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来。” 朱迪颇有兴致地哦了一声道:“你是怎么想到开发外国人购房这一块市场的?” 吴远没有真说,而是打了个哈哈道:“还不是跟你们这些外国人接触得多,自然就想到了。” 晚饭,马明朝依旧不上桌,独自在厨房吃了。 花娘自打回去,也没再露头。 以至于只剩下三人吃晚饭,饭菜做的多了些。 饶是如此,吴远还是带着俩位客人,把饭菜往正房餐桌上领。 一通来回穿梭之后,这才坐定。 朱迪颇为感叹地道:“在华夏传统家的格局之中,厨房和餐厅的位置也太远了些。” 吴远拿起筷子招呼道:“其实这正是华夏家文化的一种体现……” 说到这里,算是说到朱迪的心坎上了。 毕竟她研究了一下午四合院的翻修设计,这里头建筑格局,其实是和民族文化分不开的。 听着吴远信手拈来的诸多传统和说辞,朱迪恍然大悟的同时,感觉脑子在蹭蹭地长。 这是她自打成为首席设计师之后,久违了的体验。 三人边聊边吃。 以至于不知不觉就吃得多了。 饭后,吴远打开东厢靠南边的一间房,里面赫然是一间健身房。 健身器材不说有多齐全,但起码挺像是那么回事的。 萨拉兴致勃勃地回屋换了身健身服,饶有兴致地练起了深蹲和卷腹。 偏偏还要求吴远来给她做保护。 第1162章 盘活亚运村,风头需先转 吴远哪懂做什么保护。 但萨拉来者是客,本着绝不能让客人受伤的原则。 那只能勉为其难地贴身保护一下了。 于是保护了四十来分钟,然后做了一整夜的梦。 好在隔天一早,萨拉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就在胡同口打辆车走了。 吴远带着朱迪去北四环的路上,还疑惑着呢。 这萨拉不会说中文,怎么跟出租车司机师傅交流? 朱迪对此是门清道:“BJ的师傅,对于地名清楚着呢,而且她的翻译胡瑶在会议举办地等着她。” 抵达腾达办事处。 里头济济一堂,马明琪和邹宁她们都回来上班了。 工作热情空前地高涨。 吴远一看这样不行。 拿下亚运村项目之前,蜷缩在这小楼里还能将就。 可现在,有项目打底,咱这腰板也硬挺了,没必要蜷缩在这里头委屈自己个了。 于是叫过马明琪过来问道:“我看北辰房地产公司那边作为腾达分公司办公地点就不错,他们什么时候能替咱们腾出来?” 马明琪解释道:“北辰方面,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安置转移内部人员。而且远爷,咱们现在合同虽然签了,钱还没给呢。” 合同款还没付就想撵人,确实不合适。 吴远接着追问:“咱们的贷款,进展到哪一步了?” 马明琪有条不紊地道:“这次贷款由于额度巨大,阿尔法投资公司的黄姐是分几家银行做的。这其中汇丰上海最先通过,近期将通过BJ代表处给我们打款。” “但国内四大行这边,由于额度不小,审批期限一般都要久一些,时间上难以预计。” 这就是手上没钱的坏处了。 如今三五千万,短时期周转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涉及上亿的资金,放在内地几大行,没有敢不慎重的。 毕竟九零年一整年发行的国债规模,也才七八十个亿。 上亿资金的贷款,谁敢小觑? 吴远眉头一皱道:“全部从汇丰上海分行贷呢?”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阿尔法投资的美金,大都存在香江汇丰银行里。 马明琪苦笑道:“即便是这样,咱们的贷款需求,怕要超过汇丰上海全年的业务量。” 饶是如此,吴远依旧建议道:“问问看。” 马明琪不再多说,抱起本子道:“那行,我去跟进一下。” 吴远这边刚打发走马明琪,就见一个人在自己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地到处看。 吴远心里一动,难不成这就是昨儿孟瑶说的那位郭老板? 怎么这么贼头贼脑的? “你姓郭?” 来人也立马挺直身板,顺理成章地搭腔道:“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吴老板吧?我不姓郭,我姓章,章广茂,做板材代理生意的。” 哟呵,居然不是昨儿那人。 想要背刺金老板的人这么多么? 