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这件事,也免得他回头忽然联系她却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件事。 之后, 祝成蹊和村里说一声, 程玉颜也和两位医生请了假, 两位小姐妹便包袱款款地踏上了火车。 不论是祝成蹊还是程玉颜都要去首都转车, 她们便顺便去看了下祝明安。 祝明安的状态比过年那会儿又好了很多, 程玉颜给他把了下脉, 他的脉搏强劲有力,已经和正常人一样了。 程玉颜道:“我觉得你应该可以停药了, 不过我把的也不一定很准, 你也可以再让这边的大夫给你看看。” “我已经检查过了, 这边的大夫和你说的一样。祝明安唇角含笑。 “那你还让我看。”程玉颜下意识反问了句。 祝明安眼睫静静垂下, “求个安心。” 说完,不等程玉颜反应,又看向她和祝成蹊道:“走吧,带你们去吃饭。” 饭桌上, 祝明安才详细问了她俩过来的目的, 听到她们接下来还要分开去往不同的地方后, 皱了皱眉, 但终究没多话,而是简短道:“那你们路上小心点。” 饭后没多会儿,她们就要继续赶车, 祝明安便请了假送她们去火车站。 去苏南的车先进站,程玉颜先上了车。 祝成蹊之前没少和程玉颜说一些出门在外的注意事项, 所以这会儿就没废话,倒是祝明安不放心地开口嘱咐了几句。 直到程玉颜所乘的那趟列车开远了, 他才收回目光,并撞上了祝成蹊黑白分明的眸子。 “咳咳……”祝明安掩饰醒地咳嗽两声,又开口冲祝成蹊唠叨。 祝成蹊不耐烦听这些,也懒得管他那点小心思,倒是把塑料首饰的事儿和他提了下。 “你们不喜欢啊?”祝明安有些意外,“那些东西刚放进百货商店就遭到了年轻女孩子的哄抢,我还以为你们也会喜欢呢。” 如果是现代,祝成蹊倒是不介意花个几块钱买点这些玩玩,但是在这年代属实是不划算的投资,就很肯定地摇摇头,“不喜欢,你以后别花这种冤枉钱,要买就去文物商店买更好的。” 这年月也不是一棒子打死那些老物件和金银首饰的流通,但有规定,不能私人随意买卖,要么直接卖给文物商店或者旧货商店,要么就是放在里面寄卖,这些旧货商店从中抽成。 这种买卖老物件的地方虽然大都是一些普通的家居家用,但仔细淘淘也能找出不少好东西。 不管祝明安到底出于什么目的买,总归算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祝明安点点头,记下了祝成蹊的话。 很快,祝成蹊等的车也进站了。 她随意和祝明安摆摆手,把他满腔的嘱咐丢在脑后,顺着拥挤的人潮上了火车。 74年,既是国家经济转型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继68年之后的下乡人数最多的一年。 首都作为核心,自然要成为所有地方的榜样,是以祝成蹊一上车就看到了人头攒动的知青们。 这些人有的平静,有的悲伤,但几乎没几个高兴的。 等到了南康和鲸瑭后,下乡的风潮也吹到了这里。不管大街小巷都在讨论忽然变得严格起来的下乡制度以及都在想办法应对这件事。 已经有孩子下乡的家庭还好一点,但那些家里没孩子下乡又没有工作的就成了首批重关照的对象。 不管祝成蹊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或者听到因为下乡这件事闹出的争吵。 当祝成蹊顺着记忆找到之前聊过的一些家庭后,发现他们这里也有些鸡飞狗跳。 这些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好,还有一部分的成分不是很好,又几乎都没了工作,自然也在相关部门主要劝下乡的范围内。 所以当祝成蹊再次出现,并拿着签订好的两笔订单以及那些原本被下放的手艺人现在却生活的很好照片表示他们可以去迎胜村或者小营山当工人后,这些人再也不复第一回见面时的坚定。 “我上次就说过我们的工厂一定能开起来,我现在已经实现了。”