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未来很聪明啊,只要能读下去,将来不出意外一定能考上大学,三爷有后福。” 可听了这话的周立新却并没有太高兴。 现在大学政审那么严格,就算赵未来现在读书这么好又有啥用,以赵宏日迪特的身份就已经钉死了他所有的路,又怎么可能考的了大学。 但他也不好当着赵未来的面说,反而又一次揉了下他的脑袋说:“听到没有,最厉害的喜宝阿姨夸你呢,你得听话,将来好好读书啊。” 赵未来乖乖点头,“我考大学,光宗耀祖,给太爷争光。” “你还知道争光了!”周立新又拍了他一下,“臭小子年纪不大,志气倒是不小。” 赵未来捂着脑袋“嘿嘿”乐了。 说话间,程玉颜已经扎完针出来了。 周立新赶忙问道:“三爷咋样了?” 程玉颜:“睡着了,我过半个小时取针,现在就先别进去了,让他先睡会儿。” 周立新连忙点头,赵未来也哒哒哒跑到了程玉颜的脚边,拽了拽她的衣襟,仰头问道:“美宝阿姨,太爷的病是快好了吗?” 对于这个因为自己才出生的小生命,程玉颜有种格外的亲切感,便蹲下来捏了捏他的小脸蛋安慰道:“放心吧,有美宝阿姨在,你太爷很快就没事了。” “谢谢美宝阿姨。”小小的赵未来咧着嘴笑了下,又哒哒哒地挪着小短腿跑远。 没多会儿,他摇摇晃晃地端着一个茶盘子过来,上面放了三个瓷缸杯,正袅袅往外冒着热气。 原来这孩子竟然跑去倒水去了。 祝成蹊和程玉颜下意识站起来要去接,但是被周立新拦住了,“没事儿,这孩子能着呢。” 赵未来确实稳稳当当地把茶盘子放下,又捧着瓷缸杯一个个递到祝成蹊她们面前,“美宝阿姨喝水,喜宝阿姨喝水,周大爷喝水。” 周立新逗他,“我明明年纪最大,你咋最后给我?你不应该是最先给我倒茶吗?” 赵未来的黑黝黝的眸子闪了闪,又偷偷看了程玉颜一下,抿着嘴笑。 周立新隔空用手指点了点他,“你还挺精!” 程玉颜爷笑了起来。 她把瓷缸杯放下,伸手拉过赵未来,“来,美宝阿姨帮你捏捏脉。” 赵未来顿时一动不动地窝在程玉颜的怀里,瞪大眼睛盯着程玉颜,直到程玉颜松开了手,他才慢慢扭动了下,小声问道:“我也生病了吗?” “没有。小小年纪别发愁那么多,你没事儿,你太爷爷没事儿。”程玉颜一手按在他的眉心揉了揉,另一只手掏出来一个药包挂在他的脖子上,“这是阿姨送你的礼物,好好戴着知道吗?” 赵未来捏着药包看了看,乖巧地点点头,没多会儿就在程玉颜的轻按下闭上眼睛睡着了。 周立新这时候才敢小声开口,有些担忧地问道:“美宝,这孩子没事儿吧?” 程玉颜摇头,“没事儿,就是最近有点心神不宁,应该和三爷病了有关。” “那用吃药吗?”周立新又开始紧张了。 程玉颜摇头,“不用,是药三分毒,他年纪小,能不吃药就不用吃,带着这个助眠药包就够了,而且小孩儿忘性大,多睡几觉,吃点好的,等三爷病好了,他自然也好了。” 周立新这才放心,轻手轻脚地跟着程玉颜,看她把赵未来放下后才注意到边上的赵三爷身上扎满了针。 周立新顿时眼皮子一抽,“三爷这……” 祝成蹊就小声说:“我就说让你别跟进来吧。” 周立新咧咧嘴,心里暗叫他也没想到三爷竟然被扎成了刺猬啊。 程玉颜看了下时间,快半个小时了,就说:“你们出去吧,我要拔针了。” 祝成蹊赶紧拽着周立新往外走。 到了外面,俩人齐刷刷松了口气。 周立新问道:“美宝现在这么厉害了?” 祝成蹊点头,“那可不,要不是她提前说了来这儿过年,她现在应该在首都最好的医院坐诊呢。” 周立新咧着嘴笑,“还是我们迎胜村有福。” 没多会儿,程玉颜拔完针出来。 周立新又赶忙问道:“三爷醒了吗?” “没有。”程玉颜摇头,“估计要等晚饭的时候才能醒,我等下帮他熬点药,晚饭那会儿再送过来,但我带的药不够,得去村里的卫生室取药材。” “应该的,我现在带你过去。”周立新抬脚往外走。 程玉颜跟上并问道:“村里没其他人还在病着吧?” 周立新摇头,“没有,都好着呢。” “那就好。” 到了外面,周立新一边走,一边给她们介绍周边人家都住了谁,好让她们能快速对上号。 这一路上,也有不少人问她们赵三爷的情况,知道他没事儿后,大家伙笑的更开心了。 