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我幺弟说得对,你别往心里去。” 仨人说话间,跟着杨猛到了病房。 蒋凡终于再次逮到机会,对着杨猛的胸口猛捶。 杨猛没辙,左腿被高高吊起,连动都不动不了,只能睁着眼睛挨捶。 转头看向另一边,杨贲却在那儿不停地庆幸道:“二弟,得亏我听了妹夫的劝,否则今儿摔那儿的,没准就是我了。” 这话听着也闹心。 于是杨猛只能抬头看着天花板上的日光灯。 简单聊了一会,见情况差不多了。 留下蒋凡守夜,其他人也都跟着撤了。 杨支书临走前,指着二儿子,半天才憋出一句话道:“伤筋动骨一百天,趁这段时间,好好想想我今晚说过的话。” 说完转身就走。 留下杨猛很是无奈地道:“爹,你今晚说了那么多话,到底哪一句啊?” 如此一折腾,回到家都近十一点了。 杨沉鱼放徐招娣回去了,带着丈夫和俩孩子,一样留宿在老支书家里。 如此一来,孩子们睡一起,老爷们挤一起的。 倒是把刘慧带着小江和玥玥的地儿,挤没了,干脆跟着吴远和杨落雁回了自家小楼。 午夜时分。 吴远俩口子靠在床头,杨落雁依偎在他怀里道:“你说,经这么一事,大哥跟二哥会不会越处越远?毕竟二哥这也太不让人省心了。” “这可不好说。” “为这事,大嫂没少跟大哥干架。今晚更是气的不行,担心这担心那的。” “大嫂也有理由生气。”吴远笑道:“碰到那不讲理的人,倒打一耙,怪大哥借钱给二哥,才买了这摩托,才出了这事,也不是没可能。” 杨落雁蹭地一下坐起来道:“不会有这样的人吧?” 结果又被吴远揽进怀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得庆幸,二哥二嫂没变成那样的人。” 经吴远这么一说,杨落雁的心顿时宽了许多,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哈欠。 第348章 组合拳的效果,没理由不炸裂 又是一年三月三,眼瞅着清明就近了。 吴远一大早到了家具厂,杨沉鱼就跑过来跟他请假。 毕竟二弟伤在医院,单靠着蒋凡弟媳妇一个人,指定是忙不过来。 指望远在市里的杨贲过来照顾人又不现实,只能她这个长姐出面,跟蒋凡换换班了。 吴远一想,也是。 大姨子多受点累,也省得自己媳妇烦扰。 于是大手一挥:“你把市场部的工作,安排好就成。实在不行,安排个副手也行。” 杨沉鱼一听,就难免有些危机感,出言解释道:“我打算和弟妹商量好,尽量不耽误厂里的工作,尤其是重要工作。况且现在有车,来回也便宜。” 这意思,吴远一听就明白了,抬抬手让她走了。 接着继续埋头,设计自家老爷子和老太太的陵寝样式。 碑是必须要立的,四周也必须用青砖和水泥,加固一圈,省除杂草滋生之余,也免得其他纷扰。 譬如被狗刨了之类的,前世吴远自己养的狗,就曾刨了别人家的坟茔,下了一窝的小狗崽,弄得吴远一身灰头土脸的,才把狗崽掏出来。最后还得恭恭敬敬地替人家把洞堵上,烧上一箩筐的纸钱。 只是加固修葺有一个麻烦之处。 那就是老爷子和老太太的合墓旁边,还有几年前迁移过来的老祖宗的坟墓,这就导致形状不太规则,加固起来,造型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前世俩位表哥回来,也只是加固了老爷子和老太太的合墓。 因为他们只和自家老爷子有感情,和自家祖辈以上的,扯不上关系。 这也无可厚非。 但吴远没这个理由啊。 思来想去,还是得去地里看看,踩踩点,看看具体占地多大,才好最终决定修葺后的式样和整体造型。 除了修葺的问题之外,再就是陵寝前常伴的松柏了。 这方面,吴远几乎不假思索地,准备种上三棵松树,一字排开,照抄前世的作业。 县人民医院。 杨落雁坐车到县里来,没先去厂里,反而先到了这里。 当然手上也没空着。 一进病房,看见自己小哥没心没肺地吃着香蕉,气嘟嘟地把水果一放道:“你现在老实了?” 杨猛嘿嘿一笑道:“幺妹儿,快别说我了。等我腿好了,就把那摩托卖了。今后就踏踏实实开家具店,本本分分做人。” 杨落雁脸色稍霁,却依旧没全信道:“说得比唱的还好听!” 