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己在小营山的状况,他就忽然发觉自己可能真的在有些方面做的不是很足。 就好比这次的宣传画。 当初她买的时候,其他人都还好奇她买那么多干什么,在知道她说要给村里面带的时候也很不解。 毕竟这些东西在当地也不是买不到。 但现在再来看,北京的和当地的意义就不一样。 东西不一定真的贵重几分,但是这份心意却让她在群众当中更加如鱼得水。 难怪这里的人都那么喜欢她。 喜欢到外号都起的那么简单又直白。 可惜他真的学不来祝成蹊的性格,能和所有人都那么热情地打成一片。 不过他以后倒是可以学一学她的思路,更加关注一些这方面的事情。 吃饱穿暖虽然是他们的第一需求,但是他们心里对外面肯定是有渴求的。 嗯…… 要不然等回去后就让家里也寄一批宣传画过来,先试试看呢? 很快,饭菜就都做好了。 一桌人开始吃饭。 话题就围绕着他们这次北京领奖的事情以及见闻不停地说着。 祝成蹊也不觉得烦,甚至还会言语或是诙谐或是夸张地和其他人讲解着,惹的一群人又是惊叹又是羡慕又是向往。 她还会特意说一些比较普通的地方,让其他人觉得原来村里面也不全都是不好,外面也不全都是好,都是各有优点以及缺点,来填补他们内心的一些不太平的地方。 一顿饭下来,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但周杭生更多的是各种叹息。 也因为他一直看祝成蹊,就让另一边的程玉颜不停地看他。 皱眉。 周杭生感受到了,视线移过来,冲着程玉颜点了下头。 程玉颜第一反应是想瞪他,但又想到他是祝成蹊专门请回来做指导的,又忍住了。 万一她把人给惹了,不是害了祝成蹊这一番辛苦么。 但她的心思浅白,周杭生还是看出来了她对自己的不喜欢,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他知道有些长得漂亮的女性特别不喜欢被人搭讪,更不喜欢被人注视,他也就没开口问,甚至还主动移开视线,再也没往她那儿瞟过,免得被误会什么。 这俩人的眉眼官司没有在饭桌上引起任何的注意,一直到饭后,大家伙都散了,周杭生主动提出来先去看柞树林。 周立新他们就赶紧陪着,和周杭生打听柞蚕的具体事情。 祝成蹊跟在边上,程玉颜就像个小尾巴一样在她身后。 好一会儿后,程玉颜没忍住拉了拉祝成蹊的手,小声说:“你和那个周杭生关系很好吗?” “嗯?”祝成蹊回头,见到程玉颜脸上的表情,顿时笑了,逗她:“宝儿,你怎么忽然间问这样的问题,你该不会吃醋了吧?觉得我和你不是最好的朋友了?” 程玉颜撅嘴,“才不是。” 她就是刚刚越看这个周杭生,越觉得他看祝成蹊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 又不是那种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像魏迎光那些垃圾一样的不是很好的眼神,是一种她没见过的,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的眼神。 但又好像不是很坏。 可她心里的本能又觉得周杭生这人有点危险。 可到底是什么,又说不上来。 反正就是有点不喜欢,可又不是对魏迎光这类人的不喜欢。 祝成蹊倒是没猜到程玉颜这个平日里浅白的小脑袋瓜子居然想了这么多,但是想着她平日里对很多男人的反感,就说:“我和他就见过两回,一次是火车上,一次就是这回的领奖了,我和他的关系就是普通的……朋友吧,就像是我和大队长,和林书记他们相处时候一样。” “但你不一样,你可是我最好的朋友!”祝成蹊主动挎着程玉颜的胳膊,又继续开导她,“而且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不过你放心,以我暂时的观察,这位周杭生同志和魏迎光他们不一样,所以你没必要那么紧张。” “而且我和他来往主要也是因为他的能力,我想把村子里的养蚕事业做起来,他就是最好的帮手,他那边回头可能也需要我的一些帮忙,我们平时的交流也都是工作上的,没有其他的,所以你开心点,我还是和你关系最好了!” 