吴远疑惑间,抢在对方掏烟之前,扔了根华子过去道:“感谢你对咱们腾达的关注,但眼下腾达和金老板的合作还在,暂时也没考虑换人。所以有机会的话,咱们以后再合作?” 章广茂用怀抱兜住华子,随即掏了张名片递过去。 点头哈腰地恭维了几句,便转身离去。 办公室里没了旁人。 吴远点上一根华子,在烟雾缭绕间,开始思忖着亚运村项目的资金链问题。 看起来,他现在手上掌握的资本,是足够应付这一切的。 可是一旦周转不利,导致资金链断掉,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果很可能是超出自己预计的坏。 到时候,即便是有人能帮自己兜底,他也丢不起这个人。 而且话说回来,他也低估了在内地贷款盘活亚运村项目的难度。 毕竟亚运村项目的性质,首都这边的银行,几乎是人尽皆知。 在他们看来,这压根就不算是优质财产。 一旦盘活失败,那就是一个烂尾盘,到时候收回来又有何用? 看来不能再低调下去了。 一念至此,吴远直接拨通了新民日报梁洛主编的电话。 “梁大主编,我这又有事要麻烦你了。” “吴老板你有事直说,咱们毕竟是老朋友了。” “没别的,就是想借你在首都的记者人脉一用,让他们帮我炒炒这个亚运村楼盘,预热一下。” 梁洛不假思索地道:“那我跟新华社的姜宽和人日社的王冰说一下,以后你有事,可以直接找她们。” “好嘞,有老了。” 挂了电话,朱迪的设计团队,也从亚运村宾馆过来了。 一时间,腾达办事处更加人满为患。 朱迪就过来找吴远道:“你看能不能这样,相关的地块信息和项目图纸,临时借给我们设计团队用一下,我们回亚运村宾馆开个会议室,统一办公,也省得给你这边添乱。” 吴远一听,也只能这样了。 就叫来邹宁道:“跟朱女士做好文件对接。” 朱迪带人一走,相对之下,办事处立马清净不少。 眼瞅着一切安顿得差不多了,吴远正准备到隔壁的盼盼办事处,叫高飞安排一辆车,跟自己回到胡同去收旧家具。 结果新华社的姜宽就匆匆过来了。 “姜记者,来得够快的。” “那是自然。吴老板有召,不敢耽误。” 姜宽说话有点稳稳的气息,接着就开门见山道:“吴老板这次有什么需求?” 同样是个女记者,跟梁洛的气质颇为相像。 恐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双方才会成为朋友,并且守望相助。 吴远起身给对方倒了杯水道:“不瞒姜记者说,我刚刚盘下了亚运村项目,正准备大干一场。可眼下关于亚运村项目的风评实在太差,各方面工作都不利于开展。” “我想请姜记者写一篇文章,不要求夸大其词,就是变一变这个风向,以利于我把各项工作开展推进下去……” 这话说得够含蓄的。 但姜宽这职业嗅觉也不差,一听就明白道:“早听说亚运村项目终于找到婆家了,原来这婆家竟是吴老板。吴老板跟亚运村,还真是有着不解之缘呢。” “那我是否可以从您个人的角度来切入,进而……” 姜宽的一通比划解释,听得吴远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第1163章 修复旧家具,静待有缘人 姜记者的切入角度,是基于新闻敏感性的职业选择。 但却是吴远不太喜欢的。 只是眼下也没其他更好的法子。 张百发那边,好不容易收拾完了亚运村这个烂摊子,似乎就深藏功与名了。 首都这边大大小小的报纸,一个报道的都没有。 吴远特地关注了。 所以无奈之下,只能暂且答应了姜记者的写法。 并且约定了两天后一次深入采访的时间。 打发走了姜记者,吴远叫上高飞,直接回到东城区胡同了。 吴远的车一经出现。 金大妈娘俩,以及胡同里的其他街坊四邻,就跟从地道里冒出来似的。 顿时把吴远给逮个正着。 好家伙,吴远一瞧这阵势。 连忙找个相对宽敞闭塞的死胡同,背靠着,作为回收旧家具的场所。 这一忙开,就是一下午。 临到下傍晚时,天色刚擦黑。 花娘亦步亦趋地过来了,拎了一大壶亲自泡的花茶,一幅小心翼翼的样子。 吴远坐在这一个半天,茶水还是有的。 否则别说是招呼街坊四邻了,单单是跟那爷、关爷摆个龙门阵,嗓子都得给摆哑了。 然而花娘泡的花茶,依旧有股子更好喝的味道。 那爷和关爷都喝得津津有味。 吴远就更没必要敬谢不敏了。 花娘的花茶喝完,那爷放下茶盅,顺带着跟着起身。 “行了,吴老板,这胡同里能收的垃圾家具也收的差不多了。” “你善人发善心,给街坊四邻谋的福利也差不多了。” 