只是回头一看,二嫂蒋凡脸上,带着微笑,带着憧憬。 也罢,二嫂信了就行。 反正日子是他们俩过,外人也管不着。 于是一扶膝盖起身道:“你好好养伤!”接着扯了扯蒋凡的衣角,径自出了病房。 楼道里。 俩人压低着声音商量。 “二嫂,小哥这边就先辛苦你了。厂那边,你不用担心。我打算让翠花姐多帮帮忙,不会耽误生产。” 蒋翠花是蒋凡的本家堂妹,杨落雁启用她,已经是最大限度地考虑蒋凡的感受了。 但蒋凡依旧免不了忧心忡忡。 透过房门看着杨猛,不免有些幽怨道:“谁能想到,在咱们厂子发展的关键时期,竟能出这么一档子事儿?”旋即一叹气道:“幺妹儿,你怎么安排都成。眼下我只能以你小哥这边为重。” 看似很大气地接受了,但话语间还是隐隐地有些拿捏。 不过杨落雁并没有往深里想。 她本也没打算,让蒋翠花彻底替代蒋凡。 只是这一点意思,眼下也不便于讲透,免得欲盖弥彰。 所以也就只能这么着了。 离开医院的杨落雁,脚步轻快。 今年芙蓉衣巷一直酝酿着大动作,虽然没有盼盼家具厂赞助亚运会那么轰动,但前景却丝毫不差。 毕竟女装这块,属于衣食住行的第一位。 比家具拥有更大的市场。 所以,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阻挡。 至于盼盼家具厂那边,吴远准备大手笔赞助亚运会,尽管家里人不太好看,但杨落雁觉着无妨。 大不了到时候芙蓉衣巷服装厂,为他兜底。 俩口子结婚养孩子,不就是为了相互扶持着过一生么? 媳妇都做好了替他兜底的准备,吴远也是断然没想到的。 在他看来,三五百万赞助亚运会是个值得冒险的一次尝试。 这么好的流量机会,不蹭一蹭就太可惜了。 不仅如此,他还打算在七八月份,将盼盼家具厂的广告从省台转移到央视一套,并且配合赞助《公关小姐》这部剧的动作,打一套提前预热的组合拳。 接着9月亚运会一开幕,宣传效果没理由不炸裂。 毕竟单是想想,就心潮澎湃。 多年以后,这事没准也能成为某MBA内部教案的典型案例。 一念至此,吴远戛然而止。 不能再想了,已经开始飘了。 为此,他特地离开办公室,出门走走,在自家的厂里。 百来亩的厂区,全是自己的地盘,关系到几百人的营生和家庭的幸福。 有点大厂的气象了。 只是,距离驰名全国的家具厂,还有些距离。 吴远信手溜达着,心里默默盘算着。 直到在厂门口跟老苏抽烟时,碰上陆萍和裴娜回来了。 老苏很明智地夹着老板的华子,缩进了传达室,吴远回过头来,略显疑惑地道:“你俩咋回来了?” 陆萍当先道:“胶合板厂筹办至今,回来跟老板您汇报一下工作。” 吴远挥挥手:“其实没那个必要,我若是需要了解,自然会去你们那边,毕竟北岗距离彭城也不远。” 裴娜补充道:“正巧这周末我和陆厂长回来,就顺便过来一趟。这也是王厂长的意思。” 倒是挺会揣摩上意的。 “行吧,来都来了,到我办公室坐坐,喝口茶。” 吴远也不坚持,带着俩人回到厂长办公室,同时叫上赵果,听取了俩人的工作汇报。 陆萍的汇报言简意赅,既能让吴远勾画出胶合板厂的建设进展,也能抓住其中关键的花销脉络。 这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一是进口胶合板产线和设备的成本,都写在合同上;另一个就是胶合板厂的建设花销,而这些就摆在吴远面前。 第349章 大事小情,酒桌上说话 王敏亚敢于让陆萍俩人带回新厂基建的账本,本身就表明了她心中没鬼不怕查的态度。 毕竟吴远就是搞这行的,里面真有什么猫腻的话,根本逃不过他的眼睛。 当然吴远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随手翻了翻账本,心中了然之余,对胶合板厂的建设进度更加清晰了几分。 至于钱花的,确实如流水。 尤其是宴请吃喝频次不低,报销数额更是不少。 对此,陆萍还专门解释了:“建厂初期,需要打通的关节很多。大事小情的,现在都流行喝一顿,在酒桌上说话。为此,我这肚子都吃圆了,实在是没办法。” 吴远点点头,吃喝成风,确实是现在的国情。 尤其在对私企的打压风头过去,如今很多小饭店又悄默声地开了起来。 