祝成蹊劝他们,“我也说过你们去了后除了交通上没有这里方便和暂时上的住宿紧张外,别的都不会比这里差,我也一定能保证实现。” “更何况政策摆在眼前,你们就是闹的再狠还是要下乡,那不如主动去一个能当工人的地方总比最后被发配到不知道什么地方种地强不是吗?”祝成蹊道:“而且你们现在主动报名还能自主选择地点,回头下乡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那边要是没有人去的话,上面肯定要安排人过去,到时候你们就是想去,我们就是想接收,但政策上也不一定能通过了。” 明明白白的现实摆在眼前,不少年轻人最终还是向现实低了头,纷纷报名了祝成蹊说的两个地点。 就是可惜那些年纪大且手艺好的就是不愿意离开当地,祝成蹊实在没办法,只能放弃。 不过能一次性拐到这么多年轻人也是件好事,祝成蹊甚至都不等这边知青办的统一安排,直接带着他们先往迎胜村赶。 等他们回去的时候,距离草编和蚕丝扇子的交货期只剩下半个月了。 村里面所有人都加紧了马力在工作,这些刚来的年轻人还没有来得及感受下乡的陌生就已经被周立新和祝成蹊指挥的团团转,奔赴在工作的第一线。 有了他们的加入,工作效率肉眼可见的上去了。 祝成蹊在厂子里泡了两天,确认到交货期不仅能顺利完成任务,还有不少时间富余后,便开始画一些绒花首饰,并让他们顺便做一批样品出来,方便到时候展示推广。 与此同时,祝成蹊又和周立新商量了下,在村里挑了几个心细的人去了趟小营山。 周杭生早就做好了她要过来的准备,但可惜祝成蹊还是太忙,只在小营山待了三天就把村里的人交给了林川,让他帮忙盯着,自己继续回村里盯着蚕丝扇和绒花首饰的制作。 周杭生虽然不舍,但他同样也有一堆事儿,只能勉强抽出时间送祝成蹊去坐火车才得到一点点两人独处的闲暇时光。 但也依旧没能说什么话,因为一路上也有外人在,两人最终也只能私下里偷偷拉拉小手,算是聊以慰藉。 在祝成蹊他们忙忙碌碌工作的时候,程玉颜被周雨晴亲热地留在了苏南一服。 她长得实在太好看了,披个麻袋在身上,麻袋都能变得时尚和高级,周雨晴根本不舍得放她走,不仅让她拍了女装的画报,最后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男演员,干脆连男装的也拍板让她拍了。 甚至等所有的工作都结束后,周雨晴还不舍得放她回村,主动说介绍她去市里面的文工团工作。 不过程玉颜还是拒绝了。 就在程玉颜总算完成工作,搭乘火车回迎胜村的时候,村里面的蚕丝扇的制作也进入到了最后的收尾。 等程玉颜再次踏上迎胜村的土地的时候,祝成蹊已经安排人把草编和蚕丝扇装车,准备去送货了。 两个小姐妹也没能说几句话就再次分别。 交货的过程很顺利,绒花首饰也在祝成蹊预想中推广了出去。 等她拿着新的订单回到村里的时候,林川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 如祝成蹊之前猜想的那样,安美镇公社书记确实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不过在军部的干预下,还是成功让薛奇当上了。 等林川和薛奇交接了所有工作也回到部队结束任务后,他就有些犹疑地站在了祝成蹊的面前。 祝成蹊知道他在紧张什么。 这半年,祝成蹊虽然和方淑红他们联系的不多,但也知道他们找人的进展早就到了尾声,只是碍于军部那边说林川,也就是沈从越如今正在出任务,所以暂时没办法回消息,让他们先等等,这件事便这么耽搁了下去。 但祝成蹊每一次和家里面联系的时候都能听到方淑红长吁短叹沈从越怎么还在出任务,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事这样的话。 现如今他的任务结束,也该面对自己的身世了。 “那我们一起回去吧。”左右她也不可能不参与这件事。 林川……沈从越点了点头,“……好。” 虽然早就知道了身世,并且心理建设也做了不少,但是真等到要见面的时候,沈从越内心还是有些不平静,以至于他这一路上几乎都没怎么说话。 