程玉颜“哦”了一声,可还是有些心不在焉。 快要到柞树林的时候,前面的民兵队长忽然回头喊道:“美宝,你去把民兵队的人都集合起来,记得让他们都带上家伙事儿,那里现在还没清理干净,等下还是注意一点的好。” 程玉颜赶紧应了声,回头和祝成蹊说:“那我先走了。” “快去吧。”祝成蹊松手,“但等下也要注意安全。” 程玉颜点头,又飞快地看了周杭生一眼,然后才跑开。 周杭生有些惊讶,“这位程知青是民兵?” “是啊是啊。”周立新他们连连点头,下意识夸赞道:“周同志,你别看美宝长的娇,但性格很好的,也特别能吃苦,不管是下地干活还是上山训练,从来都没拉垮过,对吧?” 被问到的民兵队长周伟兵点头,“对,而且她进步非常快,之前刚进来的时候还什么都不会,现在不仅身手利索了很多,就连枪法也准了不少,我觉得她有当神枪手的潜质。” 程玉颜天天灵泉用着,身体素质肯定好。 枪法好也不是不能预料到。 祝成蹊好奇问道:“那美宝现在的水平在民兵队排在哪儿?” “中等吧。”周伟兵说:“你们别看她才中等,主要是她训练的时间太短了,身手方面差的太多,但是枪法上却进步很快。” “再过段时间,队里面比枪法恐怕就没人能赢的了她了,这要是到了明年和其他地方的民兵比赛,说不定还能给我们挣个射击第一回来呢!”周伟兵有些得意。 周立新当初答应让程玉颜进民兵队一是怕她美貌太盛出事,二也是因为祝成蹊开口,还真没想过她能在民兵队干出什么来。 这时一听,顿时激动道:“真的?” “那还能有假,叔你要是不信,等下可以亲自看看。” 没多会儿,到了山上。 而程玉颜他们这些民兵也差不多后脚到了。 周伟兵就让其他人在前面开路,又叫了包括程玉颜在内的几个枪法比较好的在周边跟着,以防碰见什么野物。 虽然周立新好奇程玉颜的枪法,但当下还是柞树林的事情重要,所以大家的重心又重新集中在了这上面。 祝成蹊还掏了纸笔出来,以备万一有什么需要记的。 也幸亏她这次请周杭生过来了,因为他们这里的柞树还真的不是全都能养蚕。 可在祝成蹊他们的眼中,这些品种之间的差别还真是不大。 他们一一记下不同的区别,又听周杭生说起真要养蚕具体要怎么清场,怎么除害,药物的配比,蚕种的分配等等。 祝成蹊的脑子好,知道的也多,是最能跟上周杭生的思路的,所以这一路上也主要是她和周杭生在沟通。 程玉颜这个小跟班看着他们两个说的你来我往的,有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她,周围的其他人有时候也听不懂,还需要他们帮着解释,好像和其他人不在同一片空间,又有些不开心了。 尤其是当周立新他们夸赞他俩不愧是文化人,就是懂得多的时候。 程玉颜心中的危机感更甚。 她突然觉得自己是真的要努力学习了,不是因为祝成蹊希望她学习的那种,不然以后可能真的就跟不上祝成蹊的脚步了。 毕竟未来真的会恢复高考,还会改革开放。 虽然她没有真正见识到在这之后的社会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但祝成蹊一旦进入大学肯定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就像她现在又认识了这个能很快明白她说什么的周杭生一样。 她不能是拖后腿或者永远说不上话的那个。 第60章 你难道不是记仇? 刚下山, 他们一行就碰到了姗姗来迟的林川。 周立新立马就先招呼上了,其他人也先后跟着打招呼。 林川颔首,眸光在人群中一扫, 认定周杭生, 主动伸手, “周同志是吧, 你好, 我是安美镇代理书记林川。” 周杭生也跟着握手, “林书记,你好你好。” 两人都属于比较正常的寒暄, 握手之后也很快松开, 倒是让周杭生松了口气。 他实在是怕这位书记也和周立新是一样的性格。 毕竟这山上的一路, 这位周队长几乎就一直扒拉着他。 哪怕他中间几度抽开了, 但这位最终还是会扒拉上来。 