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家哥哥都是大佬[穿书]_御书屋 > 第90章

第90章

说话,封地的事告一段落,就又有人奏其他的事,天南海北的奏了一通,杨思焕就不怎么能听懂了。 听不懂也要听,她眼下在翰林院没什么事要做,虽说是编撰,但她履历尚浅,想来也不会参与什么要书的编纂。 至于起草诏书,她恐怕也得现学,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观政,为以后草拟诏书打基础。 好不容易熬到早朝结束,她瞌睡就来了,这也不怪她,昨夜张珏在醉仙楼喝醉了酒,点了一桌子菜没给钱,人家店里的小厮不知怎么就找到她这里来,诓走她三十两银子。 她半年的俸禄差不多就是三十两,怎能不心疼?更糟心的便是张珏那厮,死活不说自己住在哪里。 杨思焕就将她带回自己的小宅里,大半夜那厮酒醒了就走了,她却睡不着了。 百官退朝后,都各自回了办公的地方,杨思焕也要去翰林院,走在路上遇见张珏,那厮也穿了官服,官品比杨思焕高一级,穿起官服的效果也和杨思焕不同。 翰林院离皇城不远,出了宫门走不过半里路就到。 张珏背手走在前面,目光悠长地看着前方,完全不像其他新科进士,满脸深沉。 等出了宫,杨思焕疾步上前,淡淡地说:“我这些日子忙,不然早就去找你了。” 张珏沉默片刻笑了:“三十两银子而已,你怕我赖了不成?” 杨思焕正色道:“不是为这事。”传胪大典的那日,小太监跟她说的那番话始终在她心中盘桓不散,她总觉得其中有蹊跷,却没机会来问张珏。 张珏哦了一声,又问:“昨夜...我有没有乱说话?” “你?筷子都撬不开你嘴,问你住在哪里死活不说。”杨思焕道,“我倒想知道,那酒家是怎么找到我这里来的?” 张珏只是微笑,不说话。 两个人并肩走了一会儿,转过不远处的一面墙就要到翰林院了,就在这时,身后有人唤了声:“杨大人。” 内阁次辅杨永清刚从官轿上下来,听到这声呼唤,扭头循声望过去,发现说话的太监并不是在看她,便没再管,背手进了翰林院。 “杨大人,请等一下。”小太监又唤。 杨思焕没反应过来,杨永清进门前回头意味深长地扫了她一眼,她先是一愣,再次听到“杨大人”三个字,这才发现是在叫她。 她当即足下一滞,转过身,看到一个小太监站在不远处,小太监约莫十三四岁,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她:“杨大人,您有东西落下了。” 张珏走到翰林院的石狮子旁,回头看着杨思焕缓步向小太监走去,扯了扯嘴角,没再多做停留,登阶进了翰林院。 杨思焕跟着小太监走到路边,再三思忖之后确认自己真的没丢东西,便问:“在下没丢什么东西,公公莫不是搞错了?” 小太监摇头,看着周围人都走光了,神秘兮兮的说道:“请大人折节附耳。” 杨思焕比小太监高两个头,她犹豫了一下,俯身将头侧过去。小太监踮起脚,在不远处轻声说:“大人,我家主子问您,前日送的糕点您觉得如何?” “糕点?”杨思焕愣住了,她何时与宫里人接触过?又哪来什么糕点? 第47章 二更合一 杨思焕心里清楚, 宫里的主子她都不好得罪,什么也不管,先谢过恩再说。 小太监见她轻描淡写地道谢, 有些失望, 却也没多说什么。 别过小太监, 她疾步进了翰林院, 她新上任, 由专人引进衙内,去拜谒掌院学士孙呈。 杨思焕与新科状元张珏、榜眼刘建站在一处,后面立着几个馆选进来的庶吉士。 孙呈端坐在书案前, 几人一道见礼之后,孙呈温声问:“今日头一回参朝观政, 感觉如何?” 榜眼刘建回:“回大人的话,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今日初登庙堂方知乾坤之阔。” 孙呈点点头:“你们常年埋头苦读、不问世事, 初出茅庐很多都要现学。 较起八股文,朝政却要复杂得多。你们方入翰林, 踏实务实为上。翰林之内, 不乏才高行洁者, 平常有何不懂的, 便去虚心求教一二, 切勿心浮气躁。” “下官谨遵大人教诲。” 孙呈又道:“翰林者,主制诰文辞、纂修国史及译写文字, 为皇女龙孙讲经解义。你们既入翰林, 日后自当克己复礼,勤勉益甚。”顿了顿, 抬手指着刘建问:“你便是刘建?” “正是下官。” “陛下前日诏我进宫,命本官从你们之中,择一人为十一皇女开蒙,你可愿意去?”孙呈道。语气虽带征求,却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能为皇室讲经,是求不来的好事,但讲经对象是十一皇女似乎就不大简单了。 