回宁市依旧要在首都转车,正好也赶上了祝明安放暑假,他们就在首都等祝明安一起回的家。 他们到家的时候正好是半下午。 大杂院还是老样子,老槐树下坐着许多乘凉的人,纳鞋底、勾毛衣、糊纸盒的比比皆是。 而不用上课的小孩则不怕热地满院子乱跑,留下叽叽喳喳又肆意开怀的乱叫。 看见祝成蹊他们后,那些人一致停下手中的活,纷纷打招呼: “大安还有小西回来啦,以往很少见到你们两个一起回家,你爸妈这下要高兴坏了!” “是啊,你爸妈他们这段时间为了你那二哥的事都愁坏了,你们俩回来了就好好劝劝他们,免得他们想不开……” 又瞥到边上人高马大的沈从越,探究地看了看。 好奇问道:“小西,这是谁啊,该不会是你找对象了吧?” 挤眉弄眼,一脸打趣道模样。 祝成蹊:“……我二哥。” “啥?你说谁?”人群震惊,恨不能将眼珠子贴在沈从越的身上。 “我二哥,他和我大哥长那么像,你们看不出来吗?” 祝家孩子被偷换的事一直都是大杂院茶余饭后的谈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一看见祝成蹊和祝明安就和他们叨咕这些。 尤其方淑红他们之前兴冲冲表示找到人了但后来却失望而归,他们想打听什么却一直问不出来,便有不少人私下里觉得肯定是祝家老二出事了。 可谁能想到就在他们都认同这个观点的时候,人居然回来了,还长得…… 身材高大挺拔,样貌也出挑的很,一看就不像受过罪的样子 既然他人没事,方淑红他们之前干嘛不吭声。 可现在不是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时候,而是…… “小西,这真是你二哥啊?长得可真精神,结婚了吗?我娘家还有个外甥女……” 娘家的外甥女,本家的侄女,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好姑娘……总之他们连沈从越的名字还不知道呢,就开始热情地介绍对象。 这些大杂院里的邻居要说和祝家关系多好也不见得,毕竟住一个院,总有很多东西要公用,时常有点小摩擦。 但要说多坏也不见得,要不然之前也不会让他们劝劝方淑红他们。 当然也不乏他们想要看热闹,所以祝成蹊本来想随口敷衍两句就拉着沈从越进去,但没想到沈从越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是我有对象了。” 闹哄哄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个个面露可惜。 如今下乡搞得声势浩大,虽然宁市去年就闹过一场,但那是因为举报的缘故,并不是每一次都严格,可眼下却是国家政策强行推行,让很多人觉得接下来恐怕又要像68年那段时间一样,自然免不了担心家里面快要到年龄的孩子。 所以沈从越一出现就成了目标。 可惜不知道被谁捷足先登了。 凑热闹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兴趣,但等他们的目光转向另一边的祝明安的时候,才忽然发现他的面相看起来比之前精神多了。 是了,他们之前也听方淑红说祝明安快好了的事。 那时候他们还以为方淑红是嘴硬,现在看来应该是真的。 继沈从越之后,一向被人嫌弃的祝明安也成了人群的焦点。 祝明安暗叫不好,又实在不会和这些人纠缠,干脆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地咳嗽起来。 众人对他病弱的印象实在太深刻,见他这样也没深想,只以为是他们看岔了。 就算为了不下乡而嫁人,那也有的是选择,没必要盯着祝明安这个病秧子,毕竟方淑红把他看的跟眼珠子一样,要是婚后祝明安不小心死了,谁知道方淑红会不会发疯说是新媳妇没照顾好。 这些人怕方淑红胡搅蛮缠,祝成蹊他们更怕被继续围观,趁着他们失望的瞬间溜进了家里。 关上门的第一瞬间,两人一起看向沈从越,“你有对象了?” 沈从越摇头,“胡说的。” 果然。 