甚至有不少人干脆问程玉颜能不能现在也帮她们看看。 周立新本来想拦着的,但想到程玉颜刚刚说对话,又止住了,而是看向程玉颜,由她做主。 程玉颜点点头,喜的好些人立马乐开了花,跟在她们后面一起到了卫生室。 卫生室里的医生看见忽然乌泱泱来了这么一群人,差点以为村里有谁出啥大事儿了,直到听周立新说了来意后,才松了口气。 他们当初和程玉颜一起学医,自然知道程玉颜比自己厉害很多,立马屁颠屁颠跟在程玉颜身后,帮她忙前忙后。 还问程玉颜这段时间能不能带带他们。 程玉颜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答应了。 然后,她一边找三爷需要的药材,一边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开药。 等把三爷的药材都泡上后,她就在卫生室坐诊看起病来。 祝成蹊见没自己什么事儿了,干脆和周立新说了一声,先去看看村里的两个厂子。 周立新小声道:“你们俩刚过来就忙前忙后的,真叫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祝成蹊笑着摇头,“叔,我们本来就是为了这些事儿才来的。” 第140章 既然特区更有发展前景,不如趁年轻,搏一把 祝成蹊其实对村里两个厂子的发展还算了如指掌, 再加上她现在已经脱手了,就不能再以负责人的身份指指点点,至少不能越过村里面去指指点点, 免得影响周立新他们的威信。 所以祝成蹊只是去简单溜达了一圈, 和里面的人聊聊天后, 便回来了。 周立新一直陪着她。 刚走出绒花厂没多远, 周立新就迎着风雪问出了之前一直忧心的事情。 祝成蹊便问道:“现在村里面对于大包干这事儿是怎么想的?” 周立新就道:“有的觉得好, 说分完田可以自己决定种什么, 收的粮食除了上交的,其余都归自己, 感觉比大集体赚的那点工分划算多了。也有的觉得不好, 说还是大集体好, 不用操心太多, 一切事儿由村里决定,感觉安稳点,反正还是没有统一的定论。” “那你们这些干部呢?” 周立新叹气,“我们也没讨论出啥结果来, 但你之前不是说分田可能会影响村里的厂子吗, 所以我们的意见还是倾向于不分, 可我们也不能真这么一言堂, 毕竟村里想分的也有不少,” 祝成蹊明白他的意思。 有人想分有人不想分,肯定是因为觉得眼下的生活有种不公平。 尤其是村里面依旧有一部分家庭里没有人在两个厂子当工人, 自然而然会和其他家庭形成强烈的对比。 以前没办法就算了,现如今有机会了, 他们当然更想为自己打算,也想让自己的日子过的更好点。 而那些有工作的, 自然想的是分田后还要劳心管理田地的事儿,到时候说不定还会影响赚钱,不如继续像现在这样。 这两边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已经不是对错的问题了,而是整体处在了对立的位置上,所以若是不能拿出一个两边都接受的主意来,即便现在强行定下了结果,也会给未来埋隐患。 祝成蹊站在茫茫风雪中往四周看了看,“这样吧,要不然我们去大队部说。” 周立新道:“你真不休息啊?” 祝成蹊点点头,“事情早说清楚也能早点安心,不休息了。” “那我带你过去。” 到了新搬的大队部后,周立新就打开喇叭喊了所有干部来大队部开会。 村里的人听见大喇叭里忽然换了动静,顿时小声议论是不是要说分田的事儿了,猜测事情的最终结果。 而大队部里,祝成蹊把这段时间所能想到的所有关于分田这件事优劣势以及会造成的后果都和村里面说了,也提了两个厂子未来的改组和认股等等。 周立新他们本来就趋向于不分,现在听祝成蹊分析后就更不想分了。 可是他们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就盯着祝成蹊道:“喜宝,你要不还是给我们出个主意吧?你让我们这些没见识的大老粗想这些,我们也实在想不出啥好的解决办法。” 祝成蹊想了想说:“反正要么分,要么不分。