热情的让他属实有点无法招架,搞得他最后都没脾气了,只能任由周立新一直拽着。 幸好这位林书记是正常的,没有一直扒拉人的习惯。 正常的林书记这时候正在说:“抱歉, 实在是有点事儿走不开, 所以来迟了, 周同志别见怪。” 对于行为比较正常的人, 周杭生很应对的也很恰当,“不会不会,我来也是和祝同志说好互帮互助而已, 谈不上什么大事,祝同志和周队长已经照顾的很周到了, 没想到竟然还劳烦林书记亲自跑一趟。” “应该的,每一种能帮助农村建设增收的事情都是大事。”林川性格利索, 客气这么两句后就直接问道:“那你们这是已经看过柞树林了?” 周杭生点头,“看过了一部分。” “结果怎么样?能养蚕吗?” 周杭生:“暂时看过的地方都还不错,有部分不适合养蚕的品种需要清除掉,到时候看疏密程度再进行移栽或者补种就可以了。” “柞树对土壤的条件要求不高,又能耐旱耐冷,春秋都能播种,并且秋种比春种的更为适宜,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几乎都能存活,,所以我建议你们现在就可以挑选母树进行采种育苗。” 林川就说:“这个当然没问题,但具体的注意事项恐怕还要麻烦周同志了。” 周杭生点头:“我已经和祝同志说过了,而且我尽量在走之前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文件给你们留作参考。” 林川:“那就再好不过了。” 祝成蹊也点头,顺便还把手上的笔记本递过去,说:“我也记录了一些周同志说过的内容,书记要不要先看一下。” 林川还真接过去看了看。 祝成蹊的做的笔记简洁明了,很多地方还用了思维导图,让人一目了然。 林川以前看过祝成蹊写的报告,但还是第一回看见思维导图,就赞了句,“记录的不错。” 周杭生也在一边点头。 他是一路看着祝成蹊记的,当时就已经惊讶过了,这时候再看也还是和林川一样惊叹。 周杭生还说:“这种记录方式用于工作和学习应该都特别合适。” 林川点头,随后将笔记本还给祝成蹊,“事情既然是你发起的,还是要你全权负责。” 祝成蹊:“我会的。” 林川就不再说什么,又继续和周杭生聊开了,也问了下午具体的行程以及接下来的打算。 一路慢悠悠走到了周立新家。 程玉颜也跟在后面。 但是祝成蹊他们说话的时候她也插不上嘴,只能过去给杨花婶子她们帮忙。 顺便支棱着耳朵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这会儿,他们之间的话题已经从如何的养蚕缫丝出口等等转变成了如何利用这些经济建设村里面以及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周立新这时候就眉飞色舞道:“小西上次开会给我们提的建议就规划就很有用,我这次去市里面领奖还被领导问过,领导也夸了呢。” 林川之前还真不知道这一茬,就主动问道:“都有什么?” 周立新站起来,“我去找那个会议记录单子。” 祝成蹊就谦虚表示:“没什么,就是一些关于村子的教育、卫生、医疗这些,没什么特殊的。” 周立新却表示,“啥叫没什么特殊的,好着呢!要不然那么大领导愿意和我一个泥腿子说那么久的话,还我一开口说想给村里通电,领导就答应了?” 正好这东西最近一直在他炕头上放着,他转身进去拿了又出来,摊开放在林川面前,“领导,您看。” 周杭生见了,主动开口,“我可以看看吗?” “当然了。”反正也不是什么秘密文件,林川主动把记录往两人中间放了放,就和他一起看了起来。 刚入眼的就是就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然后才是一些具体的细分和规划,虽然没有特别详细到要怎么做,但是就这一份规划来说,就已经足够惊艳了。 “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林川好奇。 