就是应这个市场而生的。 吴远听完汇报道:“告诉王厂长,叫她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干。等厂子建成投产,我会亲自过去为你们庆功。” 晚上回到家,老丈人杨支书似乎早等在家里了。 往常晚上也会过来吃饭,但不会这么早。 所以吴远一进门,看到老丈人,就知道他有事。 给他递了个烟,点上,这才问道:“爹,有什么事,你直接说。” 杨支书矢口否认,“有什么事?我没事,什么事也没有。” 吴远笑笑不说话,就说起了自己的事,“爹,我打算过几天把吴家的祖陵给修一修,立个碑,种几棵松树。” 这事早前,吴远就跟他说过,所以杨支书不假思索地道:“修呗,种呗。” 说完才意识到:“你担心张老四家里,会说三道四的?” 经过村里数次分地画地,老爷子和老太太住的地儿,早就不是自家的了。 既然是别家的地,只要不影响作物面积,倒也问题不大。 谁也说不出什么。 可这回吴远的修葺计划,免不了要多占点地,所以才跟老丈人提起道:“爹,这回我打算把陵地那块整整,圈上一圈,肯定会多占点地。” 杨支书挥挥手道:“那也问题不大,两条孬烟的事儿。你不出面,我出面都行。” 但吴远想得更长远道:“爹,要不然把地换一换?这样随便我怎么弄,都没人能说什么了。” 修葺陵寝确实是有点招眼的事儿。 尤其是别人家都光秃秃地,你家弄得太风光的。 所以杨支书略一沉吟道:“那也不用你跟他换,我跟他换!” 吴远还待说话,杨支书直接拍板道:“这事就这么定了。” “也好。” 跟老丈人,他就不能太强硬地争了,免得争来争去,反倒生分了。 不过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吴远心下一松,就听杨支书随口提起道:“你说老三那腿,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吧?” 原来搁这儿等着呢。 吴远笑道:“爹,你放心吧,只要好好养,问题不大的。再说二哥也不靠土里刨食吃,不会有影响的。” 这老头,嘴上恨铁不成钢的,心里总归是系挂着。 所以吴远接着道:“爹,改天我让明朝开车送你去看看,你亲自看了就放心了。” 结果老丈人俩眼一瞪:“我去看他?我不抽他就不错了。” 隔天是3月4号,春风习习。 室外还有点清冷的味道,但确实足以放风筝了。 今儿是周日,吴远也难得给自己放了个假。 一大早吃完早饭,扛着铁锹就出门了。 这一幕看在村里留守的人群眼里,倍儿新鲜。 任谁见面,都会问一声:“哟,吴老板,这是打算亲自下地干活呀?” 吴远笑笑也不解释。 是爷们就给颗烟,是娘们就跟她聊聊她们爷们的事儿。 路过村办小学的工地上。 南边半块高地上,杂草树根全都除尽了,四周也挖出了一多半的地基垄沟来。 北边这半块低洼地上,比石子路还要低,却也添了许多的土方。 只是一堆一堆的,没有经过平整,隔远看,特别像是一个个小坟包。 大徒弟媳妇张艳和明朝媳妇苗红,远远地叫了他一声,然后啐口唾沫,继续干活。 倒是张永成瞅见他,屁颠颠跑过来,从里兜里掏出一包利群来,抖抖索索地开拆,给吴远。 这小子,见什么人撒什么烟。 吴远也没点破,径自接下道:“我就是路过。” 张永成殷勤地给他上了火,很会顺杆子往上爬道:“难得吴老板有时间,路过我这工地,必须进来,给俺指导指导。” “你也知道,我头一回搞工程,之前被杨支书骂死了。吴老板您给指点指点,也算是造福村里未来的孩子们……” 为了防止对方说出更加肉麻的话来,吴远不等对方说完,便扬扬手道:“走,进去看看。” 张永成迫不及待地头前领路,吴远紧紧跟随。 南边半块高地上,看得出来数次更改的痕迹,先前挖歪了的垄沟痕迹还在。 平白浪费了不少的工时。 如今几番更改,倒是没大碍。 只是吴远看了一圈,回头问道:“学校地势这么高,一旦下雨,水往哪儿排?” “嗯啊?”张永成原本连连嗯个不停地打哈哈,一听这话,顿时愕然道:“排水沟?需要那个吗?” 这年头家里盖房子,也是不考虑太多排水方面的因素。 以至于大雨滂沱之下,屋顶的雨水倾泻而下,淌得满院子都是。 