不分就继续按照现在这样干下去,要是分的话,我能想到的就是由村里面承包社员们手中的大部分田地,继续集体化种植,留一小部分给他们种自己想种的,这样一来,之前那些只依靠挣工分的家庭也可以拿工资,相对来说会减少和其他家庭之间的差距。” “而且这种集体的种植不仅能抵抗风险,更能进行精准化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收成,还可以节省出更多的劳动力,让那些没办法进厂的社员除了种田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小买卖或者其他的能提高他们收入的事情。” “比如山上的柞树果实一直都没人管,但那些东西其实可以用来做饲料,不管是拿出去卖还是用来养猪都是不错的选择。玉米棒子可以用来养木耳以及蘑菇等等,到时候,村里还可以试着另外开辟一个农副产品相关的渠道,把这些家庭的农副产品集体整合一番再往外销售,也会比他们自己想办法卖出去更方便也更能赚到钱。总之就是尽量让村里的家庭在大集体的环境下,有更多的收入……” 这些事都是祝成蹊之前在学校里反复琢磨过的,也找了相关的研究人员问了关于用柞树果实如何做饲料以及如何用玉米棒子养殖木耳和蘑菇的技术,便一边说,一边把资料拿了出来,递给周立新他们。 周立新他们赶紧凑在一起反复观看祝成蹊带过来的那几张纸,一时间感动的无以复加。 因为他们真的没想到祝成蹊不仅给出了分田的具体分析,还帮村里想了这么多主意和办法。 别看这只是几张薄薄的纸,可对村里来说简直千斤重。 “喜宝,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周立新又扒拉上了祝成蹊的胳膊。 其他人也把她围的很紧,她干脆懒得挣扎,而是无奈道:“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也没有被实践过,有没有用还不一定呢。而且上面的政令到现在都还没正式下来,所以你们还是趁现在和村里的人再讨论讨论,看能不能集思广益,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周立新他们连忙摇头。 “想啥啊,我们之前翻过来想过去都没你说的这个听着靠谱,我们都听你的。” 甚至周立新还提议说:“既然两个厂子将来要改组认股,那我提议给喜宝留一部分股份出来,毕竟没有她,咱们村这两个厂子就办不起来,咱们不能光顾着自己,忘记了她。” 其他的干部纷纷点头,“这个可以有。” 可祝成蹊却拒绝了,“这个真不用了,我和美宝还有周杭生他们一起在首都开了家电器店,现在生意不错,我不缺钱。”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儿,我们都知道你不缺钱,但是……” “我明白你们的意思,”祝成蹊打断他们:“但是真不用,一来我的户口关系也不在咱们村了,二来国风协会已经正式成立,我作为主席,身上不能有任何一家企业的私产,万一被人误会我就算了,要是误会村里的产业,进而再影响到整个协会稳定,那我没办法向上面领导交差。” “所以你们别为难我了,要是真想感谢我,以后就继续给我寄点村里的特产、干货啥的,我反而更高兴。”祝成蹊看着他们说:“因为咱们的关系越纯粹,将来也才能越长久。” 周立新他们好遗憾,但见祝成蹊态度坚定并且都说到这份上了,只能点头应了下来。 之后的日子,祝成蹊除了去张映雪家和胖婶儿家喝喜酒外,就只去了趟不远处的科特奇尔村,然后就一直陪着周立新他们这些干部说村子里的事儿,尽可能把一些问题完善好。 而程玉颜的时间也都消耗在了卫生室。 甚至因为她来村里义诊的事儿传出去了,周边一些村子的人也都跑过来凑热闹看病,所以导致她比祝成蹊还要忙,唯一休息的就是过年那天。 她们还要回一趟宁市,所以初三一过,便带着周立新他们准备的大包小包踏上了回去的火车。 到首都后,两人打算先把行李放在首都,然后再坐车回宁市,但没想到他们到家的时候发现方淑红竟然已经从宁市回来了。 不仅如此,家里的其他人也都在。 “你们怎么都来首都了?” 