吴远笑呵呵起身相送道:“我还要谢谢那爷给我送来的这套五斗橱,花梨木的。” 那爷挥挥手道:“这东西不是古董,只是好木材,在咱眼里,就不算是什么值钱的物件。” 吴远又道:“还有关爷的这对圈椅。” 关爷挥挥手。 对于有些断腿的椅子,关爷是不爱放在嘴上的。 而且他送来这对圈椅,也不是为了换什么新的盼盼家具。 而是为了换取吴远替他修复家里的那张颇有年代感的罗汉床。 那爷和关爷这一走。 花娘终于有机会,悄咪咪地问吴远道:“吴老板,这一下午,人家害你损失不少吧?” 随即将500块放到桌子上道:“我知道吴老板你看不上这点钱,但您替我把梳妆匣修复的那么好,我不能无动于衷。” 500块人民币,相对于2000美金,虽然是微不足道。 但却是花娘能表达的最大诚意了。 吴远却没动那钱,回身看了看旧货家具堆里的,那爷的五斗橱、关爷的两把圈椅,以及金大妈抬来的那张八仙桌。 拾掇一番之后,找到合适的买家,基本上能做到不亏。 这也算是万幸了。 当然,这些话,吴远没有明着跟花娘说。 只是一幅对技术痴迷的口吻道:“花娘,我修复那梳妆匣,可不是图钱什么的。我就是做得好玩,也乐得见到一件古物恢复它原有的绚丽多彩。” “你能喜欢到收回去,就是对它最大的尊重,也是对我手艺的最大尊重了。” “我再收你这点手工费,岂不外道了?” “这半年几个月来,我和媳妇不在首都时,这套四合院不都是拖你的福,照料的好好的。” “难不成我也要跟你把这看护费,给算一算?” 花娘连连摆手,连带着胸前一阵左右DuangDuang乱晃。 高飞叫来的卡车缓缓在二人面前停下。 吴远一把抓起那500块钱,直接塞进花娘那DuangDuang的怀里。 塞完还怕掉,又往里揣了揣,直到花娘双臂兜住。 旋即单手把桌上的小本子一收,扔给高飞,跟着让开了身形。 叮嘱高飞道:“注意着点,很多家具都缺胳膊少腿的,别再弄得伤上加伤。” 高飞连道:“放心吧,老板。” 把最后这摊事甩给高飞。 吴远和抱着花茶壶的花娘,往回走。 走到自家四合院门口,就见略施淡妆的萨拉带着翻译胡瑶,早等在门口了。 “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呢?” 这话是问萨拉的。 本来应该胡瑶翻译给萨拉,再翻译回来的。 可一来胡瑶也能答,二来胡瑶跟吴远也不算陌生了。 便径自回答道:“四十分钟前到的,萨拉女士说,不能耽误你的工作。” 这么善解人意的意呆利女人。 于是吴远在对方一把抱住自己手臂的时候,都不忍心甩掉了。 花娘借机走了。 吴远打开院门上落的锁,同时问道:“朱迪什么时候回来,跟你们说了没?” 这个胡瑶愣了一下,还是翻译给萨拉来解答了。 萨拉摇摇头。 吴远左右一扫,发现自家奔驰不在门口。 这才想起来,他刚才派马明朝回北四环的亚运村去接人了。 虽然多了个翻译胡瑶,但四合院里的客房依旧住得下。 胡瑶算是头一回来到这外表看着陈旧的古老四合院。 进了屋,才被内里的方便设施和干净整洁而吸引震惊。 原来这才是低调的奢华。 吴远这个农村出身的大老板,竟然也是懂享受的。 今晚有翻译胡瑶在场,萨拉终于得到机会,跟吴远探讨了一下芬迪家具代工产能的提升问题。 对此,吴远实话实说,坦诚了即将在京郊建设第三个家具厂的计划。 如此一来,上海的曼迪菲家具厂的产能分配,无疑会更加灵活。 转天一早,3月14日。 首都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 打在车身上,越下越脏。 看得马明朝极为闹心。 今儿是萨拉回新加坡的日子。 而朱迪和设计团队,因为合同细则仍需研究敲定的缘故,得缓些时日。 吴远起了个大早,简单对付了顿早饭,就把萨拉和胡瑶送到机场。 随后才转向北四环,放任朱迪和她的设计团队汇合。 腾达办事处这边,事务繁多。 一方面要升级为分公司,招兵买马。 另一方面要逐步接手亚运村项目。 办事处仅有的人员,都犹如上紧了发条的时针,每分每秒都转个不停。 就这样,还有不少络绎不绝的中小老板,闻着味儿地找上门来。 寻求合作。 不光是要挖金老板的墙角,连挖陆金安墙角的都有了。 第1164章 听你这一说,简直是行家 3月15日,恼人的小雨终于停歇了。 按照约定的日程,姜宽过来采访的时候,顺带了一份首都日报过来。 上头在头版的右下角旮沓里,登出了一则简短的通讯。 盛会落幕后的亚运村,或将开发转为社区。 整条简讯,短短一百来个字,可谓是真的言简意赅。 