这在农村大多数人家不是什么新鲜事。 张永成想不到这一点,也不奇怪。 于是吴远点点头道:“如果下雨水排不出去,那学校地势垫这么高,不是白搭了?” 张永成一脸凝重地点点头道:“说的有道理哦!要不说还是吴老板您高明哪!得亏我请你过来看看咯……” 为了避免更多的彩虹屁从对方口里说出来,吴远果断打断道:“排水可以有很多方案,比如沿着中心这条主干道两边,各挖一个排水沟,引到院墙外去,再改道。或者……” 吴远一连说了好几个方案,张永成听到最后,竟然直接问道:“吴老板,您就直接说,哪种最省钱吧?” 这小子,果然是奸商本色。 第350章 村里头办事的潜规则 跟张永成说了一通,也不管他听没听进去,吴远抬脚就走。 结果张艳见状跑过来道:“师父,你家里有什么农活没干?俺去帮你随手干了,你这么大个老板,还亲自扛着铁锹下地,不合适。” 吴远笑说:“我就是去扫扫墓,不是什么农活。” 张艳当即恍悟道:“那俺代替不了,回去干活了。” “去吧。” 离开村办小学的工地,吴远信步闲庭地来到老爷子和老太太陵寝的地头。 这里原本是一片麦田,到了夏季会因为不易上水改种黄豆什么的,现在统统被铲掉了,退田种桑了。 只是桑树才种了一半,距离坟头还挺远。 本就是麦田的地里,其实没多少杂草,连原本的麦苗都被铲光了,就更显得光秃秃了。 只有偶尔一两撮麦苗被埋在土里,依旧坚强地从旁边斜着钻出来,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但,这也白搭。 因为下一刻,它们就被吴远一锹铲起,直接扬了。 就这样转了一圈,吴远觉着动静不小,可能吵到了地下长眠的祖先们。 于是将铁锹往地里一插,站在寻常过来烧纸的地方,开始念叨道:“各位祖先,爷爷,奶奶,爹,娘,我来给你们上坟了。” “顺便呢,我想把你们的住地弄得好一点,风光一点,就是不知道各位先人喜欢什么样。这样吧,干脆你们商量一下,商量好了,给我托个梦,我也好有个章程……” 春风正疾,带走了吴远的碎碎念。 也不知道老吴家的先人们听没听见。 但吴远整的差不多了,就扛着铁锹从地的西头上了田垄,再往前走。 这就走到了村部西边的那条道上了。 结果走着走着,正碰上张老四扛着铁锹打南头过来。 这避无可避的,自然就遇上了。 既然换地的事儿,已经交给老丈人全权处理了,那吴远也就不打算直接参与,跟张老四也就点个头,打个招呼完事。 然而,没想到张老四却主动掏烟出来道:“吴老板,听说你想跟俺家换那块地?” 看来老支书已经跟他提过这事了。 吴远自是大大方方地承认说:“没错,我打算简单修葺一下,还请四哥通融一二。” 哥都叫上了,吴远自认态度已经到位了。 不料张老四一脸便秘地道:“通融是可以通融,只是老支书家那块地,还不如我家那块呢。” 吴远直截了当地问道:“那你看上那块地了?” 张老四讨了个巧道:“我家那口子看上您家那块地了。” 指的正是吴远家里的那几分地,村道北岸,紧挨着河渠那一块。 其实也难怪张老四看上了自家的那块地。 前些年三姐吴秀华过来帮种的时候,肥料没少下,土里绝对够肥的。 以至于任谁路过自家这块小麦田,都不由得竖起大拇哥夸一句:“这地种的真不错。” 但话说回来,老丈人家那块地,本质上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张老四既然提了,吴远也懒得跟他磨叽,直接道:“你看上就行,我去跟爹说。” 原本张老四要是应了老丈人的话头,吴远还能承他这个人情,将来说不准在其他地方弥补一二。 如今他点名道姓地要自家这块‘好地’,那人情就没了。 换了也就换了。 所以和张老四分开,吴远走到了村部西头,一拐弯,就见老丈人正站在村部门口。 跟老许头和李会计说着闲话。 吴远把张老四的事儿跟老丈人一说,老支书听了直跳脚,破口大骂。 “爹,不至于,不至于。” 吴远慌忙拦着,连带着老许头都跟着劝道:“别生气,张老四什么样人,你早该心里有数的。” 李会计更是转移话题道:“这是小事,眼瞅着快中午了,你要看儿子,赶紧去。” 北岗的习俗,上医院看望病人,必须逮着上午去。 准确地说,中午十二点以前。 自家人,也是如此。 