祝成蹊心想这不是上辈子都被念叨的烂了,所以早就在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但这会儿却谦虚表示,“也不是我想到的,我就是按照咱们现在的一些行业和部门分类,照搬到村里面的,毕竟国家也好,省市也好,都是大集体,那村子就是小集体,但不管大小,既然都是集体,有些东西其实应该都可以套用。” 这话倒也合情合理,但是一般人却并不一定能想到这么多,把一个小村子的规划做的这么的细致。 毕竟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农村人嘛,只要好好种地就够了。 看了会儿后,林川就说:“如今你们的电有了,学校在盖,老师的事情也可以提上议程了。路也在修,虽然不是柏油路,但夯实加宽后也足够用了,唯一最欠缺的就是医生,你们村到现在都没有赤脚医生对吧?” 周立新点头,“哪只我们村,这附近好几个村子共用一个赤脚医生,而且看病还不咋地。” 林川就说:“那就继续安排人学习,我回头也和县城那边申请,看能不能安排一批人过去跟着学习一段时间。” 周立新满脸愁苦道:“现在西药申请难,而且又特别贵,要不是迫不得已,谁家也舍不得花这个钱。中药得自己背药方、背剂量、采药认药炮制,就更别说其他把脉啥的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认字的人也不多,这里面哪能那么容易掏出来一个合适的。” 这也确实是当下的现状。 虽然后世总会有一种现代的医生还比不上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大医院看病花费成千上万都治不好,回老家被赤脚医生扎一针立马活蹦乱跳的言论,但这时候看病难甚至看不了病也是事实。 林川就说:“再难也还是要学,你既然都做了规划,就要继续下去。” 周立新点头,两人也没再就这个话题聊下去。 外面听到这一茬的程玉颜好奇地歪了歪脑袋。 想了想,她问杨花婶子说:“婶儿,中草药很难认吗?” “那可不咋地,有好些东西看着就长的一样,那是真分不清楚。”杨花婶子点头,“当初我们这儿也不少人跟着学当赤脚大夫,可大多数都败在了这上面,学不会,也认不出来。” “可这看病开药可是要命的事儿,那是宁愿没有也不能随便让人当了赤脚大夫不是,所以这么些年了,我们这儿还是没有赤脚大夫。” 程玉颜“哦”了一声。 屋里面又说到了建学校招老师的事情。 之前有关赤脚医生的话题,周杭生没参与,但这会儿,他也跟着说了几句。 还问了一些关于烧窑烧砖的事情,显然是想要学习。 林川和周立新就说回头亲自带他去砖厂看看,到时候让老师傅讲给他听。 但说最多的还是祝成蹊。 招老师不用想,自然是要考试。 祝成蹊就说:“书记,你是大学生,要不这卷子就你给出了?” 林川没把话说死,“要是我有时间的话,不过只是小学老师招考,你们也可以自己商量着来。” 祝成蹊笑了下,“也对。” 然后就把话题扯走,对着周立新说:“队长,老师的事情还好说,但这小孩子的管理要多上点心,毕竟学校在咱们村,家长把孩子送来,我们不敢说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但是这学习和安全是必须要抓住。” 周立新点头,“你说的对。” 祝成蹊又道:“而且你刚才还说这学医治病很难的一大原因就是现在读书识字的人少,所以我们才要更加抓紧孩子们的教育,不能像放羊一样随便他们,不然他们在学校混个几年后出来还是没什么用。” “这样一代接着一代下去,那还谈什么发展和进步,那就只是在重复父母这一辈的老路。”祝成蹊掰扯着手指头,“去学校认几个字争取不当睁眼瞎,毕业了开始下地干活攒钱结婚,然后再生了孩子送学校去继续念几年书争取不当睁眼瞎,然后再下地干活,攒钱结婚……” “就这种传承下去,永远都挑不出来能学医的或者干其他事情的人,那还上什么学,不如从一开始就下地干活好了。” “那不能,必须得让那些小崽子给我好好读书。”周立新捶手,接着又热切地扒着祝成蹊的胳膊说:“喜宝,不,小西,你脑子活,你说说有没有啥好的办法让他们多学点东西?” 