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猛兽博物馆 > 第359章

第359章

,哪能见彩虹?反正你们身后还有我呢。” 第1224章 既要竞争力,也要产品力 控制成本是一方面。 做各个厂子骨干班底的后盾,是另一方面。 吴远的表态,听起来有点像是画饼。 但在他离开之后,陆援朝和裴娜莫名地就觉着安心不少。 既知道了工作中现存的不足,又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离开瓷砖厂之后,吴远并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直奔兔宝宝板材厂。 毕竟过来彭城一趟,于情于理,都得走板材厂一趟。 对王敏亚和陆萍放心归放心。 身为老板,有时候刷刷存在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白色桑塔纳抵达兔宝宝板材厂的时候。 早先得到通知的王敏亚和陆萍,早已等在了厂门口。 和几乎是一片狼藉的瓷砖厂不同,一年前筹备建立的板材厂,如今早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了。 连带着王敏亚和陆萍的精神面貌,也是截然不同。 尤其是王敏亚,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女性企业家的气质和形象了。 “欢迎老板莅临兔宝宝板材厂视察指导工作。” 吴远逐个握手过去道:“我刚从瓷砖厂出来,顺道过来瞧瞧,谈不上什么莅临指导。” 陆萍接茬道:“不管怎么样,我和王厂长,可都是盼着您来。” 一通寒暄过后。 王敏亚还打算把吴远引往办公室,喝口茶,先歇歇。 却不料吴远径自道:“走,咱们直接去地板生产车间瞧瞧。如今首都的亚运村项目,面临着全面开工,到时候地板的需求量不小。” “这样的机会,对与你们厂来说,比较难得。招呼我已经打过了,一切就看你们的进展和产能了。” 王敏亚头前领路,边走边道:“老板,关于这条地板产线的投建进度,设备均已安装调试。不久前也进行了第一轮试产,但质量方面稍有瑕疵,防水测试没通过。” 吴远脑海里泛起关于地板的防水等级要求和种类。 遂问起道:“那目前,兔宝宝地板的防水等级是几级?具体存在什么问题?” 王敏亚解释道:“一级防水,适用于干燥环境之中,这是对地板最起码的要求。这点我们的试产产品,自然是没问题。” “现在我们测试的要求是,勉强达到二级防水的标准,也就是能够适用于较为潮湿的地面环境,但需要保持干燥,否则易受潮发霉。” 吴远点点头道:“按说达到二级防水标准,就具备上市销售的资格了。” 王敏亚附和道:“一点不假,老板。但是即便是同样达到二级防水的标准,咱们的兔宝宝新品,对比进口地板,耐受的性能指标也偏低。” “除了用低价策略,瞄准低端市场之外,并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兔宝宝地板产品力的形成。” “所以我们班子经过开会研究,一致决定出厂的地板产品,起码要达到三级防水登记,满足家庭的日常使用要求,覆盖居民家装的全部场景。” 说话间,众人簇拥着吴远走进地板生产车间。 陆萍从旁边摘下安全帽,给吴远和王敏亚各递了一顶。 如此穿戴妥当之后,吴远在王敏亚的引领下,继续往里走。 王敏亚边走边道:“目前地板的防水性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 “一是通过在地板表面,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比如表面刷漆等技术,增强地板的防护作用。” “二是通过直接在地板材料上下功夫,采用一些高精尖的材料来做。” “目前我们厂集中于第一条途径,这也是业内大部分厂家都采用的方式方法……” 对于建材板材,吴远好歹也算是半个行内人才。 所以一通看下来,毫无问题。 看着产线内采用刷漆进行防护,于是就开口道:“刷漆的选择,除了防水性能之外,同时要兼顾有害物的析出指标。” “本身地板生产中就存在有害物,比如甲醛的问题,再加入漆面之后,是否会加剧这个问题?能不能通过什么方式,让这两方面互相作用,不产生叠加效应,而形成抵消效应……” 老板这个问题,对于王敏亚和陆萍来说,着实有些超前了。 