十一皇女是太女殿下唯一的同胞妹妹,将来太女承帝位,那十一皇女就成了皇帝的唯一胞妹,最是无情帝王家,离皇位越近,越是不好做。 有这层关系在,此事说不清好坏,刘建只能拱手应下:“多谢大人,下官愿意一试。” 孙呈颔首,又道:“还有一事。”说到这里一顿,而后才道:“圣上下令修典,契以经史子集百家,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其中天文部分暂无人负责,你们有什么想法?” 杨思焕闻言,当即想到明朝的《永乐大典》,盛世修典继往开来,意义非凡。看来永宣帝抱负还真不小。 这事一旦做好,便是功德一件,更能万古流芳。但一般很难做成,前有撰写天文部分的编修触圣怒,领杖十五,此事朝庭上下俱知。 孙呈就在新科进士面前提这事,只是提一提,她料想也没人会愿意做。 果然,一个个都不说话。 孙呈轻叹一口气,想想也是,眼前站的都是初入官场的新人,正处上升期,编一册书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废时间、误仕途不说,到头来谁知道等着她们的是责罚还是封赏。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孙呈自己也不愿意做,由己及人便扬袖道:“也罢,待本官再做考量。” 杨思焕抿唇沉吟,自己就是学物理的,又自诩天文爱好者。 有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的父亲,从小给她灌输天文知识。 这个世界,恐怕没有第二个人比她更懂天文了,只是古代人对天文的理解狭隘,她的观念或许过于超前。这才叫她犹豫至此,但思忖再三,她还是站了出来:“大人,下官想试着了解一下。” 孙呈闻声,将杨思焕打量上下一通,她对杨思焕印象深刻。 当日殿试阅卷,孙呈给了杨思焕一个三角标,在她看来,此子笔下尽是书生意气,点她进前十都算抬举了。传胪大典那日,得见其人相貌,更觉杨思焕是绣花枕头一只。 不过,她能站出来也算不易。孙呈挑眉,身子微微后倾倚着椅背:“你可想好了?” 众目齐齐望向这方,张珏之前也下意识轻拽杨思焕衣角。杨思焕垂颈,正色应道:“下官想好了。” “好,稍后本官差人将资料给你。”孙呈道,“你们先下去吧。” 新科进士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聚在一间屋子里整理史册,所谓整理是字面意思上的整理:将既成的典册标序码到对应的分类里。 她们干了一整天这样的活,就好比猴子数毛,真真闲出了世。 杨思焕因领了差事所以没有参与进去。 有人送了三四本砖块厚的天文书给她,一整个下午,她都在角落看那些书。 酉时天光渐昏,杨思焕才放衙回家。炊烟袅袅,狗吠声透过院墙飘了出来,小巷深处,张珏拐到她的视线里,手掌松开,现出三十两细丝纹银:“还你钱。” 杨思焕倒想潇洒地说:“算了。”只是刚买了房,生活掐住她的咽喉,将话哽在心里,迫使她抬手收下钱。 “我住剪刀巷,和你同路。”张珏说着,就提步上前走了。 杨思焕赶上她。“有人叫我问你,是谁将我从刑部保出来的?” 张珏不说话,沉默着走下去,来到一间宅院前,不待她推门,就有一个俊秀的男子从里将门打开,温声笑道:“回来了。” 杨思焕怔了怔,不由想起游街那日张珏这厮说的话,诸如“一夫三侍”的词直往出冒,当下脸就红了。 张珏嗯了一声,没多看那男人一眼,把杨思焕领到里屋,才反问:“你觉得呢?” 杨思焕回过神来,重新将心思拉回刑部道那事上,既然是小太监提的,多半是宫里人,先前以为是齐王,后来又发现刑部由齐王督查,死者永宁侯嫡幼子又是齐王的正君,有这层关系在,齐王是不会保她的。 况且齐王与她非亲非故,也没理由为她这个小人物出手。 而正是因为刑部是齐王的势力范围,且那案的死者身份特殊,能在她手下保人的,想必定是个大人物。想到这里,她低声道:“是

相关推荐: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将军在上   神秘复苏:鬼戏   鉴宝狂婿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开局成了二姐夫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