好在这一百来自之中,该提到的人员和单位,都提到了。 也算是达到了新闻的完整性目标。 只是这时效性,实在令人难以恭维罢了。 由于吴远对本身自传性的采访,本就存在抵触。 见状就跟姜记者商量说:“咱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就比如盛会落幕后的亚运村,将何去何从?” 一听这话,姜宽是心有疑虑的。 这般开放性的标题,是很容易引发其他笔者口诛笔伐的。 到时候万一风向不对,自己想拉都拉不回来。 吴远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不等姜记者说出来,就建议道:“其实咱们不怕有人发表对亚运村项目不利的报道,咱们最怕的是没人报道、没人关注。” “只要这个项目持续有热度,我们腾达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再陆续拉些哈塞尔这样的合作伙伴来站台,这口碑是会慢慢逆转过来的。” 姜宽眼前一亮,语出由衷地道:“怪不得梁主编一直说,吴老板是个有想法的人。果不其然,听您这么一说,简直就是行家呀,深谙新闻炒作的精髓。” 感慨之余,姜宽很快调整了此番采访的内容。 既然关注点转移到亚运村项目上了,吴远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直到采访结束。 姜宽依旧意犹未尽地道:“吴老板,假以时日,您真愿意接受自传性的采访,请一定要给我这个机会。” 吴远哈哈笑道:“当初梁记者也这么说,可如今,她成主编了,就不再提这事了。” 姜宽坚持道:“别说是当上主编,哪怕是当了总编,我这初衷也不改。因为我对您,实在是太好奇,太崇拜了。” 身为记者,都是懂得挑拨谈话人情绪的。 好在吴远对这一套,早就敬谢不敏了,闻言不咸不淡地道:“以后有机会,我一定第一个找姜记者你。” 愉快地采访刚刚结束。 姜宽刚刚消失在楼下的车流之中,金老板便跟着找上门来了。 “吴老板,吴老板?” 隔着老远,就听到他迫不及待的声音。 吴远打办公室里迎出来,站在门口道:“什么事儿,能把你金老板急成这般火急火燎的?” 金老板一进门,连烟都顾不上散道:“吴老板,听说这两天有不少代理板材的小老板来找过您?” “吴老板,你可一定要听我说。我就是回去考虑考虑,并没有不愿意代理贵厂板材的意思。” “如果非要是通过订购亚运村的运动员公寓,才能表达我内心这坚定的话,那我跟老陆一样,也定个七八套。” 吴远把华子塞到对方手里,然后慢条斯理地把拨着的打火机递过来。 催他先抽口烟,再说话。 这华子一抽上,金老板火急火燎的心情顿时有所缓解。 一路上酝酿了千百遍的谈话节奏也被打乱。 跟着吴远在沙发上落座下来之后,一时间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了。 于是这回就轮到吴远说话了。 “金老板哪,实不相瞒,这两天是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老板来找我,想取代你,供应我们腾达板材。可我没答应呀!” “再说了,不仅是想取代你,就连取代陆金安的中小老板都来了不少。” “陆老板都不慌的,你慌什么慌嘛!” 一听这话,金老板当场就啐道:“这帮挨驴日的,私下里都说您接这项目,是如何如何地不智,铁定要亏本之类的。结果暗地里,一个比一个积极。” 随即话锋一转道:“但是吴老板,我对你接手亚运村项目,可没说过一句坏话。这一点,天地可鉴。” 好家伙,这口气,都快要诅咒发誓了。 吴远浑然不以为意道:“嘴长他们身上,他们爱说说去。” “总之啊,金老板,你这边不要担心,不要听信那些风言风语。” 吴远这劝慰算是走心,算是到位了。 可临走时,金老板依旧从原先的一套公寓,加订到了六套。 吴远不让他订,他还急。 你说这事弄得? 拦都拦不住。 吴远是宁愿赚老外的美金,也不乐意赚合作伙伴的血汗钱。 不过话说回来,甭管是陆金安,还是金老板、涂老板。 他们如果真能耐得住性子,把这亚运村公寓的房子拿在手上,十年二十年的。 将来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吴远最终放弃阻拦金老板下定。 