不过她们在考察国外同行产品时,会注意到对方提出过这方面的亮点和卖点。 可惜进口产品,在面向国内市场时,却把这方面略过不提了。 这大概跟国内这个初生市场的各项监督和管理措施,依旧不完备有关。 但既然老板提了,王敏亚就只能应下。 谁让她刚开始就表示说,既要竞争力,也要产品力呢! 只是她在答应下来的同时,也跟吴远浅浅地提了一点小要求道:“这方面我们会加入到合格检测标准中去,如此一来,我们的产品出厂,就能达到与进口地板,相媲美的水准。” “希望到时候老板能够多多帮忙,把我们兔宝宝地板,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吴远哈哈一笑,“只要咱们的产品质量过硬,迟早能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毕竟未来的制造业基地,那可不是白说的。 当然说这话的同时,吴远也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事。 毕竟现下,他也不是全无路子。 茬摸出一条出口国际市场的路子来,也不是全无可能。 关键是要兔宝宝地板出厂的产品质量过硬才行。 一通转悠下来,一个钟头过去了。 等到吴远回到王敏亚的办公室坐下时,已经口干舌燥了。 仨人喝了一壶茶之后,又简单了解了一下开年以来,其他板材的销售情况。 吴远便结束了这次兔宝宝之行。 王敏亚还待挽留他吃饭来着,却被吴远摆摆手婉拒道:“饭就不吃了,等你们兔宝宝第一批地板运达亚运村时,到时候我请你们俩在BJ吃饭!” 说完,吴远就往外走。 王敏亚和陆萍连忙跟上道:“老板,我们会尽快提升兔宝宝地板的防水性能,争取早日取得突破,带着样品到首都向您汇报!” 一行人走到楼下桑塔纳车前。 吴远方才转过身来,冲二人伸出手来道:“那我在首都等着你们!” 第1225章 宁愿玩泥巴,不愿浪费钱 目送着白色桑塔纳消失在街角。 陆萍转过身来,和王敏亚并肩往回走。 至于厂子里其他的骨干,早已快速地回到各自的岗位。 正好给二人留下了说话的空间。 同时随着裴娜的调离,陆萍和王敏亚,从之前的监督和掣肘,渐渐到如今的合作与融洽。 很多话也是越来越敢说了。 “去年这个时候,咱们厂刚刚筹建,谁能想到一年之间,竟然发展到如此的地步!” “是呀!” “说实话,后悔过吗?” 王敏亚微微一愣,随即笑骂道:“又来给我挖坑?你够了啊!” “我都替你后悔。” “少来!”王敏亚却不领情道:“没有老板的大力支持,眼下兔宝宝一年的发展,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相比于老板需要我替他来管理这个厂子,其实我更需要在老板的支持下放手去干。” 与此同时,离开兔宝宝板材厂的吴远,频频看向窗外。 自打有了上回被贾区长半路拦截的经历,吴远现在已经有点应激了。 好在这一回,半路上没再杀出个贾区长来。 等到车子拐上回北岗的省道,吴远彻底放下心来,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 路边的麦田里。 麦苗从冬季的深绿,泛出一层层新绿来。 伴随着层层新绿,麦苗开始可劲儿地猛长,以至于春风拂过,显出绿油油的味儿来。 回到梨园村吴家小楼。 时间尚早,媳妇杨落雁还没下班回来。 吴远索性换了身便装,往村部溜达而去。 途径村办小学门口时,正赶上放学。 排在里头的时候,一队队,排的都挺好挺整齐的。 随着放学的一声令下,各班各队由小队长带着走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铁门之后,立马变成一股洪流,四散奔流而去。 放着宽宽的马路不走。 横穿桑树地的,纵横小麦田的。 反正主打一个不走寻常路。 更有甚者,打人家菜园子借道而过。 得亏这时节,菜园子里还没什么能生吃的。 否则那还能有得剩? 乡下的孩子,终究是放养惯了,太自由自在了一些。 吴远紧走几步,就见董大成的蛮子婆娘站在自家山墙角,双手叉腰地盯着这些孩子。 显然是早有经验,吃过这方面的亏。 结果一帮熊孩子占不到便宜,便远远地嘲笑起哄,喊她蛮子,云南蛮子。 气的蛮子婆娘愈发气急败坏,破口大骂。 吴远倒没觉着有什么不妥。 反倒是蛮子婆娘明明看见了自己,愣是当作没看见一样。 骂完了这帮熊孩子,腰身一拧,就回了自家。 看来这蛮子婆娘还挺记仇。 罢了罢了。 