祝成蹊就道:“学习这种事儿还是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哪有什么办法,顶多就是设立一些荣誉奖惩制度之类的。” “就好比城里面的一些学校的老师会给表现好的学生小红花或者图章奖励之类的,还可以给他们的名字贴宣传栏,总之就是让孩子们争当‘讲文明、懂礼貌、爱学习、讲卫生’等等的好孩子。” “至于有些不听话的,当然也要给相应的处罚。”说到这儿,祝成蹊顿了下,才继续道:“正好咱们村不是通电了么,到时候申请个大喇叭放学校里面,可以对孩子们的奖惩进行公开公告。” “就比如这次村里集体给孩子打虫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太不注意个人卫生才导致长蛔虫,家长们毕竟也忙,有时候确实顾不上盯着他们,所以就由学校来监管监督他们的卫生情况,利用奖惩制度让他们慢慢地走向正轨,也给家长省事儿,更能让村里面省钱省麻烦。” 周立新又开始频频点头,倒是边上的周杭生多看了祝成蹊一眼。 之后又说到了村子里面的用水,包括生活用水,就是将来可以计划多打点水井以及农业灌溉等方面的规划。 周立新正好想着要给村里面开荒,这方面的河道规划也在做了。 还有关于贫困户、五保户等的救助,以及其他的一些发展规划。 最后,周杭生建祝成蹊他们没说到,就提醒说:“既然你们现在以草编为主产业,还要注意消防问题。” “对!”这个祝成蹊还真没想到,就赶紧捶了下掌心说:“这个确实,是我给忘了。” 一直等他们说的差不多了,杨花婶子才带着其他人把饭菜送上桌。 吃了饭后又聊了会儿有的没的,众人才离开。 祝成蹊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洗漱一番,然后直接躺了。 毕竟坐了几天的火车,一回来也没休息,是真的难受。 但是看着突然勤奋的程玉颜,祝成蹊满脸惊讶道:“你……这是怎么了?” 受刺激了? 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勤奋? 程玉颜却没回答,毕竟她多少还是有点自己的小傲娇的。 她反问道:“你现在就要睡了吗?” “那倒也不是,毕竟今天的大脑转了一天,一时半会儿还关不上,我还得想想今天的这些内容,整理一番。” 程玉颜就说:“那你整理吧,我先看会儿书,等你要睡了你就告诉我,我再回去。” 祝成蹊:“……” “好……” 接下来,祝成蹊就看着程玉颜还真的低头认真学进去了,并且态度也比以往好多了,更没有左摇右摆,集中不了精神的状态。 祝成蹊真的很想问问程玉颜着到底是怎么了,但是又不好打扰她,甚至还被她这样带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干脆也从炕上爬了起来,开始整理今天的笔记和记录。 直到实在困的受不了了,她才掩嘴打了个哈欠,把东西一丢,倒在炕上转了好几个圈,闭着眼睛说:“宝儿,我实在受不了了,我要先睡了,你要是困了就自己睡吧,留我这儿还是回你自己屋都可以。” 程玉颜听见祝成蹊的动静抬头,也跟着打了个哈欠。 然后悄悄松了口气。 虽然她心里想着要努力,一开始也坚持住了,但是多年的习惯让她还是下意识的分心,慢慢的,精神就没有一开始那么集中了。 但见到原本躺下的祝成蹊也跟着低头写写画画后,她的心里又开始升起了紧迫感。 一边集中精神学习,一边也没忍住关注祝成蹊。 直到她坚持不住了,程玉颜也才泄了口气,浑身无力地摊在桌子上。 好累哦。 但……还是爬起来把最后一点看完,又默默背诵了会儿,然后才蹑手蹑脚地出门。 接下来的几天和这天下午都差不多。 林川要是没事儿的话,也会过来跟着一起转悠。 祝成蹊他们还在周杭生的指导下选好了母树也采好了种子,并且进行了挑选、消毒、催发等等程序。 周杭生自己也没闲着,也在村里四处看了看,尤其是学校、砖窑厂以及草编。 因为草编这事儿最不着急,也不一定能合作起来,所以他们最后去看的草编。 去赵三爷家的路上,祝成蹊也顺势了解了下自她离开后的草编长的规划和招人的事情。 