祝明萍开口道:“妈这次回去后就直接办了退休,说要留在首都做生意,我们不放心,趁着还没正式上班前过来看看你们这生意到底怎么样,竟然让妈连工作都不要了。” “我本来就快退休了,早两年晚两年也没什么区别。”方淑红却说:“早退休早拿退休工资,还能当个个体户,多赚一份钱,比一直死守着一份没什么前途的工作强多了。” 祝明萍:“……” 早几年,或者早半年前的方淑红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但谁曾想短短半年就改变了她以往几十年形成的观念。 不过想到他们如今的生意确实做的红红火火,虽然她没细问到底赚了多少,但是看方淑红的样子就知道肯定不少。 所以祝明萍也没再说什么。 倒是祝明南颇为怨念地盯着祝成蹊说:“你做生意为什么不带上我?” 祝成蹊:“……” “谁说不带你了,这不是你不在首都,没办法嘛。更何况这次妈他们回家后难道没和你说我接下来的打算吗?” 祝明南“哼”了一声,“还算你有良心。” 祝成蹊懒得和祝明南掰扯这些有的没的,而是好奇问道:“所以你们这是打算现在就加入进来?” 祝明南点点头,看着祝成蹊问道:“可以吧?” 虽然方淑红转达了祝成蹊的意思,但是没有直接松口应下祝明南加入进来的事儿,而是让她问祝成蹊的意见,毕竟这门生意真正的主心骨还是祝成蹊。 祝成蹊点点头,“可以啊,但你能拿多少钱出来投资?” 祝明南偷偷凑近祝成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其他几根手指紧握。 祝成蹊低声确认:“八万?” 祝明南点点头。 祝成蹊挑眉,没想到何成江这些年竟然不知不觉攒了这么多,司机果然不愧被誉为这个时代金饭碗的方向盘。 不过也挺好的,这样她和程玉颜之后抽出一部分资金去买房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店里的资金链的问题了。 祝成蹊就说:“那我们回头商量一下,看怎么给你们分股份。” 祝明南点点头,“好。” 既然祝成蹊回来了,方淑红便叫她去喊周杭生一起来吃饭。 还说:“我和你爸商量过,我们两人不能都不要工作,万一将来再风云变幻,至少还有个人能给这个家托底,所以他明天就得回去继续上班,你大姐他们也有工作,决定明天一起走,你和美宝既然回来了,就去把小周也叫过来,我们正好一起热闹热闹。” 祝成蹊点点头,“那二姐他们呢?” 方淑红:“你不是还要和她谈投资分股的事儿,她肯定暂时不走啊。” 祝成蹊便带着礼物去了周家一趟。 来的路上,她顺便和周杭生说起了祝明南加入后的股份分配事宜。 周杭生道:“这次盘账后,把我和书瑶的股份清了,不要再算我们了。” “你不做了?”祝成蹊扭头看他,“虽然你将来参加工作后不能再做生意,但你现在还是学生,要不然再放一起滚两年吧?” “我之前就已经开始参与一些团里的工作了,开学后恐怕要更深入,不适合再碰生意上的事。”周杭生摇摇头,笑眼看她:“咱们家有你一个抓钱小能手就够了,我就负责当个花钱的。” 祝成蹊失笑,干脆支着下颌歪过脑袋看他,“周杭生同志,你的脸皮什么时候变厚了,居然能这么坦然的说出这样的话。” 周杭生瞟一眼过来:“我难道不是在陈述事实?” “这可不一定,万一我将来变心了,你难道就不怕我……啊!” 祝成蹊的脸蛋被周杭生轻轻揪了下,“正月里,不许说这种话!” “说正事儿。”周杭生把跑偏的话题拉回来,“我肯定不会再碰生意,至于书瑶那边也已经占了不少便宜了,不能让你们这么一直平白给她分钱,这不合适。” 祝成蹊也恢复了正经道:“这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主意本来就是书瑶出的,给她分成也是应该的。” “就算没有书瑶出主意,你也一样能想到,更何况主意虽然算她出的,但只有她的主意根本没用,具体的操作,最后的完善都是你在处理。她一个点子就能平白分到好几万块,真的够了,再多就不合适了,说不定还会养大她的胃口,对她未来也不好。”周杭生在这上面倒是坚决的很。 “但是书瑶那边……” 周杭生道:“我已经和她说清楚了,她也明白自己占了大便宜,所以没意见。” “那行吧。”既然周杭生和周书瑶都点头了,那她也不强求。 两人又嘀嘀咕咕说了会儿祝成蹊去迎胜村的事儿。 没多会儿,就到了家。 祝成蹊大包小包的去了周家,周杭生也提着大包小包的过来了。 他一路喊进门,把提过来的礼物一一分下去,让方淑红他们好生说一番破费了。 周杭生却道:“我不知道叔叔还有大姐、二姐他们也过来了,应该早点来拜年的,您不怪我就好。” “这有啥,我们本就是昨天刚到。”方淑红摆手,“再说你家那情况肯定也忙的很,不必在意这些。” 周杭生笑笑,又递了个薄薄的的袋子给祝成蹊,说:“这是给你的。” “什么啊?”祝成蹊好奇接过来,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沓房屋信息简介以及配套的照片。 祝成蹊的眼睛欻一下亮了,“你现在给我这个,是不是表示可以买房子了?” 周杭生笑着点点头,“你先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正好这两天我带你实地去看一下,你到时候再决定买不买。” “啊啊啊啊~”祝成蹊一把抱住周杭生蹦了蹦,“周杭生,我也太爱你了吧!” 周杭生的手还没有落在祝成蹊的身上,屋里其他人刚开始震惊祝成蹊的胆子也太大,怎么什么话都往外说的时候,她人已经转身,朝着程玉颜喜笑颜开地喊道:“美宝美宝,我们一起看啊!” 手刚抬起来的周杭生:“……” 其他人:“……” 周杭生哭笑不得地看着已经和程玉颜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完全把他抛在脑后的祝成蹊,有点想磨牙。 他主动走过去,站在祝成蹊边上开口解释一些资料上没有的信息。 祝明安以及其他人也都好奇的凑了过来,边听边看。 方淑红每听见周杭生说一次房价,就忍不住哆嗦一下,却又很快在心里面盘算自己身上的钱能买几套首都的房子。 等到所有的房子信息都说完后,祝成蹊和程玉颜继续讨论哪几套更好,离得近,以后来往方便。 方淑红忍了忍,还是没忍住问道:“小周,你说像我这种没有首都户口的可以买房子吗?” 周杭生说:“明面上是不行的,但现在口子放开了,私下里和买家商量好,到时候以亲戚的身份过去办理手续,不会有人专门去查这些。” “那这么说我也可以买了?”祝明南更快开口。 她也盘算过了,家里的人以后大多都最终会来首都发展,要是她也提前在这边买好房子,将来想过来了,随时也方便,也不用靠着祝成蹊他们接济。 还不等周杭生说话,祝成蹊扭头看她,“你身上居然还留了能在首都买房的钱啊?” 祝明南轻“哼”了一声。 祝成蹊没忍住“啧啧”两声,“看来是还有不少,要不然你再借我点,我打算多买两套。” “首都一套四合院好几万,你还打算多买两套,你买一套不就够了,买那么多干嘛?”祝明南瞪眼,“更何况我哪来那么多钱借你,我自己买一套也有点吃紧呢。” “那算了,那等我之后再赚到钱了再买。”祝成蹊好遗憾,尤其遗憾自己明明还有十万,但是却不能正大光明拿出来花掉。 不过好在今年潘家园就会出现,到时候她多跑去滚几圈,把手上这比钱转到明面上来,之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花掉了。 祝成蹊心里盘算着,祝明南又问了一遍,“你买那么多房子干嘛?” “投资啊。”祝成蹊道:“都改开了,未来肉眼可见的就是农村人往城里跑,城里人则向往更现代化的首都、上海、广州、特区这种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所以越是发达地区的房子,将来就会越贵,我趁现在多买点,不管是以后再卖出去或者租出去,都是一笔不小的营收,总比把钱放银行里划算的多。” “这样吗?”祝明南若有所思。 祝明萍想了下问道:“你觉得特区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 “那是肯定的啊。”