道黛玉定也愿意与他同行,所以敢出现在她面前。 “快看这个!”甄英莲拉黛玉的手,指着一盏灯,“你看!是《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甄英莲笑道,“这诗大家还没忘呢!” “这可是林少师之女,‘山青君’,在贤德妃娘娘省亲时候做的魁首!”那摊主绕出来,笑道,“皇上还赏了山青君‘造化钟灵’的匾,还有一副对联是、是什么来着——” “是‘生花五色笔,娴挥咏絮才’!”甄英莲接话,笑问,“你怎么知道林姑娘的号?” “戏本子上不是都写着呢!” 摊主又折回去,拿出一本书,翻开,指着扉页笑说,“姑娘您看,这位‘观梦居士’,便是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谢大人的夫人,这位!这位‘澄静居士’,听得也是林家的姑娘!还有这位……” 听到父亲的官位和母亲的名号,谢丹时心中稍怔。 他知道母亲正与江夫人、刘夫人等几位夫人、姑娘一处写戏本,也知道这戏文故事已传唱满京。尤其是江夫人单出的直译本,印数最少,有段时间一本难求,还是后来加印才好些。 他也把三版各买了一册细读过。 的确是好文章。 他还能分出戏本里哪一段是母亲写的唱词,哪一段是旁人写的。 母亲的辞藻比旁人的更隽永深长。 他还私下想过,若这戏本全是母亲一人写的,是不是会更好? 但这话太不尊重其余作者,所以他没与一个人提起过。 可在七夕灯会上,在随意一处摊主口中听见母亲的号,母亲的号已经名满京城,还是让他既自豪、又惊奇! 还是让他又回忆起了第一次看到母亲文章时的敬佩与欣喜! ——原来母亲也有这般的才华! 但是,为什么…… 他那夜在想。 为什么母亲年将四十,才写出这一册戏文呢。 是因为从前没有这样的好故事,还是—— “这样《杏帘在望》的给我们拿——”甄英莲数了数,“十二个!” 太太一个,娘一个,黛玉妹妹一个,老爷一个,姑姑一个,她一个,两位先生一人一个,照顾她和娘的两位姐姐一人一个,再送谢四公子一个,最后一个,给太太肚子里的孩子留着! “好好好!”摊主脸上笑成一朵菊花,连着再拿十个花灯出来,“一共是五百五十个钱!姑娘给五百个就行了,算我送一个!” “哎——”林黛玉不好意思,“怎么买这个。” “怎么不能买?”甄英莲和丫鬟拿钱,笑道,“我还要挂在屋里,沾一沾‘山青君’的文气呢!” 看谢丹时也在拿钱袋,她忙先一步塞了钱给摊主,拦他说:“这是我要送人的,谢四公子想买,自己挑样式,别抢我的。” “呃……”看了看林黛玉,谢丹时只得听命,笑道,“是。” 他也没再把钱袋收回去,看摊位上还有画着《唐侠记》戏文人
相关推荐: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我在末世养男宠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带着儿子嫁豪门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挚爱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我以神明为食
岁岁忘忧(完结)
薄情怀(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