祝成蹊他们便不再关心这个问题,开始给他介绍家里面发情况。 家里还是老样子。 不过自打祝成蹊去年提过一嘴后,方淑红他们就把家里的布局改了下,沈从越的房间安排在了原来祝明安住的那间。 不仅房间全部重新刷了腻子粉,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全新的。 祝成蹊和祝明安领着沈从越先参观了他的房间,尽量向他展示家里人的善意和欢迎。 眼见为实,一路上都还很紧张的沈从越总算渐渐放松下来。 没多会儿,方淑红他们下班回来了。 沈从越的突然出现让一向风风火火的方淑红直接愣在了原地,好一会儿好,她才忽然爆发了巨大的哭喊声并扑向了沈从越。 祝有敬也一样老泪众横。 趁着他们三人认亲的时候,祝成蹊跑外面给祝明萍还有祝明南打了电话,让他们晚上也回家。 之后,她又坐车去新民饭店买了不少饭菜。 等她再次回到屋里的时候,方淑红已经没有嚎啕大哭了,只是依旧不舍地握着沈从越的手,不错眼地盯着他看。 祝明萍还有祝明南他们也已经到了,正围在一起说话。 主要是他们问,沈从越说。 一屋子温情脉脉。 祝成蹊看了会儿,残忍开口打断他们,“可以吃饭了,一边吃饭一边再聊吧。” 方淑红这才回神,连忙擦了擦脸上的眼泪,“看我,把正事儿都忘了,你早饿了吧,走,来,快来吃饭……” 一边说,一边拉着沈从越起身。 等见到桌子上摆的饭菜后,方淑红又说:“你怎么才买这么点,这哪够吃啊?” 一句话干懵祝成蹊,“这怎么不够吃了,我特意按照家里人的饭量买的,还是你们最近饭量涨了?” “不是我们,是你二哥,他刚回来,也不知道他爱吃什么,你也不多买点,一次不嘱咐你,你就想不到。”方淑红嘟嘟囔囔,觉得眼前的席面委屈了沈从越。 祝成蹊:“……” 她理解方淑红这是刚见到沈从越,心里发慌,怕委屈了他。 但是—— “妈,有没有可能我和二哥很熟悉呢?”说着,她看向沈从越问道:“你没说你在我们公社当书记的事儿啊?” 沈从越:“还没说到。” “什么?”方淑红他们愣了好一会儿还没反应过来,“你在小西她现在下乡的地方当书记,可你不是当兵的吗?怎么会去当书记了,你转业了?” 方淑红连珠炮般刚问完,祝明萍就道:“你是那个林川林书记?” 沈从越点头,简单解释了下当时的事。 家里人都对他的隐瞒表示理解,但是对于祝明安和祝成蹊明知道他的事却瞒着十分的生气。 尤其是对祝成蹊。 毕竟她才是真正认识林川最久,最早发现他的身世问题。 祝成蹊立马死道友不死贫道地指出祝明安说:“和我没关系啊,明明是大哥二哥先相认的,我才是后来被认的。” 祝明安:“……” 祝成蹊又道:“对了妈,你知道大哥的身体彻底好了吗,你现在要是想揍他,可以随便揍了。” 祝明安气笑了,“你可真是我的好妹妹。” 祝成蹊摊手,反正不能她一个人对上方淑红的教训。 方淑红的注意力果然转移到祝明安的身上。 确认他的身体确实没问题后,活了二十六年,一直没被碰过一根手指头的祝明安头一回尝到了被揪耳朵的滋味。 方淑红也没放过祝成蹊,在教训完祝明安后又隔空点了点她。 祝成蹊连忙说掏出了刘彩云和万鹏飞打架的照片转移方淑红的注意力,“妈,你猜二哥不当我们公社书记后是谁接任的?” 祝成蹊莫名其妙问这个问题叫火气上头的方淑红愣了下,“我又不在你们公社过日子,我怎么会知道。” 祝成蹊就说:“是原来西河沟改造农场的薛主任。” 方淑红不耐:“那又怎么了?” 祝成蹊半真半假地说:“他和二哥的关系本来就好,这次我又从外国人那儿拿了一个很大订单,让刚上任的他立马有了政绩,他就说要好好谢谢我,我一想你们都还没见过万鹏飞和刘彩云他们呢,就让他给我拿了几张他们的照片,专门给你们看看他们现在的惨状,解解气,妈,你要看吗?” 方淑红咋可能不看。 她甚至还主动催促道:“哪儿呢,拿来我看看。” 祝成蹊把早就准备好的照片拿出来递给她,说:“薛书记说这是万鹏飞知道刘彩云换孩子的事后和她翻脸打架的照片,说当时两人打的不可开交,到现在也一直不消停,每天都要打一场或者吵几架,所以也一直被农场那边惩罚干最重的活,现如今每天惨的很……” 沈从越看着祝成蹊满嘴跑火车,把本来火气高涨的方淑红哄的忘记了原本的打算,只一心听她说万家人现在有多惨,眼角没忍住抽了抽。 