周立新就说:“人是招的差不多了,目前正都在三爷家跟着学呢,反正人也都是三爷看过的,说没啥问题,很快就能上手。” “三爷还说这回人多,所以这次的单子说不定比之前还要快完成呢!”周立新一脸的兴奋与期待,以及对花出去的工资的心疼。 不过他很快又收敛了,继续道:“还有你说的留标记,责任到人这些管理规定也都和他们说过了,他们也知道这事儿的轻重缓急,我估摸着出岔子的可能性不大,但该盯的我还是会让人盯着的。” “就是这个厂房……”周立新迟疑。 祝成蹊问:“怎么了?” 周立新就说:“村里现阶段是真的太忙了,而且这草编厂才开始,所以建厂房有点浪费了,所以就想着继续把工作地点安排在三爷家里,到时候村里给他家出点租金。” 祝成蹊:“这不挺好的吗?正好也方便三爷管理和指导其他人。” 周立新点头,“三爷也确实觉得挺好的,还挺高兴,但我听延军那意思好像有点不愿意。” “延军叔为什么不愿意?这样既能赚钱补贴家用,也能给三爷减轻负担,”祝成蹊奇怪,“更何况之前我还听胖婶儿她们说赵宏日都二十多了还没结婚,三爷一直急得不行,想给他娶个媳妇,她们还说三爷这回赚了钱,第一件事儿肯定就是要给赵宏日娶媳妇,这能给家里赚钱的事儿,怎么会不同意呢?” 这又不是后世,有很多人注重隐私,或者觉得这点钱看不上,只会带来麻烦。 毕竟人太多了。 这时候的人几乎都特别喜欢凑热闹,怕是巴不得有这种好事儿吧? 周立新也说呢,“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谁知道延军咋想的,竟然有些不情愿。” 顿了下,又道:“我估摸着延军可能不喜欢人多吧,毕竟他那情况和别人也不太一样。” “那倒也是。”祝成蹊问:“那现在怎么办?村里要盖厂房还是把地方挪到大队部仓库那边?” 周立新揉了把脑袋,“先不盖,三爷把延军说了一通,现在还是在三爷家里,反正这笔单子编完后也没单子了。” 祝成蹊点点头,“暂时确实不适合建厂房,除非我们接下来接一个大单子,或者明年一直持续有单子,不然现在建厂房浪费了。” 周立新也跟着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一起走的周杭生没吭声,倒是眼神有点疑问。 祝成蹊就稍微说了下赵三爷家的情况,毕竟等下他过去后也能看得见,没什么好隐瞒的。 周杭生点点头。 等在赵三爷家出来后,周杭生这一行要做的事情也差不多都完成了。 回去的路上,他就主动提出了要走,并且还说:“有关柞树的培育资料我都整理差不多了,回头拿给你们,至于养蚕的,等我回去后就把之前的笔记寄给你。” 他偏头看着祝成蹊。 夕阳从他的侧脸打过来,扫过高挺的鼻梁,还挺好看的。 祝成蹊点点头,“好。” 周立新则在一边千留万留,甚至还说出要不然他就转来迎胜村好了。 但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周杭生还是带着自己的行李以及村里给的一些土特产,离开了。 周立新用马车把他们送到了公社,还是由王师傅把他们送到了县城。 周杭生上车后,祝成蹊也跟着坐上了去市里面的车。 周杭生惊讶,“你还送我去市里?” 祝成蹊点头,“对。” 周杭生就说:“我这几天听村里人说你身体不是很好,其实你真的不用送我。” 祝成蹊摇头,“应该的。” 毕竟是自己亲自请回来的,于情于理,还是把人亲自送上火车更合适一点。 周杭生还要说话,祝成蹊就主动岔开道:“对了,你打听烧砖的事情,是要回去要建砖窑厂吗?” 周杭生的注意力跟着转移,点了点头说:“小营山附近的几个公社都没有砖窑厂,想要买砖必须去县城,太贵了又路不通,所以现在那里几乎家家户户还住着土坯和茅草混合的房子。” “我原本的打算就是在这两年给村里面安排这方面的改善,另外养蚕织丝也需要好的工作间,正好你这里又有烧砖厂,倒是省了我回头想办法安排人去县城学习烧窑了。” 祝成蹊点头:“那倒也是,正好你们那边好几个公社都没有砖窑厂,你也能顺便把这个列入你们小营山的一项副业当中,想必也能带来不少收入。” 