祝成蹊想也不想道:“毕竟是要先行于其他地方的区域,国家未来的资源肯定会大幅度往那边倾斜,说不定再过个二三十年,眼下的小渔村就能和首都、上海这些城市齐名了。” “你详细说说看。”祝明萍又道。 “啊?”祝成蹊没明白什么意思。 “详细说说你觉得特区未来会怎么发展,甚至能和首都、上海齐名。” “那不就是经济开放,外来资本看中咱们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在特区投资建厂,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到大批量的农村人员进城打工,人一多,消费自然而然就起来了,然后就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以及产业的发展,这样一来又会创造出更多的岗位,而岗位又需要人来填补,这样下来,自然会比其他城市发展的更快更好……” 祝成蹊拉拉杂杂说了一些,祝明萍垂眼沉思。 祝成蹊好奇看她,“姐,你怎么不说话了?你怎么忽然这么关心特区的事儿了?” 祝明萍皱着眉,孙正河却开口说:“年前,范书记和丁主任找到你姐说上面想调她去特区工作,她还没想好去不去。” 祝成蹊下意识想说好事儿,但看到孙正河还有他们边上的孙启光和孙有光,又住了嘴。 方淑红他们也是头一回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插嘴道:“调去特区,那不行啊,不说那边有多乱,就是家里这边你咋办啊,你不能把男人和孩子丢下不管了吧。” 这也是祝明萍有点放心不下的。 尤其俩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不能只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把家庭的负担都推给孙正河。 可她也是有野心的。 之前犹豫除了担心家庭外,就是担心政令上的反复,所以她才没有直接点头,只说自己需要好好想想。 但这次在首都见到千红电器的火爆,以及祝成蹊的那些话,包括周杭生虽然没开口,但是频频点头认同祝成蹊说的那些话的态度,都让她觉得去特区绝对会比她留在宁市的商业部更有前途。 未来不敢说青云直上,但肯定能让她更进一步贴近权力中心。 但是家里…… 孙正河却在方淑红开口后说:“你去吧,家里暂时交给我,我之后看能不能想办法调过去。” 孙正河是了解祝明萍的,她这样犹豫,肯定是想去。 祝明萍之前不是没想过这点,“但是你的工作性质和我不一样,你留在宁市才是最好的选择。” 孙正河摇摇头,“既然特区更有发展前景,不如趁年轻,搏一把。” 第141章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铁道部不是普通单位, 内部自成一体,不仅有一般常见的机构,还有部队、公安、法院、大学等等, 甚至可以完全看成一个独立的社会。 所以孙正河若是去了特区, 所面临的不仅仅要融入当地正常的体系当中, 还要彻底融入当地的铁路体系里面, 才能有所发展。 因此, 祝明萍对他的话不是很赞同, “你认真的?我是正好专业对口,又赶上国家改开, 去了就能做事, 但你不一样, 你应该知道你去那边发展要比我困难多了。” “我明白。”孙正河点点头, “但特区既然要发展,肯定是全方位的。” “如小西刚刚说的那样,随着特区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也越来越多, 交通方面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才能方便各类货物以及人员的快速流通, 所以那边将来在铁路方面必然要有更多的规划, 我现在过去看似放弃了在宁市经营的大好局面, 但是若能在趁那边的班子还没有真正组建起来的时候占据一席之地,将来的发展不一定会比现在差。” 孙正河还有一点没明说的是,因为那刚刚过去的十年的影响, 很多人现在对特区还处在观望的阶段,不敢插手进去。 