但他什么也没说,免得回头被祝成蹊找机会报复回来。 这一岔,不仅打断了方淑红动手的现状,更是让她没再一直不错眼地盯着沈从越,沈从越也松了口气。 虽然他知道方淑红之前那样是因为觉得亏欠他,所以想补偿,但他也真觉得他这么大人了还被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儿一样盯着,属实有些压力大。 可他又不好直接和方淑红说,怕伤了她的心。 眼下这样正好。 接下来几天,家里彻底洋溢在总算阖家团聚的欢喜当中。 方淑红他们人逢喜事精神爽,逢人就说自己二儿子不仅回来了,还又高又帅又精神以及大儿子和小闺女的身体也彻底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成天泡在药罐子里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收到了很多的恭喜,但同时也叫更多的人盯上了沈从越和祝明安的婚事。 且不说大杂院里的邻居们知道了沈从越根本没对象以及祝明安身体真好了后的反应,最离谱的还属张爱莲一家子竟然舔着脸上门说想要把张爱莲嫁给沈从越。 原因是她本来就嫁的是祝家的老二,是他们家的二儿媳妇,现在既然他们家亲儿子找回来了,那就该再娶一回。 气的方淑红直接拿着大扫帚追着老张家一家子打了三条街不说,还跑到他们家门口以及单位门口骂了好几天。 这样下去不行,且沈从越的假期本来也所剩不多了,他便提出来回去看养父。 当初方淑红他们通过火车找到沈从越的消息后就已经去过一次了,但那不算正式感谢,所以这一回方淑红他们又专门请了假,陪着沈从越一起。 其他人都还有工作走不开,同样是重点相亲对象的祝明安身上还肩负着机械厂的职务,就算想逃过七大姑八大姨的说亲也走不掉,只能眼睁睁看着祝成蹊成了家里小辈的代表。 双方家长见面后的感谢和客气自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祝有敬和方淑红并没有应下沈从越的养父沈尤今说的可以给沈从越改回祝姓的事儿,在征求了沈从越的意见后,答应他继续姓沈,说他是两家的儿子。 从沈从越养父家离开后,祝成蹊没再陪方淑红他们回宁市,而是回了迎胜村。 广交会一年两次。 之前那次是春交会,而眼下秋交会的报名已经开始了。 迎胜村之前没资格参加,但经过蚕丝扇和绒花首饰的订单后,他们已经有了参加的资格,所以她要回去把资料送审,等这件事的结果。 而沈从越也回部队去了。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第120章 凭什么给她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 迎胜村早已经大变样了。 原本进出村子的主路以及村道一些重要的路都被夯实了地基,铺上了石子和砖头,变成了平整的宽敞的红砖路。 草编厂和绒花厂也不能一直搅和在一起, 且员工的住宿问题必须解决, 所以在挨着赵三爷家原先的红砖房的周围又陆陆续续起了好几间漂亮的院子, 解决了厂房的不足以及员工的住宿问题。 蚕丝扇的单子让村里实在富裕了一把, 是以周立新咬咬牙, 又买了一台东风牌的旋耕机, 解决了村里种田的劳动力实在不足的问题。 而社员们的面貌相较于去年这时候也变得更加鲜活,肉眼可见的就是很多孩子都长胖了些, 衣着上也比去年好上不少, 和其他村上学的孩子相比, 完全在两个层次上。 和以往一样, 祝成蹊一进村就受到了村里面的强烈欢迎,走哪儿都有人笑脸相迎,或者想拉她回家吃饭。 一路谢绝这些人的好意后,祝成蹊先回了知青点。 之前找祝成蹊走后门的那批老知青们还挺珍惜这次难得的工作机会, 没有人搞什么幺蛾子, 又难得是读过书的文化人, 所以都被留在了绒花厂里。 现在两个厂子的员工住宿问题解决, 这些老知青们为了住的舒服些,自然搬到了厂子附近,知青点一下子就空了出来。 