吴远紧走几步,正要穿过桥面,直奔村部。 却被身后追来的声音叫住道:“幺弟,你等等我。” 在这个档口,这个地方,叫他幺弟的,除了大姐夫蔺先学,也没别人了。 吴远驻足回头,从兜里掏出华子,磕了两下。 蔺先学便从二八大杠上下来,稳稳地停在了他面前。 明明吴远的华子都递到他跟前了。 蔺先学偏偏要装模作样地摸遍自己的兜兜,然后半推半就地才接了华子。 俩人点上华子,就在桥头聊了起来。 “大姐夫,我瞅你刚放学,以为你要多忙一会儿。” “今天回县里,走得就早一点。” “这段日子,大姐没再作妖吧?” “她呀?”蔺先学叹了口气,“不说她了。我叫你,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吴远正色道:“行啊,大姐夫你说。” “是这样,”蔺先学回头看着学校道:“咱这村办小学也开了一个多学期了,各方面都稳中向好。可唯独缺一样!” “缺什么?”吴远追问道:“需要钱的话,大姐夫你直接跟教委打申请就是了。” 吴远相信,栗主任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只要不是太大的数目,一般都没问题。 “你先听我说完,”蔺先学推了推镜框道:“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一年级招收的适龄儿童来看,普遍没有基础。所以我觉着学前教育,幼儿园,还是有必要的。” 这下吴远听明白道:“大姐夫,你的意思是,缺个幼儿园?” 蔺先学点头道:“没错!” 随即话锋一转道:“可幼儿园这东西吧,添上两个班倒是简单,可真正办起来却有点难。” “难在哪里?” 蔺先学掰扯着指头说开道:“一方面,是幼儿园老师的短缺,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文化,还能带孩子的幼师,可不好找。” “另一方面,这幼儿园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得收学费!” 吴远一怔,对咯,收学费才是最大的难题。 “估计得收多少钱?” 蔺先学叹气道:“一学期五块钱总需要的吧?城里的幼儿园一学期都得十块二十块的。” 吴远嗦了嗦牙花子道:“五块钱也够呛能收上来。” 至少有这个五块钱门槛在这儿,村里很多人宁愿把孩子放在家里光屁股玩泥巴,也不愿意送到幼儿园来浪费钱。 “这样吧,大姐夫,你先给教委打申请,把各项困难都摆一摆,往上提,看上头能给解决多少?剩下的,等老支书出差回来,再找村里商量。” 蔺先学一琢磨:“也只能这样了!行,那我先走了,你大姐还在家等我。” 目送着蔺先学上车离去,吴远这才加快脚步,直奔村部。 和往年的喧嚣热闹不同。 今日晚饭前的村部,有些冷清。 吴远长驱直入,进入村部,直奔办公室。 就见老许头一人埋头伏在桌面上,一手拿笔记账,一手拨拉着缺了珠子的算盘。 浑然忘我。 “许叔,算什么呢?” 吴远开口的同时,把手里的华子递过去。 老许头一抬头,连忙放下笔和算盘,搓搓手道:“哟,小远来了?你来得正好,我这正头疼着呢!” 说完,接过华子在手头边磕边琢磨道:“按照咱们去年小龙虾的收购价,我算了半天,这也没法挣钱哪!” 吴远啪嗒一声,拨着了打火机递过去道:“许叔,你怎么算的,说给我听听。” 第1226章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村部办公室内。 老许头凑在吴远递过来的火苗上,点着了华子。 猛吸一口,长吐出来,连着鼻孔和口腔都往外冒烟道:“慧琴那边,我都问过了。” “一亩虾塘亩产小龙虾三五百斤,就打500斤来算吧。” “小龙虾养殖周期三到六个月不等,说是跟温度有关。咱就按照三季来算,这也才1500斤!” “去年村部收购小龙虾,优等品两毛一斤,一般品一毛一斤。” “这1500斤,就算全按照优等品来算,那收益也就堪堪跟种庄稼持平。” “扣除小龙虾饲养的投入成本和开销,再扣除三提五统的,说不准还不如庄稼啊!” 吴远心里一突,确实如此。 野生小龙虾按照两毛一斤来算,那是净赚。 可养殖的也按照这价格来的话,那就是纯亏了。 顶天了,跟种庄稼一样。 因为如今粮管所收购粮食的价格,也就在两毛左右。 而且这价格是上头定的,地方上做不了主。 想到这里,吴远心里一动,定价权! 这是唯一的区别! 庄稼粮食,咱们村里没有定价权,上头说多少就多少。 