吴远也跟着催促道:“那赶紧地吧,爹,我让明朝送你去。” 老支书老脸上甚是挂不住,背着手被推着走,偏偏还嘴硬道:“那个不争气的,我才懒得去看他。还不是你妈,做了锅鸡汤,非让我给送去。” “是是是,就劳烦爹你跑一趟了。” 吴远一边安抚着老丈人,一边跟老许头道:“许叔,你帮我在喇叭里喊一嗓子,叫明朝开车抓紧去我家一趟。” 老许头扬扬手:“放心吧,我这就进去喊。” 陪着老丈人回到自家小楼,刘慧果然早把鸡汤炖好了,正在煤气灶上小火煨着。 眼见老丈人过来,嘴上忙不停地絮叨:“你怎么才来呢?一会该过点了。” 说得也是中午这个点。 所以吴远解释道:“不急,妈,我让明朝来送爹去。” 刘慧瞧了眼老丈人,心照不宣地嘴角一扬。 个死老头子,还想偷偷摸摸去的。 真是越过越回去了,心眼越小了。 没过一会儿,马明朝开着银色桑塔纳到了,不声不响地在门口,拿着掸子,掸着车身上的泥灰。 老支书抱着个保温桶,亦步亦趋,一脸别扭地出来。 马明朝立马反应过来道:“老支书这是打算去看猛子吧?” 结果看见吴远背地里冲他摆手,这才连忙收回道:“瞧我这张嘴!老支书你上车,我开慢点,保证汤不会洒。” 银色桑塔纳行驶在乡间的石子路上。 保持汤不会洒,不仅对驾驶技术要求高,而且对路况也要了然于胸。 好在这条路,马明朝早跑过不知道多少回了。 什么地方有坑,什么地方有大点的石子,他都一清二楚。 然而让他头疼的不是车开得好不好,而是跟老支书这一路上,不知道该聊什么。 实在是上车前多那两句嘴,有点把天聊死的嫌疑。 直到老支书率先打破僵局道:“明朝,你们当兵那会儿,受伤骨折的应该挺多吧?” 马明朝立刻会意道:“太司空见惯了。像是猛子这样只打打石膏的,都算最轻的。重者打了钢钉,甚至做大手术的,多了去了。” “那今后影响生活吗?” “得看具体情况,猛子这,基本没影响。” 第351章 草莓秧,葡萄树,雅人儿 北岗县医院。 这年头还只有一栋三层的主楼,围着一圈的低矮平房构成。 就这条件,全县人生病,等闲不会轻易过来。 尤其是农村里,更是如此。 赤脚医生开个药、挂个水能解决的,就解决了。 需要往县医院跑的,都是大问题。 做个决定都要一大家子中当家的几人开会来定。 绝不会像吴远当晚决定的那么草率。 所以这地方,杨支书拢共也没来过几回。 独自过来,手里头提溜着那个鸡汤保温桶,想要装作见惯世面的熟稔样子,依旧忍不住东张西望。 毕竟上次过来是晚上,很多东西看不真切。 跟现在这白天一比,还真有些差异。 好在马明朝停好了车,很快追上来了,默不作声地在头前领路,直接把老支书带到了骨科病房门口。 今儿是周日,杨沉鱼把蒋凡换回了家,也让她个洗个澡,睡个囫囵觉什么的。 换上她来照顾这个不省心的二弟,就完全没蒋凡那个耐心和细致了。 “姐,我要喝水。” “喝就喝呗,还要我喂?”杨沉鱼怼完,才发现杯子里没水了。 “姐,我要小解。” “哪来那么多事?刚才要是不喝水,不就没这事了?” “姐,我腿上痒……” 话未说完,杨沉鱼手臂已经扬起来了,要不是眼角余光瞅见病房门口的身影,这一巴掌没准就要落在杨猛脑袋上了。 “爹,你怎么来了?” 被大闺女意外发现,杨支书先前还一脸关切和好奇的脸色,顿时一变,立刻不苟言笑地背着手进门,一保温桶的鸡汤就背在身后。 然后随手放在二儿子的床头柜上道:“你姨给你煲的鸡汤,非要我送来。” 这话一出,杨猛只想着,中午有鸡汤喝了,再不用吃医院食堂那猪食饭了。 杨沉鱼却狐疑着眼神,审视着亲爹,阴阳怪气地道:“嗯,我姨比亲爹还关心儿子。” 杨支书嘴硬道:“你这是什么眼神?有你这么看亲爹的么?” 说话间,杨支书看了看同病房的其他骨折病患,
相关推荐: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交流_御书屋
将军在上
白日烟波
顾氏女前传
猛兽博物馆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镇妖博物馆
万古神尊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