如今新知青就剩下祝成蹊、程玉颜以及周美云还有赵景明和宋起云, 而老知青就只有孟昭昭、芳芳以及如今肚子已经大到吓人且胖的不成样子的范媛媛。 祝成蹊每天忙的脚不沾地,程玉颜如今都能给社员们看一些简单的毛病了, 而其他几位都是学校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事儿, 知青点就只剩下范媛媛这一个闲人。 以往她的肚子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她时常拿着钱去公社或者县城,加上祝成蹊本来就很忙,几乎很少和她打过照面。 但没想到她这回刚进院子就看到了艰难扶着腰在院子散步的范媛媛。 范媛媛实在太胖了,以至于祝成蹊第一眼没认出她来,所以免不了多看几眼。 范媛媛和以往一样对祝成蹊没什么好感,见她盯着自己看更是不爽极了,但是碍于她现在这村里的名头越来越盛,但凡有人说她一句不好的,立马就会被整个村子的人群起而攻之,是以范媛媛也没敢犯众怒,而是阴阳怪气地“哼”了一声,扭过头走开了。 祝成蹊向来不会在麻烦的边缘试探,是以她当没看见范媛媛一样回了房间。 稍微梳洗一番,还没来得及休息,听到她回来消息的周立新以及村里其他干部们都赶过来了。 祝成蹊知道他们的来意,便打开门请他们进来,说起了申请秋交会的事。 周立新拿着祝成蹊让他准备的资料说:“喜宝,你要的东西我都准备好了,你看看咋样?有啥问题没?” 祝成蹊早就和周雨晴他们沟通过参加广交会的一应流程和审核手续,对所有要的文件了然于心,而周立新他们做事也靠谱,祝成蹊看了下没什么问题后就说:“没问题,余下的一些申请材料我来写,回头我写好了就直接把申请交上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秋交会我们肯定能去。” “真的啊!那可真是太好了!”以周立新为首的一众村干部现在可太相信祝成蹊的话了,闻言各个喜笑颜开,“没想到我们村竟然也有去广交会见世面的时候,喜宝,广交会上是不是都是外国人啊?” “听说他们都长的跟鬼一样,有的绿眼睛有的蓝眼睛,是不是真的,我只见过小鬼子,还没见过洋鬼子呢,喜宝,你这次也带我一起过去吧?” “我也想去,喜宝你也带上我吧。” “……” 村里的干部们争先恐后,祝成蹊可不管这些,而是看向周立新说:“这得看队长叔的安排,毕竟广交会那会儿正赶着秋收呢,秋收才是最重要的。” 周立新刚刚没抢赢其他人先开口,本来就有点怕被留下,现在听祝成蹊这么一提,顿时知道自己是去不成了。 他拉着一张脸说:“都吵吵啥呢,一个个都也不知道分个轻重缓急,那广交会再好也不能把村里的生产落下了,不然上面一个命令下来,就把喜宝辛辛苦苦给我们办的厂子关了,我看你们到时候往哪儿哭。” 其他村干部们顿时叹气,只好放下了这个念头。 祝成蹊见状转移话题,问道:“对了,村里的柞蚕目前怎么样了?” 说起这个,周立新他们立刻来精神了。 之前,祝成蹊送了几个人去小营山学习,周杭生不仅让人尽心尽力教他们,回来的时候还专门派了个人过来进行现场指导,是以村里根本就没走什么弯路就完成了最初的蚁蚕上山和病虫妨害防控。 周立新他们就说:“你回来之前我们才刚刚完成第三次转场,蚕宝宝现在都长的很大了,估计很快就可以结茧子了。” 祝成蹊还没有正式看过养蚕,想了想说,“那我上山去看看吧。” “走走走,我们一起。” 祝成蹊和村里的干部们纷纷站起来准备出门,外面因为实在好奇而偷摸跑过来偷听的范媛媛连忙转了个身,躲在了边上的柴火堆后面。 祝成蹊他们都没注意到范媛媛,锁了门后,一边往外面走,一边又听周立新说道:“对了,前段时间公社的薛书记说县里看我们公社去年的成绩好,虽然我们村后来又出了迪特的事儿,但还是给我们分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名额还有一名回城名额。” “回城名额当初说好了给周美云,但是大学生名额我还没想好怎么处理,你有什么想法吗?”