可一旦时间越长, 让人的心越安定,觉得政令不会再反复的话, 那特区就是一块谁都想要过去咬一口的肥肉。 到那时,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尤其是像周杭生这类含着金汤勺出生,或者其他有背景又想要快速晋升的,肯定不会错过那边的机会,到时候,哪还会有他这样普通出身的人进去的机会。 但若他现在要求主动调过去,以他在宁市这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大学生的身份,还能谋得一个不错的位置,等其他人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在那边站稳脚跟,只要他不出错,又有周杭生家里这一层情况,一般就不会有人动他。 若是他能做出一番成绩,也不会成为他人的嫁衣,将来的前景自然与他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宁市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即便他过去后所面临的局面更困难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因为若是没这些困难,这样的机会又怎么可能轮得到他的头上。 现在既然机会来了,他当然要抓住。 不仅仅为自己,也为两个孩子博一个更好的未来。 孙正河说:“所以你别犹豫了,一起去吧。” 祝明萍本就是果断的性子。 既然孙正河都这么决定了,她也点点头道:“好,那我回去后就和领导们说我答应去特区了,然后在那边等你和孩子们过来。” 孙正河点头,”好,你也不用担心家里,倒是你一个人去了那边后千万要小心,特区并不安全。” 祝明萍:“我明白,我会注意的。” 两人快速商定好了之前一直纠结的事儿,倒是先前开口不赞同祝明萍去特区的方淑红有些傻眼。 “等……等一下!”她打断他们,走过来盯着两人道:“你俩这就定了,我刚才不都和你们说了特区很不安全吗?你们难道就不怕吗?” 祝明萍道:“妈,我们是去工作,一般人谁会和政府作对,你也想太多了。” 方淑红:“……可是留在宁市也不差啊,宁市到首都也近一点,你们去了特区,将来见面都不方便了。” 祝明萍说:“你现在一心留在首都做生意,我们就是留在宁市,一年也不一定能见几回,所以你别劝我们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方淑红:“……” 方淑红白了祝明萍一眼,但到底没再说什么。 毕竟她也只是担心他们俩夫妻长期分开影响感情和孩子,现在他们既然决定一家人都过去,那她还有什么好说的。 祝成蹊这时候才插了句嘴道:“其实大姐夫一起过去也挺好的,那边机会确实会比在宁市的多些。而且将来交通肯定越来越发达,见面自然也会越来越方便,所以这些都不是问题。” 很快,晚饭好了。 祝成蹊他们才接着刚刚房子的话题继续聊,并约好明天起看房。 然后又把周杭生之前说的退股的事儿讲了,和方淑红说:“妈,你这两天先把店里面的账盘一下,回头把钱拿给周杭生,然后我们再抽一笔来买房。” 方淑红看向周杭生,也问了他怎么不继续参股的话题。 周杭生一样把刚刚的话说了遍,方淑红才表示道:“那也行,阿姨这两天尽快把账盘好,把你和书瑶的那一份算清楚。” 周杭生也没客气地说不要,而
相关推荐: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红豆
白日烟波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篮坛大亨
淫魔神(陨落神)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女奴的等价替换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