可对于小龙虾,定价权是掌握在咱手里的。 抓住定价权这个关键,吴远的思路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许叔,这事啊,也不难办。” 老许头愕然道:“你想到办法了?” 即便吴远心里觉着可行,但嘴上依旧没说死道:“我先抛个砖,许叔你听听看。” “行,你说。”老许头干脆道。 吴远这才开口道:“为了保障小龙虾养殖户的利益,培育整个养殖市场,咱们村里统一和各个养殖户签合同,以补贴价收购小龙虾,比如5毛钱一斤,具体可以再研究。” “如此以来,5毛钱一斤收上来的小龙虾,在卖给三姐这样的本地商户时,指定是亏本的。但销往外地,比如上海的教授夫人和我媳妇她小姨这样的商户时,起码是可以保本的。” “毕竟大城市的价格,完全可以做到咱们本地的两倍。对于她们来说,两块钱一斤的十三香小龙虾,原材料5毛钱一斤,合情合理。” “除此之外,村里今年继续收购野生小龙虾,来抵消补贴价带来的成本。最终算下来,村里应当贴不了多少钱。” 老许头听完,一拍桌子道:“还是你脑瓜子好使!这样的话,倒也说得过去了。” “不过跟各个养殖户签订的补贴价收购合同,得有个上限,比如说每亩最多收购500斤!免得那些养殖户高价收购野生龙虾来凑数,赚差价。” 这确实是个空子。 但经老许头这么一堵,就不是问题了。 吴远点点头道:“反正大体思路就是这样,许叔你再完善完善。” “等过了两三年,物价涨上去,村里需要补贴的空间渐渐小了,到时候整个小龙虾养殖产业,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老许头啧啧道:“确实如此。” “不过这法子,也只有咱们村有资格用。换做是别的村子,一分钱掰作两半花的,哪敢下这么大决心去补贴农民?” 说到这里,老许头追问道:“小远你说实话,这回咱们往回倒腾的铝锭子什么的,真能挣着钱?” 吴远哈哈一笑:“许叔,这事啊,我说再多也没用,咱们拭目以待呗。” 正说着,许慧琴过来了。 老许头扭头就问:“慧琴哪,一亩虾塘才产个三五百斤的小龙虾,这太少了。你能不能加把劲,把产量搞上去?” “最起码也跟庄稼一样,七八百斤往上,够一够一千斤啊!这样一年两茬三茬养下来,老百姓才有的赚呀。” 许慧琴为难地道:“大伯,这小龙虾生长对环境也是有要求的。养殖密度太大的话,不利于成活,到头来得不偿失。” 老许头早知如此,所以就是随口一问。 再加上有吴远提出的思路,这事其实已经有谱了。 可惜许慧琴不知道。 她特地赶过来,就是给老许头出谋划策的。 所以在打消了老许头催生小龙虾产量的念头之后,许慧琴接着道:“大伯,我也想过了。” “我觉着,咱们可以把养殖的小龙虾往大城市卖,争取卖个高价,应当不难。” “这样一来,养殖户就有利可图。至少养殖小龙虾的经济性,能超过普通庄稼。” 可惜老许头刚听过吴远提出的思路。 再听这个侄女提出来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刚才吴老板已经给我出过主意了,比你这个思路更健全,更有可行性。” 随即老许头絮絮叨叨地,跟许慧琴,把吴远的思路复述了一遍。 中间遗漏的地方,吴远偶尔插一句,补充一下。 听得许慧琴是眼前一亮之余,如释重负道:“这个思路果然好,很细致很周到。” 老许头指点着大侄女道:“你呀,还得好好跟人吴老板学!” “人家就到这儿一根烟的功夫,就想出这么好的法子来。” 吴远眼见许慧琴被说的脸都红了,当即打岔道:“许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慧琴繁殖和养殖小龙虾是行家,她才是咱们村小龙虾产业化的关键人物!” 说完,转而问起道:“对了,慧琴,目前培育了多少小龙虾苗?” 许慧琴精神一阵道:“大约有八百来公斤,可供养殖二十亩的样子。” 换算下来,也就是每亩40公斤虾苗的样子。 二十亩的规模,着实算不上什么产业化。 所以许慧琴紧跟着补充道:“等到下一茬小龙虾成熟,咱们村的繁育规模应该能慢慢上到五十亩左右。” 听起来依旧不多。 但毕竟小龙虾的终端市场,也亟需拓展。 一味地提高村里的养殖规模,等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有风险不说,也没那个必要。 饶是如此,老许头已经拨拉着算盘算开道:“二十亩养殖面积,满打满算一万斤,全部补贴收购的话,补贴成本三千块。” “五十亩养殖面积,满打满算两万五千斤,补贴成本七千五!” “一年下来,村里最多贴补一万零五百块。” “还好,还好!”