周立新说的小心翼翼。 他心里其实更偏向把大学生名额给村里的年轻人,毕竟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自己人,知青还是有些不靠谱。 但祝成蹊毕竟是知青,要是她觉得给知青更合适,那他也不能反对。 另外一点就是周立新他们有些担心祝成蹊也想要这个名额去上大学。 村里的一堆事儿都离不开她,她要是突然走了,那他们就算按照她留下来的办法继续走,肯定也没有她亲自掌舵的时候走的稳。 祝成蹊能猜到周立新他们的想法,但是她没打算参与这名大学生的名额,就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我不要,估计美宝也不要,毕竟她现在这样学习比去大学里更快更方便。” 周立新他们闻言顿时松了口气。 知青当中也就祝成蹊和程玉颜出挑些,她们俩要是都不争这个名额的话,那其他人也就问题不大。 周立新就说:“那我们回头商量下,就在村里选个孩子去读书。” 祝成蹊就道:“毕竟是读大学,还是要找那些读过书有文化的人去,不要拘泥于一些人情关系,不然这个名额还有他们四年的时间都浪费了,得不偿失。” 周立新他们点点头,开始在心里面盘算着村里面有哪些读过书的年轻人。 在他们身后偷听的范媛媛没想到还能有这个意外收获。 在听见回城名额定给周美云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很气愤,觉得凭什么,肯定是周美云提前走后门了。 等听到祝成蹊他们讨论大学生名额的时候,她又惦记上了大学生名额。 她最近生活的特别滋润,不管是缺了什么或者想要什么,只要找赵三爷耍脾气闹一闹,赵三爷就随了她。 甚至她好几次和村里面的人闹了矛盾,赵三爷也都低声下气地替她摆平了。 范媛媛知道不能直接惹祝成蹊他们,就挺着大肚子,满心算计地去找赵三爷出面。 没有了叶知意他们这些最难搞的存在,范媛媛爱算计的小性子就显露了出来。 她几次三番找赵三爷撒泼打滚以及惹了事儿让赵三爷这个孤苦伶仃的老头子替她出头赔礼道歉,反倒是让村里面的人渐渐可怜起了三爷。 加上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之前那些对赵三爷有意见的人家也渐渐放下了,是以村里面的人现在越看越觉得范媛媛不顺眼。 她如今是村里的名声最差的存在。 路上但凡有人见到她,都主动躲的八丈远,生怕被她沾上,不仅给自己惹一身骚,还给三爷找麻烦。 但等走远了,这些人就会凑在一起指指点点说她肯定又要去找三爷要钱或者又不知道打哪儿惹了麻烦要三爷去低头了。 以往,范媛媛还会停下来骂一骂这些人,但她此刻心里焦急,怕周立新他们把大学生的名额报了上去,是以越走越快。 这倒是惹了村里人的好奇,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想凑热闹,所以一些不是很忙的就不远不近地吊在范媛媛的身后。 赵三爷如今不用看草编厂了,所以也搬到了新盖好的员工房住。 但他一般只是回去睡一下,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草编厂闷头干活。 尤其祝成蹊还打算在今年的秋交会上也带着村里的草编过去,给他提了不少创意,所以他最近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相关推荐:
镇妖博物馆
蝴蝶解碼-校園H
乡村透视仙医
女奴的等价替换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乡村桃运小神医
开局成了二姐夫
白日烟波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深宵(1V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