周杭生就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样一来也能解决一部分人冬天农闲没收入的问题。” “那你回去后要是有什么问题就记得打电话或者写信过来,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杭生:“我会的。” 一路闲聊,很快就到了市里的火车站。 祝成蹊还买了张月台票送他进站。 上车前,周杭生迟疑了一下,才说:“你们村的医疗问题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解决思路。” 祝成蹊:“什么?” 周杭生就说:“现在情况在转好,以前有些被打成反派的人也开始有人平反,尤其是一些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我听说你们村附近有个农场,或许可以去里面看看有没有被下放的医生。” “一般来说,被下放的医生很多都是国外回来的,或者刚乱起来那两年被波及的中医,这些都是有能力的人,你如果找到了,在确定他们没问题的前提下,可以将他们安排在村里面,也方便你们安排人跟着学习。” 祝成蹊还真不是没考虑过这一点。 正好这样也能顺便提议去边上的农场看看,确认一下姓万的那家是不是真的在。 但因为最近没有合适的机会,且这又是个还算敏感的话题,所以她就没在别人面前说过,只打算过段时间找机会和林川提一下。 但是叫她意外的是周杭生竟然会和她说这些话。 她不是意外周杭生能想到这些,毕竟他是家世应该不普通,能让他第一时间接收到时事风向的变化,她是意外周杭生竟然愿意表露出来。 好几秒后,她才开口问道:“你怎么和我说这些,你不怕我……回头举报你啊?” “一开始确实有点迟疑,但我本心觉得你不是那种人。”周杭生笑了下,“这段时间相处,我看得出来你虽然有点……记仇,但是不管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尽量让所有人都有利,永远顾着大方向上面,所以我相信你。” 祝成蹊根本没在乎其他的夸赞,而是扬眉道:“我记仇?我什么时候记仇了?我和你记仇了?” 周杭生回答:“和我倒没有,不过你特意提到学校监督那些孩子的卫生问题,不听话的就通报批评他们这一点,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叫你打虫知青吗?” 周杭生忍笑。 祝成蹊:“……” 面不改色回应,“你想的也太多了吧,我是想完全把我们村打造成一个文明村子,那讲卫生讲文明就是最基本的要素啊。” 周杭生:“……” 虽然确实是这样,但他还是觉得祝成蹊做这些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收拾那群皮孩子。 但是他没继续下去,而是点头,“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正好火车在鸣笛催促,周杭生也没再说别的,而是认真看着祝成蹊道:“要发车了,我先走了。” 祝成蹊也点头,“到了后报个平安。” “我会给你写信。”周杭生应了下,才转身跨上了火车。 没多会儿,他人又出现在窗户边上。 火车已经在缓慢划动了,他的脑袋伸出来,看着祝成蹊说:“你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顿了下,又说:“我会给你写信
相关推荐:
女奴的等价替换
神秘复苏:鬼戏
乡村桃运小神医
镇妖博物馆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鉴宝狂婿
猛兽博物馆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弟弟宠物
将军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