老许头悻悻地抹了抹额头道。 第1227章 先富带后富,才是真本事 确定最大贴补的额度,老许头心中有数,自然就放下心来。 剩下就是照此拿个章程出来,形成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然后经过梨园村投资委员会的集体讨论,最终公示执行。 饶是如此,老许头依旧忍不住问了吴远一句道:“吴老板,你说这东西,咱们村里不会要一直贴补下去吧?” 当着晚辈的面,老许头总喜欢叫他吴老板。 吴远也没让他失望,不假思索地道:“不会,许叔。等上海和省城这样的大城市中,小龙虾的消费市场一旦形成,补贴的空间就会随之缩小。” “再加上未来物价上涨的因素,我估计不出三年,咱们村的小龙虾就能形成利润可观的稳定产业链。” 打村部离开,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春天的白昼明显变长了,以至于夜里总觉着不够睡的。 真正叫人体会到了‘春眠不觉晓’的意味。 回到吴家小楼,媳妇杨落雁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里忙里忙外。 吴远摸了摸自顾自在沙发边上玩的小江和玥玥。 随即就卷起袖子,作势要帮媳妇的忙。 杨落雁见状道:“饿极了吧?一会就得了,不用你帮。” 果然这家常便饭,自己还是插不上手。 吴远就手在厨房洗了把手。 就听媳妇提起道:“对了,听妈说,今天台岛那边来信了,就放在咱屋里床头上。” 每次台岛来信,都是航空信封。 那独特的标识,连玥玥都能认出来了。 吴远甩了甩手,转身进了房间,果然见着一封信件,在床头柜上放着。 摸起来拆开一看。 薄薄的几页信纸,除却前面的例行问候和交流之外。 二表哥施代功还在最后,隐晦地表达了,两岸局势紧张,有可能打起来的隐忧。 毕竟年初老美轰炸老萨这事过去刚没多久。 战争的脚步,仿佛就在身边似的。 吴远微微一笑。 这大表哥施代成几近退休,二表哥施代功年纪也不小的。 胆子是越来越小了。 不过屈居台岛那个弹丸之地,本身安全感就是极具欠缺的。 尤其是在国际局势风声鹤唳的情况下。 失笑之余,吴远正准备提笔回信。 就听小江屁颠颠地跑过来,奶声奶气地道:“爸爸,吃饭。” 晚饭四菜一汤,营养自然是不缺的。 味道也说得过去。 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看得杨落雁是成就感爆棚。 回头一看亲妈刘慧,有些茶饭不思,食欲不振的。 杨落雁不由好奇道:“妈,怎么了?今晚饭菜不合你胃口?” 刘慧没有回答,而是叹气道:“也不知道你爹在东北吃不吃得惯,睡不睡得香?” “他也真是的,一大把年纪了,还当自己是年轻人,那般瞎折腾,跑那么大老远去……” 吴远小声问媳妇道:“今天爹没打电话回来?” 杨落雁缓缓摇了摇头后,对刘慧直接反唇相讥道:“妈,你这么担心我爹。没准爹现在吃香的喝辣的,乐不思蜀呢。” 刘慧俩眼一瞪:“他敢!” 随即端起饭碗猛刨起来,仿佛在跟远在千里之外的老伴较劲似的。 晚饭过后,杨落雁忙着收拾锅碗瓢盆。 吴远主动承揽了做狗饭喂狗的任务。 正当院子里的四条大狗吃得喷香时,收拾完家务的杨落雁,拎着个手提袋,指了指西边道:“我到隔壁去一趟,吃人家这么多豆腐和面条,总得表示表示。” 吴远点点头,“去吧。” 夫人社交,就完全交给媳妇去做。 吴远向来不跟着瞎掺和。 不多时,肖伟家那边传来一连串的狗叫。 连带着大黄几条狗也都从美食中抬起头来,跟着蓄势狂吠了两声。 那架势仿佛在给自家女主人助威。 不多时,狗饭吃完,吴远收了狗盆。 扔在水井边上,冲了冲手。 随即就进屋提笔给台岛回信了。 信里,为了打消两位表哥无畏的忧虑,吴远从内地经济的角度,阐述了不少。 这也是即具有说服力,同时又不担心

相关推荐: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沉溺NPH   猛兽博物馆   淫魔神(陨落神)   婚里婚外   弟弟宠物   将军在上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蝴蝶解碼-校園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