两天后,3月17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姜宽的那篇关于亚运村的报道终于上线新华日报。 当然,头版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二版也够不上。 但吴远拿到报纸的时候,看着姜记者这文章占据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版面,就很知足了。 文章里,姜记者写得也是深入浅出,朗朗上口。 看似对亚运村的何去何从,并未表达出明确的态度。 但私咪咪,暗戳戳地,还是有些倾向性的。 瞒不过明眼人的那种。 吴远对此非常满意,随即将记录腾达和哈塞尔签约合作的报道,也一并交给了姜记者。 转天又是新的一周。 亚运村宾馆的会议室内,腾达和哈塞尔的主宾分别在主席台就坐。 实际上,朱迪这边,周六的时候就忙活得差不多了。 但由于周日休息。 对于哈塞尔这样的外企来说,即便是出差在外,遇到周日该休息还是得休息。 姜宽早早地抵达会场,连带着人日报的王冰记者也来了。 明面上,哈塞尔的设计合同额高达3000万人民币。 但暗地里被吴远来了个对半劈。 毕竟只是涉及到一个大型商贸购物中心的设计,以及整个社区规格的调整性设计。 能出1500万,以及算是吴远的极限了。 但明面上,自然是吹得越高越好。 毕竟这是给亚运村项目长脸的事。 第1165章 升值加薪时,谁能不激动? 签完合同之后的朱迪,当天就带队回去了。 隔天周二,3月19日的人日报,便登出了腾达就亚运村项目与国际著名设计事务所哈塞尔签署合作一事,并且王记者不忘在文中指出该事务所同样承接了上海浦东的规划设计。 这让新华日报提起来的亚运村项目热度,在彻底冷下来之前,再次短暂地回暖了一波。 吴远看完人日报上的内容,放下报纸。 就见盼盼办事处的宋贤出差回来了。 吴远略微一琢磨,这次出差,连来连去的,差不多十天之久了。 想必是有所收获。 宋贤一进门,就忙着给老板递烟,嘴巴张了张,又似乎什么也没说。 一幅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样子。 吴远接过华子,任由宋贤给自己点了火。 缓缓地抽了一口才道:“孟师傅人呢?” “孟师傅呀?”宋贤半边屁股在沙发上坐下来,一伸胳膊把嘴上的烟拿开老远道:“孟师傅只跟我去了北岗三天,帮我把木工车间的生产流程弄清楚之后,就自己先回来了。” 吴远哦了一声,微微有些意外。 老孟这是够低调的,连回来都不说一声,直接就奔项目现场去了。 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 当然,也是由于这段日子,自己实在太忙了。 于是吴远就问:“那你觉着,孟师傅有没有想跟你搭档开厂的迹象?” 宋贤沉吟片刻,还是茫然地摇了摇头:“我没看出来,老板。真的,我也问了,可孟师傅一直没表态,弄得我也把不准他的脉。” 一看宋贤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吴远干脆换了个问法道:“如果让你挑一个懂木工的师傅做搭档,你会不会选择孟师傅?” 这下宋贤的思路随之打开道:“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孟师傅指定是没问题的。一到盼盼总部的厂房,孟师傅看到咱们的厂房车间和产线划分,恍然大悟的同时,赞不绝口。连连感慨说,真想不到家具还能这样做。” “从性格层面上来说,孟师傅这人话不多,作风踏实,跟我这个做市场出身的,正好优势互补。所以我会选孟师傅。” “这就好了嘛!”吴远一拍大腿道:“孟师傅那边我替你去说。” 定下了这事,宋贤也是心下一松。 转而问起道:“老板,那办事处这边,眼下我还能兼着干不假。可等到家具厂一旦建起来,我恐怕就分不开身……” 不等宋贤说完,吴远就打断道:“
相关推荐:
沉溺NPH
我的风骚情人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白日烟波
弟弟宠物
深宵(1V1 H)
乡村透视仙医
乡村桃运小神医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